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如何欣赏中国现当代散文“现当代散文”是一个历史的范畴。“现代散文”是指由五四到新中国成 立这30年间的散文创作;“当代散文”则是指开国后直至今天的散文创 作。中国现代散文,发端于伟大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郁达夫曾说:“五!1!运动的最大的成功,第一要算个人的发现。”正是这种“发现”,沟通了 我国新文学和世界现代文学的精神联系,奠定了 “自我”在现代散文中的 主体地位,激活了 “散文的,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散文的写作从 此变得面貌一新:不仅由“白话”替代了 “文言”,在文字媒体的使用上 完成了一次全新的转换;而且,由代圣贤立言变为“表现自己”,从 内容记写上实现了和世界文学的同步对接;同时,由
2、“文章上升为“文 学”,则又极大地提升了散文的“审美品位”。现代散文石破天惊般的辉 煌发展与巨大业绩,是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之后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 文体的大解放、大突破! 当代散文,在“17年期间”由于“颂”的抒情基调的确立,同时也由于写 作“主体”的被置换(“自我”被“工农兵新人”所置换),散文似乎是有“得”有“失”,但实际在个性和艺术表现上都呈现了严重滑坡的趋势。新时期在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精神滋润下,散文在静悄悄中“魂兮归来”, 真正实现了和现代散文的精神衔接。90年代散文,更以新的探索态势,开 拓着新世纪“中华散文”再度复兴的前程! 现当代散文研究,由于“范畴论”(即回答“什么是散文”
3、)解决不力, 致使文体过于宽泛,审美特点难以概括由于在一些很基本的问题上缺 乏共识,自然也影响到对散文的欣赏、评论同时,文学也最多“例外” 像背影,写父子亲情:事很少,话不多,只以儿子的“视角”三写父亲 “背影”在自己内心所激起的幽深微澜,味之潸然,自有一番动人心弦的 情致;而阿长与山海经开篇即出以谐谑的文笔,继之则庄谐并作, 而最后竟变为谦恭而肃敬,这种诙谐而多变的笔墨,反映了作者对阿长自 浅而深的认识过程,别有一种回甘余韵的情致;我儿子一家,以角色置 换的新奇,造成了一种“童趣可掬”的情致美;而黄鹏,则由实”入“虚”,经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紫 藤萝瀑布,颂赞
4、生命的蓬勃向上,情致表现为热烈、奔放;而我与地坛, 感悟生命的坚韧恒久,情致表现为探询、深思等等它们虽情况不一, 但都表现了悠长而丰韵的情致来。散文的情致和作家的风格密切相关。比如,现代作家冰心散文风格的柔美 隽丽(满蕴着温柔,微带着忧愁”指早期),朱自清的绵密醇厚,叶 圣陶的清淡平实,徐志摩的繁复浓艳(浓得化不开”),以及当代作家巴 金散文风格的热情坦诚(把心交给读者”),孙犁的真中见美,睿智幽默, 汪曾祺的融奇崛于平淡,周涛的气势磅礴,飞扬跋扈等,就整体精神和神 韵把捉而言,都是大体不错的。了解了这些,对具体作品的欣赏当大有助 益。正如文如其人而人各不同一样,散文的风格也绝不能整齐划一。阳
5、刚固好, 阴柔亦佳;朴素、自然固清新可喜,富丽、明艳亦光彩照人。欣赏散文, 眼格宜宽。“文”即文采,是汉语散文写作或鉴赏中一个重要概念。俗所赞情文并 茂”,就表明了情与文在散文中的至高地位。在汉语散文写作中,“文指的是:在遣词造句时,要注意文字表情的整 齐之美、参差之美和回环之美;要讲究文字达意的形象美、色彩美和声音 美,力争做到简、雅、达,使写出的散文能观之悦目,读之上口,抑扬顿 挫,文采斐然。任何一种规律的概括都很难包举所有的文学现象,因此,以下所谈,仅供 大家学习、思索时参考。以“我”为主在散文里,“我”(真实而独特的写作“主体”)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 达夫所说“个人的发现”云云,其实指
6、的正是走进“散文”之中的那 个活生生的“自我”。在郁氏看来,文学作品都是变化了的作家之自叙 传”,散文当然更不例外。据此他提出:“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 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 他这里所说的“个性”,还有林语堂此前所说的“性灵”,指的也都是这 种“自我”。其实,叶圣陶早在1923年就借一篇短文,对散文的表现自 我”“个性”提出了严格要求。他说:我要求你们的工作完全表现你们自己,不仅是一种意见、一 个主张,要是你们自己的,便是细到像游丝的一缕情怀,低 到像落叶的一声叹息,也要让我认得出是你们的而不是旁的 人的。至于像“倘没有作者这人的神情浮动着,就无
