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教学设计(8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师表》教学设计(8篇).docx(5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出师表教学设计(通用8篇)【教学目的】1、了解奏表的特点。2、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3、把握本篇的词语。【教学重点难点】1、陈述衷情,这是表文的一大特点,本篇情挚辞切,教学中要突出 这点。2、本文词语较多,学生生疏者不少,要逐句弄懂,逐段讲解。3、加强诵读、背诵练习。【教学时数】二教时。【教学步骤】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今日我们学习诸葛亮的出师表。诸葛亮这位闻名的历史人物,大 家比拟熟识。诸葛亮辅佐刘备,历尽困难坎坷,经过多年奋战,最终建立 了蜀国,身负丞相重任。蜀国建立后两年,即公元223年,刘备病逝,后 主刘禅继位,时年16岁。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主持蜀国军政大事。补充背景
2、材料: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公元221年,刘备建汉;公元222年,孙权 建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公元222年,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不顾诸葛亮、赵云等人的 劝阻,与吴国在虢亭一战(即三国演义“火烧连营三百里”),兵力大 损,败走白帝城,次年病死。吴国夺取了荆州大局部地区。当时三国的局势:益州豪强及南方夷族发动叛乱。魏国坚固地掌握着全国的中心地区黄河流域,政治、军事、经济上占 有明显优势。吴国掌握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经济力气比拟雄厚。3、追问:在此种危险状况下可不行以不出师北伐?给出背景材料:白帝托孤。刘备:“朕得意丞相,成其帝业,何期智术浅陋,不纳
3、丞相之言,自 取其败,羞回成都与丞相相见。今日病已危笃,不得不请丞相托以大事也。”刘备:“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朕本待与卿 等同灭曹贼,共扶汉室,不幸与卿等中道而别也。”刘备:“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业。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诸葛亮:“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刘备(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刘备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联系原文语句分析: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 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小结:以上内容和背景可以总结出“出师难二4、诸葛亮的劝谏之难。前文我们分析过,蜀汉当时处
4、于益州疲弊的局面,但又有先帝托孤之 事,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一旦出师,先不说伐魏能否成功,大本营 的安定就够让诸葛亮担忧的,因此在出师之前反复吩咐。此时此刻的诸葛 亮内心多么焦虑困难啊!小结:以上内容可以总结出“劝谏难”,再和前面的“出师难”结合起来看, 不难体会到诸葛亮在表文完毕之时为何会“临表涕零” 了。三国演义 中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而我们在出师表中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境况 困难,在冲突中挣扎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而不是隆中一对天 下就三分,羽扇一挥橘橹就灰飞烟灭的神。5、带着对诸葛亮情感的体会,再读课文。四、人物分析请结合文章的内容,或三国演义中的情节,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
5、诸葛亮?完毕语:一个个后来者,读出师表时扼腕叹息、仰天长叹或缄默思索。他 们中有岳飞,有杜甫,有陆游,有文天祥,他们读出师表就像受到一 种庄重的”呼唤。为他的凛然正气所感召,为他的忠义之举而感动,为他 的淡泊之志所净化,带着这些人以及你对诸葛亮出师表的理解,读熟 并齐诵出师表。(课件出示:岳飞手书出师表和杜甫、陆游、文天 祥的诗句)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篇3适用年级:九年纪(上)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A 了解、创作背景以及表这种文体。B指导朗读背诵,积存文言常识2、力量目标:A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B理解字句,培育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力量3、情感目标:A 了解诸葛亮严明赏罚广开言路
6、的进步主见,初步领悟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学习他的爱国精神B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的精神教学重点:1、指导朗读背诵,积存文言常识2、理解字句,培育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力量教学难点:1、理解“寓情于议和寓情于叙”的写作方法2、理解诸葛亮统一中国的愿望,批判地继承他“鞠躬尽瘁,死而后 已”的精神教学设想:1、教学方法;A讲解法使用这一方法,引导学生解读课文,积存文言学问。B提问法让学生在整个课堂中伴随着“发觉问题一一解决问题”的模 式,来完成对文本的学习。C创设情景法通过对文本写作背景的梳理,为学生尽可能的复原当时 的心境,让学生从对和创作背景的理解动身,来对课文
