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745078 上传时间:2024-06-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发展智能制造有利于加快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的集成应用,降低生产成本、减少能源资源消耗、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利于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生产方式向定制化、分布式、服务型转变;有利于提升江苏制造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加快智慧江苏和制造强省建设。依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江苏行动纲要,编制本规划。一、发

2、展背景(一)智能制造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趋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快融合创新发展,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增材制造等新技术持续演进,先进制造技术正在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制造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深度应用信息技术推进生产模式和产业形态变革,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提出工业互联网概念,支持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德国发布实施工业4.0战略建议书,鼓励深度应用信息通信技术和网络物理信息系统等手段,推进智能生产,建设智能工厂;英、法等国发布了英国工业2050战略新工业法国计划等

3、,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日本在2014制造业白皮书提出大力调整制造业结构,将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作为今后制造业发展的重点领域。(二)智能制造是“十三五”期间我国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的战略举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任务非常迫切。为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国家层面正在以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为目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专门编制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整合全社会资源,统筹兼顾智能制造各个关键环节,突破

4、发展瓶颈,系统推进技术与装备开发、标准制定、新模式培育和集成应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三)智能制造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江苏围绕制造强省目标,将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大力推进,创建了一批示范智能车间,实施了一批智能制造示范项目,促进制造业提质增效,细分行业中已有一批企业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两化融合加快推进,2015年全省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2.17,连续三年居全国第一。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智能制造装备、电子信息和软件产业发展迅速。推进智能制造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企业智能制造基础较为薄弱,处于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信息化并存

5、,区域发展不平衡阶段;智能控制技术、智能化嵌入式软件等支撑高端智能装备发展的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系统集成、互联共享能力尚显不足,存在“信息孤岛”现象;研发、服务人才相对缺乏,对智能制造发展的有效支撑不够。当前,江苏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把加快发展智能制造作为突破发展瓶颈、加快转型升级、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国家关于智能制造总体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

6、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突出抓手,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着力夯实工业发展基础,着力提升综合集成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向设计、生产、市场等环节渗透,推动生产方式向精细、柔性、智能转变,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变,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推进“两聚一高”、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有力支撑。(二)基本原则。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部署,构建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服务平台

7、为支撑的智能制造推进机制,统筹协同推进。注重点面结合,引导重点企业制定智能制造总体实施方案,加快智能化改造。根据行业特点,结合企业发展基础,分类引导、并行推进,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创新驱动,夯实基础。支持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参与制定和贯彻落实国家技术规范与标准。加快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建设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队伍。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推进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围绕智能制造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重点突破一批关键智能技术、核心智能部件。集聚资源,开放合作。集聚各类资源,以高端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培育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建立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重点培育一批提供智能制造整体解决

8、方案的系统集成商。坚持互利共赢,拓展合作领域,在技术标准、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示范引领,远近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抓好示范试点,分步推进发展。围绕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加强智能技术装备的集成应用,建设一批示范智能车间,逐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大力推广智能制造典型经验,积极培育推行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大规模定制化、远程运行维护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三)发展目标。到2020年,全省智能制造水平明显提高,智能装备应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企业安全生产、节能减排水平大幅提升,形成较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

9、产业体系,部分关键技术与部件取得创新突破,工业软件支撑能力明显增强,智能制造新模式不断完善,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的智能制造先行区。关键技术装备实现突破。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核心技术和系统软件,突破一批高端智能装备和关键零部件,在智能传感、仿真优化、工业互联网、智能检测等先进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年销售(应用)达5000台,自主研制首台(套)重大智能制造装备及生产线300个以上。智能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重点行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员工使用机器人台数)达到200台以上。全省规模以上企业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关键工序核心装备数控化率超过80%,大中型企业实现全覆

