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5426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5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广州市实验外语学校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答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22023年度(上)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注意保 证答题卡的整洁。2 .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3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

2、题。材料一: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乡土社会是“礼治” 的社会。礼治社会并不是指文质彬彬,像镜花缘里所描写的君子国一般的社会,礼并不带有“文明”,或 是“慈善”,或是“见了人点个头”、不穷凶极恶的意思。礼也可以杀人,可以很“野蛮”。礼的内容在 现代标准看去,可能是很残酷的。残酷与否并非合礼与否的问题。“子贡欲去告朔之饰羊。子曰:赐也, 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恻隐之心并没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当残忍的行为。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 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

3、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 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国家”是指政治的权力,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 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传统,不论哪一个社会,绝不会没有传统的。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 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 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 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前人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案, 尽可抄袭来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

4、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尧舜”,好 古是生活的保障了。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11.对下列各组句子与成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犹且从师而问焉/云集景从 B.吾未见其明也/明眸善睐 C.君子不齿/唇亡齿寒 D.作师说以贻之/贻笑大方 1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章没有标点,阅读时通常把一句话叫“句”,句子中间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叫“读”,常用 圈和点来标记。B.百工原是中国古代主管营建制造的工官名称,后沿用为各种手工业行业的总称,也泛指各行各业的工匠 艺人。C.

5、 士大夫是古代中国社会特有的阶层,古时指当官有职位的人,也指没有做官但有地位、有声望的读书人。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和春秋六种技艺,相传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 本技能。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强调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没有人一出生就能懂得道理,古代圣人也需要从师学习,并以 孔子为例证明这一点。B.作者主张更应重视对“道”的学习。文章认为词句意思和句读的学习只是抓住了学习中次要的方面, “道”的学习才是主要的方面。C.本文批判了当时上流社会的陋习。文章运用类比的手法分析现状,批评了士大夫们自己不学习也反对别 人从师学习的现象。D.作者在

6、文末点明了写作的缘起。因为有感于自己的学生李蟠能够不被当时的不良风气左右,虚心求学, 故写此文来表扬他。14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它三项的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案】10.D11. A 12. D 13. C 14. B【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的能力。D.徒:类。句意:郑子这些人。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跟从。句意: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像云一样聚集在一起,像影子一样地跟从。B.明智/明亮。句

7、意:我没有看到他的明智。/明亮的眼珠善于顾盼传情,形容女子的眼睛明亮而灵活。C.并列,排列/牙齿。句意:君子不屑与之同列。/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息息相关,荣辱与共。D.赠送/遗留。句意: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给内行人留下笑话(常作谦辞)。故选A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 “六种技艺,相传为周朝官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错误。诗书礼乐易和 春秋又称“六经”,指六本典籍;礼、乐、射、御、书、数,指六种才能。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类比”表述不当,是对比;另外,士大夫们并非不学习,也并非反对别人跟从老师学习

8、,而是认为同 辈之间相互学是一种耻辱。故选C。【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日,名词作状语,每天。句意: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反省。B.水,名词作动词,游泳。句意:借助舟船的人,并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C.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坚强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D.箕畚,名词作状语,用箕畚。句意: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故选Bo参考译文:古代求学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儒家经典著作、解释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 一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困惑的问题,就始 终不能

9、解开。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学习,以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 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 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因此,无论地位高低贵贱,无论年纪大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唉!古代从师学习的风尚不流传已经很久了,要人没有疑惑难了!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 尚且要跟从老师请教(他,焉为代词);现在的一般人,他们才智不及圣人也很远,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 因此,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 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

10、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真是糊涂啊!那些儿 童的老师,教他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的停顿,并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不知句 子停顿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学习了小的却丢了大的。我没有看到他的明达。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一类人,听到称“老师”称“弟子”的 人,就聚在一起嘲笑他们。问他们,就说:“他和他年龄差不多,懂得的道理也差不多。(以)地位低(的 人为师),就觉得羞耻,(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哎!求师的风尚难以恢复由此可以知 道了!巫医、乐师、各种工匠这些人,君子不屑一提,现在他们的智慧竟然反而比不上这些人

11、了,这真是 奇怪啊!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郑子、要弘、师襄、老聃为师。郑子这些人,他们的贤能都比不上孔 子。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当我的老师的人。”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 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早有晚,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李家的孩子蟠,年龄十七,喜欢古文,六经的经文和传文都普遍地学习了,不受时俗的拘束,向我学 习。我赘许他能够遵行古人从师的途径,写这篇师说来赠送他。(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5.下列对短歌行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首四句,以朝露为喻,抒发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而功业无成,在欢乐中隐含

