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考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过冷奥氏体是指过冷到(c )温度以下,尚未转变的奥氏体。A、MsB、MrC、Al2、确定碳钢淬火加热温度的主要依据是(B )。A、C曲线B、铁碳相图C、钢的Ms线3、淬火介质的冷却速度必须(A )临界冷却速度。A、大于B、小于C、等于4、T12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C )。A、Accm + 30-50 B. Ac3+30-50 C. Acl+30-505、钢的淬透性主要取决于钢的(B )。A、含硫量B、临界冷却速度C、含碳量D、含硅量6、钢的热硬性是指钢在高温下保持(C )的能力。A、高抗氧化性B、高强度C、高硬度和高耐磨性7、钢的淬硬性主要取决于钢的
2、(C )。A、含硫量B、含镒量C、含碳量D、含硅量8、一般来说,碳素钢淬火应选择(C )作为冷却介质。A、矿物油B、20自来水C、20的10%食盐水溶液9、钢在一定条件下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的能力,称为(B ).A、淬硬性B、淬透性C、耐磨性10、钢的回火处理在(C )后进行。A、正火B、退火C、淬火11、调质处理就是(C )的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B、淬火+中温回火C、淬火+高温回火12、化学热处理与其热处理方法的主要区别是(C )。A、加热温度B、组织变化C、改变表面化学成分13、零件渗碳后一般须经(A )处理,才能使表面硬而耐磨。A、淬火+低温回火B、正火C、调质14、用15钢制造
3、的齿轮,要求齿轮表面硬度高而心部具有良好的韧性,应采用(C )热处理A、淬火+低温回火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C、渗碳+淬火+低温回火15、用65Mn钢做弹簧,淬火后应进行(C );A、低温回火B、中温回火C、高温回火二、判断题(在题号前作记号7或X)1、( X )实际加热时的临界点总是低于相图的临界点。2、( V )珠光体向奥氏体的转变也是通过形核及晶核长大的过程进行的。3、( x )珠光体、索氏体、托氏体都是片层状的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所以它们的力 学性能相同。4、( x )钢在实际加热条件下的临界点分别用Ari. Ar3、Arcm表示。5、( V )在去应力退火过程中,钢的组织不发生变
4、化。6、( x )钢渗碳后无需淬火即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7. ( V )由于正火较退火冷却速度快,过冷度大,转变温度较低,获得组织细,因此同一 种钢,正火要比退火的强度和硬度高。8、( V )含碳量低于0、25%的碳钢,可用正火代替退火,以改善切削加工性能。9、( x )钢的含碳量越高,选择淬火加热温度也越高。10. ( V )表面淬火的零件常用低碳结构钢制造,经淬火表面获得高硬度。1L ( x )淬透性好的钢,淬火后硬度一定很高。12、( V )完全退火不适用于高碳钢。13、( V )淬火钢在回火时,其基本趋势是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钢的强度、硬度下降, 而塑性、韧性提高。14、( x )钢
5、回火的加热温度在A1以下,回火过程中无组织变化。15、( x )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淬硬层深度取决于电流频率:频率越低,淬硬层越低,淬 硬层越浅;反之,频率越高,淬硬层越深。三填空1、钢的热处理是通过钢在固态下的一加热_、保温和_冷却三个阶段,使其获得 所需组织结构与性能的一种工艺。2、共析钢在加热时,珠光体转变为奥氏体的过程是由 奥氏体的形核与长大残余渗碳体的溶解 和奥氏体的均匀化三个过程组成的C3、对共析钢来说,通常炉冷得到珠光体,空冷得到珠光体+残余奥氏体,水冷得到马氏 体+残余奥氏体.4、退火工艺按照加热温度分为两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以上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二、均匀化退火_、_不完全退米、
6、球化退火等;另一类是在临界温度以下退火,包括 再结晶退火_、_去应力退火、等。5、球化退火获得一粒状珠光体组织,降低钢的硬度,提高切削加工性,并为最终热处理作组织准备。主要用于共析钢和过共析钢。6、常用的淬火方法有一单液淬火法、一双液淬火法一分级淬火或_和_等温淬火_等。7、亚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一”工以上30502 ,加热后得到奥氐体一组 织,快速冷却后得到一马氏体组织,过共析钢的淬火加热温度为一胆_以上 3050 ,加热后得到奥氏体+渗碳体组织,快速冷却后得到马氏体+渗碳体 =_组织。8、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法,按电源频率不同,可分为高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中频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工频感应加热表
7、面淬火三种。电流频率越高,淬硬层越薄9、回火温度的不同,回火分为低温回火 中温回火 和高温回火三类.10、常用的淬火介质中,有物态变化的介质有:水油 盐溶液等;没有物 态变化的介质有:熔盐_溶碱 等。四、名词解释1、钢的化学热处理钢放在一定的化学介质中,使其表面与介质相互作用,吸收其中某些化学元素的原子(或离 子)并通过加热,使该原子自表面向内部扩散的过程称钢的化学热处理2、正火和退火 正火是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Ac3(或Accm )以上适当温度,保温适当时间后在空气中冷却, 得到珠光体类组织的热处理工艺;退火是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金属或合金加热到适当的温 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达到