10、盖,广泛建立面向生产全流程、管理全方位、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规模以上企业研发设计、生产管理、营销服务等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覆盖率达到60%,关键管控软件普及率达到65%,重点管控系统集成覆盖率达到45%。大中型企业关键环节互联网应用实现全覆盖。智能协同制造、线上线下融合服务模式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全面推广,区域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98。试点示范效应更加凸显。建成1000个智能车间,推动一批智能工厂建设。大中型企业两化融合综合集成应用基本普及,组织1000家企业开展省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培育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品牌企业,成为全省推进智能制

11、造的标杆。经济质量效益明显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8%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8%。实施智能化改造后,企业运营成本明显降低,产品开发、生产周期明显缩短,不良品率明显下降,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稳步提高。三、重点任务(一)着力发展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结合省内制造装备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突出技术高端、强化集成创新,着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制造装备,实现关键核心工艺和技术的重大突破,加快高端智能装备产业化,提升高端制造装备智能化水平。夯实智能制造基础,提升通用高端智能装备研发水平。加快研发创新,攻克高端数控系统、伺服系统、精密传感及测量、智能加工等智能制造装备

12、核心技术基础,研制智能制造装备核心部件,全面突破设计、工艺、试验、检测等一批关键共性环节,自主研制高精度复合型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物流成套设备、增材制造装备等高端智能装备,大力提升智能制造装备及核心部件研发制造水平。专栏1 重点发展的通用高端智能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重点研究开发高性能传感器、微机电系统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及智能测量仪表、无线射频等数据采集关键部件,分散式控制系统(DCS)、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数据采集系统(SCADA)、高性能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装备,高端调速装置、伺服系统、液压与气动系统等传动系统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重

13、点研究开发在线无损检测系统装备、非接触精密测量装备,可视化柔性装配装备,激光跟踪测量、柔性可重构工装的对接与装配装备,智能化高效率强度及疲劳寿命测试与分析装备,基于大数据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分析装备。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突破高档数控机床技术瓶颈,提升高端加工装备研制水平。重点发展高精、高速、智能、复合、柔性五轴联动加工中心等重型数控工作母机,大型数控成形冲压、重型锻压、清洁高效铸造装备、新型焊接及热处理装备、特种加工机床等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攻克机器人研发核心技术壁垒,提升高性能控制器、高精度伺服驱动器、减速器的自主配套能力。重点研制一批弧焊及复合焊接、关节型喷涂、精密及重载装配、平

14、面关节型搬运等专用机器人,自主研发机器人高传动效率、高制造精度、低制造成本的减速器、高性能多关节伺服控制器、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增材制造装备。攻克增材制造核心元器件和关键工艺技术,推进增材制造装备产业化发展。研制推广使用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领先的增材制造装备,包括激光/电子束高效选区熔化、大型整体构件激光及电子束送粉/送丝熔化沉积等金属增材制造装备,光固化成形、熔融沉积成形、激光选区烧结成形、无模铸型、喷射成形等非金属增材制造装备。智能物流成套设备。着力研制和推广智能物流成套设备,推进物流系统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研发一批具有网络智能监控、动态优化、高效敏捷的智能制造物流设备,包括

15、高速大容量自动输送装备、智能引导运载设备、高速分拣装备、智能化高密度仓储装备等。推进行业装备升级,研发专用高端智能装备。围绕重点行业的智能化生产需求,研制高效、绿色、智能的大型成套装备,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促进成套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节能化方向发展。专栏2 重点发展的专用高端智能装备集成电路制造装备。突破新型元器件、大规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电子整机装联等制造设备瓶颈,重点开发焊接、固化、封装、测试等成套设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重点突破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安全保障、智能化网络技术,研制先进可靠的高速、重载、便捷、绿色的轨道交通装备,大力发展高速动车组、地铁整车、磁

16、悬浮列车、轨道交通大型施工和养护装备,提升整车制造、传动系统、门系统、控制系统、售检票系统、检测系统、通信系统等研制水平。节能环保装备。围绕节能环保和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发展具有能耗监控、远程诊断功能的余热余压利用装备、节能监测装备等高效节能装备,大气污染监测、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重金属及有毒有害废物处置、污水无害化处理、污染土壤修复等先进环保装备。工程和农业装备。重点开发面向工程和农业装备的液压部件、传动部件、配套动力系统等核心部件和系统,提升自主研制配套能力。加快产品智能化升级换代,发展智能挖掘机、大吨位装载机、起重机、重型架桥机和大型高等级路面施工设备、建筑施工设备等工程装备,以及大型