7、进展解读,体悟文 中所呈现出的爱国情怀。2、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理想与志趣”,围围着这个主题,我们 先后学习了孟子和墨子的文章。在文章中了解了他们各自不同的志向:孟子,主见为道义舍弃他珍贵的生命。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他的 文中这样写道“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 而取义着也。”而墨子,提倡为和平不计较个人得失。在今日,我们将要去了解一个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他就是一一诸葛亮,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出师表。二介绍,解题,文章创作背景1、提问:关于诸葛亮,大家对他有哪些了解,有意的同学起来说一 下?(学生答完之
8、后,适当进展补充)2、指出“表”这种文体表:封建社会臣下对皇帝有所陈述、恳求、建议时用的一种文体。3、解题,介绍文章的创作背景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 指前出师表。我们将要学的也是前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 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三朗读课文,梳理字词读音1、教师范读课文,读得要感情,使学生产生共鸣。要求学生留意体 会教师的读法,并留意一些字词的读音。2、指导学生朗读(片断),要求富有感情。四、指导划分层次构造引导学生围绕“出师”二字来分段,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
9、参考:A在国家危险的形势下,出师前向后主提出哪几条治国建议?B采纳什么方式向刘禅陈述他出师的理由的?C在说明出师的理由之后,作为臣下,是否还要恳求皇上批准他出师 并表达这次出师的决心?1、学生依据教师的提示独立思索,拟出初步答案2、学生答问,师生共评(需板书)请学生说出他的个人划分观点,如有缺乏,请学生进展补充,在一起 归纳段意。板书:第一局部(1 5 )指明危机,提出建议其次局部(6 7)追忆往事,陈述理由第三局部(8 9)分清责任,说明决心五理解分析第1、2自然段1、教师学生结合解释共同翻译课文,并重点留意一下词语的意思:疲弊:指国家贫困衰弱秋:关键时刻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盖:原来异同:
10、偏义复词,偏向异及:以及为:做2、在译读课文的同时,思索争论完成以下问题。(可以抽学生答复, 缺乏之处再由教师进展补充)A为什么说当时是“危险存亡之秋”?B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内外大臣如何表现?内外大臣这样做 的缘由是什么?大臣如此,做国君的应如何做?提出的两条建议是什么?板书:开张圣听(广开言路)赏罚严明3、指导分析“以的连接用法A教师复习“以”的介词用法“用、把、拿、凭”等。B分析“以连词的用法学生思索这两段中的“以”哪些表达目的,哪些表达结果。教师提问,学生不同意见可补充板书:以:表目的(用来)以光先帝遗德,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表结果(以致)以塞忠谏之路也4、指导背诵:A要求学生理清每一
11、段内的意义层次,顺着因果和思路默想、记忆、 背诵。如:形势危险大臣表现两条建议B学生试着自己背C抽优生背5、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学生诸葛亮的爱国精神从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具有以下的品质:知恩图报、忠诚坚贞、尽心 尽职六布置作业1、背诵12自然段2、预习3-7自然段其次课时一检查背诵二分析课文3 5段1、指导朗读,要求有层次感全班分三组,每组个读一段2、教师学生结合解释,疏通文意重点留意以下字词:是以:因此志虑:志,志向;虑,抱负,心思。愚:诸葛亮的谦称良实:和善,诚恳所以:“之所以”的简化,的缘由痛恨:痛惜,圆满计日:计算着天数,指时间不远了。3、思索:A第3、4两段写什么?B第5段又提出了什么建
12、议?又是如何提出的师生共同分析,边分析边板书:荐贤臣:宫中之事先帝简拔之臣裨补阙漏,有所广益营中之事先帝称能之臣行阵和谐,优劣得所提建议:亲贤远佞(正反教训)4、结合课后练习第2题,小结第一局部:第2题问题:A诸葛亮就国内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哪几条建议?他反复陈述的是哪一条?为何反复陈述这一条?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治国大计(广开言路、赏罚严明、亲贤远佞),特殊是第三条“亲贤远佞”是反复强调的。B讲解“寓情于议”的特点:诸葛亮谈形势,教方法,摆先帝任贤事实,引历史阅历教训,其目的 都是盼望后主能熟悉到必需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 的大业的道理。这种把真诚的感情、殷切的期望融合
13、于摆事实、讲道理中 的论证手法,就是“寓情于议”。之所以采纳这种委婉的表达方式,意在 使后主能简单承受建议,到达奉劝目的。三分析其次局部:1、创设情境:之前5段,讲的都是诸葛亮对朝廷的忠贞,他这样做的缘由是为什么 呢?(可学生答复,也可教师叙述,视状况而定)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万分感谢,平常又言听计从,临终时也曾 把儿子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也始终在努力报效刘备的知遇之恩,所以一 生竭尽所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试图为刘备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 下面我们再学习6、7两段,看诸葛亮是如何表述他的知遇之恩的。学生齐读课文6-7自然段2、教师补充几下解释,学生思索自译课文,之后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14、进展讲解。躬耕:亲自耕种、闻达:声名远扬公元227年,诸葛亮统率蜀国军队北进,驻军汉中(今陕西南郑县),预备 征伐曹魏,夺取中原,复兴汉室。他当时感到刘禅暗昧软弱,颇有内顾之 忧,所以临动身前上书刘禅,恳切劝谏,要刘禅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 振作精神,听信忠言,任用贤良,黜斥佞人,严明赏罚,尽心国事,以图 完成复兴汉室,统一天下的大业。这就是出师表。“表”是臣下向君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文的一大特点是陈述衷 情。学习这篇文章,要留意领悟诸葛亮在文中所表露的思想感情,了解文 中诸葛亮的一些名言。二、教师范读课文并正音三、朗读可叫三四名同学朗读课文。朗读前提出要求:字音正确、句读清楚。 读毕酌
