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9564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插秧歌》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插秧歌教学设计【教学背景分析】1 .教材分析:插秧歌选自杨万里的诚斋集,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插秧景象的诗歌。这首诗歌以 朴实、生动的语言表现了农民劳动的辛勤和艰辛,展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关爱之情。在统编 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这首诗歌作为第6课出现,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了解诗 人对劳动的尊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诗歌鉴赏知识,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境。 然而,对于杨万里这位诗人以及江南水乡的插秧景象,学生可能较为陌生。因此,在教学过程 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同时让学生对江

2、南水乡的插秧 劳动有一定的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语文核心素养】1 .语言的建构和运用:通过学习插秧歌,学生可以进一步巩固古诗鉴赏的基本方法,学会通过关键词句把握 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同时,学生可以通过诵读、背诵等形式,积累诗歌中的优美 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2 .思维的发展和提升:通过分析插秧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学 会从多角度去解读诗歌内容。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对比其他诗歌作品,深入探讨诗歌的表现 手法和艺术特点,提升自己的思维品质。3 .审美的鉴赏和创造:插秧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江南水乡的插秧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和关

3、爱。 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审美鉴赏能力,学会欣赏诗歌中的美好景象和情感。 同时,学生还可以借鉴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尝试,提高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4 .文化的理解和传承:插秧歌展现了我国江南水乡的劳动场景和民俗文化,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歌,可以进 一步理解我国的劳动文化和民俗传统,增强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2)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把握诗歌的表达意图;(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探究诗歌的艺术魅力;

4、(3)借鉴诗歌中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尝试。【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情境教学:创设诗歌鉴赏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诗歌意境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3 .对比分析:通过与其他诗歌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形式;4 .实践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尝试,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一段江南水乡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欣赏水乡美景,同时询问学生对 于插秧的了解。2 .引入诗歌:插秧歌是一首描绘江南水乡插秧景象的诗歌,通过这首诗歌,我们可以了 解到诗人杨万里对劳动的尊重和关爱

5、。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歌,领略其中的美好意 境。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读诗歌,注释生词,理解诗歌内容;2 .学生思考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尝试把握诗歌的表达意图;3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三、课堂讲解1 .讲解诗歌背景:介绍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简要说明江南水乡插秧的劳动场景;插秧歌是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田园诗。杨万里(1127年10 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 水县黄桥镇滋塘村)人。他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这首诗描绘了江南农村 插秧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农民的辛勤劳作

6、和杨万里对农村生活的深厚感情。2 .解读诗歌内容:逐句翻译诗歌,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意图;插秧歌以田园风光为背景,描绘了插秧的劳动场景。诗中写道:“田夫抛秧田妇接, 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句话生动地描述了插秧的整个过程,田夫将秧苗抛入田中,田妇接住并 整理,小儿负责拔秧,大儿子则将秧苗插入水田。诗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农民劳动 的辛勤和繁忙。同时,诗歌中也表现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深关切。“笠是兜鳌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这句话描绘了农民在雨中劳作的情景,斗笠和蓑衣成了他们的防护装备,然而雨水仍然从头湿 到肩胛。这种描绘既表现了农民的坚韧不拔,也反映了诗人对农民艰辛生

7、活的同情。3 .分析诗歌意境: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句,体会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感受诗人对劳动的尊 重和关爱;插秧歌的意境是通过生动的劳动场景描绘,展现了江南农村的田园风光和农民的辛勤 劳作。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读者带入到插秧的现场,让人感受到农村生活的真实画面。同 时,诗歌中还蕴含着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和同情,使整首诗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现实意义。 4.赏析诗歌艺术: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领悟诗歌的 艺术魅力。插秧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动的描绘:诗歌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插秧的劳动场景和农民的生活状 态,让人仿佛置身现场。(2)形

8、象的比喻:诗歌中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如“笠是兜鳌蓑是甲”,将斗笠和蓑衣比喻成 战士的头盔和甲胄,形象地表现出农民在雨中劳作的艰辛。(3)朴素的语言:诗歌采用朴素的语言,贴近农村生活,使诗歌更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4)情感真挚:诗歌中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关怀和同情,使整首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和现实意义。四、课堂讨论与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哪些词句体现了诗人对劳动的尊重和关爱?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是怎样的?2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的讨论成果,表扬学生的积极思考和独特见解。诗歌的意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如“云淡风轻近

9、午天,傍花随柳 过前川”,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诗人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诗中通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描述,表现了农民在 插秧季节辛勤劳动的生活场景,诗人对农民的劳动精神和辛勤付出表示敬意和赞美。-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吆喝声里插秧了,低头折腰只不答”,展现了诗人对乡 村生活的向往,对简朴田园生活的喜爱。诗歌的情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热爱自然。诗人在诗中对江南水乡的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向 往之情。-敬重农民。诗人通过描绘农民辛勤劳动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的敬重和赞美。-向往乡村生活。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对简朴田园生

10、活的喜爱。五、诗歌鉴赏与创作1 .学生尝试背诵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2 .学生借鉴插秧歌的表现手法,进行诗歌创作尝试,展示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六、总结与布置作业1 .总结本课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背诵插秧歌,并写一篇诗歌鉴赏心得,进一步锻炼自己的诗歌鉴 赏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旨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通过诗歌鉴赏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和文化传承意识。【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理解诗歌背景,解读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意境,赏析诗歌艺术。 通过课堂讲解、学生互动和练习,学生能够较好地达成这些教学目标。

11、在理解诗歌背景方面, 学生能够知道插秧歌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描绘农村插秧场景的诗歌。在解读诗歌 内容方面,学生能够把握诗歌的主旨,理解诗歌中描述的插秧劳动过程和农民的辛勤生活。在 分析诗歌意境方面,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所描绘的江南农村田园风光和农民劳动的场景。在赏 析诗歌艺术方面,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生动的描绘、形象的比喻、朴素的语言以及真挚的情感。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讲解、提问、讨论、小组合 作等。通过讲解,学生能够了解诗歌的背景、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通过提问,学生能够主 动思考并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相互交流学习心

12、 得,提高自己的分析和表达能力。此外,我还运用多媒体资源,如PPT、图片等,辅助教学,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他们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主 动思考,能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参与小组讨论和交流。通过课堂练习和互动,学生对诗歌 的内容、意境和艺术特点有了较深入的理解。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理解诗歌意境和赏析诗歌 艺术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课后进一步强化学习和指导。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学生能够达成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讲解诗歌艺术特点时,由于时间安排不够充足,未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的 艺术魅力,导致部分学生对此部分的理解不够深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课堂时间 的分配,保证学生对诗歌艺术特点的充分理解和体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