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docx(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 应数字涂黑。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直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
2、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 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 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
3、社区的单位 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 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 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 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 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
4、者的话说,前 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 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 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 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人生会有很多困境,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家人、同学、老师的矛盾,甚至内 心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都需要我们去突围,走出困境,走向一片新天地。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或者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
5、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广东番禺中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检测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对 应数字涂黑。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 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位直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
6、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 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 .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 我们说乡下人士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 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 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
7、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 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 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以村与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 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 活是富于地方性的。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 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 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 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
8、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 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 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 是法理社会。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 不同。规矩不是法律,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换一句话说,社会和个人 在这里通了家。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 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 是见外了么? 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
9、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 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 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士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 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 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
10、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 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 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 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 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 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木性质的理 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的大趋势 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
11、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 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 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 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 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 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 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
12、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 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 知识、规范和价值系统,随着现代性文化不断向乡土社会的渗透,村民生活方式从单一的村 落生活迈向乡一城两栖生活,社会经济的转型驱动着乡土文化的变迁。(摘编自陆益龙后乡土中国的基本问题及其出路)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村落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人口流动率小,人们的往来也疏少,他们的生活富于地 方性,三家村就是典型的相对孤立和隔膜的村落代表。B. “乡土中国”是指过去中国基
13、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它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 个方面,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C.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礼俗社会和法理社会。这两个概念也可 以称作“有机的团结”的社会和“机械的团结”的社会。D. “后乡土中国”是于乡土中国理论和中国乡村转型与发展经验而提炼出的一个概念,是 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论概括和解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当终老是乡成为乡土社会中的生活常态,生活在这样的村庄里的人们,彼此“熟悉”成 为一种人际关系特色。B.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 生人的“熟悉”社
14、会。C.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 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在现代化的大趋势下,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乡村社会的自有特 质越来越不明显。3.下列选项中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的一项是()A.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C.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D.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4,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中国乡村从“乡土社会”至I“后乡土社会”的特征变化。5.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乡下人“土气”?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答案】1. B 2. A 3. B4 .“乡
15、土社会”人口的流动率小,而“后乡土社会”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 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乡土社会”中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后乡土社会”中农业已 经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计模式,而变成了农业加副业的兼业模式。5 .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乡土社区间人口流动率小,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节奏。【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是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说法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乡土中国并 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
16、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 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知,“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即不是对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体而生动的描述。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 “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错误。由材料一第四段“我们常 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 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可知,“为了谋生这一具体目标,分工协作”应该是 法理社会的特征。C.“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错误,由材料一第六段“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 到信任,乡土社
17、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 索时的可靠性”可知,这里并没有说“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D. “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逐渐被现代化所取代”错误。由材料二第四段“是要说明在现代 化的大趋势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 现代化并行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可知,当下中国乡村社会变迁并没有被现代化所取 代。故选Ao【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据的能力。“乡土社会”特征包括: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以住在 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但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人口流动率小,
18、生活富于地 方性,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A.体现了 “乡土社会”的“乡下人离不了泥土”的特征。B.是与外界完全的隔绝状态,而由材料一第二段“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可知,乡土社 会的隔绝不是绝对的。故不具有“乡土社会”特征。C.体现出“乡土社会”的“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的特征。D.体现出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孤立和隔膜。故选B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第五段“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 就是在改革开放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 社会”可以总结出
19、,与传统的“乡土社会”相比,“后乡土社会”中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 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材料二第六段“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 展进程中,农业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 不再是主要的生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式,而且越来越多农 户的主要经济收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可知,在“后乡土社会”,农业 已经不再是农民主要的生计模式。【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和文章内容的能力。对于“士气”的理解,由材料一第一段“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