15、情讲评。然后让学生各自默读课文,参看课本解释,弄懂词句意思, 有不解之处,当堂提出。四、讲解文章第15段1、齐读第1段。读毕,就字音、句读酌情讲评。疏通字句。提问一:诸葛亮在奏表的开头一段向刘禅提出什么劝谏?讲解:诸葛亮首先奉劝刘禅要继承刘备遗志,砥砺志行,振作精神, 广开言路,接受忠谏,而不要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言谈失义,阻断忠谏 之路。庶竭:盼望竭尽尔来:从那时到现在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3、思索问题: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的对象以及表达的内容是什么?(要 求扣课文中句子答复)这两段主要是追述21年来的经受,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 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
16、段在表达生平志向、感谢的 缘由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这句布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跑的困难历程,又 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从前:生平志向感谢缘由廿年经受报先帝忠陛下当今:出师理由4、结合这两段,讲解“寓情于叙”的特点5、争论:“受命以来深入不毛”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今日应当怎样熟悉?引导学生从忠君的同时看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努力学习,完成 自己的责任和使命。6、小结第三局部层次:回忆历程,抒发感谢之情表示伐魏决心,报先帝忠陛下五布置作业1课后背诵课文37段2预习翻译8、9段第三课时一检查复习:抽两名学生分别背诵第一、二局部二
17、理解分析第三局部1、学生齐读8、9段,要求读出感情及诚意2、指导翻译第8段:这一段翻译较难,以教师讲解为主3、分析第8段层次:师生共析:第1句是自请“出师”,表达“讨贼兴复”的决心,意志坚决第2句是两个分句,是分清责任,提出期望第3句表达感谢之情板书:请命出师表决心嘱咐陛下:用贤臣兴德之言宜自谋咨讯善道察纳雅言深追遗诏受恩感谢4、争论:假如第1句话后面用分号,“以彰其咎”后面用句号,表 达效果会怎样?自由发言,有道理就行(更换之后一是不能分清内外责任,二是不能突出请命出师的决心, 三是内外大臣“兴德之言”顺势提出盼望“陛下亦宜自谋”,不致使刘禅 反感)三结合课后练习第3题,分析句中包含的情感(
18、假如课文中以讲解过 的可跳过),并进展批判的接收四朗读指导,进展背诵:同样要求留意层次性,采纳多种方式背诵相结合五布置作业1、娴熟背诵全文2、尽可能的默写全文(可分段进展)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 篇4教学目标:1、背诵全文,培育学生文言文的阅读力量。2、了解对后主提的三点建议。3、学习本文融谈论、表达、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4、了解“表”的一般学问以及“以”的用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解题,导入新课。出师表是诸葛亮写给刘备之子后主刘禅的一篇奏章。诸葛亮,复 姓诸葛,名亮,字孔明,三国时蜀汉丞相,是当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建兴(后主刘禅的年号)五年,诸葛亮为了完成先帝刘备统一全
19、 国的大业,预备出师北伐。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平常国事事无大小,都取 决于诸葛亮。诸葛亮为了消退北伐的后顾之忧,因此上这篇“表”,盼望 国内政治清明,前方稳定,使他“北伐中原”的规划得以实现。出师表是汉末以来“表”中的杰作,是一篇使人动感情的好文章, 其人其文历来为后人所景仰。陆游曾赞道:“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 伯仲间。”表,是古代一种文体,是臣下向皇上陈情、请愿的一种奏章。二、指导阅读课文。(一)、正音:疲弊(b i )陛下(b i )恢弘(h 6 ng)弩钝(n - d (i n)裨补阙(b i qu。)行 阵和谐(h a ng)夙夜忧叹(s fi)崩殂(cd)妄自菲薄(f 4 i)陟罚
20、臧否(zh i p I)以彰其咎(ji S)(二)、研读第1、2段。1、结合文中解释阅读课文,并补充如下解释:疲弊:比方国家衰弱贫困。秋:引申为关键时刻。盖:语首助词,可译为“原来二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忠谏:忠于皇上的谏言。谏,读,臣下奉劝皇上,向皇上提意见。昭:读,诏示,显示。开心名词活用为动词,用刑,受罚。光:名词活用为动词,发扬光大。臧否: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嘉奖惩处,表扬批判。恢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扩大发扬。2、指导分析第1段。(1)提问:指出当时蜀国的形势如何?诸葛亮向刘禅提的第一条建 议是什么?此诚危险存亡之秋也;开张圣听(广开言路)(2)指导辨析词的引申义和“以”的连接作用
21、。复习“以”的介词用法当“用、把、拿、凭”等意思讲,分析“以“ 作连词的用法。“开张圣听”目的是“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以” 连接目的,可译为“用”、“用来”。“妄自菲薄”结果是“以塞忠谏之路”,“以连接结果,可译为“以 致”。“以”用作连词,连接的大多是句子,句与句之间有一种规律上的关 系,在朗读时要留意“读断”。3.指导分析第2段。提问:在此向刘禅提出的另一条建议是什么?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赏罚清楚4、研读3-5段。1)、补充如下解释:是以:因此,“以是”的倒装。痛恨:痛心,圆满,要留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分。所以:表缘由连词,要留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分。计日而待:时间不长,屈指可数。良实