17、高效智能化耕种、灌溉、收割等农业机械及自动化规模化设施农业装备。新能源制造装备。围绕新能源开发、资源的循环利用,重点研发太阳能电池成套设备、风力发电装备、绿色照明装备等专用成套制造设备。新材料制备成套装备。突破高性能碳纤维、石墨烯、纳米材料、陶瓷膜、功能性高分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制备工艺,重点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高温热压成型、先进熔炼、高温炭化、气氛烧结、气相沉积、聚合反应、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成套装备。冶金成套装备。开发具有特种参数在线检测、自适应控制等功能的冶金成套装备,重点研制钢铁冶炼、连铸连轧、高精度探伤仪、不锈钢延压加工等成套装备。高端纺织成套装备。开发具有卷绕张力控制、半制

18、品的单位重量、染化料的浓度、色差等物理、化学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可实现物料自动配送的纺纱、制造、染整、制成品加工成套装备,包括高速剑杆织机、高速经编机等。(二)着力培育智能制造生态体系。面向智能制造发展需求,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研发智能制造软件、硬件系统集成产品,支持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和应用服务。引进、培育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逐步形成以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为核心、各领域领先企业联合推进、一大批定位于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深度参与的智能制造发展生态体系。促进支撑软件发展。突破产品设计仿真、制造执行、车间设备控制、供应链管理以及智能服务等高端工业软件的

19、核心技术。重点发展基于数据驱动的三维设计与建模软件、数值分析与可视化仿真软件、模块化设计工具等设计仿真软件,高安全高可靠的嵌入式实时工业操作系统、嵌入式组态软件等工业控制软件,加快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制造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管理软件(ERP)、供应链管理软件(SC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软件(PLM)等业务管理软件,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与实时数据智能处理系统、数据挖掘分析平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管理服务平台等数据管理软件,推进工业软件产业化发展。促进系统集成应用。加快信息技术集成应用,运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能源管控软件、故障诊断软件、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等软件系统、通信技术对现有装

20、备进行适应性改造,提升现有装备的可接入水平和装备之间数据交互能力,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制造物流到远程智能诊断的全流程信息数据集成。培育系统集成服务机构。围绕智能制造转型的需求,面向不同行业,重点培育一批专业性强、行业特色明显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在方案设计、软件开发、装备改造、技术支持、检测维护等方面为行业提供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并提供相应服务。鼓励企业与专业的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服务商加强合作,推动制造装备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无缝连接和集成融合。(三)着力构建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体系。建设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公共创新服务平台,提供信息咨询服务、技术研发、支持及转移、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标准宣贯等服务

21、,培育一批品牌智能制造集成服务商。建立和推广智能制造标准。根据我省实际,贯彻执行国家基础、安全、管理、评价和可靠性等5大通用标准和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工业软件、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5大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制订针对高端智能装备、海洋工程、信息技术等重点行业的特征性智能工厂的体系、智能装备的技术、智能服务的模式等地方、行业标准,支持我省骨干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加快发展公共服务平台。统筹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究、知识产权、大数据、工业云信息等专业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技术开发、数据交换、检验检测、智能化改造咨询及实施等服务。专栏3 重点建设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

22、平台共性技术研究平台。围绕智能制造重大共性技术需求,整合骨干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行业组织等各类创新资源,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跨领域、跨区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开展高端数控系统、工业数据采集与管理、企业级管理决策系统、智能工业安全、智能工业控制等智能制造关键共性重大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大数据平台。支持第三方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大数据在工业行业管理和经济运行中的跨领域、跨平台应用,发展基于工业大数据分析的工艺提升、智能排产、过程控制优化、能耗优化等智能决策与控制应用,支持企业建立客户大数据库。工业云信息服务平台。依托重点云计算中心、重点工业企业、信息化服务商等建立智能制造领域工