12、着 深沉的忧愁。B. “呦呦鹿鸣”四句,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招纳贤才的热情。C.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两句使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形象生动,感人至深,韵 味隽永。D.本诗全用四言,句式整齐,音调和谐,无论视觉还是听觉,都给读者一种美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 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鉴赏语言和技巧的能力。C.“使用典故”错误,应为“使用了比兴手法”,以乌鹊绕树不知“何枝可依”喻贤才无所依托,这是比, 借助他物“乌鹊”引出所咏的贤才,这是兴;“表现了诗人因贤才难求而孤独寂寞”错误,这两句应是表 现了那些犹豫不定的贤

13、才的处境和心情。故选C。16.下列对归园田居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 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田园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热 爱。B.所谓“适俗韵”无非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陶渊明本性与淳朴的乡 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他“爱丘山”。C.前两句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 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D.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集中描写

14、诗人辞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因 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更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D. “集中描写诗人辞官时的心情”错误,应为“集中描写诗人做官时的心情”。 故选D。17.墨花(并叙)苏轼世多以墨画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画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为赋一首。造物本无物,忽然非所难。花心起墨晕,春色散毫端。缥缈形才具,扶疏态自完。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独有狂居士,求为墨牡丹。兼书平子赋,归向雪堂看。【注】扶疏:枝叶繁茂分披貌。平子赋:张衡字平子,文选卷十五有张衡归田赋,李善注:“张

15、衡仕不得志,欲归于田,因作此赋。”雪堂:苏轼被贬黄州时居住躬耕之所。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认为尹白画墨牡丹,一如万物的生成一样自然而然,不是什么难事。B.三四两句描述画家运笔创作的效果,墨晕由花心散开,春色在笔端显露。C.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描摹墨牡丹的优美形貌和情态。D.结尾两句表明诗人钟爱墨牡丹,将带着这一书画作品回到雪堂用心守护。【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C. “五至八句借创作莲花、杏花的有关经历”错误,“莲风尽倾倒,杏雨半披残”是写莲花的形态。故选C。三、综合选择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6、。我国影视制作团队中难觅科学顾问的身影。科幻电影是一种基于想象力的创作,与科学 o而 国内科幻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明显不足。在电影中,科学的价值,在于制片人把科学作为一个创作手段, 为作品增添精灌的视觉效果和 的智力内容,从而增加影片的票房,观众 o这可以通过邀请 科学顾问参与制作,并坚持科学真实性来实现。影视中的合理性,取决于影视作品的画面和情节有科学基础,符合逻辑。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 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拒之门夕卜。科学顾问的目 标是让影视制片人在他们的叙事、风格和受众的语境中实现科学的准确性。科学家是掌握最准确、最权威、最前沿科学信

17、息的群体,他们的参与对于提升电影质量的意义已经被多次证实。科学家群体在帮助影视制片人创作 的人物方面显示出了惊人的价值。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息息相关扣人心弦交口称誉栩栩如生B.息息相关荡气回肠有目共睹惟妙惟肖C.休戚相关荡气回肠交口称誉惟妙惟肖D.休戚相关扣人心弦有目共睹栩栩如生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增强,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众 反感。B.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 众拒之门外。C.随着我国教

18、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被大 众拒之门外。D.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电影作品中的画面和剧情太粗糙,很容易引起大 众的反感。【答案】18.A19. 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成语意义的能力。第一空,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语境是科幻电影与科学关系的密切, 所以此处应该用“息息相关”;第二空,扣人心弦: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荡气回肠: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语境中是指电影的艺术魅力,所以用“扣人心弦”;第三空,交口称誉:异口同声称赞。有目共睹:形容事实极

19、其明显。语境是指观众对电影的赞赏,所以此 处用“交口称誉”;第四空,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 逼真。语境指电影中人物形象的逼真,所以用“栩栩如生”。故选Ao【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画线句共有三处语病:第一处,成分残缺,“随着我国教育的普及,使观众的文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缺主语,应去掉“使”;第二处,搭配不当,“水平”和“增强”不搭配,应改为“提高”;第三处,”很容易引起大众拒之门外”句式杂糅,改为“很容易引起大众的反感”或“很容易被大众拒之 门夕卜”。全部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o20 .下列关于诗经的相关知识