2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和善诚恳之人。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阙:通“缺”,缺点。2)、在此向刘禅提出的第三条建议是什么?“亲贤臣,远小人”三、小结第一局部。诸葛亮提出的三条建议是治国方针大计,特殊是第三条“亲贤臣,远 小人”是反复强调的。这三条在今日看来也还是正确的,可供借鉴。四、布置作业背诵第一局部其次课时、复习导入二、研读其次局部。1、指导朗读6、7段。2、补充如下解释:躬耕:亲自耕种。躬,身体,此处是名词作状语。闻达:声名远扬。庶竭:盼望竭尽。庶,读,连词,表盼望。驱驰:本义是策马前进,此处引申为奔跑效劳。托付不效:交给的任务没有完成。托付,动词活用为名词
23、,指托付的 事情。尔来:从那时到现在。3、思索:两段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表达的对象以及表达的内容是 什么?这两段主要是追叙21年来的经受,陈述出师的理由,抒发报先帝忠 后主陛下的心愿。表达方式是寓情于叙。例如第6段,在表达生平志向、 感谢的缘由之后,又用“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 一年矣”这句布满感情的话,既高度概括了他追随先帝、为之奔跑效劳的 困难历程,又抒发了他感恩报效的一片忠心。三、研读第三局部。1、朗读8、9段。2、翻译第8、9段。3、课文第8节对后主提出了哪些盼望?盼望后主严格要求自己提出三点盼望盼望严格要求朝廷诸臣向后主本人提出盼望四、写法上的特点文章第一局部主要
24、是谈论,其次局部主要是表达,无论是议是叙都注 入了报先帝、忠陛下,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感情。所以第一局部是晓之 以理,寓情于议;其次局部是动之以情,寓情于叙;第三局部是表决心, 直抒殷切期望、感谢与惜别之情。从以上简析可知,本文主要特点是谈论、 表达、抒情相结合。五、全文总结本文是奏章,内容是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见,所以以谈论为主。而 为了使后主知道创业的困难,鼓励他以先帝为典范,在文中兼叙了自己的 身世与追随先帝的缘由和以身许国的经过。同时在谈论和叙事中,到处流 露出殷切期望之情。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很有说服力。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头营业或
25、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圆满。(3)卑劣: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卑微,见识浅陋。(4)感谢: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感动。(5)慎重:今义是做事当心,古义是仔细、慎重。(5)开张:古义是扩大,今义是店铺开业(6)痛恨:古义是痛心圆满,今义是极为憎恨(7)卑劣:古义是卑微而卑俗,今义是语言行为恶劣(8)感谢:古义是感动奋勉,今义是深刻的感谢(9)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i)、遗(wei)、 愚、阙、雅等。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 篇5【教学要点】1、领悟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
26、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 步性和借鉴意义。2、熟悉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3、了解课文中的几种推断句式。4、了解本文谈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5、了解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新授课)K教学目的及要求H1、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2、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3、熟读课文。K教学重点U1、学习生字、在理解重点词的根底上初步理解文章内容。2、熟读课文。K教学难点I题解,了解本文及写作背景。K教学过程U一、导入唐朝闻名诗人杜甫在一首诗中这样写道:“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 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祜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
27、,两朝开 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哪位同学能说说,这是 杜甫的哪首诗?对,是蜀相。写的就是本文的诸葛亮。这节课我们就 来学习他的出师表。二、题解1、:诸葛亮,字孔明,三国时期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2、文体: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3、出师伐魏背景简介:提问二:诸葛亮用什么来鼓舞刘禅?讲解:诸葛亮用忠臣志士为了报答先帝的殊遇而勤勉不懈,舍身忘我 地效忠职守的事实来鼓舞刘禅,要他看到蜀国具有忠臣尽力,志士效命这 个好条件。2、指名朗读第2段:疏通词句。提问:诸葛亮在这段中向刘禅提出什么谏诫?讲解:诸葛亮谏诫刘禅理政要公正明察,赏罚要善恶清楚,对内廷和 外廷的官员
