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联动一致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评联动一致的语文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些探讨。一、目标导向:一致性的逻辑起点“从课程的视角来看课堂教学,作为灵魂的目标,既是 出发点,也是归宿”,并且“对一特定的教学设计来说,学 习目标的设定,是第一性的,首要的。如果说目标的设计本 身就有问题,不符合教学规律、准则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话, 那么之后的学法设计乃至整个教学设计可以说都是无意义 的,或者说是无效的。”所以“教一学一评一致性”的研究 理应是一种基于学习目标而展开的专业实践活动。“没有清 晰的目标,就无所谓教一学一评的专业实践;没有清晰的目 标,也就无所谓一致性,因为判断教一学一评是否一致的依 据就是教学、学习与评价是否都围绕共享的目标展开的”, 当然这里的目标主要是指具
2、体的课时目标,即我们通常意义 上的“课堂学习目标”。所以“教一学一评”的一致性完善 起来应是学习目标导向下的一致性,也即“目标一教一学一 评”的一致性。目标的重要性无须再赘言,何设计才是我们 着重需要考量的。下面以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进行具体的 目标设计与表述。教材方面,本篇课文是鲁人版高中语文必 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所在单元主题为“历史坐 标上的沉思”,本单元后三篇课文分别是辛弃疾的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洵的六国论以及杜牧的阿 房宫赋。本册编辑寄语中有言:“读史以明志。站在历史的 坐标上,倾听着苏轼面对周郎赤壁发出人生如梦的浩 叹,也许我们会品味出文学与历史的双重魅力。富
3、 有的是精神,在对经典的反复阅读和揣摩中,我们不仅会丰 富自己的语文知识,还会在潜移默化中建构自己的精神家 园。”“让我们在阅读中思考和感受,在吟诵中品味和鉴赏, 在活动中梳理和积累;从阅读中领悟写作真谛,从生活中汲 取写作营养,”具体到文本,念奴娇赤壁怀古是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经典词作之一,是一篇融写景、咏史、 议论与抒情为一体的怀古豪放词。上阕以波澜雄阔的长江为 时空背景,描绘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大江奔流图,接着还点明 了赤壁的险要地势。下阕借火烧赤壁的历史事件,着力刻画 了周瑜英俊潇洒的儒将形象,从而表达了词人对其深深的仰 慕之情,烘托之下更显自己功业无成、壮志未酬的窘况。但 词人并未局限其
4、中,而是“把周瑜和自己都放在整个江山历 史之中进行观照,从悲哀中超脱”,进而发出千年浩叹:“人 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也正如在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抒发了自己沦落草野之悲,但又借苏子 之口,劝慰客人变换视角,不要只看到人生变的一面,更要 看到人生不变的一面,最终使得客喜而笑,获得心灵的 大解脱”。概言之,作者的感情是沉郁而不消极,低落中不失慷慨 旷达的。学情方面,学生在初中已经多次接触过苏轼,且学 习过他的多篇词作,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卜算子缺 月挂疏桐等,而且学生在高一上学期己经学习过赤壁赋 与赤壁之战,对赤壁已经较为熟悉了。并且经过三年半 的初高中学习,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诗歌鉴赏能力,
5、对豪放 词风也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认识上可能还比较零碎、模糊, 故可借这个机会,将“本词放在豪放词这一类中考察, 由篇到类,把握豪放词的共同特征;然后通过抓关键词句, 知人论世、比较差异,由类到篇,进一步把握该词特质,品 鉴独特的这一个 7 o因此,能否发现并解读出独属 于“这一篇”的教学价值是考量目标设定成功与否的关键。最后我们再来看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必修 课程” “阅读与鉴赏”部分的相关论述:“在阅读鉴赏中,了 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与理解 作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 精神,为形
6、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阅读浅易文 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 容。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8其在“教学建议” “阅读与鉴赏”中指出:“在阅读文 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 品相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 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 “古代诗文的阅读,重 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古 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兴趣,培养学生 诵读习惯。” 9将文件中这些标准或意见演化到念奴 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中的话,结果应主要呈现为:在阅 读鉴赏中,了解豪放怀古词的
7、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 解苏轼生平以及本文创作背景,从而加深对词的理解;领略 本文的豪放词风,体会苏轼的旷达洒脱之情;借助文中注 释与相关工具书,疏通词义,读懂本词内容;广泛诵读,培 养学习兴趣并背诵本文。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以及课标相关论述的解析,我们 可将本堂课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苏轼生平以及本文创作背景, 借助文中注解与相关工具书疏通文意,课堂结束时基本 可以背诵本文;(2)通过广泛吟诵,感受本文恢宏开阔的意境与作者 旷达洒脱的情怀,了解怀古词的一般结构(景一事一情)及 其表现手法(映衬烘托、情景交融)。二、教学互进:一致性的核心环节如果“学习目标”主要是确定“