20、土, 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可以总结出:“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 靠种地谋生,离不了泥土。由材料一第一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土,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 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第二段“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 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 区间人们的往来也必然疏少,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可以总结出:乡土社区间人 口流动率小,士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 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
21、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 会的习俗来应付的”可以总结出:乡下人的生活方式、乡土社会的习俗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 节奏。(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聊赠一枝春赵利辉江南的梅花,随处都有,我独爱江苏南京梅花山的梅。梅开的时节,大抵都是腊梅已经开过了。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早晚晚、 缠缠绵绵。凋谢时,却不很决然。不像北方,一夜西风,便是落红无数。江南的花朵和人一 样,都有着拖沓的性子,要谢了,犹在枝头上香。所以,远远地闻着香来,蓦然看见清癖枝 干上,绽放着几朵腊梅,透出一股清冷,我心中就生出无限的欢喜来。“闻道梅花琼晓风,雪堆遍
22、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 一树梅前一放翁。”看梅花, 最好是一个人,像陆游那样满山胡转悠。把酒梅花下,脑海里就出现幻觉,每树梅花前都有 一个我。若要风雅,又最好是同一位女子,一起踏雪而行。即便寻不到梅花,回头望时,女 子罩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敞,脚上蹬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站在雪地里,冷艳如傲 雪红梅,那就是寻着了。红楼梦里写,贾母看黛玉这般模样儿,忽见宝琴披着凫魇裘站 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喜地忙笑道:“你们瞧,这山坡上配着她这个 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梅花,像个什么? ”鸳鸯笑道:“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州 画的艳雪图。”江南看梅的地方,平冈亦是个好去处。这里土
23、厚石多,因自然增累成冈。水滨沙洲,遍 植梅花,别无杂树。花开时节,蔚然如洁白落雪,故名“平冈艳雪”。从前的人种梅花,非 得成林,方才尽兴,于是才有了这样一处赏梅之地。平冈多白梅,似乎单调了些,终不及梅 花山的品种多。从腊月到正月,梅花山上的红梅、宫梅、青梅、墨梅、朱砂梅次第开了,置 身花海,清冽之气萦绕,人也觉得脱尘出俗。山上多小树,梅枝横斜疏瘦,贵气如大观园里 的女孩儿家。故而梅花山的梅,以韵胜,以格高。晚明张岱的小品文里,曾录有一首佚名诗: “云意不知沧海,春光欲上翠微。人间一堕千劫,犹爱梅花不归。”这无名氏,大约是一个 游方人士,功名利禄,于他都是很无趣的吧,唯有每年的梅花,是他逗留在此
24、的最大乐趣和 寄情。宋人范石湖爱梅,写过一本梅谱,把天下梅花按花色产地成谱。他说:“学圃之士, 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重轻。”他的玉雪坡上,栽有数百株梅。第二 年又治了一个范村,以其地三分之一种梅。“吴下栽梅物盛,其品不一,今始尽得之。”我也曾养过梅花,盆是无锡的紫砂盆,讨梅花山的苗枝。一个冬天里,埋下了朱砂梅、 绿萼梅、腊梅、宫梅。为了些膏腴好土,平日里的厨余全部摇身一变,奇货可居。将鱼骨、 贝类、虾壳、豆渣埋进土里,渐渐地讴成花肥。就连法海和尚“藏身”的蟹壳,据说也是极 好的花肥。为收集这些肥料,我很费了一番心思。每日里,洗鱼剁肉的荤腥水、淘米水,也 要沉淀下来,傍晚端到
25、院子里去浇灌花木。第一年,梅的枝干尚没有姿态,却眼见得花苞满 身了。第二年,到了数九天,寒月照着,疏影映照墙壁,那梅株也不曾有什么旁逸斜出,然 而却勾得我一日里去看上几回。到末了,俗务缠身,一月看一回,渐渐地不再相见。自我辞 了南京的工作,回到西安后,曾托邻居去探望过我种梅的院子。她说花圃里的梅株,早已干 涸枯朽,无一物可取,就是紫砂盆,也给猫儿撞下了窗台,摔碎了。我与梅花终是无缘,不 如石湖之尽得其趣。所幸的是,她每年都会去梅花山赏梅,愿意将她的视频分享给我。这令我不禁想到,有 一年早梅初开,陆凯给长安的范晔寄去一枝梅花,并附了一首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 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文
26、本二:临水而栖是需要勇气的,远山幽水,村野桥边,原是寂寞所在,更兼雪虐风饕,浪击涛 打,环境往往奇诡险恶,而梅似乎并不理会这些,依旧临水兀立,默默蓄积起对春的憧憬。 这使人常常想起一些清雅的身影。那位“梅妻鹤子”的林和靖先生,隐居于西子湖畔的孤山 下,以种梅养鹤为人生乐趣。而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尽管遭受种种邪恶势力的排挤打击, 却宁肯“零落成泥碾作尘”,也决不向权贵卑躬屈膝。“一枝清影写横斜”,做一棵水边的 寒梅,寂寞固然是寂寞了点儿,但有雪磨砺它凌寒的气节,有水勾画它不屈的傲骨,又怎能 说不是一个刚毅博大的灵魂。由此看来,古往今来,人们踏雪寻梅,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也就不难理解了。其 实
27、,山远水幽,险道盘山,崖危壁绝,临水看幽姿也并非轻而易举。故此,往往只有那些志 趣高洁的文人雅士,才肯冒着飘舞的雪花、凛冽的寒风,手持竹杖,顶多骑一头瘦骨嶙峋的 毛驴,踏着昏黄的初月,一颤一拐地步入幽谷芳涧。而当他们历尽千辛万苦,仁立于溪岸的 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梅的坚贞,梅的神韵。他们才那 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己。寒士寒梅,同是一寒,感情与心灵也就容易沟通了。而 那天景天趣,无限的江山风月,自然而然会化作胸中的诗文与丹青,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 想。(摘编自方叶临水而栖)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运用叠词“早
28、早晚晚、缠缠绵绵”写江南的梅花开起来不分早晚、连续不断,旨在 突出江南地气温暖的特点。B.文章引述红楼梦中贾母与鸳鸯的对话,是以红梅衬宝琴的画面与双艳图侧面赞 美梅花之美,十分巧妙。C.作者为表现自己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交代了自己种梅的情况:选用无锡的紫砂盆、梅花 山的苗枝,讴有营养的肥。D.文章最后一段引用陆凯的诗,一方面以之类比邻居向自己分享赏梅视频的事,另一方面 照应题目,使文章结构严谨。7 .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文本都引用了陆游的作品,写陆游爱梅赏梅,其用意有所不同,文本一强调赏梅的 态度、做法,文本二则赞美梅的品格。8 .文本一引用张岱小品文里录的佚名诗,赞