28、要一视同仁,不要徇私偏袒。3、分别朗读第3、4段:疏通词句。提问:这两段的内容是什么?(要求用一句话作答)讲解:其内容是诸葛亮向刘禅举荐用人。4、齐读第5段:疏通词句。提问:这段的内容是什么?讲解:在这段中,诸葛亮以汉朝兴衰的历史说明君王用人之极端重要, 告诫刘禅要接近、信任正直贤能、忠贞不渝的臣子。五、布置作业1、背诵第15段。诸葛亮感念刘备“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出山帮助刘备成就大业, 建立了蜀国,与曹魏、孙吴鼎足而三。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2 2 3年刘备病逝,临终对诸葛亮托认国事,并叮嘱儿子刘禅日:“汝与丞 相从事,当事之如父。”后刘禅称诸葛亮为“相父二诸葛亮深感刘备知遇 之恩和
29、临终托孤之情,辅佐刘禅竭忠尽智,为实现刘备的统一中原,光复 汉室的遗愿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辅佐刘禅辛勤治蜀,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国力有所加强,在这 种状况下,他于2 2 7年率兵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预备北伐曹 魏,以“北定中原”。刘禅昏弱,使诸葛亮在劳师远征之际深怀内顾之忧,所以,临行前上 此表文,给刘禅以告诫和劝勉。诸葛亮的战略思想始终是联吴抗曹,并用五年的时间为伐魏作预备。 主要措施有:与吴国通好;加强内政建立;平定南方叛乱。三、生字、重点词1、给生字注音:殂(cii)弘(h 6 ng)菲(f e i)陟(zh i )否(pi)裨(bi)阙 (qu e )苟(gbu)猥(w
30、e i)夙(s u )弩(n u )攘(r a ng)咎(ji (i) t取(z6u)祎(y i )咨(z i )颓(tu i )先帝遗德(y i )以遗陛 下(w e i )长史(zhing)行阵和谐(h 6 ng)性行淑匀称(x 1 ng)以塞 忠谏之路(se ) 2、解释重点词:危险存亡之秋:紧要时刻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恢弘志士之气:发 扬扩大不宜异同:不同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引喻,称引、譬喻。义,相宜、恰当。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选拔;赐予。叹息痛恨:痛心圆满。先帝不以臣卑劣:卑微而鄙陋。猥自枉屈:辱, 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由是感谢:感动、感动。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跑 效劳。深入不
31、毛:苗。庶竭督钝:比方才能平凡。攘除奸凶:排解、铲除。 以彰其咎:说明、显扬;过失。以咨潮善道:询问。四、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学生留意句中停顿五、学生自读课文其次课时(阅读理解课)K教学目的及要求在把握重点词含义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前五段的内容,并对 每段内容加以小结。K教学重点及难点工同上。K教学过程一、第1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益州疲弊” (客观)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主观)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
32、气”对陛下进展了怎样的奉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 之路也J5、小结:分析当前形势,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二、第2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详细内容是?严明赏罚。如何详细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二“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宫中、府中。5、小结: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三、第3、 4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提出亲贤的详细作法是?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
33、后 施行”亲贤的好处是?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概括第3段的内容?述说文臣的安排一一举荐贤才,着眼于思想品 质。为何举荐向宠?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从前,先帝称之 日能详细如何举用? “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好处? “必能使行阵和谐,优劣得所”概括第4段的内容?述说武将的安排一一举荐武将,赞其德才兼备。5、小结: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四、第5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本段的中心句?第1句(2) “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第1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 “亲贤臣,远小人”5、小结:总结上两段,提出“亲贤远小”的建议。第三课时(阅读理解
34、课)K教学目的及要求X在把握重点词含义的根底上,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后4段的内容,并对 每段内容加以小结。K教学重点及难点U同上。K教学过程I一、第6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说明出身的句子(词语)?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布衣”当时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3) “感谢”的缘由?“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文中的“卑劣”是什么意思?详细指什么?卑微而鄙俗;详细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 求闻达于诸侯”(4)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中,