7、聊”,以及“特质是个人的, 一切都是从个人的主观发出来(正如蒙田所说)我所描写的是我自 己,”等经典性论述,都强化了这一点。完全可以这样说:散文,是一种最适于抒写作者主观情感、心灵的文学形 式。它是一种“自我”的文学,“个性”的文学!在新中国成立前即著有多本散文、新中国成立后更把主要精力转向散文创 作的老作家巴金,在总结他自己写散文的“经验”时说道:我自己有一 种看法,那就是我的任何一篇散文里都有我自己。”他在“17”年主体置 换之时仍能这样“说真话”,实属难得!70年代末期,叶至诚在假如我是一个作家中更是大声疾呼,要“有我”, 要“找到自己” !这已成为新时期复苏散文的艺术宣言!鲁迅从百草园
8、到三味书屋、朱自清荷塘月色等,就是以“我”为主 的散文名篇在这些作品中,作者真实的“自我”个性,特别是其思想 感情、内心波动、情绪变化、心理体验等,都被表现得具象而生动,使“我” 成为全文“表现”的主角:此外,像阿长与山海经背影等散文,“我” 虽非主角,但有很深的介入,是一个重要人物;还有像徐迟黄山记(游 记)、鲁迅的“友邦惊诧”论(杂文)、汪曾祺胡同文化(随笔)等, 也还有个一切皆“着我之色”的问题不管情况如何,“无我”是断不 可取的! 所谓“散文笔调”,其实正是以“我”为主角、以第一人称娓娓“告白” 的亲切口吻所写出的叙述文字。有“我”是其灵魂!因此,欣赏散文,看 其是否真的写出了鲜明的自
9、我和个性,是很要紧的。因“实”出“虚”散文是一种实虚结合、因实出虚”的艺术。所谓“实”,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事、物、景等真实的客观外物。写作 “主体”(我)生活在社会现实里,处身于这些人、事、物、景的实生活 环绕之中,他自然会有所观照、感应,并产生出一系列的“生理一心理” 反应。因此,在散文中写出这些激活“主体”精神映射的“实生活”来, 就显得很有必要:它实在是营造作品精神家园不可或缺的“基石”,是构 筑整个情感大厦必不可少的“铺垫”。在散文的“实生活”层面上,作者所做的是“生活运动”。在这里,“真 实”是绝对的要求。其记写应准确无误,取信后世,力戒虚构编织,矫情 伪饰。散文的这种“纪实性”,
10、是这种“文体”和读者之间千百年来所达 成的一种信任“默契”,是不可率性改动的。散文需要写实”,但写“实”并非终极目的。散文的真正作意或精神是 在铺垫好这些“基石”后,向情感、精神等“形而上”的领域大胆进发, 构建出一个精神或心灵的大厦!而这即是写“虚”。写“虚”,又可向两方面发展:一是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着力,走客 观、向外的路,主“理”,重哲理感悟,求思想深邃,以理智的深刻、明 澈取胜一一杂文、随笔等走的即是此路;二是在“人类自身”的观照上着 力,走主观、向内的路,主“情”,重人性开掘,求心灵净化,以情感的 明净、深沉动人一一艺术散文走的即是此路。杂文和随笔是极其亲近的两姊妹:它们都是说理
11、性散文,重哲理,崇个性, 富理趣,有文采等,二者都是共同的。其区别仅为:在“取材”上,杂文 “硬”些,多为抨击时政、针硬时弊之论,战斗色彩强烈;而随笔则“软”些,多为逸闻旧事、风花雪月之谈,“文化”意蕴深厚;在笔调上,杂文 十分“犀利”,善“取类型” “画眼睛”,且常以“寸铁杀人”,仅一击 即置强敌于死地,所谓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被誉为“投枪、匕首”;而 随笔则“软”些,较为闲适,常取即兴的“絮语”笔调,随心而谈,无所 拘碍,见“个性”、浮“神情”,从容不迫,温文尔雅,不失“绅士”风 度,被尊为“美文”或讥为“小摆设”;在语言色彩上,杂文辛辣,擅长 讽刺,读之使人解气;而随笔惬意,推崇幽默,读
12、之使人解颐。总之,二 者的共同性大于差别性。也可以这样说,杂文是硬性的随笔,而随笔即是 软性的杂文。杂文业已独立,随笔亦应随之。对它们的欣赏,不再多谈。向内、主情的狭义“散文”已被突显出来。从“情感一性灵一心灵一生命体验”这不同的层面,散文已超越了 “实” 生活而进入了写“虚”的精神内宇宙。情感层面,即俗所谓“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它们是“主 体”在现实生活中因受到某种刺激而产生的一种情感或情绪反应。这些情 感或情绪,源于天生,不学而能,最贵自然;另外,它和“人、事、物、 景”等实生活紧密勾连。在这个层面作者做的是情感运动。背影就是这 种“抒情散文”。性灵层面,即作为一个个体生命所
