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情感的均衡——读王富仁《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与情感的均衡——读王富仁《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思想与情感的均衡_读王富仁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王富仁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一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曾发表于太原日报双塔副刊,最早的一篇发表于1993年 1月7日,距今已近三十年。书中的多数文章为宫立从旧报纸中整理所得。宫立远赴太原,在山西省图书馆查阅太原 日报,整理这些文章,意义非凡,这既是史料的整理,也是学术的传承,其中不乏“卓苦勤劳之风”和“坚确慷慨之志”。 学术研究正是一代代人薪火相传的事业。王富仁已经不在场,但是王富仁的文字仍然在场,它以不在场的形式在场,显示了多层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人们通常的意识是把在场的东西看作优越于不在场的东西,在场的东西是现实的,不在场的东西是不现实的。”与此 迥
2、然,王富仁看重的是“在场”背后的“不在场”的存在,这些“不在场”才是真正支持“在场”的存在。由此,既审视现实,也 审视现实背后的历史、文化支撑和架构。从历史观上来说,这实际上是强调过去、现在、未来的交融与共存,三者并不 是截然分开的,也不存在时间上的间隔,而是呈现为混沌的整体性。王富仁注重文学、文化、人的整体性研究。作为过 去的现在才能展现出更加完整的意义。由此,走进过去的文学现场,理解过去的文学,即理解现在的文学。在过去发现 的不仅是过去的留存,还是更加完整的现在的意义。作家作为感性生活、文化、精神中的个体才是完整的整体。王富仁认为蔡元培“兼容并包主义是他的母亲的哲学”,进而划分了三种哲学类
3、型:父亲的哲学、母亲的哲学、儿 子的哲学。“父亲的哲学是不能生育的哲学,父亲的哲学永远以自己为标准,排斥一切与自己不同的东西。母亲的哲学是 能生育的哲学,它不以自己为标准,而从儿子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出发。父亲的哲学规范这个世界,母亲的哲学生育这 个世界。儿子的哲学则既不规范这个世界,也不生育这个世界,而是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使自己能自立于这个 世界。”这种哲学类型的划分,并不是为了读者理解方便刻意为之,而是王富仁在日常生活感受的和理解中慢慢建构起 来的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切身感受和理解。这三个概念并不是单纯概念的界定,它们包含了王富仁作为生命个体的全部 感性丰富性。在中国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切
4、切实实地存在着这样的一些哲学,在王富仁的归纳下,它们具有了形象的命名, 既便于理解日常生活的一幕幕,也便于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通过这种概念的解析,也更加让人们深刻地理解蔡元培“被 遮在了历史的背后”的悲剧。在蔡元培一文的深层,不仅仅是蔡元培的悲剧,也是母亲的悲剧,文中隐含了在中国文化中 的两重悲剧,作为个体的蔡元培和作为群体的母亲,这两种形象在这里是重叠的,他们构成了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深沉底 色,也是王富仁在行文中发出的深沉咏叹,这正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性丰富性的创造性理解。郁达夫一文的结尾:“他带着 赤子之心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又带着赤子之心回到上帝那里去了。”将作为“精神上是个孩子”的郁达夫形象贯
5、穿了始终, 又包含了一层深沉的悲哀。这个“赤子之心”的郁达夫最终没有在这个社会中找到他的“母亲”,他只得到了一个“继父”(社 会)命运。在一个充满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受伤的总是孩子,更何况是一个“精神上的孩子”,这是理解郁达夫其人的基 点,也是理解郁达夫其文的基点。这样,就把郁达夫还原到了他的生存处境之中,也还原了他的精神结构。这样的郁达 夫形象是感性的、生动的、具体的,也是真实的。一篇文章,不仅仅具有识别人格的意义,更是描述了人性的各种面向, 揭示了文学史中的各种真实面影,探寻了真实的灵魂。文章虽小,但是饱含了深层的情感和多层次的文学史建构,同时 也是从文化层面对中国现代文化的一种勾勒。从行文
6、脉络来说,王富仁的行文往往以平淡起笔,中间曲折有致,末尾则给读者一种思想和情感自然而致的惊雷 般的震动。粗读,娓娓道来,语似平淡,细读,句句卓识,水静流深。文章整体上就像下游的黄河一样,宽阔平静,但 是,黄河的下游离不开黄河的中游和上游,黄河的下游实则隐含了中游和上游的滔滔之势。正因为在王富仁的文字背后 有感性的丰富性和思想文化的积淀,所以,他能深入浅出,游刃有余,辨析人物,剖析文化,莫不中节,合于人物品性, 揭示文化根性。王富仁的语言也完全是中国的语言,他吸纳西方的思想学说,融入自己的思想、文字中,而不是用西方 的术语生硬解构中国文化、文学。这可以说是王富仁一以贯之的思想、文字准则。文学研究
7、者笔下的文字、概念是“在自 身的文学感受中自然生发出来的”,从同情和理解的角度切切实实地理解一个作家所处身的文化语境和现实矛盾。此外,文字中夹杂的杂文笔法,常常令人拍案叫绝,这既是来自鲁迅文字的濡染,也是王富仁在深厚的生活中的 思想积淀和超拔。在概括北京市民的言行风格时,王富仁指出它的“艺术风格的总特点是:以最谦卑的形式表示对你的轻 蔑”这就不仅仅点出了老舍所处身的北京市民文化的特点,也说明了其中的悲哀和病灶所在,在明晰的思辨性的思 想描述中,带有一种沉痛的情感。由此,才能明白老舍语言形式曲折的原因所在。从语言感受上来说,王富仁的语言同 鲁迅的语言一样,“让你同他一起愤怒、一起痛苦、一起欢乐”