35、尔来二十有一年矣5、小结:本段述身世,讲经受,以使陛下明白创业之困难,同时表达自己愿竭 忠尽智来报先帝知遇之恩的决心。二、第7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夙夜忧叹的缘由?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缘由?“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说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表达思想感情的句子?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5、小结:本段表达受命以来的心情及所实行的措施,以表忠心不二,尽心尽责 辅佐陛下,以报先帝托付之情的决心。三、第8段1、朗读。2、检查重点词。3、学生串译。4、提问检查:第一句照顾上
36、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其次句前半句照顾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其次句后半句照顾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5、小结:本段是对上文的回忆,再次提出对陛下的期望和要求,这既是臣对君 的忠心之述,也是长辈对晚辈真诚爱忙乱的表露,感情真实自然。四、第9段表达依依惜别之情。第四课时(总结复习课)K教学目的及要求U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2、复习重点词。3、完成课后练习。K教学重点U1、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2、复习重点词。3、完成课后练习。K教学难点U总结全文,分析写作特色。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篇6一、对联导入新课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2、“出师一
37、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武侯书堂)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二、简要复述隆中对一文的内容,留意以下要点1、诸葛亮的政治主见。2、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三、解题,简介时代背景1、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臣子写给皇帝的奏章。2、出师表的时代背景:这篇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 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 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裂开,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原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斗,国力更加困乏。于是 诸葛亮派人和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 定了前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
38、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 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时机,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帷坐而待亡,孰与伐 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稳固蜀汉政权、毁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 复兴汉室。本文是上表陈述意见,提出政治主见,所以全文以谈论为主。又因诸 葛亮对刘备有知遇之恩,要报恩于刘禅,他真诚地辅佐刘禅,盼望刘禅能 够支持自己,共同完成刘备生前没有完成的事业。所以文中又兼叙了自己 以身许国的经过。在谈论和表达中,流露着忠于蜀国、忠于刘备父子的真 情实感。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留意停顿、重音。1、正音:疲弊(bi)陛下(bi)恢弘(h d ng)弩钝(n u d u n)裨补阙(b i qu
39、 e )行阵和谐(ha ng)夙夜忧叹(s u )崩殂(c u ) 妄自菲薄(f e i )陟罚臧否(zh i p I )以彰其咎(jiti) 2、古今异义词:(1)开张:今义是商店开头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本文中的 古义是开放、扩大。(2)痛恨: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圆满。(3)卑劣: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卑微,见识浅陋。(4)感谢: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感动。(5)慎重:今义是做事当心,古义是仔细、慎重。单音词古今异义的更多:先、崩、弊、诚、义、否(pi )、遗(w。i)、 愚、阙、雅等。应当留意加以辨别。五、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构造全文可分两局部:第一局部(15段
