2022年《有的人》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944337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有的人》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2年《有的人》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有的人》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有的人》教学反思.docx(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To be successful, go crazy first and move forward with 砂青si品mp模le板min助d.您成功!(贞眉可删)有的人教学反思有的人教学反思1“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它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 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彻底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照。而且诗中有许 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有联系。如,读到“俯下身子给人民 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读到 “愿意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鲁迅的著名散文 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 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 理解课文,做到

2、温故知新。同时启示学生思量,让他们学有所得。 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 (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 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这样加深对诗句意 思的理解和体味。对照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照写,每一 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 突出。因此,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照朗读,如: 每一小节先后两句话对照读;行为和结果的对照读;还有更加细 化的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照读。有所得,真正体味到学习的快乐,同时受到优秀作品的熏陶感染, 懂得要做一个有价值

3、的人。有的人教学反思6“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 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这首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 记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 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 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 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纵观全诗,对照鲜明,照应明显, 结构严谨,浑然一体。课前我觉得学生要理解这首诗的深刻内涵有一定艰难,一方 面是考虑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另一方面是考虑诗中个别 语句含义较深刻,需要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理 解,这对学生来说无疑也是一种挑战。最后我决定通

4、过对照朗读 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彻底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 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对照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照写,每一 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 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 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照。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比 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照朗读,如:每一小节先后两句话对照读;行为和结果的对照读;还有更加细化的 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照读。通过 这种对照朗读,既能匡助学生体味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 中学习对照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

5、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 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有联系。如,读到,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甘 为孺子牛”;读到“愿意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到 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 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以及相 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示学生思量, 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句诗使 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女佣阿 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花一元钱买两本书的情景)

6、 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体味。无非,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 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精准的预设,影响了教学 目标的达成。本课的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范读。有的人教学反思7这是一片略读课文,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憎爱 分明的感情,并懂得为人民服务的人将得到永生,与人民为敌的 人必然灭亡的道理。了解运用的对照手法。诗歌语言朴素,对 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一开始安排学 生自学感悟,教师点拨引

7、导在感悟的基础上指导有感情朗读,将 鲜明的对照融入到朗读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对本 课的学习拓展到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怎么做,学生说得非常好, 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动起来,于是安排了写,记下此时的感受。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对整组教材考虑得较少学生对 鲁迅了解得还不是太深,因此在整首诗的理解上停留在表面。本 课的 有感情朗读诗歌是重点,学生对爱憎的感情朗读的还不够 鲜明,知道要表达的感情,但读不出来,这时教师应及时的做到 范读。在指导朗读和理解时,应把握诗的整体性,不应打乱顺序 理解和朗读,这样就破坏了作者写这首诗的初衷。有的人教学反思8有的人是1949年为记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

8、的,因此 副标题是“记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照,批评了那 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 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本课的教 学目标是:1.能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鲜明的爱憎感情,懂得 为人民的人将获得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的道理。2.J 解运用的对照手法,体味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 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照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彻底 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

9、导孩子们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 人材是为人民的人,对于小学生来说该如何去做。教学中,简单的教学程序很快帮学生突破了难点,他们懂得 了为了人民的人将永生,与人民为敌必然灭亡。他们进行了对照 朗读,注重了朗读技巧。文以载道,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同样是丰富而生动的; 因此我在教学活动中,决定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的进行 德育渗透。于是,有感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孩子们讨论: 怎样做才叫为了人民?孩子们讨论得很热烈,最后举了不少例子 加以说明。不可避免的,我们也遭遇了“中国式的道德尴尬”,他 们用他们幼稚的眼睛发现了诸多的社会问题,谈到了当今社会 一些为官不为民做主的事情,但是,这些当官的依然飞

10、黄腾达。此时我不知道该如何向孩子们解释,也许是我过于孤陋寡闻,能 说出的为民做主的官太少太少。最后我告诉孩子们,对别人要宽 容,对自己要严厉。语文课堂上也要进行德育渗透,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比 品德课上一味地道德传授的效果要好。如果语文课堂上只传授知 识而忽视了德育,或者丢掉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地空洞说教, 则显得苍白而无力。教师就应该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进行必要的 引导,因此,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孩子而设计教学。有的人教学反思9这是个忙碌的一天,工作的繁杂加之身体的不适,今天的课 堂呈现,有些沉闷,可我却有些力不从心,该反思!1 .课堂没有灵气,没有调控好,产生“怨气”,实属不该! 学生并不能理

11、解老师的心境,下午第一节又正是犯困的时候,听 着无精打彩,有力无力的读书声,老师该做什么?埋怨学生,显然 错误,然而,我的态度明显不好,这种互为传染的情绪在蔓延, 只会是更加沉闷!本想带着对资料袋的再识,激情导入学诗,环 节还是在走,情感流动的缺乏,导致课堂灵气的缺失,反思!2 .课堂缺乏信任,没有调控好,产生”不知所措”,这样 不好!环节的相扣,情感的相连,一旦老师的批评会引起中断, 一读短诗,初步了解内容,二读,提出词句疑问,三读,体味作者写法,总结,理解本诗表达的情感,本可以进行得很流畅的,本可以留余时间练习的,虽也一步步走,但有些磕拌,只是被要求地听与记,需要反思!3 .课堂缺少等待,