8、。王富仁不仅仅剖析每个作家的思想、文化和心理,也 在进行自我剖析,并且对知识分子的精神症候进行剖析,在鲁迅与梁实秋的比较中,王富仁直言:“实际上,像鲁迅这样 没有奴颜媚骨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还是极少极少的,我们都还是和梁实秋一样不愿惹那些惹不起的人,而有时又憋不住 教训几句处境不如己的人几句而满足些自己的自尊心的人,有时梁实秋反而比我们更有些勇气说出些社会的真实。假若 考虑到中国社会上还有很多有意残害同类以求取自己的飞黄腾达的人,还有很多并非为了争取自己的合法权利而打着自 由的招牌无法无天、践踏社会公众的生活法则的人,还有很多没有任何道德心故意残害同类的人,还有明目张胆地行私 利己、欺压百姓的人
9、,梁实秋所注重的个人道德修养也就不是多余的了,而梁实秋不但要求别人雅,也更严格约束自己 的人格,也就显得很宝贵了。”这里剖析的不仅仅是梁实秋,更是剖析当代文化环境和知识分子的精神、思想状况,让 人不得不反省对鲁迅和梁实秋的认知,反省自己所处身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自己的道德、人格,到底如何。这种带有浓重 杂文色彩的文字并没有逸出文章的思辨脉络,它是行文思辨所不得不行,情感与思想的张力结构所不得不发,发乎情, 又止乎运思。这正是鲁迅所期望批评家的将解剖、判断作家、作品与解剖、判断自己的心理、精神一起进行,“解剖自己 并不比解剖别人留情面”。王富仁是将每一个作家都作为一个身边的人来感受和理解的,这正是王
10、国维所说的:“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 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颜为 山东大学的本科生,王富仁很好地理解了山东大学的老校长成仿吾,“成仿吾是个认真的人”,他从事文学、革命、教育, 莫不认真不渝,愈是艰难,愈是执着,“鲁迅绝不以理想的东西代替现实的选择,成仿吾则往往把理想的当成现实的标准 要求自己和别人”,所以,王富仁认为“成仿吾总有些左工 这样一位认真的老校长,自然是应当赢得“相当的尊敬”。这是一部鲁迅色彩浓重的著作。王富仁先生是重要的鲁迅研究专家,鲁迅是其文化、文学比较视野中的重要力量, 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能够处处
11、发现现代作家与鲁迅的比较,这种比较并不是寻找优劣高低,而是寻找历史的脉络,探 寻认知和理解的可能。王富仁本科学习的是俄语,硕士研究生阶段做的论文是鲁迅小说与俄罗斯文学的比较,鲁迅前 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一书获得了 1990年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一等奖。在朱自清与鲁迅的比较中,王富仁认为:“朱自清 散文所表现的同情心,其主要特征还是以弱者的身份对弱者的同情,所具有的是彼此体谅、相濡以沫的意义。鲁迅的作 品也表现了对人类苦难的深厚同情,但他则是以强者的身份对弱者的同情。他同情弱者,但同时也希望弱者变为强者, 能以自己的力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匕较的意义在于能够获得更加深刻的认知,这里的比较将两位文学家
12、的“同情” 做出了明确的界定,这是两种不同的文学类型,深层次上,是对知识分子身份和功能的辨别,一个知识分子,总要承担 一定的文化责任和道德义务,这既呈现为文学作品,也呈现为个人的人格。知识分子又必然有其自身的限度,所以,“假 若中国知识分子觉得学习鲁迅还太难,不妨先学学朱自清”在写成仿吾的一文中,王富仁比较了成仿吾与鲁迅的认真, 指出了他们的差别。“鲁迅的认真是对于追求目标的认真,成仿吾的认真则更是行为规范的认真”;“鲁迅承认自己追求目 标的合理性”,也承认他人追求目标的合理性,“而成仿吾则往往以自己的目标衡量一切”;“鲁迅绝不以理想的东西代替现 实的选择,成仿吾则往往把理想的当成现实的标准要
13、求自己和别人”。颔以,在鲁迅的认真里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成仿 吾则不然。这样的辨别,既是文学感受、人格上的辨别,也是实践上的辨别。鲁迅的认真与成仿吾的认真就十分清晰地 呈现出来了。文学正如山水湖泊,需要各种各样的样式,呈现出各种各样的形态,这些不同的形态才能汇聚成星河大海。写老舍一文,让人自然联想到鲁迅的论“他妈的!”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行文风格,背后是开 阔的思想文化视野和对人性的洞见。王富仁从儒家文化切入,指出清朝统治者用儒家文化稳固了统治,却无法用儒家文 化来抵抗外国侵略者,作为满族知识分子的老舍有着更为复杂的心理,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少有的几个有儒家之风的人 物,“如果说鲁迅因执
14、其一端而使自己成了一个始终如一的思想家,而老舍则常常游移于两端,把自己内在思想的统一性 放在了一个模糊浑浊的外在表现形式中,你没法断定哪一部分是他的肺腑之言,哪一部分只是他的应酬之辞” 这是老 舍不得不选择的“唯一有效的表达方式”。这一判断既是对鲁迅的深刻认知,也是对老舍的准确判断,既点出了老舍的悲 剧之源,也点出了满族知识分子的悲剧所在。这种洞若观火的审视和判断,犹如老吏断狱,背后有深厚的历史、思想和 文化层面的思考。从感受、情感、文化、历史、思想的深层对一个作家有了整体的把握。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建立,是每个学者学术个性的自由发展。在立场问题上,王富仁有霹雳手段,对道义的担当 当仁不让,但是