20、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0篇,又称诗三百。B.诗经以四言为主,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这种手法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和音韵美。C.诗经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按音乐及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有十五国风,大 多是各地民歌。“雅”分大雅、小雅,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宫廷乐歌。D.诗经的赋、比、兴、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诗经是我国浪漫主义风格文学创 作的源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 “300篇”错误,应是305篇。C. “雅分大雅、小雅,是宗

21、庙祭祀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是宫廷乐歌”错误,“雅” 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D. “浪漫主义”错误,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风格文学创作的源头。故选B。2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白与杜甫齐名,杜甫曾夸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 白为“谪仙”。B.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被称为“七言律诗第一”,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 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 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

22、” “望帝托心” “沧海泣珠” “蓝田玉烟等典故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 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A. “杜甫读罢李白的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错误,应是贺知章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 故选Ao22 .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声或五音。成语“五音不全”可谦指自己唱歌时走音、跑调。B.相传尧时禹平洪水后,分天下为九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 现在这些州名大多存在,但地域多有改变。C.汉朝最早实行郡县制,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后来又增加桂林、象郡、南海等四郡,共

23、为四十郡。郡是比 县高一级的行政区域名。D.周朝实行封建制,所谓“诸侯有国,大夫有家”。到了汉朝,“国”也存在,是诸侯王的封地,大小相 当于“郡”,所以“郡国”并称。【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 “汉朝最早实行郡县制”错误,应是“秦朝”。故选C。23.中国古代,交朋友总是有很多说法。下面叙述朋友交往说法正确的是()A.竹马之交一一童年时代就要好的朋友。竹马:小孩当马骑的竹竿。B.患难之交一一比喻可以同生死的朋友。C.布衣之交一一指年龄、辈分不相当而结交为友。D.贫贱之交一一指非常要好或情投意合的朋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

24、能力。B.患难之交:一起经历过艰难处境而有深厚交情的朋友。C.显贵的人和平民交往,后来也用来指贫贱百姓之间的交往。D.在贫贱时所结交的朋友。故选Ao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11分)2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先写“,以美女衬英雄;再用“”, 以曹军惨败来突出周瑜英气勃发的形象。(2)杜甫在登高中用落叶和江水意象抒发时光易逝、人生感伤的两句是“,(3)在“学与思”的关系上,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则认为:(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名句是“(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回味往昔,

25、梦醒时无限伤感的两句是:“(6)白居易琵琶行中,” 一句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 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答案】 .小乔初嫁了 .橘橹灰飞烟灭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夜深忽梦 少年事 .梦啼妆泪红阑干 .潺阳江头夜送客【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词的书写:初、橘橹、萧、须臾、戈、阑、涔。四、写作(60分)2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日常生活离不开穿衣吃饭。关于衣食,古人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管子曰衣食足而知荣辱”,孔子 云“士志于道

26、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今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你身边的大多数家庭也可 能早已衣食无忧,而饱暖生淫逸的事例却时有耳闻。班级计划举行“衣食与修养”为主题的讨论会,你有什么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各位同学: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人之所以贪图物质享受,因为心中缺乏真正信仰,缺乏坚定价值观,也就是缺少“求道求仁”的理想。这样的人,终会在不断升级的享受中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糜烂。甚至有人还会为了得到更高层次的

27、物 质享受,不顾廉耻,卑躬屈膝地去钻营。相反,那些把“道”作为自己坚定信念的人,因为矢志不渝地追 求仁德,就不会在意衣食方面的浅薄享受,而是淡泊名利,进德修身。东汉末年的著名学者那原,虽然出身寒微,但他能甘于清贫,立志求学,终于成为受后世赞誉的贤德 之人。邮原幼时即为孤儿,生活都成问题,就更别谈求学读书了,同龄人坐在学馆朗朗吟读之时,他只能 蹲在窗外偷听。幸运的是,先生知道他的处境后,深受感动,破例让他免费就读。那原也没让先生失望, 一个冬天便将论语和孝经倒背如流,熟谙在胸。之后,那原辞别学馆先生,外出游学,以期遍访 天下学者名流。八九年后,那原学成返乡,许多年轻后生慕名而来向他求教。遗憾的是

