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76538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2.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甘肃省酒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 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 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提出的教育主张,其首倡者则是商鞅

2、。韩非认为: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大,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就是法家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一个 基本概括。韩非提出“以法为教”是对商鞅“燔诗书而明法令”的发展。商鞅认为:“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 之本也。”韩非后来解释说:“以表示目,以鼓语耳,以法教心。”法是一种依据或准则,有了法,就使 人行为有规矩可循。百姓知法、守法,社会就安定;官吏知法、执法,就不会残害百姓。因此,不论吏 民,都要教其知法、畏法、守法,这样国家就没有不强盛的。法家主张将法令文书公之于众,并使家喻户晓,由此实现法治教育。秦国“以法为教”颇为成功。当 商鞅失势仓皇出走时,竟然找不到一个躲身之处。因为商鞅曾规定:留

3、人住宿而所留者无身份证,要罪及 舍主人。所以,秦国的强大与普遍的法治教育有很大关系。如果说“以法为教”主要表达了法家推行法治教育的内容,那么“以吏为师”则主要表达了法治教育 的实现手段。尽管“以吏为师”古已有之,但这仅是形式上近似。实质上,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其着眼点不 在“师”而在“吏”,或者说是在“法”而不在“教,即为了实行法治,选择那些知法的官吏来担任法 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仅此而已。因此,法家所谓“师”并非教师意义上的“师”。韩非发展了商鞅设置吏师的主张和实践,明确把这种制度表述为“以吏为师”,以保证“以法为 教”。但韩非的“以吏为师”中还包含着一层意思:理想的国家与社会是不需要许

4、多人来从事文化、知识 和教育工作的,这样的人一多,就会破坏社会秩序。妥善的做法就是“以吏为师”。这样,韩非就更强调 了法的教育,而否定了知识教育及其实施者,走向了极端。材料二:儒家认为教育与政治生活、经济基础密不可分,高度重视教育在社会发展和国家治理中的作用。据 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众多)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 焉?曰:富之。曰:既富之,又何加焉?曰:教之。”这段话明确表达了“庶” “富” “教”三者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制约着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教育的发展对社会经 济具有促进作用。“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为政)

5、意思是说用政治手段治理他们,用刑罚整顿他们,百姓只求免于犯罪,不会有廉耻之心;用 道德来说服他们,用礼教来规训他们,百姓不但会有廉耻之心,而且还会民心归顺。孔子认为任何政令和 刑律都不如教育(化)有效果,强调了教育(化)活动对于社会生活的重大作用。材料三:道家以顺应自然为最高教育理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是道的最根本、最 高级、最本质的本性。在教育领域内,“道法自然”就是一切按照教育规律办事,唯教育规律是从。淮 南子说,道法自然,绝非“漠然不动”,“听其自流”,而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功”。吕氏春 秋说“凡举事无逆天数,必顺其时,乃顺其类”,即顺应本性。老子认为尊重教育

6、对象的自主意识,不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尊重其客观规律,要“希言自 然”,顺其本性,顺其自然,“顺势”去“善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主张要求教育同 人的自然本性相一致,能适时而言,适时而行,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要在教者的引 导下去观察,去体悟,去分析,按着本性去充分发展,从而完成教育的目的。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中,秦国“以法 教”,普遍开展法治教育,对其走向强大发挥了很大作用。B.韩非子认为,理想的国家和社会不需要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妥善做法是“以吏为师”。C.论语子路的记载证明,经济基础和教育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

7、辩证关系。D.淮南子“循理而举事”的思想强调“道法自然”,但绝不是完全被动地遵从规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韩非子认为,从君主到百姓,只要每个人都知法、守法,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强盛。B.法家提出的“以吏为师”重视官员榜样作用,认为官吏对法律的宣传比法律内容更重要。C.孔子认为,政令、刑罚不会让人产生廉耻之心,必须要用道德教化、礼教规劝来改变他们。D.道家教育观强调靠外在的强制措施和方式,而不重视靠教育对象自主去完成教育目的。3 .下列选项中,符合材料一的观点的一项是()A.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B.兴国之本也在教化,教化之本也在学校。C.养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

8、人。D.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结构。5 .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提出“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庖丁解 牛中庄子认为做事要“依乎天理”二者所说之理是如何证明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关于教育的相应观点的?(二)现代文阅读H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与周瑜相遇迟子建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 周瑜。因为月色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 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

9、上。凉而湿的水汽朝我 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 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旷野,那里的帐蓬像蘑菇一样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 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只有两个人睁着眼睛,而其他人都在 沉睡。那用眼睛在月光下互相打量的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了。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 情。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

10、不已。“战事还未起来,你为何而发 抖? ”周瑜说。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 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多少人的血淤积 在刀上,又有多少把这样的刀被遗弃在黄土里,生起厚厚的锈来。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 鼓角声呢?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蓬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 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

11、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我说:“我不喜欢你身披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我说:“你不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蓬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 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我们相对着。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

12、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 与你相遇。”“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英雄气短有何不好? 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 和安详。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 我。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

13、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打着哆嗦,我在 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 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 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 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我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 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泪水打湿。(选自中国当代小小说精品库)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

14、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一句,流露出了 “我”喜爱安宁生活的内心世界。B.周瑜开始时“身披铠甲”,后来穿“白粗布长袍”,表明村妇的话触动了他。C 英雄就该倒下”,说明村妇心中真正的英雄是身披铠甲倒在战场上的英雄。D. “我”离开后战马安闲地吃草,“不再有鼓角声”,体现了小说向往和平的主旨。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二段环境描写,突出梦幻般的清亮、荒芜和寂静,营造出恐怖的气氛。8 .小说抒情色彩浓厚,以全知视角“我”讲述了与周瑜相遇的前前后后。C.小说采用细节、语言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位有儒将风采、胆略非凡的周瑜形象。D.小