29、美了张岱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同时指出了赏 梅对于有品位的人而言是极大的乐趣。C.范石湖就是宋代诗人范成大,他辟土地种梅、搜罗各种梅树栽种之事,他写的梅谱, 以及他对梅的看法,都体现了他对梅的爱。D.林和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很恰切地对应了 “临水看幽姿”之 意,表现了梅花的高洁。8 .两个文本都提到“踏雪寻梅”,其所寻之“梅”各主要代表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 .文本一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6. A 7. B8 .文本一中的“梅”主要代表的是美的意境。作者寻求的是“风雅”,同一女子踏雪而 行,即便寻不到梅花,有“白雪红梅”的意境,那就是寻着了。
30、文本二中的“梅”主要代表的是不屈的傲骨、刚毅博大的灵魂。踏雪寻梅,临水看幽姿, 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坚贞和神韵,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9 .将江南的花时与北方的花时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的花开得缠绵、凋谢得缓慢。 将平冈之梅与梅花山之梅进行对比,突出了梅花山之梅的品种多,开起来有繁复之美。 将“我”种梅与范石湖种梅进行对比,表达了 “我”对难以尽得梅趣的惋惜和对梅的喜爱 之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A. “旨在突出江南地气温暖的特点”错误,依据原文“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 早晚晚、缠缠绵绵”可知,突出的是江南的梅“花时绵延无尽”。故
31、选Ao【7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 “赞美了张岱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同时指出了赏梅对于有品位的人而言是极大的乐趣” 错误,引用佚名诗,赞美的是无名氏对待功名利禄的态度,而且赏梅是极大的乐趣,也是说 这位无名氏的。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文本一中“看梅花,最好是一个人,像陆游那样满山胡转悠,酒梅花下,脑海里就出现幻觉, 每树梅花前都有一个我。若要风雅,又最好是同一位女子,一起踏雪而行。即便寻不到梅花, 回头望时,女子罩一件大红羽纱白狐狸里的鹤敞,脚上蹬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站在雪地 里,冷艳如傲雪红梅,那就是
32、寻着了”,分析可知,寻到美的意境就是寻到美了,文本一中 的“梅”代表一种美的意境。文本二中“古往今来,人们踏雪寻梅,总是向往临水看幽姿”,说的是古人寻梅是追求 人格,“仁立于溪岸的梅树下,望见水中的寒枝疏影时,他们感受到了梅的高洁,梅的坚贞, 梅的神韵。他们才那样神采飞扬,手舞足蹈,不能自己”,踏雪寻梅,临水看幽姿,他们感 受到了梅的高洁、坚贞和神韵,升华着人生的追求与理想,可知文本二中的“梅”代表的是 一种不屈的傲骨、刚毅博大的灵魂。【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江南地暖,花时绵延无尽,开起来早早晚晚、缠缠绵绵。凋谢时,却不很决然。不像北方, 一夜西风,便是落红无数”,
33、将江南之梅与北方之梅进行对比,突出了江南梅花开得缠绵、 凋得缓慢。“平冈多白梅,似乎单调了些,终不及梅花山的品种多”,将平冈之梅与梅花山之梅进行对 比,突出了梅花山之梅的品种多,开起来有繁复之美。“宋人范石湖爱梅他的玉雪坡上,栽有数百株梅。第二年又治了一个范村,以其地三分 之一种梅”“我也曾养过梅花”,因为事务缠身和搬迁住址的原因,种的梅花早已干涸枯朽, “我与梅花终是无缘,不如石湖之尽得其趣”,将“我”种梅与范石湖种梅进行对比,突出 了 “我”难以尽得赏梅之趣的惋惜,也表达对梅的喜爱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徐陵,
34、字孝穆,东海郑人也。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口辩。太清二年, 兼通直散骑常侍。使魏,魏人授馆宴宾。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 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收大惭。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 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 齐。陵累求复命,终拘留不遣。绍泰六年,除散骑常侍。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 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 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 色。陵遣殿中
35、御史引王下殿,遂勒免侍中、中书监。自此朝廷肃然。高宗纂历,封建昌县侯, 邑五百户。及朝议北伐,高宗日:“朕意已决,卿可举元帅。”众议咸以中权将军淳于量位*重,共署推之。陵独日:“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 于是争论累日不能决。都官尚书裴忌日:“臣同徐仆射。”陵应声日:“非但明彻良将,裴 忌即良副也。”是日,诏明彻为大都督,令忌监军事,逐克淮南数十州之地。高宗因置酒, 举杯属陵日“赏卿知人。”至德元年卒,时年七十七岁。谥日章。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 俸与亲族共之。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今取之,数日 便尽,陵家寻致乏绝。其周给如此。世
36、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每一文出 手,好事者已传写成诵,逐被之华夷,家藏其本。(选自陈书徐陵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 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B.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 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C.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 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D.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
37、此/为魏始制 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寒暑/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兼,文中表示兼任官职,与其用法类似的词语还有“领”;“除” “拜”可以表示授予 官职。B.纂历,文中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长子继承制,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C.朕,秦以前人们不论尊卑,都可自称“朕”,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D.食建昌邑,指依靠建昌封邑租税生活,食邑是君主赐予臣下作为世禄的封地。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陵博学多才,能言善辩。徐陵广涉史籍,颇有口才;他奉命出使北魏时,宴席上受到 魏收的嘲讽,结果徐陵反过来嘲弄了魏收,让魏
38、收羞愧难当。B.徐陵不畏强权,积极谏言。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大臣不敢言说,徐 陵带领御史台官员对其进行弹劾,罢免了他的侍中、中书监等职。C.徐陵力排众议,坚持己见。高宗决定北伐,让大臣推荐元帅,朝臣共同签名推举中权将 军淳于量,徐陵力排众议,坚持推荐吴明彻。D.徐陵举荐有功,受到称赞。徐陵举荐吴明彻与裴忌后,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裴忌 监军事,攻取了数十州。后来高宗摆设酒宴时,举杯称赞徐陵。在这里通了家。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 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效力。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 是见外了么?