13、具有的个性、性格。性灵即自我从 这一点看,能写出鲜活而独特的“这一个”来是散文具有审美魅力的很高 境界。个性或性格都是多侧面、多色彩的复杂统一体,写出这种“多而能 一”的特点很有必要。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性灵运动。阿长与山海 经写阿长,活灵活现,性格突出,是一篇出色的“性灵”散文。心灵层面,又向内深入一步,直攫性情的奥府、个性的根据。它不仅包括 意识、前意识,而且涵盖下意识、潜意识(如幻觉及梦等)。这种微妙而精 深的内心活动,是只有主体“自我”才能加以体察和表现的,难度很大。 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心灵运动。现在,我们尚难举出很典范的“心灵 散文。至于生命体验层面,不像以上几层有内在的递进关
14、系,它只是抽出来予以 强调而已。但生命意识与自我意识密切相连,因此,散文中的这种独特的 生命体验,也就和作者生命的独特性息息相关。它可遇而不可求。这类散 文之所以不能高产,其原因也正在这里。在这个层面作者所做的是生命运 动。我与地坛即是一篇很优秀的“生命体验”散文。由以上所述可知:散文的“向内性”或“精神性”相当重要。因此,其神 髓怕更在于“内”或“虚”上!因此,欣赏散文既要看到它是一种实、虚 结合的艺术:虚,不离实(外物)的铺垫,实,有待虚(精神)的上升; 有实无虚,缺乏精神的含金量,犹如趴在地下的写作,而有虚无实,缺少 心灵寄植的根基,使人读后如堕五里雾中,又恰似悬在半空的写作;更要 看到
15、内(从情感到心灵都是内宇宙)或虚(从情感到精神都是超越实生活的), 才真正是触发作家作意的激活点,思想、精神的闪光点,散文作品的魅力所在!即“小”见“大”散文写作,题材广泛,所谓宇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入文,即指此意; 但从写作实际来看,多数篇什却具有“即小见大”的特点。郁达夫似乎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他说: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 说人情,就是现代散文的特征之一。”他于此借引了两句西方谚语。很明 显,在这里,“一粒沙” “半瓣花”,都确实小得不能再小了,但写了这 “小”,却能从中“见世界” “说人情,看出“大”来,这不是地道的 “即小见大”吗?但郁达夫又确实不是在“取材虽小,所见甚大”这一本
16、意上诠释它的。他 只是借这熟谚,较机智地论证了 “人性,社会性,与大自然的调和”这现 代散文的第三个特点而已。新中国成立后,林淡秋在选编1956年散文小品选时,在前言中又 一次提出了散文这种“即小见大”的基本“特征”。这是他的一个“重要” 发现。接着,唐殁在I960年发表关于杂文写作的几个问题。这实际上是一篇 最早对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色作出有创见的、系统概括的文章。第一部分就 提出了 “大中取小,小中见大”的命题,并做了辩证论述。因此,他谈的 虽是“杂文”,但由于“随笔”也涵盖在内,所以于散文也很切用。季羡林于“新时期”所写的世界散文精华序中,专门谈到“身边琐事 问题”,且出语惊人:在中国文学史
17、上,一直到近现代,最能感动人的散文往往写 的都是身边琐事。即以本书而论,入选的中国散文中有陈 情表兰亭集序桃花源记别赋三峡春夜宴诸 从弟桃李园序祭十二郎文陋室铭钻姆潭西小丘记醉翁亭记秋声赋前赤壁赋黄州快哉亭记等等 宋以前的散文名篇,哪一篇不是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又哪 一篇写的不是身边琐事或个人的一点即兴的感触?我们只 能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只有真实地写真实的身边琐事,才能 真正拨动千千万万平常人的心弦,才能净化他们的灵魂。 在这一点上,外国的散文也同中国一样。季老在这里所说的“身边琐事”或“个人感触”,指的都是取材的“小” 但它和“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即作用的“大”,却是内里相通、全然 一致的。在季老看来,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作为“散文”写作成功 的一条“规律”,它无例外地都是“即小见大” !!1!“情致”与“文”散文在各种文体中,偏于“阳春白雪”类,是一种高雅而精粹的表现(非再 现)艺术。一般说,它篇幅不长,但立意深,多见识,有真情,饶趣味, 特别是其文字表现,有个性、富文采,是民族语言中最为隽美的部分。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写出一种独有的情致来。所谓情致,也就是情趣(性情、 志趣)和风味。它和所写的内容自然有关,但它并非内容本身,而是透过 全部内容所表现、散发出的那种气韵、味道或笔致。这当然和作家的气质、 性情即风格有关。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散文就是一种“情趣”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