15、在谈到前人时则是一派仁人蔼然语气,这是坐在院子里谈闲天,是漫步中的自由谈,方寸的脚步间自有 一番天地,自有一种见识,自有一种境界。他所看到的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每个人对自由空间的开拓,人活出一种自 己的生命精神和境界。随着学术规范的建立,以及功利主义的盛行,人文主义的一面越来越淡漠,或者说,在学术研究 中生命感受和体验的层面越来越淡漠,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功利而研究,学术研究也大有沙漠化的趋势,研究中学者 的自由个性越来越稀薄,这无异于鲁迅所说的“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 头发越拔越少,地球却 没有离开分毫。研究者不是作家的影子,研究者应该与作家共生共存,维护人性和文化的多维度和
16、尊严。他们各自独立 自由又紧密关联在一起。研究者阐释文学应有的价值,即维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研究者要忠于历史,在历史的书写里 写出人性的痕迹,不抹杀任何一种人生倾向的价值,从中攫取生的和已逝的灵魂和精神,这也是为往圣继绝学的方式。 王富仁从社会生活体验走入文学研究,他有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生活体验,他将这种深入体验融入自己的研究中,既深化 了对生活的认知,也提升了文学研究的体验感和思想性。如何深入生活、生命深处,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研究中,仍然是 每一个研究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现代化的重要议题是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应该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分裂的、撕 裂的,正如鲁迅所说:“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
17、,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a此,鲁迅的短篇小说之所以 达到了现代高度是因为他“站在现代历史的高度,为了中华民族的现代发展,重新感受自我,感受自我的生活环境,感受 中国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和他们的物质的和精神的生活” 中国传统社会是建立在群体关系之上的人,现代人应该是立足 于个体的人,这是一个共同感受、共同体验的世界,每个人都应该满足自由发展的条件,抗争,争取自由发展的条件,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了群体的自由发展。书中的每一个作家都在争取自由发展的空间,虽然有怆痛,虽然有失败,但 其中展现出来的人的自由价值是千古不灭的。这一切都离不开王富仁对每个现代作家和现代文学的整体性理解,所以,他终生所崇拜和热
18、爱的是思想“太深刻” 的鲁迅,郁达夫是个可爱的“孩子”,郭沫若很热情,老舍太小心,梁实秋太高雅,徐志摩是“现代才子”,闻一多是“东方 老憨”,朱自清“富有同情心”,叶圣陶是“我们的好老师”,巴金则是“我们的好朋友”这样的把握是思想与情感均衡的把 握,构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种感性书写图式,这是一幅有血有肉的灵动的剪影,从中看到的是每个现代作家的生命 痕迹和精神轮廓,他们各自发展了自己的个性,获得了自己的人生、思想、精神空间。作为后来者,也同样应该在这条 路上继续探寻,研究者正应和作家一起“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鲁迅:越铎出世辞,鲁迅全集第8卷,人民文学出
19、版社2005年版,第41页。张世英:论境界兼论哲学何为,羁鸟恋旧林:张世英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 69页。王富仁:中国现代文化的母亲蔡元培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第 2页,第3页。王富仁:他在精神上是个孩子郁达夫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第 70页。王富仁:感受力与理解力杨联芬孙犁:革命文学中的多余人,王富仁序跋集,汕头大学出版 社2006年版,第129页。修富仁:老舍一死惊天下老舍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第130 页,第131页,第126页。王富仁:现代雅人梁实秋梁实秋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
20、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第168页。鲁迅:答有恒先生,鲁迅全集第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77页。国维:人间词话汇编汇校汇评,周锡山编校,上海三联书店2013年版,第232233页。鲍富仁: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成仿吾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 第95页,第93-94页。瑾富仁:他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人朱自清印象,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 第100页,第100页。侬迅:论“第三种人”,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2页。鲁迅:“这也是生活”,鲁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4页。磋富仁:中国现代短篇小说发展的历史轨迹,中国现代作家印象记,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版,第203 页。殛-迅:论睁了眼看,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