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20、渔家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知识清单:20、渔家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渔家傲【原文呈现】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 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 取三山去!【注】加粗标红字是易错字。画线句是中考高频考查句。【译文】水天相接,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回 天庭,天帝传话善相邀。殷勤问:归宿何处请相告。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啊,又叹日暮时不早。学做诗,枉有妙句人称 道。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千万别停息,将我这一叶轻舟, 直送往蓬莱三岛去。【作家简介】李清照( 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2、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 丽。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有漱玉词辑本。【内容赏析】3、诗的一、二两联借今昔变化之大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寂寞、惆怅4、体会尾联蕴涵的诗人的情感。答:日近黄昏,长江上烟波浩淼,自然勾起诗人浓浓 的思乡愁绪。5、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 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 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 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6、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3、空余黄鹤楼抒发了怎样的感慨?答:对人去楼空、物是人非 的强烈感慨。7、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 用有何不同。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 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鹤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 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渺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达 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8、从情景关系的角度简要赏析第三、第四联。答:颈联写到的楼上所见之景有晴空下 奔涌的大河,汉阳一带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茂盛的芳草。眼前的树木芳草勾起对 家乡一草一木的回想,由景生情,强烈的思乡之
4、念也就油然而生。尾联情景水乳交融, 那弥漫在长江之上的浩浩烟波,正是诗人无边乡愁的形象化表达,那越来越深的暮色, 也不断强化着诗人挥之不去的思乡之情。(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 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
5、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3、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我处八、八、4、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60字 以内)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 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 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 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 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 能表达诗人的感觉。落
6、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 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 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 绘中。5、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 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示例一:图画的构图美。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 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示例二:图画的线条美。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 是黄河,圆的是落日。示例三:图
7、画的色彩美。色彩艳丽、丰富:黄色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色的烽烟、红色的落日,雄浑 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示例四:图画的意境美。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 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6、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 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 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人情思的生活图景,而且含有言外 之意,画外之情。理解意境,读者必须展开想像,联想,于头脑中再
8、现诗人所描绘的生 活图景,产生身临其境之感。7、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内心孤苦无依,对不能完成使命的一丝忧郁之情。(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山随平野尽,月下飞天镜,仍怜故乡水,来从楚国游,江入大荒流。云生结海楼。万里送行舟。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答题示例: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 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 渲染出
9、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 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2、对于本诗,清人沈德潜曾评价说: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从全诗来 看,你同意他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沈德潜的说法是有道理的。诗中确实无送别朋友的意思。从诗的内容来看,送别应该 是作者告别家乡的意思,所以删去送别二字更为合适。3、这首诗的结尾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移情于物,表面写江水送自己,实则是自己思念故乡。4、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诗人
10、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 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 开阔了。5、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送字直接点题(扣题),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 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6、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 和此行的记叙。地点、目的7、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是从哪一角度来写的?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 诗。颔联描写了荆门的地理形势和壮阔景象。是从动态的角度来描写的(诗人乘船,山和江 水随着船的移动而逐渐远去)。连绵的群山随着平原的出现消失了;江水奔流着