12、没有调控好,产生急躁之气”,应该 改正!周末作业不清晰的只是个别,固然是不好,但不能以点责 面,课堂上不专注的要有技巧提醒,自己注意了这个,但对于抛 出的问题,显得急躁,总会不由连带“牵联”,学生发言不够积 极,要调整的是师生的状态,越是急越是闷,欲速则不达啊!虽 然一节课该讲的讲了,虽然课堂慢慢活跃起来,但课堂无端地催 赶,莫名的躁气应该改正!惟独自己精彩才干有学生的精彩,只 有课堂的精彩才是老师的精彩!是为记,在周一!通过这种对照朗读,既能匡助学生体味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 默化中学习对照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 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

13、较好的效果。最后,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辐射鲁迅精神,让学生学习鲁 迅,像他一样关爱他人,热爱人民,愿意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并呼吁学生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乐意为社会作贡献。有的人教学反思2有的人是1949年臧克家为记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 因此副标题是“记念鲁迅有感”。但是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 的怀念,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照,批评了那 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 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所以我设 置本课的教学目标是:1.理解诗中所运用的对照写法及其表达 作用。2.反复诵读,品味诗中含有深刻哲理的句子。3.领会诗

14、 歌内涵,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观。课上完了,现作一点反思,愿得到同行的指点。一、强化朗读训练,领悟内涵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感情受到触动?我想诗 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它的内涵。对照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 每一小节都用对照写,每一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 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突出。所以这节课我主要是通过对照 朗读让学生感受两种彻底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 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最后引导学 生联系实际说说什么样的人材是为人民的人,对于我们中学生来 说该如何去做。在朗读指导中我采取了多种形式进行对照朗读,如:每一小 节先后两句话对照读;行为和结果的

15、对照读;还有更加细化的第 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照读。朗读指 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要与理解课文有机结合起来,做到读中感悟, 悟中促读,两者相辅相成,使学生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 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来,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通过这种对照朗读,既能匡助学生体味诗歌的内蕴,也能在 潜移默化中学习对照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 得到了提升。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好 多学生甚至能当堂背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二、教学活动中,适时进行德育渗透语文学科,作为德育材料是丰富而生动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适时地进行德育渗透。于是,有感

16、情诵读了课文之后,我引导学生讨论:10结合 古今中外的实例,你觉得哪些人虽生实死,哪些人虽死犹生呢? 2. 这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3. 人究竟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生命才故意义?你能从古今中 外的其他作品中得到关于生存意义的启示吗?通过讨论,学生 明白了要像鲁迅先生那样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 热爱人民的人将在人民中永生,与人民为敌的人必然灭亡。事实证明,善于捕捉时机的德育渗透,似春风化雨,润物无 声,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一味地为了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德 育,或者脱离了教育最佳时机而盲目的空洞说教,则显得苍白而 无力。以上是我觉得这堂课做的较成功的地

17、方,要说不足吧,就是 当堂训练与课本P205与泰戈尔的某人比较阅读没来得 及完成,有点小小的遗憾。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继续努力, 不断探索,追求课堂的有效与高效。有的人教学反思3“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是大 家熟知的诗歌有的人开头一节,诗歌是诗人臧克家为纪念 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作。诗歌语言朴素,感情深沉,蕴涵着 丰富的人生哲理,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并号召人们做真正的有价值的人。这对学生树立正确人生 观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教学之前我有些疑虑,如何让学生领悟到课文的深刻内涵, 感情受到触动。最后我决定通过对照朗读去让学生感受两种彻底

18、不同的人的行为以及他们的不同的结果,从而进一步去感受鲁迅 先生的爱憎和人生理想。对照是这首诗的主要写法,诗的每一小节都用对照写,每一 节都是先反后正,这样,使正反两方面的形象更加鲜明,主题更 突出。“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这些人怎么样?诗中举出了完全 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照。于是,我紧抓住这一点,引导学生对 比学习,我在朗读指导中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对照朗读,如:每一 小节先后两句话对照读;行为和结果的对照读;还有更加细化的 第二小节第一句和第五小节第一句(以此类推)的对照读。通过 这种对照朗读,既能匡助学生体味诗歌的内蕴,也能在潜移默化 中学习对照的表达手法。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自然也得到了提 升

19、。这样以读代教,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读中感悟,取得了较好 的效果。而且诗中有许多句子都与鲁迅的人品和有联系。如,读到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时,很自然地就会想到鲁迅的名言“俯首 甘为孺子牛、读到“愿意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也会联想 到鲁迅的著名散文野草。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注意结合本单元学过的课文,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等 以及相关的阅读链接来理解课文,做到温故知新。同时启示学生 思量,让他们学有所得。如:“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这 句诗使你联想到什么?(想到了鲁迅先生救助车夫的情景;不让 女佣阿三干重活的情景;让卖票的青年一元钱给他两本书的情景 )这样加深对诗句意思的理解和

