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课《大学之道》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96127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2课《大学之道》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5.2课《大学之道》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5.2课《大学之道》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2课《大学之道》学案-高二语文教学练“四案”大课堂(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大学之道学案【整体感知】【文本研读】第一段研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动词,彰明 明:形容词,美好的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二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 止:达到译文:1 .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三纲”的内在关系?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定:志向坚定不移 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近:动词,接近译文:. 第二段研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2、。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齐:使整齐有序修:修养正:使端正诚:使真诚致:获得译文:.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平民百姓 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译文:.2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以谁为陈述对象? “八目”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3 .第二层以谁为陈述对象? “八目”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我们一般按什么顺序总结“八目”?这“八 目”可归为哪两类?4 .在“八目”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修身?【探究鉴赏】1 .大学之道中“三纲”

3、“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3 .“从文中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的关系是什么?4 .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主旨意蕴】答案【整体感知】【文本研读】 第一段研读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动词,彰明明:形容词,美好的亲:亲近。一说“亲”当作“新。即去旧立新、去恶向善。止:达到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使自己达到善的最高境界。L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如何理解“三纲”的内在关系?作用:开宗明义,提出“三纲”,作为引领学习的终极目标。关系:“明明德”,注重的是对个体主观精神状态的

4、一种规定或启发;“在亲民”,涉及个体道德完善 之后如何扩充至天下万民;“止于至善”,是“明明德”和“亲民”二纲的最终归宿,也是对二者发展的要 求。因此,“三纲”之间存在一种递进的逻辑关系,从“明明德”出发,经过“亲民”的发展,最终达到“止 于至善”的理想境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 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知:知道 止:达到的“至善”境界定:志向坚定不移静:心不妄动安:性情安和 虑:思虑精祥得:处事合宜近:动词,接近译文:知道要达到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 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

5、才能处事合宜。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事物的先 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 第二段研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齐:使整齐有序修:修养正:使端正诚:使真诚致:获得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好的德行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 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 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先要获得知识。致知在格物

6、。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 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格物:推究事物的原理。知至: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庶人:平民百姓壹是:一概,一律 本:根本译文: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推究事物的原理之后就能对外物之理认识充分,充分认 识了外物之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 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 民百姓,一律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2 .第二段分为两层,第一层以谁为陈述对象? “八目”是按怎

7、样的顺序叙述的?第一层以学习者(欲明明德于天下者)为陈述对象,明确各条目的先后次序。从“欲明明德于天下”的远大目标写起,通过“欲,先”的句式,把“八目”由远及近、 由外而内地“倒叙”出来,强调过程的循序渐进。3 .第二层以谁为陈述对象? “八目”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我们一般按什么顺序总结“八目”?这“八 目”可归为哪两类?以学习对象(格物)为主陈述对象;通过“而后”的句式,由近及远、由内而外地“正叙” 一遍,突出结果的水到渠成。后人总结“八目”,通常采取学习者的立场,将其梳理成“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前四条专注心性修养,属于“内圣之学”;后四条侧重外显行为,属

8、于“外王之学”,二者 结合就是儒家最高理想,亦即达成“三纲”的不二法门。4 .在“八月”中,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修身?在“八目”中,修身是从“内圣”到“外王”的过渡,既要内化于心,也要外显于行,因此作者强调 从天子到庶人都应该以修身为本。天子不能依仗权位置身事外,庶民也不能因为地位低微而放松要求一一 这是有进步意义的。第二课时【探究鉴赏】1 .大学之道中“三纲”“八目”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三纲”是“八目”的指导思想,“八目”是实现“三纲”的具体步骤。“八 目”是对“三纲”的补充和发挥,“八目”的目的是实现“三纲”,即达成“三纲”的不二法门。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

9、下”四者的关系是怎样的?“修身”是“八目”中最重要的内容,它的意思是使个人修养达到完善的程度,是大学中对人的 培养的最高要求,它处在“八目”的中枢地位,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所要达到的目的,也是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指善于处理家族中的各种关系,它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与修身的内在联系在于, 如果不能修身,内心就有所偏颇,内心有了偏颇,就无法处理好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治国”和“平天下”是“齐家”的扩大和延伸。大学说:“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J又说: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J大学把家教与国治自然地、顺理成章地联系到一起,充分体现了儒家政治伦理化、伦理政治化的

10、一贯特点。儒家一贯提倡在家庭教育中要做到子孝、弟悌、父慈,倘若每家都做到了孝、悌、慈,并且把 孝、梯、慈运用到处理“国”与“天下”的各种关系上,也就自然能够实现国治,天下太平了。3 .“从文中来看,“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与修身的关系是什么?儒家认为要达成修身的目的,须做到格物致知和诚意正心,后者是前者的途径。一要做到格物致知。“格物”是“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全面透 彻地研究世界上的万事万物。“致知”是“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大学章句集注),就是要 获得对世界上万事万物的认识。格物致知的过程就是通过对事物的探究而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的过程, 前者是手

11、段,后者是目的。格物、致知被认为是“为学入手”或“大学始教”,是为下一步诚意、正心莫定 基础的。二要做到诚意正心。“诚意”指的是在修养自身的过程中,能够做到诚实、不自欺。要慎独,在与别人 相处时是这样,在独处时也应该是这样。内心如此,表现于外更是如此,即所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 子必慎其独也”。慎独是一种主观的道德修养方法,注重的是内在善的动机和外在善的表现一致。所谓“正心”,就是防 止个人感情的偏向。人们的内心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愤懑、恐惧、好乐、忧患等感情,这些思想感情如果不 能被及时发现并得到控制,它们就会战胜理智,就会影响道德修养,影响人固有善性的发挥。所以诚实、 不自欺后,还要端正内心

12、,防止“欲动情胜”的情况出现。4 .你如何看待本文提到的“大学之道” ?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影响:大学强调了学习者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以及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对形成良好 的社会风气与促进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大学所提出的“修、齐、治、平”思想,几乎成为读书人的 标准理想。这种思想主张积极入世,注重自身修养,关心人民疾苦,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定,拥护统一,对社会的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消极的影响:大学把人的思想束缚在儒家的思维范围之中,给古代文人带来思想僵化的缺点。在 中国古代,一个人如不按照“修、齐、治、平”这条线路来走,轻则斥之为不成才,重则认为离经叛道, 大家群起而攻之,使文人不敢轻易背离。同时,“达则兼济天下”的信念的最终目标是为最高统治者服务 的,因此带有浓厚的政治倾向性。【主旨意蕴】大学之道通过“三纲”明确了为人修身的根本宗旨,并以“修身”为核心,进一步指出修身的步 骤和目的,即“八目”。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得知,在长期占据中国封建统治思想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中,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乃文人志士之所向往,个人、家族、民族、国家、天下联系密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