11、涌入了 无际的旷野。8、颈联的描写视角与颔联是否相同?这两句的描写角度又有何不同?诗中的天镜和 “海楼分别指什么?试用散文语言改写这两句诗。不同。颔联是以动态变化的角度来写景,而颈联是以静态的角度来写的。天镜指的是 月亮,海楼指的是云彩。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 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构成了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9诗的尾联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为什么称面对的长 江水为“故乡水? “万里一词与诗的首联中哪个字相照应?拟人的修辞手法。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还有离乡惜别之情。诗人之所以称长江 水为故乡水,
12、是因为诗人在蜀地(四川)长大,长江流经四川,为表达对家乡的浓厚爱 恋之情。(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儿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字为行文线索,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行,(欢乐、快乐、愉快等,意同即可)。2、诗的颔联”几处早莺争暧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非常精美,请你任选角度(或内容, 或炼字,或修辞,或情感)对此联进行赏析。内容:从动物的变化,写出了早春景色。炼字A争、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 了春天的活力;B几处不是处处,谁家不是家家,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
13、春;C”早、 新:准确地表明季节是早春。修辞:A拟人,见之A例;对偶:使用对偶句, 句式工整,琅琅上口。情感:表达了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3、诗句勾画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诗句勾画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第一 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云脚低,写白云低垂, 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 水墨西湖图;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 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 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
14、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 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4、颔联是全诗的核心部分,其中动词的使用更让诗句增色不少,请选取其中一个动词 并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争字: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 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啄字: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 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 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5、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 展现的画面。莺是
15、春的歌手,在明媚的春光中,几只早莺争先恐后地飞到向阳的树上去唱歌;燕是春 的信使,不知谁家的新燕已开始啄泥衔草,筑建新巢。6、诗人抓住了哪些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来描写西湖早春景色?抒发了诗人基样的思想 感情?抓住了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好风的喜 爱之情。7、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的繁 多、草的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这些词语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 机。8、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六)庭
16、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1、分析最后一句“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进”在全诗结构上起的作用。卒章显志,点明诗旨;升华情感(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 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2、分析本诗写景抒情的艺术特色。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过程 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 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 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
17、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3、前人在评价此诗时说有一诗句非常有“新意,表现了诗人的创造性,你能断定是哪 一句吗?简单说明一下理由。馨香盈怀袖。香气本来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作者却能把它写得像是看得见, 摸得着的东西,很生动形象。4、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孤居在家的妻子思念出门在外的丈夫。5、馨香盈怀袖是值得赞赏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 暗示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了主人公深 深的思念。6、试着用自己的话描绘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
18、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 外生气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 思念的亲人。花的香气染满了我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花不可能送到亲人的手中。只 是痴痴地手执著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这花有什么珍贵 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著花儿表达怀念之情罢了。7、诗歌前四句借春景图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前四句写了在春天的庭院里,一株绿叶旺盛生长的嘉美的树开出了茂密的花朵。女主人 公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树花,目的是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以此表达对远方 丈夫的的深切思念。8、从前面六句看,诗人对于花的珍奇美丽
19、,本是极力赞扬的,可诗人为什么突然又紧 接着说“此物何足贵?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对花落下先抑的一笔,正是为了后扬但感别经时这一相思怀念的主题。无论说花的可 贵还是不足稀奇,都是为了表达同样的思想感情。但这一抑一扬,诗的感情增强了,最 后结句也显得格外突出。(七)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成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开头四句分别写神龟和腾蛇,诗人的用意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告诫人们要尊重自 然规律,神龟寿命再长,腾蛇本事再大,也难免一死,人生也是这样,自然规律不可逆 转。托物起兴,托神
20、龟、腾蛇之物,引出下文对人生的感慨。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这样的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精神?请简 要分析。人生有限,要不停地奋斗拼搏,即使到了晚年,胸中也要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 情,保持永不消沉的勃勃雄心。寿命长短,不能被动地让天决定;事在人为,只要保 持身心健康就能延年益寿。这种人生态度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奋斗不息、乐观豁达的 精神。3、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 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 识,这在迷信猖炽的