8、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3、淬透性与淬硬性淬透性是指钢材被淬透的能力,或者说钢的淬透性是指表征钢材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特 征;淬硬性是指淬成马氏体可能得到的最大硬度4、钢的表面热处理钢的表面热处理是只对钢的表面进行热处理以改变钢的表面性能而芯部仍保持原来钢的性 能5、奥氏体的稳定化奥氏体的稳定化是指奥氏体的内部结构在外界因素作用下发生某种变化而使奥氏体向马氏 体的转变呈迟滞现象6、片状马氏体与板条马氏体片状马氏体时铁基合金中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常见于淬火高,中碳钢及高Ni的Fe-Ni 合金中,其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片状,也称为透镜片状马氏体。板条马氏体时低碳钢,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和不锈
9、钢等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 织,其光学显微组织是有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马氏体五、简答题1、简述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及应用。钢的表面淬火的目的是改变钢的表面的性能,提高表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钢的芯部 仍然保持良好的韧性,从而提高钢件的综合性能。应用:齿轮,凸轴,曲轴及各类轴类零件 在扭转弯曲灯交变载荷下工作并承受摩擦和冲击其表面要比芯部承受更高的应力,因此, 要求零件具有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芯部具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韧性和塑性。采 用表面淬火工艺可以达到这种表硬心韧的性能要求2、常见淬火和回火的缺陷与预防。a淬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1 ,淬火变形,开裂预防及补救:(1)尽量
10、做到均匀加热及正确加热(2 )正确选择冷却方法和冷却介质(3 ) 正确选择淬火工件浸入淬火介质的方式和运行方向基本原则是:(a)淬火时应该尽量保 证能够得到最均匀的冷却(b )以最小阻力方向(4 )及时,正确的回火2,氧化,脱碳,表面腐蚀及过烧3,硬度不足:由于加热温度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硬度不足,除对已出现缺陷进行回火, 再重新加热淬火补救外,应该严格管理炉温测控仪表,定期按计量传递系统进行校正及检修4,硬度不均匀:可以进行一次回火,再次加热,再恰当的冷却介质及冷却方法的条件 下淬火补救,对由于碳浓度不均匀引起的硬度不均匀,对未成形的工件,为了消除碳化物偏 析或粗大,可用不同方向的锻打来改变其分
11、布及形态,对粗大组织可进行一次退火或正火, 使组织细化及均匀化5,组织缺陷:有些组织缺陷尚和淬火原始组织有关,列入粗大马氏体,不仅淬火加热 温度过高可以产生,还可能由于淬火前的热加工的过热组织遗传下来,因此,在淬火前采用 退火等办法消除过热组织b,回火缺陷及其预防,补救常见的回火缺陷有硬度过高或过低,硬度不均匀,以及回火产生变形及脆性等回火后硬度过高,过低或不均匀,主要由于回火温度过低,过高或炉温不均匀所造成,回火 后硬度过高还能由于回火时间过短,显然对于这些为问题,可以采用调整回火温度等措施来 控制。硬度不均匀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一次装炉量过多,或选用加热炉不当所致,如果回火 在气体介质炉中进
12、行,炉内应该有气体循环风扇,否则炉内温度不可能均匀回火后工件发生变形,常由于回火前工件内应力不平衡,回火时应力松弛或产生应力才重新 分布所致,要避免回火后变形,或采用多次校直多次加热,或采用压具回火。3、影响钢的淬透性的因素有哪些?(1)钢的化学成分(2 )奥氏体晶粒度奥氏体晶粒尺寸增大,淬透性提高(3 )奥氏体化 温度提高奥氏体化温度,不仅能促使奥氏体晶粒增大,而且促使碳化物及其他非金属夹杂 物溶入并使奥氏体成分均匀化,这均将提高过冷奥氏体的稳定性,从而提高淬透性(4 )第 二相的存在和分布4、过共析钢一般在什么温度下淬火?为什么?过共析钢的淬火温度一般在Acl+30-5(TC ,因为此时加热状态为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和未溶解的碳化物,淬火后得到隐晶马氏体和均匀分布的球状碳化物,这种组织不仅有高的强度和 印度,高的耐磨性,而且也有较好的韧性,如果淬火温度过高,碳化物溶解,奥氏体晶粒长 大,淬火后得到片状马氏体,其显微裂纹增加,脆性增大,淬火开裂倾向也增大,由于碳化 物的溶解,奥氏体中含碳量增加,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钢的硬度和耐磨性下降,因此, 选择Acl+30-5(TC为过共析钢的一般淬火温度。5、画出共析钢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动力学图。并标出:(1)各区的组织和临界点(线) 代表的意义;(2 )临界冷却曲线;(3 )分别获得M,P,B下,P+B , B下+ M组织的冷却 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