15、说的最后一段照应了开头,在使小说结构完整的同时展现出一种别样美。9 .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2)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 英雄。10 小说以“梦”叙事的手法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降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蔽,又不离 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秘书监魏征日:“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

16、发河北,居其旧土。 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居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日:“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陛下不加怜 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臣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魏征日:“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倾渡洛。前 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彦博又日:“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其酋首,遣 居宿卫,畏威

17、怀德,何患之有? ”又日:“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复其国,后孤恩失信, 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给事中杜楚客进日:“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中华,久必 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 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摘编自贞观政要)1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

18、,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前代A覆车B殷鉴C不远D陛下E必用F彦博G言H所谓I养兽J自遗K患也。1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族,文中意为部族、民族,与庖丁解牛中“族庖月更刀”的“族”意思相同。B.居,文中意为处在,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居域中之大”中的“居”意思相同。C.从,文中意为听从,与鸿门宴中“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意思不同。D.绝,文中意为使灭绝,与劝学中“而绝江河”中的“绝”意思不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让他们在中

19、原内地居住。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此来说明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会成为祸患。13 .把文中画横线 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强必寇盗,弱则卑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2)太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14 .温彦博认为把突厥归降者安置在河南有哪些好处?请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清平

20、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注】这首词作于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前后,此时辛弃疾约45岁,贬官为民,闲居带湖。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饥鼠”“蝙蝠”形象地写出了词人半夜眼中所见,表明这是久已无人居住的破屋。B. “屋上”二句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词人耳中所闻,屋外狂风暴雨,窗纸破烂,瑟瑟自语。C.上阕四句语言平淡,运用白描手法,渲染出独居的环境氛围,为下阕抒情作了铺垫。D.下阕“眼前万里江山” 一句写出词人心中所思所想,表达对眼前大好河山的赞叹。16

21、 .全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 空缺部分。(1)苏轼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2)李清照声声慢中词人化繁为简,所有的凄苦、孤独、无奈和说不尽的思绪用“”代之,李煜虞美人中“”则运用比喻以表达类似的思绪。(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 ”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以反衬 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不珍惜。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促织一文以“促织”为线索,叙述清晰,又曲折动人。它的情节可以概

22、括如下:征虫一觅虫一求 虫一得虫一失虫一化虫一斗虫一献虫。其中“征虫一觅虫”可看成故事的开端,“求虫一得虫”是故事的 发展,“失虫一化虫一斗虫”是故事的高潮,“献虫”是故事的结局。这样概括,促织的故事情节已 经 。但促织的曲折性还体现在每一个发展过程中:成名初次觅虫不得,转侧床头,惟思自尽,可谓山 穷水尽,是为一波;巫婆适时出现,让成名能按图索骥,于村东大佛阁后得虫,可谓 ,又为一波;刚刚得虫,举家庆贺,不料成子好奇,“窃发盆”,虫得而复失,再起一波;成名归,“怒索儿”, 却不料儿子已跳井自尽,人、物两空,祸不单行,是为“推波助澜”;其后,成子竟然“半夜复苏”,又 身化促织,令人 ,可是成名的

23、人生却从此发生逆转。此后,小说极力以“小促织”的其貌不扬来反衬它的轻捷善斗,突出其奇异功能,斗虫、斗鸡无不 胜,又能“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写得真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最后的大团圆结局,人们于紧张 之后,可以长舒一口气,但不由得掩卷三思后还会淡然一笑。全文起承转合,前呼后应,结构完整,讽刺 意味浓厚,极具小说“以悲为美”的艺术魅力。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根据文段内容,用一个并列复句概括促织的叙事结构和美学色彩。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病因并进行修改。(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曹雪芹是伟大的文学家,更是高妙的语言

24、大师,曹雪芹的巨作红楼梦不仅在文学界竖立起一座历 史丰碑,而且构建了一座修辞艺术的殿堂。 ,“谐音”的修辞运用最妙,每每读之,令人拍案叫 绝。红楼梦中的谐音广泛地运用在人名、地名之中,其中, 。比如,贾府四姐妹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人合在一起谐音“原应叹息”,暗示四人命运遭际令人叹息。又如,甄士隐的丫鬟娇杏 谐音“侥幸”,她从甄家的丫鬟一跃成为贾雨村的正夫人,可见其“侥幸”;甄家千金甄英莲的名字也暗 含谐音,谐音“真应怜”。谐音还是作者表达讽刺与批判的重要方式。比如,书中贾宝玉的父亲腐朽陈旧, ,其实是彻 头彻尾的伪君子,其名“贾政”谐音“假正”,正是作者对其为人“表面正经”的辛辣嘲讽。谐音

25、艺术在 红楼梦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咀嚼其中含义,每个谐音都妙趣横生,令人叹为观止。如此成功的对谐 音艺术的广泛使用在古典小说中并不多见,这不仅展现出作者高妙的艺术技巧,更展现出作者对于语言驾 轻就熟的把控与运用。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 字。22 .近年来,一些政务服务平台利用“谐音”取名走红,如甘肃省政务服务平台取名“甘快办”,广东省 政务服务平台取名 “粤省事”,请任选一例咀嚼其中含义及妙趣。四、写作(60分)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人们往往不珍惜得到的,而遗憾失去的,殊不知在不断得到的同时,又在不断地失去。” 那么人们在得到的同时可能会失去什么呢?请你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选取合适的角度,写一篇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