21、时代是难能可贵的。4、“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 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5、赏析“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 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6、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 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7、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 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龟虽寿
22、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 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 极奋发的思想感情。8、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杨,志在千里” 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 老体衰,屈居杨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 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 祖国的情怀。(八)赠从弟刘桢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1、三、四两句诗中的两个“一何”,表达上各有什么不同?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 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
23、”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2、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 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 强不屈的人。3、诗是怎样表现松树不畏凝寒而有本性的品质的?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 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又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 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诗人采用反衬的手法,把松柏放在恶劣的环境,通过描画它 与狂风、冰雹的搏斗,突出了松树的经寒不衰、凛然正气的品质、形象。4、诗人如此描绘松树的形象,结合诗题,说说作者写作的用意。诗人以松柏托物言志, 勉励他的堂弟要坚贞自守,不因外力
24、压迫而改变,即使处于乱世也要有一种坚定的人格 追求。5、这是一首咏物诗,诗歌标题是赠从弟而内容却写松,请你简要分析作者的用意 何在。本诗以松柏为喻(使用象征手法),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 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作者自己坚守的品格及对从弟的劝勉之意。6、三、四两句诗用了什么手法?风声松枝各有什么含义?三四句用了衬托手法(或者是 对比),用谷中风的迅疾凶猛衬托出青松的雄健挺拔。风声象征险恶的环境,松枝象征 正直的君子。7、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松柏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塑造了一个雄健 挺拔、挺立风中而不倒,端正、历经严寒而不凋,本性高洁、内心坚劲的松柏形象。作 者借松树的高
25、洁来自勉,并借以勉励从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九)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1、“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是什么意思?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柴门简陋 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们生 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 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们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3、用自己的话说说海边人民的生存环境?气候潮湿,风雨狂暴,
26、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 生;住在破旧的茅草屋;依靠自然险阻和野兽争生存空间;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 去。环境描写衬托出海边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4、赏析“妻子象禽一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 中我们不但看到海民衣不蔽体蓬头垢面的野人一样的粗俗艰苦的生活方式,也可以想见 他们与世隔绝的愚钝颓废形象。们依靠自然环境的险阻,和野兽争夺相间生存,他们不 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5、“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什么意思?言外之意是什么?是说天下的自然环 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 啸龙卷风也时有发
27、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十)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 问君何能尔? 采菊东篱下, 山气日夕佳, 此中有真意,而无车马喧。心远地自偏。悠然见南山。飞鸟相与还。欲辨已忘言。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示例一:“悠然”形象 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示例二:“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 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3、请从这首诗中选出你最喜欢的诗句写下来,并简要分析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诗人虽身居闹市,却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声,表
28、达了诗人内心 宁静,脱离尘俗的思想感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 了诗人超凡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思想情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东篱采 菊,抬头见山,表现了他悠然自得,物我两忘的思想境界。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诗人通过黄昏中飞鸟结伴归林的美好景色,表达了诗人摆脱束缚,自由自在的思想情感。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人从大自然中悟到了无法言说的人生真谛,表达了诗人 陶醉其中,悠然忘我的境界。4、“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 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写一个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 菊”的动作不是一般
29、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5、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 “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 么作者要这样写?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想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 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效果不一样。6、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景物描写的含义。这种描 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 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7、“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谈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对田园景物、归隐生活的 热爱,对黑暗官场、仕途生活的憎恨,对恬