8、学生要到哪里去”的问 题的话,那么“教学”就是如何安排活动以便更加有效地帮 助学生实现或达成预设的学习目标,即如何帮助学生到达目的地的问题。但教学之旅并非教师一个人的独舞,它绝不能 忘记他的同伴学生们,教师在整个旅程中的角色应是陪同者、指引者而绝非主控者,更不能成为替代学生体验的 人。所以我们常说的“教学”应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 学”共生而成。课堂中既不应有脱离教师教的学,也不能有 脱离学生学的教。就教师而言,在师生协同并进的学习场域 中应努力通过“教的活动”为“学生更好、更方便地学”服 务,这样才符合“教学生学”的“教学”本义。那么就念 奴娇赤壁怀古一课,基于上文设定生出的学习目标,我
9、们应安排何种具体的教与学的活动来促进学习目标的达 成?为了论述方便,下面笔者就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教与学的 互动,详见表1。学彳fixf BIBMt *A M V,与fU女,具fl9 t &彳 “ma, 人付 JI 付伸*:*: fia AT建广泾nvtt df t4 Afi I,、,*, /上.中等,it具,10号 雄行,例 址。,r日/耳力.一,二 一n S4IBIW naft,咕工m险m nn* M R |t-一) AK*早&生e伸+,育区 c,龙,e片,方.|r* a什 A*的;第ItHlIMR Kt AT aNttXMHtWVi.mh1* nuesiMT frMnftKMaaAv7 ia
10、4iGTf9IXB! ! 一*牛、,二 育,aia. itri 1止不ws1*宅 M 胸IteiW.*Rh )大*人*JC 包 t. 一一,Rflf上, KilMtfe与n,用火与 总,瑞 VflCMh 与气面.后a9 Udi-上f 的4的, 立境.&i堂。南,伸舍, 修 令可彳. 口管”立句f. (人生 mnftniirf.“出 l. MWii4a ftrtiniS. tAWKHeA It Ml i M*K ft: Hf 三、评价前置:一致性的有效保障任何形式、种类的教学设计都有三个问题需要确定:首 先确定“我们要到哪里去”,即学习目标的设定与表述;其 次确定“我们如何到达那里”,即教与学的
11、活动设置;最后 确定“学生已经到哪里了”,即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最后 的“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即我们通常所指的课后评价,其 评价形式或方法现多为客观纸笔式的检测(如课后练习、试 卷检测等),有时甚至是教师口头随意式的、非专业化的询 问检测(如“老师讲的都听懂了吗? ”)。于教师而言,此种 评价或评价结果至多只是对学生学习进程的一种追踪;于学 生而言,完全是一个游离于或凌驾于学习活动过程之外的孤 立环节。概言之,这样的评价是一种“对学习的评价”而绝 非“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然而后者才是现代教学所追求 的“评价”本义,即要求“评价”不再仅限于对教与学的判 断,而应该成为促进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或
12、手段。正如有 学者总结的那样:“评价的实质在于促进人类活动的日趋完 善,是人类行为自觉性与反思的体现,实际上评价就应是渗 透于人类有意识的活动之中,是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 0所以为了能够确保学生最终实现与达成预期的学习 目标,我们应将评价内嵌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中,不应再让 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流于形式或走过场甚至无效无用的窘 状。那么评价该如何内嵌以及具体内嵌于哪里呢?此处笔 者引介一种由美国课程研究专家威金斯和麦克泰提出的“逆 向教学设计模式”,此种理念主张在教学中先确定学习目标, 而后确定学习目标的评价方式,最后再来进行具体的教学设 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依此将上述过程细分为三步:第一步
13、“确 定预期的学习目标”,其次“制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学习 目标的手段与措施”,最后“安排各种教学活动、指导学习 活动、达成学习目标”。这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教学设计将评 价置于教学结束之后的设计模式,主要是为了 “要求教师带 着问题思考教学活动,增加教学活动的针对性,使得预期学 习结果、学习成绩、教学与学习行为之间实现有机的关联, 这也正是逆向设计要实现的目的。”其有利于整合目标、评 价、教学活动于一体,解决教学无序的状态,更有利于通过 实时地评价来动态关照目标指向与教学现实之间的“落差”, 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来抹平两者之间的“落差”,更好地实现 与达成学习目标。1 1所以基于上文的学习目标,我们
14、 可将评价内容与方式设置如下:(1)学生对文题以及作者 生平与本文的创作背景了解多少?可采用诊断性评价方式, 如师问生答、教师总结的形式;(2)学生对文本的熟悉程 度以及预习情况如何?可采用表现性与诊断性的评价方式, 如学生现场试读,教师根据诵读效果进行评判;(3)学生 对文意的理解程度以及重点字词句的掌握情况?可采用诊 断性的评价方式,如在课件中设置相关填空题留待学生解 答;(4)学生能够准确找出文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进行恰 当的赏析吗?从全词意脉的角度看,作者是如何连接上下阕 的?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方式,如先让学生自己 阐述表达,而后经过教师点拨再进行有感情的诵读;(5) 作者在下阙中引用了何人事例且为何举此事例?可采用形 成性评价方式,学生先自己理解并表达,教师点拨后学生再 总结;(6)作者的感情变化是什么样的?其在文中表达了 怎样的人生感慨与态度?可采用形成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 的方式,如学生先自己理解与表达,教师点拨后学生再总结;(7)本词的豪放风格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这样的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