39、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 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 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乡土本色)材料二:“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在“江村经济”和“禄村农田”的“微观社会学”研究基础上 提炼出的一个理想型概念。乡土中国“并不是具体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 国基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费
40、孝通构建的乡土中国理论,实际就是为了回答“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什么”这 一问题,而对此问题的回答是:“从基层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因此,乡土中国即 指中国基层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确切地说,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乡村社会的 基本性质是乡土性的。从历史变迁的经验事实看,从20世纪40年代到今天,中国乡村社会已经经历了四次重 大的历史变迁,即革命、改造、改革和市场转型。如今,乡村社会的“乡土本色”逐渐淡去, 后乡土性色彩越来越明显。“后乡土中国”是对“乡土中国”理论的发展,是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的基本性质的理 论概括和解释。用后乡土性来概括和解释当下的中国乡村社会,是要说明在现代化
41、的大趋势 下,中国乡村社会具有着自己的一些特质。正是这些特质,使得乡村变迁与社会现代化并行 相随,而非被现代化所取代。变迁之后的乡土性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村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之上,那就是在改革开放 后,乡村人口大量向外流动,如今的村落已演变为“流动的村庄”和“空巢社会”。由此看 来,如今的乡村社会,虽然村落共同体依然存在和延续,但共同体内的主体构成以及主体的 社会行动都已发生了实质性的变迁。后乡土社会的另一个重要变迁就是农户生计模式的转型,尽管在乡村发展进程中,农业 经济与粮食生产也在不断增长和发展,但是对于多数农户而言,农业却已经不再是主要的生 计模式。多数农户的生计模式属于农业+副业的兼业模
42、式,而且越来越多农户的主要经济收 入与生活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工商经营,从农业收入在农户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来看,较多 农户的主业其实已从农业转型为非农业。乡土文化在与现代性文化的交汇融合中走向分化和多元化。文化是人们在生活中形成的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陵独日:“不然。吴明彻家在淮左,悉彼风俗,将略人才,当今亦无过者。”陵亲戚有贫匮者,皆令取之,数日便尽,陵家寻致乏绝。14 .简要分析徐陵的性格特征。【答案】10.C 11. B 12. B13 .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彻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用兵的谋略和才 能,当下也没有超过他的人。”徐陵有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
43、都来领取,几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 缺乏、断绝了。14 .为人清廉;关爱亲属,孝顺父母;博学多才,能言善辩;不畏强权,积极谏言。【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天天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嘲陵日” “日”后停顿,排除AD;“为魏”作状语,修饰“始制礼仪”,状中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 “君位由最年长的儿子继承”错误,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不一定