30、静生活、清高生活的追求。)春?杜甫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 烽火连三月, 白头搔更短,城春草木深。恨别鸟惊心。家书抵万金。浑欲不胜簪。1、“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 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 O战争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残破凄凉。3、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感伤时世,见到开放的鲜花, 也禁不住悲怆溅泪,为别而恨,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愧悸心动。(或由于战乱, 都城破败,仿佛花也因感叹时事而落泪,鸟也因人世间的离别而惊心。)4、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
31、山河到 草木花鸟。望。5、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谈谈你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的理解。“感 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花鸟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春景,但在国破家亡时,怎能不 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此处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或:因感时,花亦溅泪,因恨 别,鸟亦惊心。诗人将主观感情“移情”或“拟人化”到花鸟身上,使花鸟亦含悲,更 显人的悲伤。6、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形容家书的珍贵,表 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7、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
32、焦虑忧愁 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 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8、本诗首联写作者春望所见,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融情于景,奠定全诗的感情 基调。国家山河依旧,可沦陷后的国都残破不堪、乱草丛生,这与昔日繁华形成巨大反 差,痛彻地表达出诗人忧国伤时的强烈感情。9、古人作诗十分讲究炼字。本诗尾联中的搔字锤炼得好,好在哪里?搔字是对诗人想 解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思家之情。10、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示例一:破 字用得好,一个破字,写出了国都沦陷,
33、城池残破的景象,使人触目惊心。示例二:深 字用得好。一个深字,写出了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11、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感时忧国、思家念亲。12、从国破、烽火可以看出,杜甫的这首诗与唐代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安史之乱。(十二)雁门太守行李贺 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 一色图卷。写天、云、雾、星河、千帆,景象极壮丽。船摇帆舞,星河 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实。因为这首词写的是“梦境”,所以接下来有“仿佛”三句。这三句写词 人在梦中见到天帝。“梦魂”二字,是全词的关键。在幻想的境界中,
34、词人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疾的天帝。“殷勤问我归何处”,虽 然只是一句异常简洁的问话,却饱含着深厚的感情,寄寓着美好的理想。“路长” “日暮”四字,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在天帝面 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著一 “谩”字,流 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九万里风鹏正举”,从对话中宕开,然仍不 离主线。说“鹏正举”,是进一步对大风的烘托,由实到虚,形象愈益 壮伟,境界愈益恢宏。【主旨】本词写梦中海天迷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 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名句赏析】1.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赏析:“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彷徨忧
35、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 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 半卷红旗临易水, 报君黄金台上意,塞上燕脂凝夜紫。霜重鼓寒声不起。提携玉龙为君死。1、首句用压城的黑云暗喻,一个“压”字,把敌军的情况,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敌军气焰嚣张(1分)人马众多(来势凶猛或交战双方力量 悬殊)2、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 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3、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浴血奋战、誓死报国(视死 如归,忠君报国)。4、
36、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渲染了敌军兵 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表现了战争形势的紧迫。示例一:运用比喻,夸张手法, 渲染把敌军比作黑云,既写出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且“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 军情险恶;“城欲摧”表现了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示例二:一个“压”字, 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 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示 例三:在色彩运用上,“黑”字突出敌人的猖獗、军情险恶;“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 金色鱼鳞,一个“金”字表现出我军将士雄姿英发、高昂迎战
37、的状态。两相比照,表现 出战争形势的紧迫。5、李贺写诗,真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 说明。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不但鲜明而且 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卷。6、由“半卷红旗临易水”的“易水”,你联想到什么?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7、发挥联想和想象,描摹一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所展示的画面。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响起来,廛战从白天持续到夜 晚,晚霞照看战场,那大块大块的胭脂般鲜红的血迹,透过夜雾凝结在大地上,呈现出 一片紫色。8、这首诗描写了三个时
38、间的画面,请分别用三个短语概括:敌兵压境、浴血奋战、夜 袭敌营9、诗的颔联分别从和角度来描写,运用一和一相结合的手法表现边关将 士的威严之势。视觉听觉 夸张 比喻(十三)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试从即小见大的角度进行赏析杜牧的赤壁。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 兴亡的感慨。这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了,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 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 壁大战的风云人物。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王国鼎立的大主题联 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2、请赏