20、体味。无非,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没有得到 充分体现。牵着学生的地方还多了点,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不够。 教学过程中对小环节与细节的时间缺乏基本的预设,影响了教学 目标的达成,由于时间设计的失误,写的训练也就没有时间赋予 落实。止匕外,教师主导下师生单向互动的时间过多,没有充分利 用学生之间的互动。这也影响了学生参预的广度和深度,一些学 生陪着学习的状态因此而产生。有的人教学反思4反思我的教学设计:根据参考书的教学建议,根据这首诗的 结构特点,在设计这节课的时候,我打破了参考书的教学建议, 不是一节节学习,而是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找到诗的写作特 点:一是对照(学生容易说出来),

21、二是诗的2与5小节、3与6小 节、4与7小节是相对应的。预设时我也想到了过学生对第二个特 点可能回答不上来,于是我对这一环节设计了两种方案。在教学中,对第二个特点学生确实答不上来,我准备使用第 二种教学设计,我说:“现在找不出来没关系,学完诗后你会知 道的。”这句话一出口,一位学生举手了,我让他回答,他居然 说对了,我心里一阵高兴。我高兴的不是我可以用原来的方案上 课,而是对这位学生能在我已经准备继续讲的时候,能够斗胆地 举手说出自己的想法。而且这位学生不是优等生,而是一位中等 生。虽然最后我还是用了原先的教学设计,但我觉得在备课时对 每一个问题的设计必须先要考虑到我们的学生,这就是我们的语

22、文老师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备课背两头。有的人教学反思5今天早上第一节是语文课,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臧克家为 记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而作的诗歌有的人记念鲁迅有感。 但这首诗不只是单纯写对鲁迅的怀念的,而是通过与鲁迅截然相 反的有的人的鲜明对照,批评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 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 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因为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距离现在较远,社会背景也不同,考 虑到学生理解上有艰难,所以开课伊始,我先引入了这首诗的写 作背景,以匡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形,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然后,我让学生默读诗歌,交流有的人分别指哪两类人?由于课前预习得比较充分,

23、加之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很快便理解了有 的人分别指的是反动统治者和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紧接着,紧扣对照写法,让学生同桌合作,找出全诗总共出 现了几次对照,然后多读几遍,认真体味体味。学生立刻投入到 紧张热烈的讨论中,有的先读后分析,有的先发表看法再同桌对 读,总之都积极地动了起来。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准确找出了 文中浮现的四次对照,接着通过逐次分析、随文交流不理解的地 方和多种形式的朗读,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彻底调动了起来,我又适时抛出问 题:小组合作,反复朗读第一小节,并说一说两个活和两个死该 如何理解。各个小组即将行动起来,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 小组成员都积极

24、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也参预了其中几个小组的 讨论,认真聆听了孩子们的理解,如果遇到有艰难的,就适当地 加以点拨,匡助其找准方向,深入思量。很快,全班交流的时间 到了,第一组的代表进行汇报,她说:我认为第一个活指的是反 动统治者活着,但是在人民心中他们已经死了;第二个活指的是 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甘愿为人民做牛马的人,虽然死了,但是他 们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然后,我又请了第二组的代表进行汇报, 他说:我认为第一个活充满了对反动统治者的鄙视、轻蔑;第二 个活则是对鲁迅以及像鲁迅一样的人的赞叹。此刻,我发觉学生 理解得不透彻、不全面,于是灵机一动,将这一难点的突破分为 了三个层次:这两个同学分别说出了第

25、一层和第三层,都非常不 错,那这第二层含义是什么呢?我们来认真想一想,反动统治者 虽然活着,但是他们的(灵魂、精神)已经死了?也就是说,他 们只是躯壳,灵魂、精神都已死亡,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 通过一步步地引导,这一难点也顺利突破。接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分析了整首诗歌的写作思路,即:第 一部份(第一小节)开门见山,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紧 紧抓住参加鲁迅记念活动感触最深的两点,即鲁迅生为人民鞠躬 尽瘁,死后人民怀念他,从对鲁迅虽死犹存的感受入手,提出了 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第二部份(第24小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 的不同态度中,热情赞颂了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份(第57小节)从人民对两种人不同的态度中,抒发了作 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第一部份是全诗总纲,第 二、三部份对第一部份提出的感触最深的两点进行了解说和深入 挖掘,形成为了赞颂鲁迅鞠躬尽瘁为人民的伟大精神的情感主线。最后,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明确诗歌主旨,情感得以升华。其实,最初备课时的思路与实际授课时的思路并不彻底相 同,因为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情,对教学思路、内容、方法等随 机进行调整,以便更利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对于这节课,不能说 没有不足,只是让我更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机智的重要性,惟独懂 得随机应变,顺学而导,才干更好地调控课堂,让我们的学生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