28、,世上立志求道的人的太少,而贪图享受、渴望锦衣玉食的人太多。从常理上说,喜欢物质 享受没有什么错,但问题的关键是,因为心灵上缺少“道”的指引和“义”的约束,人们往往陷入对奢靡 生活的追求,被物欲所控制。要知道,人不能单单为了享受而活着,不能见钱眼开、玩物丧志,不能迷失 了真正的自己,那样,很容易就会让自己丧失该有的节操,用道德良知换取物质生活的富足。五代时后晋高祖石敬塘,因贪图荣华富贵而成为无道之人。综观石敬瑞一生,卖国称帝之前还是很让 人佩服的。他不但骁勇善战,战功卓著,而且还有超人的政治谋略。就是在治国上他也堪称干才,治理陕 州、河东等地时,都政绩卓著。可惜,战乱频仍之际,他为借助契丹援助

29、得到帝位,认贼作父,奴颜婢膝, 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将北方百姓置于契丹铁蹄之下,甘心做了 “儿皇帝”。他之所以在历史上留下了 骂名,就是被贪婪的私欲控制了灵魂。心中有道,志于求仁才是最重要的,只讲物欲要求的生活是不完全的,是低层次的;没有充实精神的 物欲要求是空虚的,心灵空虚的人就如一具行尸走肉。“粗食者志坚,华美者心卑”,“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志远”。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写作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 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

30、养方面:包括思辨能力、人文情怀、 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 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所给材料围绕大学校 园内图书论斤卖一事引出网友对此评论的三个观点,题目要求由所给材料以“衣食与修养”为主题在讨论 会上写一篇发言稿,考生首先要对所给材料围绕“衣食与修养”作出判断与思考,然后以自己的感受、思 考与判断为中心写一篇发言稿即可。这道题的实质是引导学生探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引领学生正确、辩 证地看待社会现象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题】首先考生要

31、理解材料中的两句古人名言,第一句“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百姓丰衣足食了才 能够懂得荣誉和耻辱”,这和现在我们所倡导的物质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观点是一致的。第二句“土志于 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意思是“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食为耻, 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 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字 本是从瞿从示。瞿是一种祭器,示是指一种仪式。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 动的。礼是可以为人所好的,所谓“富而好礼这显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曾子易箫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礼是合式的路子,

32、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礼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只是 主动的服于成规罢了。孔子一再地用“克”字、用“约”字,来形容礼的养成,可见礼治并不是离开社会, 由于本能或无意所构成的秩序了。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乡土社会满足了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 礼来维持。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尽管一种生活的方法在过去是怎样有效, 如果环境一改变,谁也不能再依着老法子去应付新的问题了。所应付的问题如果要由团体合作的时候,就 得大家接受个同意的办法,要保证大家在规定的办法下合作应付共同问

33、题,就得有个力量来控制各个人了。 这其实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谓“法治”。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乡土社 会的特色。(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礼治秩序)材料二:礼治蕴含礼制、礼仪、礼义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具体举措,在涵养人方面功不可没,构成 一种层层递进的“立人”的实践过程。安土重迁的乡民,由于见识和受教育机会有限,开启教化的过程基 本通过礼制进行。以礼制俗,倚重礼制来约束和规范,免得人的行为举止失范与失序。如此讲,并非意味 着农家人粗鄙。在生活境况比较差特别是缺乏仓縻实知礼节的那种从容时,遵礼守制能够抑制人性中负面 气质的释放,保障人的道德伦

34、理不至于虚空。其所蕴含的逻辑,与传统王朝治理从“重德化”到“明礼制” 的治乱史观的转变相契合。与强制性的礼制、律令相比,礼仪在人生的修养方式上相对柔和。通过锲而不舍地学礼习礼,借仪式 与节度融入人的感情,从而亲亲尊尊,内化人格而复性于礼。“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论语颜渊),在严谨的仪式操练中习得,举止合体,熏陶气质。此时的礼,不仅是维系社会秩序的 外在规范,也是变化气质、端正人心的修身养性之功。如蔡元培所言:“礼仪能造就习惯,而习惯是人的 第二天性。”就礼意(义)而言,其为制礼的意旨,礼之所以为礼的精义,也可作上述“化”的理解。换句话讲, 创设礼制与礼仪最终是“化人”,使

35、人能深明礼义即“明事理”。有了明事理的境界,乡民们哪怕物质条 件再艰苦,处事也会将心比心、有怜悯心,呈现出人的精神气度。明事理不只关联着零零杂杂的村民日常, 同时还有着“人生的意义”的关照。如农民谈论的“抱着金元宝,若没命一切皆空”的理儿,何尝不是一 这种人就不值得和他谈论真理了”,这说明不管是富贵还是贫穷,只要是“志于道”的“士”人,富者要 好礼,不羞辱穷人;穷者不要为自己的贫穷感到羞耻,只管贫而乐道,内心富足。综合来说,这两句话是 在表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这则材料看似平平无奇,实则精妙无双,暗臧了很多思考的维度、人生的境界,很符合高考全国卷在真实 情境中写作、在日常生活中悟道的特点。首先该

