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867857 上传时间:2024-07-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 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一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校:姓名:班级:考号:1 .据记载,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分别设大都护一人,从二品;副大都护二人,从三 品;副都护二人,正四品。其级别远远高于相当郡守的西域都护府。这反映出()A.西汉重视西南地区治理B.唐朝对西域管理加强C.北宋加强了对西北防御D.元代对吐蕃直接管理2 .唐初,中央政府官衙设于宫城以南,故百官入朝皆行朱雀门;高宗时,皇后武则天“以 修撰为名”召集文土从玄武门入禁,参预机要,时人称为“北门学士工武则天此举A.有利于抑制相权B.助长了朋党之争C.形成了文官政治D.

2、加剧了帝后矛盾3 .北宋学者欧阳修在新唐书兵志中说:“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 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二材料 所述历史现象造成唐王朝后期的不良局面是()A.内轻外重 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朋党之争4 .下面是某位书法家对某种字体的评述:“疾若惊蛇之失道,迟若深水之徘徊,缓则鸦行, 急则鹊厉,抽如雉啄,点如兔掷。”这一字体应是()A.行书B.小篆C.隶书D.草书5 .有记载称,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果,自西苑引谷、 洛水达于河,自板渚引河通于淮“。同年,隋炀帝”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邢沟,自山阳至杨子入

3、江”。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都男女百余万开水济果,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源 县这反映出隋炀帝A.开通运河、功在千秋B.大兴土木、穷奢极欲C.魄力非凡、不恤民力D.好大喜功、穷兵瓢武6 .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讲究“意在笔先工 下列能体现这一理论的是A. “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B.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C. “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D. “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7 .唐初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中期又实行两税法。这种变化表明A.赋税制度随着土地制度的变化而变化8 .中国土地制度逐渐趋向衰落

4、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D.中国土地制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8 .宋初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这些受到提拔的人主要来源 于()A.开国功臣 B.科举考试C.皇亲国戚D.地方推荐9 .唐初的三省制中,尚书省位在中书、门下两省之上,唐太宗时一方面有意减轻、以 致架空尚书仆射的职掌,一方面委派亲信重臣主持门下省工作,更设立政事堂议政制度。 这些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审核职能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B.提高门下省地位防止宰相专权C.整合尚书门下两省以提高行政效率 D.尚书门下相互制约以维护皇权10 .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

5、区, 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11 .隋文帝时,朝廷在门下省之卜设殿内局分管皇家事务。隋炀帝时将殿内局扩大为殿 内省,独立于门下省之外,自此,门下省成为纯粹的政府机关,为国家服务。此举()A.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的独尊地位B.反映了田家治理的专业化倾向C.标志着中央官僚政治制度的成熟D.提高了隋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12 .朱子语类有载:“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 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 书又

6、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这表明唐朝三省六 部制A.分散了相权,加强了中央集权B.在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C.运行机制的繁琐性,皇帝裁决的独立性D.通过行政运作程序体现了制衡原则13 .下列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符合的是A.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B.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C.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D.元朝时期玉米甘薯传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14 .汉代,每逢国家遥有祥瑞或灾异,便特别下诏,令公卿、郡国举贤良文学之士,天 子亲白策试,分别高下,授以官职;或有其他任使的,皆特别标明共日的,如需用外

7、交 人才,则诏举“能使异域绝国者”,需用军事人才,则诏举“通孙吴兵法晓军机者”。汉代 这一做法A.推动选贤任能制度的产生B.有利于提升官僚队伍素质C.符合君权神授的儒家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5 .汉武帝推行察举制。察举制指先考察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 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下列有关察举制说法正确的是A.有利于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C.推动贵族政治的的彻底终结D.是两汉时期唯一的选官方式16 .唐太宗说:“炀帝岂不以下无忠臣,身不闻过,恶积祸盈,灭亡斯及!若人主所行 不当,臣下又无匡谏,苟在阿顺,事皆称美,则君为暗主,臣为谀臣。君暗臣谀,

8、危亡 不远。”为此,唐太宗的做法是A.轻徭薄赋,劝课农桑B.居安思危,戒奢从简C.知人善任,虚怀纳谏D.大兴文治,改革兵制17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均田制的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制度也建立起来, 这里指的是A.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 B.整顿吏治,制定行省制度C.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分封制 D.实行均用制,迁都洛阳18 .唐初,以黄袍衫、折上头巾、九环带、六合靴为皇帝常服,后来皇帝常服“渐用赤黄、“遂 禁士庶不得以赤黄为衣服杂饰”。此后,赭黄就成了皇帝御用的颜色。这一变化反映出A.尊卑等级秩序的建构B.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C.服色制度体系的完善D.中枢机构的运行成熟19 .选官制度是

9、中国古代政治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 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摘自通典材料二: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唐人杨维 云:“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 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 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1)根据史料一,指出曹魏的选官制度及特征。(2)根据史料二,指出隋朝创立科举制的原因。概括隋朝选官制

10、度的主要变化。(3)综合上述史料,谈谈对古代选官制度的看法。20.材料一: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省付 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 下。若事可行,门下又下尚书。尚书省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子语类材料二: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元置 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 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戴青说:“发 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

11、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 知不可而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宗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 所失,公能正之,朕何忧也! ” 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唐初一道“旨”意主要包括那些人的意见?(2)材料二说明唐初政治的特点是什么?这种特点的产生主要取决与什么?(3)材料三所述故事实质上是哪两种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什么?(4)结合上述材料,指出唐初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结合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参考答案:1. B2. A3. A4. D5. C6. A7. A8. B9. DIO. Cll. B12. C13. C14. B15. B16. C

12、17. A18. B19.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特征:由地方推荐,中正官鉴定等级,中央根据等级任用。(2)原因:土族制度衰落。主要变化:由推举制到考试选拔官员。(3)根据时代变化,不断调整选官制度;选官制在继承中创新;日益注重公平;选官范围 不断扩大。20. (1)包括了皇帝和中书省、门下省等部门大臣的意见。(2)特点是皇帝之下的各部门之间相互牵制。取决于皇帝个人品质和能力以及唐政权建立 的历史背景。(3)皇帝和法律权威之间的冲突,结局说明法律的权威占据上风。(4)唐初君主权力受到大臣和法律的制约。我国封建制度的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皇权至高无上,但在唐朝时期皇权并非绝对的权威,皇权能否受到限制主要取决于皇帝的个 人政治品质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 高一上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评.docx高一上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测评.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基础卷)--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高一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检测)--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同步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检测题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
  •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