44、是最 年长。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 “安成王依仗皇帝弟弟的身份,阻塞诉讼”错误,原文”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 大臣莫敢言者”,是直兵鲍僧睿抑塞辞讼,张冠李戴。故选Bo【13题详解】木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然”,这样;“悉”,熟悉;“将略人才”,用兵的谋略和才能;“过”,超过。“贫匮”,贫穷;“寻”,不久;“致”,导致;“乏绝”,缺乏断绝。【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由“陵性清简,无所营树,禄俸与亲族共之”得出为人清廉。由“太建中,食建昌邑,邑户送米至于水次,陵亲戚有贫量者,皆今取之,数日便尽,陵家 寻致
45、乏绝。其周给如此”得出关爱亲朋好友。由“八岁能属文,既长,博涉史籍,纵横有辩是日甚热,其主客魏收嘲陵日:“今 日之热,当由徐常侍来。”陵即答日:昔王肃至此,为魏始制礼仪;今我来聘,使卿复知 寒暑。”得出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由“时安成王顼为司空,以帝弟之尊,势倾朝野。直兵鲍僧睿假王威权,抑塞辞讼,大臣莫 敢言者。陵闻之,乃为奏弹,导从南台官属,引奏案而入。世祖见陵服章严肃、若不可犯, 为敛容正坐。陵进读奏版时,安成王殿上侍立,仰视世祖,流汗失色”得出不畏强权,积极 谏言。由“及侯景寇京师,陵父在围城之内,陵不奉家信,便蔬食布衣,若居忧恤,会齐受魏禅, 梁元帝承制于江陵,复通使于齐,陵累求复命,终拘
46、留不遣”得出孝敬父母。参考译文:徐陵,字孝穆,东海郊县人。徐陵八岁能写文章,长大后,又广泛地涉猎史籍,颇有纵 横家的口才。太清二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北魏,北魏人安排行馆宴请宾客。这天天 气很热,北魏主持宴客的魏收嘲笑徐陵说:“今天的热,是由徐常侍引来的吧。”徐陵当即 答道:“从前王肃到这里,替魏制定了礼仪;今天我来访,又使你知道寒暑。”魏收很惭愧。 到侯景侵扰京城时,徐陵的父亲困在国城之中,徐陵得不到家中消息,就吃粗食穿布衣,好 像居丧的情形。适逢齐接受魏禅让,梁元帝在江陵即皇帝位,又派使臣到齐。徐陵屡次请求 齐准许他返梁,始终被拘留不放。绍泰六年,徐陵任散骑常侍。当时安成王陈顼做司空,
47、凭借皇帝弟弟的尊荣,权势压倒 朝野。直兵鲍僧睿凭借安成王的权势,阻塞诉讼,大臣没有谁敢议论的。徐陵听说这件事, 就写奏章弹劾,让御史台的属官跟着他,带着奏案上朝。世祖见徐陵身着朝服庄重严肃,像 不可侵犯的样子,也随之严肃面孔,端正坐姿。徐陵上前宣读奏章,当时安成王陈顼也正侍 立殿上,仰望世祖皇帝,脸色骤变,冷汗直冒。徐陵叫殿中御史带安成王下殿去,终于弹劾 免了安成王侍中、中书监的职务。从此,朝廷上下为之肃然。高宗陈顼继位,封徐陵建昌县 侯,食邑五百户。待到朝中议论北伐,高宗说:“我已经决定伐齐,你们可以推举元帅。” 大家都因为中权将军淳于量权位重要,共同签名推举他。唯独徐陵说:“不能这样。吴明
48、彻 家住淮左,熟悉那里的风俗,而且将略人才方面也没有超过他的。”于是一连争论几天都决 断不下。后来都官尚书裴忌说:“我赞同徐仆射的意见。”徐陵紧接着说:“不只明彻是良 将,裴忌也是良副。”这天,皇帝诏令吴明彻为大都督,命裴忌监军事,于是攻取了淮南数 十州。高宗于是摆设酒宴,举杯对看徐陵说:“奖赏爱卿知人善任。”徐陵在至德元年去世, 享年七十七岁,谥号为章。徐陵秉性清廉简朴,家资无所积累,所得俸禄与亲族共享。太建 年间,领食建昌县,县民送赋税米粮到了水边徐陵那些贫穷的亲属,徐陵让他们都来领取, 数天就领完了,以致徐陵自己家不久也(食用)缺乏、断绝了。他就是这样来周济他人。世 祖、高宗时,国家有重要文章,都由徐陵草拟。每当一篇文章刚写好,有兴趣爱好的人便已 传抄背诵,于是他的文章散布华夏外夷,好多人家藏有他的文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