39、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锅二乔”。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倘若不是东风 给周瑜的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此句以两位美女的命 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以小见大,深刻警醒。也表达了这 样的感慨: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表达了自身感慨:历史上 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同时也抒发了自己胸怀大志而不被重用的抑郁不平之气。4、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 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5、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以二乔
40、 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6、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 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 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7、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它是什么意思?假如东风不 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8、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借一件古物兴起对历史的慨叹,小中见 大。(折戟小;赤壁之战大;国家的命
41、运大)9、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 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 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10、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诗歌妙在不直接叙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 而间接地通过写东吴两个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吴魏形势的变化。用铜雀春深锁 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给诗歌增添了无限的情致,别出心裁。对周瑜 的丰功伟绩予以怀疑,主意新奇,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慨叹,这正是本诗艺术上的成 功之处。11、诗中的周郎是谁?周瑜12、对于这首诗的后两句,宋代的许事非常反感。他在彦周诗话
42、中批评说:孙权 的霸业系此赤壁一战,若这一仗打败了,那么国家就要灭亡,百姓就要遭殃,而杜牧不 担忧这些大事,只担心二乔会被捉去,实在是措大(对读书人的蔑称)不识好恶,你认 为这一批评成立吗?为什么?如果把末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又如何?请就以上问题 谈谈你的看法。许颖的评论是一个既浅薄又粗暴的批评。文学创作讲究以小见大,通过 个别反映一般。大乔、小乔虽与这次战役并无直接关系,但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 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俩决不会被俘;连她们都受到凌辱, 则东吴社稷和生灵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杜牧说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风不与周 郎便的情况下东吴的彻底覆亡。如果按照许
43、那种意见,将诗句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 就诗味全无了。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是诗的生命。因此,杜牧 这两句诗不但没有错,反而以小见大,富于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上的匠心。(十四)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试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上阕一二两句所写的梦境。示例:清晨,茫茫的大海上,云雾 弥漫,波涛汹涌。海风呼啸,从颠簸的船舱中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转动一般;而 无数的船帆在风浪中飞舞前进。2、下阕哪一句是对“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
44、的思想情感?我 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O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 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强烈不满。3、从第三句的“梦”字可以看出这首词描写梦境。开头两句描绘海上乘船的情景,景 象:;感觉:;气势:O海天相接、船摇帆舞、 星河欲转、磅礴豪迈。4、第三句至第七句写诗人与天帝的问答。以此表现作者 o怀才不遇的感慨。5、最后三句回答天帝的问话:“”,交代,借此表现诗人 O殷勤问我归何处、海上仙山是自己的归宿、追求自由光明的渴望6、李清照是 派的代表作家,但这首词的风格却十分 o婉约、豪放。7、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 把天上和
45、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 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对理想人生的追求,其非凡才能和美好愿望在现 实生活中不可能实现,因此只能把它寄托于梦中仙境,在梦境中寻求出路。8、这首词表现了怎样的艺术风格?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风格的?浪漫或豪放的艺术风 格,该词意境阔大,想象丰富,天上人间,摇曳多姿,给人应接不暇之感,梦幻现实辉 映对照,那船摇帆舞,星河欲转,既富于生活的真实感,也具有梦境的虚幻性,虚虚实 实,为全篇的奇情壮采奠定了基调,李清照晚年虽身处困境,想象的翅膀却飞进了另一 个世界,幻想出一条能使精神有所寄托的道路,显示了 “九万里风鹏正举”的豪
46、迈气概, 使这首词显示出浪漫的情调,豪放的风格。9、本词被评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请结合词中写景的语句,简析本词意境和风格 上的特色。开头两句写天、云涛、晓雾、千帆,景象极为壮丽;“接”、“连”二字把 四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展现出一幅辽阔、壮美的海 天相接的图画,描绘出一幅瑰奇雄伟的境界。下阕的“九万里风鹏正举”三句虚实结合, 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弘。词作中对于开阔壮美的境界富于浪漫主义的想象,表现 出作者内心一种刚健昂扬的气概,词风豪放。10、“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 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
47、的思想感情。“嗟”字生动地写出了词人 彷徨忧虑的神态,表明自己在人生道路上日暮途远,茫然不知所措的叹惋。“谩”字流 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 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11、“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一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比 拟(拟人)由写梦引出(过渡到)下阕词人抒情。12、词中的“谩”有多层含义,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谩”,空空、徒然;词人慨叹 有才无用、怀才不遇;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含蓄交代自己向往“三山”的缘由。13、近代学者梁启超评价这首词曰“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请作具体 阐述。此词充满了苏辛词豪放之气。此词气度恢弘,格调雄奇,一扫漱玉集婉约风 格。(十五)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儿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1、词人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和 等景物,描 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夕阳、落花、归雁。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