36、材料紧扣热点问题,坚持精神引领,今年8月11日,习近 平总书记发布重要指示强调: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全社会积极响应,但“光盘” “N1 点餐模式”等倡导,主要是在行为、制度层面,目标在于物质积累。本题也关注“衣食”,但关联到的是 “修养”。“荣辱” “耻”等用词涉及的是认识层面,“志于道”和“淫逸”的对比提醒了衣食习惯影响 到的是精神追求。所以,这则材料引导考生不攀比,不拜金,反对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的不良风气,要求 考生辨荣辱,志于道,切中时弊,立论堂皇,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其 次该材料提出任务情境,激发真实写作。任务驱动型材料成为新高考的方向

37、,主要不是因其新,而是因其 真。本题真实模拟了一节生动活泼的班会课,接地气,有生活,让人有情可发,有话可写,而在一定程度 上避免大量的口号式、概念化的表达。班级讨论会写发言稿的任务,至少需注意两个要点:作为班级讨论 会发言,立论和论据需贴近学校生活和当下社会,一味引经据典或不适宜;作为个人的现场发言,应采取 坦诚交流的态度,现身说法,晓之以理,一味唱高调、树大旗、表决心或不适宜。考生可以就此话题,结 合亲身体会,选择立意角度,进行个性化写作。作为普通人,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需求,在衣食无忧之后,自然还希望吃点好的,穿点美的,人之常情, 本无话可说。但正如材料所言,凡人不免欲壑难填,饱暖生淫欲,因

38、此需要我们节制物欲,提升修养,既 是为了国家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也是为了个人自身的安宁与进步。所以大部分考生第一眼看 到此则材料,就会想到“节约是美德”“生活上低要求,修养上高要求”“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 称家。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等熟悉的观点。一言以蔽之,就是“发乎情,止乎礼”,要用 社会行为规范来约束自己的物欲,达到修养身心的目的。立意参考:物质与精神齐飞,衣食共荣辱一色;既重物质需要,更重精神追求;物质是基础,精神不可抛。 行文思路:文章开篇转述材料内容,引出不应该贪图物质享受,更应该追求精神需求的观点,接着举例论 证,然后分析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放弃精神追求的害

39、处并举例说明,最后得出结论:只有对精神层次的追求 超过于对物质的追求时,我们的生命才会富有价值和意义。参考素材:1、大禹禹总结了其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导河川治水为主导,利用水向低处流的自然趋势,疏 通了九河。治水期间,禹翻山越岭,淌河过川,拿着测量仪器工具,从西向东,一路测度地形的高低,树 立标杆,规划水道。他带领治水的民工,走遍各地,根据标杆,逢山开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 水入海。禹为了治水,费尽脑筋,不怕劳苦,也不敢休息。他亲自率领老百姓风餐露宿,三过家门而不入, 整天在泥水里疏通河道,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引入海洋。经过13年治理,终于取得成功,消除了中 原洪水

40、泛滥的灾祸。因为其功绩,被后人称为“大禹”,即“伟大的禹”。2、弦高弦高,为春秋时郑国商人。公元前627年,弦高去成周经商,经过滑国,半路遇到袭击 郑国的秦军。于 是他冒充郑国的使者,以四张皮革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军,暗示秦军郑国已预知秦军来袭。同时,他又急忙 派人回郑国禀告。秦帅孟明视以为郑国已有准备,于 是领兵顺手灭掉滑国后返回,从而使郑国避免了亡国。 郑穆公想要奖赏弦高救国的行为,弦高辞而不受。3、邓稼先,两弹元勋,杨振宁的同学,放弃了国外的优厚待遇,回到中国,在苏联专家撤走后,开始独立 研究和工业技术,确保了中国两弹的爆炸成功,后来因为长年受到辐射疾病而死,1972年,杨振宁回国, 看见老

41、同学所受的苦,曾经跑到机场的洗手间里痛哭,为了救治邓稼先,杨振宁也用尽方法,还是无法挽 回,1986年,邓稼先去世。4、华罗庚,“人民的数学家”,为他钟爱的数学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汗水。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拿不出学费而中途退学。此后,他顽强自学,用5年 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31年,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 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 3篇论文后,被破格任用为助教。1936年华罗庚前往英国剑桥大学。在英国的两年之 中,他攻克了许多数学难题。他的一篇关于高斯的论文给他在世界上赢得了声誉。在抗