40、),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 一、任人惟贤的详细建议。其次局部(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 心,点出出师此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心。一六、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局部1、第1段通过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提出详细建议。(1)指出当时形势的危险。文章起始并不先说出师的事,也不急于提出建议,而是先从分析天下 大势人笔,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汉最为弱小,处在“危险存亡”的严 峻关头。对形势的这一糊涂的估量,是示意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 定败亡。(2)指出其有利条件。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2、整理这几段中重点实词的意思、虚词”之、
41、于、以”等的用法。3、思索第69段的内容。其次教时 一、齐读第6段1、疏通词句。2、提问:本段写什么内容?讲解:诸葛亮在本段中自述受到刘备三顾草庐,委以大任,器重信任 的优遇。二、指名朗读第7段1、疏通词句。2、提问:这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在这段,诸葛亮主要是说明自己报效先帝、尽忠蜀国的挚情和 伐魏兴汉的雄图,并再次叮嘱刘禅要信任郭攸之等“忠纯”之臣。三、齐读第8段、第9段1、疏通字句。2、提问:第8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讲解:诸葛亮在这段中主要是劝勉刘禅要牢记刘备遗训,砥砺志行, 专心国事,善理政务,接受雅言。3、齐读第9段:串讲。“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临表”:面对奏表。“
42、涕”:身于外”的耿耿忠心。这告知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 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3)提出详细建议。“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4)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明确:意在激发刘禅竟父之志和启发他效先帝用人之明。2、第2段从法度方面建议,执法必需严明公允,“宫中” “府中”不 应异法。(1)指出要赏罚公正,内外一体。(2)指出要法纪严明。3、第3、4段从任人方面建议,主要为推举贤人。(1)第3段,宫中(内):人物:郭攸之、费讳、董允等。特点:此皆良实,志虑忠纯。作用: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43、估计效果:必定裨补阚漏,有所广益。(2)第4段,府中(外):人物:将军向宠。特点:性行淑均,晓畅军事。作用:营中之事,悉以咨之。估计效果:必能使行阵和谐,优劣得所。4、第5段总结历史阅历教训,劝谏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这是国 家兴亡的关键所在。(1)先汉兴隆的缘由(正面):亲贤臣,远小人。(2)后汉倾颓的缘由(反面):亲小人,远贤臣。(3)刘备对此有所警觉:叹息痛恨于桓、灵也。(4)推举贤臣,并盼望信任他们,以兴复汉室。5)小结: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阅历 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并再荐贤臣, 盼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以上第
44、15段从形势分析到详细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 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七、布置作业熟读全文。出师表优秀教学设计篇7【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文言课文。2、积存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3、理解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4、理解并学习本文谈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重点难点】1、重点:朗读背诵文言课文。积存一些文言实同和虚词,学会翻译文言文。2、难点:理解的政治主见和政治愿望。理解并学习本文谈论、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以下加点字的音:崩殂(cu i )疲弊(bi)陛下(bi)妄自菲薄(f 4 ib6 )恢弘(h 6 ng)以塞(s e
45、)督钝(n u )裨补阙漏(b i qu e )陟罚(zh i )臧否(zd ngp i )郭攸之(y 6 u)行阵和谐(ha ng)费祎(y 1 )长史(zhang)猥自(w*i)夙夜忧叹(s u )咨讯(z o u)以遗陛下(wOi)以彰其咎(jiii)斟酌(zhCnzhu6 )2、查字典,参照课文解释,翻译课文。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诸葛亮1 8 1 2 3 4,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是三 国时闻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年轻时躬耕陇亩,隐居隆中,刻苦攻读史 书,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为其真情所动,出山 帮助刘备,联吴抗曹,败曹操于赤壁,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刘备死后,他受遗诏帮助后主刘禅。2、关于“表”:表是古代奏议的一种,用于向君王陈述的恳求和愿望。诸葛亮这篇表 文写于蜀汉建兴(后主刘禅年号)五年p 2 7年)第一次出师伐魏之前。 当时蜀汉已从虢亭(现在湖北宜都)战役的惨败中恢复过来,既与吴国通 好,又平定了南方的叛乱,所以诸葛亮打算北上伐魏,写这篇表文的目的 是,盼望刘禅任用贤臣,接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