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诗二首——荷叶-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2024年秋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7课散文 诗二首荷叶-母亲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7.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荷叶.母亲是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7课, 是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诗,出自作家冰心之手,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 深情。本文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沐春风,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 学生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把握文章主旨。2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关于亲 情的文章,但对于散文诗这种体裁还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需要 注重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作者的情感,体会母爱 的伟大。二、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2、通过阅读和品味本文清新自然、优美隽 永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培养学生的 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通过对本文的审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 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通过本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中 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主旨,理解母爱的伟大。(2)品味本文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2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情。四、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本
3、文的语言美和情感美。2 .讨论法:通过讨论,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和托物言志的写 法。3 .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母爱的伟 大。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辅助,让学生更好地感受 本文的意境。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一组荷叶、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提问:看到这些 图片,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图片让我们想到了美丽的荷花和荷叶,也让我们 想到了母亲。母爱是伟大的,她就像荷叶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呵 护我们成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冰心的散文诗荷叶母亲, 感受母爱的伟大。(二)作者简介请学生介绍作者冰心,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中国
4、现代著名女作家、诗人、翻译家、儿童 文学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她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 然的赞美和对母爱、童真的歌颂,影响了几代读者。代表作有繁星 春水寄小读者等。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 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 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 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 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 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 世纪老人,(三)整体感知1 .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2 .学生自由
5、朗读课文,思考: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什么?明确: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主要写了冰心对母亲的深情, 以及对母爱的讴歌。诗中,冰心以荷叶比喻母亲,以红莲比喻自己, 通过对风雨中红莲与荷叶的描写,来表达对母亲的深情。在冰心的笔 下,荷叶像一位母亲,为红莲遮风挡雨,呵护着红莲的成长。这一比 喻,既贴切又形象,表达了冰心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整篇文章 以花喻人,语言简练,情深意长,将母爱的无私、伟大和崇高表达得 淋漓尽致。这首散文诗不仅是对母亲的赞颂,更是对母爱的讴歌,是 一篇歌颂母爱的名篇佳作。(四)深入研读1 .分析形象提问:文章以“荷叶”为形象,有何作用?明确:在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中,作者以“荷叶”为
6、形象, 主要有以下作用:一象征母亲的形象:荷叶在文中被比喻为母亲,因为它在风雨中 保护红莲,就像母亲在生活中保护孩子一样。这种形象的比喻,使得 读者更容易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一表达对母亲的深情:通过对荷叶形象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母 亲的深情。荷叶的形象在文中反复出现,每次出现都让人感受到作者 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一增强文章的艺术感染力:以“荷叶”为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 术感染力。荷叶的形象美丽而又坚韧,它在风雨中保护红莲,让人感 受到生命的力量和美好。这种形象的描写,使得文章更富有感染力和 艺术性。以“荷叶”为形象,是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的一大特色。 通过这种形象的描写,作者
7、成功地表达了对母亲的深情,增强了文章 的艺术感染力,让读者更容易被文章所感动。2 .品味语言提问:本文的语言有何特点?明确: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的语言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简洁明了:文章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辞和华丽的语 言,但却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一形象生动: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文 章的形象生动、具体,读者更容易被感染和感动。一感情真挚: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情 感真挚、感人,让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崇高。一意境优美:文章的意境优美,通过对风雨中荷叶和红莲的描写, 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母亲的赞美,让人感受到一种温馨、美 好的情感。3
8、 .体会情感提问:作者在文章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明确:荷叶母亲这篇散文诗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思念 和感激之情。作者通过对风雨中荷叶和红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母 亲的深情。在作者看来,母亲就像那荷叶一样,在自己遇到风雨的时 候,总是默默地为自己遮风挡雨,保护自己免受伤害。文章中,作者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让 读者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崇高。作者通过荷叶和红莲的形象,表达了 自己对母亲的依赖和信任,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思念之情。(五)拓展延伸1 .请学生分享自己与母亲之间的感人故事或经历。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对母 亲的感激和敬爱?(六)小
9、结作业1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母爱的伟大和重要性,引 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尊重母亲、关心母亲。2 .作业: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不少于500字,要求情感真 挚,语言优美。(七)结束语母爱是伟大的,她陪伴我们成长,为我们遮风挡雨。在这个世界 上,母亲是我们最亲密的人,也是我们最应该感恩的人。让我们珍惜 母爱,感恩母亲,用行动来回报母亲的爱。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在朗读 环节,我要求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让学生在朗读中 感受文章的美感和内涵。在启发式教学环节,我引导学生探究文章的 主旨和写作手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10、 在合作探究式教学环节,我让学生交流和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验,让 学生在交流中拓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在讲解完文章的主旨和写 作手法之后,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感 受到的母爱,以及如何回报母爱。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语文 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受到情感教育,培养感恩意识。我还注重培养学 生的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结构 美、意境美,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 能力。自我感觉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成功,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比较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和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