42、日战争期间,他回 到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在昆明的一个吊脚楼上,他写出了堆垒素数论。1946年9月,华罗庚应普林斯顿 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并于1948年被美国伊利诺依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放弃在美国 的优厚待遇,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怀抱,投身我国数学科学研究事业。回国后短短的几年中,他在数学 领域里的研究硕果累累:他的论文典型域上的多元复变函数论于1957年1月获国家发明一等奖,并先 后出版了中、俄、英文版专著。5、李连杰的壹基金壹基金是由李连杰于2007年发起成立的公益组织,是国内第一家民间公募基金会。壹基金以“尽我所能, 人人公益”为愿景,致力于搭建专业透明的壹基金公益平台,专

43、注于灾害救助、儿童关怀、公益人才培养 三大公益领域。【点睛】构建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第一步,巧引材料,表明态度。首先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角度,恰当地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态度。同样 一则材料,不同的写作角度会有不同的引述方式。第二步,分析原因,摆出事实,阐明道理。引述材料之后,紧接着就需要结合材料分析论证。论证需要有 一个清晰的层次,一般说来,可以先分析原因,再引用事实证明,然后结合事实阐明道理,这是文章的主 体部分。第三步,回应开头,总结全文。材料贯穿全文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个显著特点,文章的结尾不是简单地 总结全文,而是回应开头,既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又深化文章的主旨。种哲学性命题。在广

44、袤的乡间,这种深明礼义,恰恰说明了千百年来的乡村缘何能够低成本自治。(摘编自张海荣、张建梅向里用力:转型期乡村文化治理的根本途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和法都是行为规范,但是二者维持规范的力量不同,法律靠国家权力,礼靠传统。B.乡土社会注重传统,是因为乡土社会流动性小,而且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更实用。C. “克己复礼”说明人主动服从礼,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外力约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D.创设礼制与礼仪是为了 “化人”,使人能深明礼义,所以礼义比礼制和礼仪更重要。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说“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既证明古代礼有残

45、忍的一面,也表明孔子比子贡更看重礼。B.在安土重迁的乡村,遵礼守制能够抑制人性中负面气质的释放,从而避免人的行为举止失范与失序。 C.礼治能在乡土社会长期存在,是因为乡土社会没有变化,而在变迁很快的社会中,法治会应运而生。 D.从小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和严谨的仪式操练,有可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彬彬有礼、温润如玉的君子。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礼治范畴的一项是()A.孟母为儿三迁B.古代贵族用陶俑殉葬C.曾子临终易席D.当代长辈过年发红包4 .请结合两则材料,简析“礼治”的基本内容。5 .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方法。【答案】1.A 2. C 3. A4.礼治的依据是“礼”,

46、“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一种行为规范。礼治的前提条件是社会变化慢,传 统可以有效地应付生活。(或:礼治的维持力量是传统)礼治秩序是逐渐形成的,是人们经过教化主动服 膺于传统而形成的。礼治蕴含礼制、礼仪、礼义,三位一体的运行机制和具体举措。礼治有其残酷性。 5.对比论证,比如把维持礼与法的力量进行对比分析,突出了礼治不靠外力,主要靠传统习惯维持的特 点。举例论证(事实论证),如引用“曾子易簧”的典故,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人服礼是主动的。引用论 证,如引用“子贡欲去告朔之饰羊。子日:“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这个事例生动具体地证明了 古代礼有残忍的一面。因果论证,如通过分析乡土社会传统效力大的原因,

47、进而透彻地论证了为何乡土 社会能实现礼治。【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项,“而且祖先流传下来的传统也更实用”错误,外加信息,据材料一第四段,乡土社会“个人不但可 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可知是同样信任“自己的经验”“若祖若父的 经验”,说“更实用”与原文不合。C项,“礼治是人们行为不受外力约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错误,不符文意,据材料一第七段,“礼治在 表面看去好像是人们行为不受规律拘束而自动形成的秩序。其实自动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可知礼治并非 “自动形成的秩序”。D项,“所以礼义比礼制和礼仪更重要”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末段原文不能推出“礼义比礼制和 礼仪更重要”的说法。故选Ao【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C项,理解偏差,礼治能在乡土社会长期存在的原因不是“乡土社会没有变化”,而是变化比较慢。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A项,孟母三迁主要是为了给孩子一个好的生活教育环境,不属于礼治范畴。故选Ao【4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