23、业云信息服务平台。支持优势企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决策、设计、生产、物流、市场等环节的云协同体系。检验检测服务平台。围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装备、工业信息网络、系统集成等重点领域,加快国家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计量中心、授权质检机构等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建设,提供分析、测试、检验、检测、认证等技术服务。智能制造服务联盟。建设以智能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制造应用的重点骨干企业为成员的省级智能制造服务联盟,搭建智能制造服务平台。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智能制造信息安全综合保障体系建设,加强信息安全评价监测管理,强化关键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风

24、险管控。研发安全可靠的工业互联网设备与系统,确保信息、数据、网络、生产、设备、人机等环节的信息安全。根据信息处理流程制定安全策略,加强技术平台支持下的信息安全管理,严格实施数据访问控制。(四)着力强化智能制造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促进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内部信息的互换、共享与统一,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为智能制造奠定坚实基础。加强工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面向工业生产应用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全省推进智能制造提供宽频、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支撑。加快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建设,统筹互联网交换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云计算中心等功能性基础设施布局,加快

25、宽带应用支撑平台、宽带产品研发公共平台和宽带服务设施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面向工业应用的信息网络。加快下一代互联网(IPV6)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通信网的集成创新,开展网络新技术现网试验和应用示范,提高全省面向工业应用网络服务能力。实施工业信息基础设施“企企通”工程。推进工业企业和生产性服务企业高带宽专线服务,在重点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G级网络出口带宽,逐步推进宽带网络“进企业、入车间、联设备、拓市场”。开展园区、企业的“网+云+端”工业信息基础设施的试点示范建设,制定江苏“企企通”建设标准和服务规范。在重

26、点行业、重点企业组织开发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支持企业依托互联网、物联网、局域网,建立将资源、信息、产品以及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物理系统,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建设企业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信息物联系统。(五)着力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发挥江苏产业基础扎实和集聚的优势,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示范车间,培育发展智能制造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促进智能制造产业链整合和价值提升,营造良好的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环境。加快智能车间(工厂)建设。针对各企业车间推进研发数字化、装备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的实施情况,选择具有智能制造基础和带动作用的企业,紧扣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

27、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智能化,分类创建离散制造、流程制造示范车间,引领工业企业全面推进智能车间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效益。支持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和行业特点,聚焦“设备互联、数据互换、过程互动、产业互融”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系统化的智能化改造,建设示范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制造行业示范工程。根据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需求和建设重点,结合江苏制造业发展基础和优势产业,分别实施重点行业智能化技术改造和示范应用,围绕南京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智能电网产业,常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无锡微电子和航空发动机,徐州工程机械产业,苏州新一代显示技术产业和医疗器械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南

28、通海洋工程和高技术船舶、轻纺产业,连云港、泰州新医药产业,淮安盐化工新材料产业,盐城汽车和汽车关键零部件以及节能环保产业,扬州、南通数控机床产业,镇江航空航天产业等,大力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进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建设,建立智能制造行业示范基地。重点培育优势行业,突出高端企业引领带动,形成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智能制造行业示范企业。(六)着力支持重点行业智能转型。围绕制造业重点行业和领域推进智能产品设计、智能装备应用、智能产品生产、智能服务,培育和推广离散型、流程型、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等智能制造新模式。专栏4重点行业智能化改造方向机械行业。重点支持产品

29、的数字化研发设计,发展推广计算机辅助系统、逆向工程、系统建模与仿真、虚拟仿真、网络协同设计、三维(3D)在线打印、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技术。加快生产设备智能化改造,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神经网络、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等技术和故障诊断、健康寿命分析等软件对设备进行适应性改造,提升现有设备智能化水平。拓展基于产品智能化的增值服务,利用产品的智能装置实现与信息物理系统(CPS)的互联互通,支持产品的远程故障诊断和实时诊断等运维服务。电子行业。围绕集成电路、新型平板显示、下一代信息通信等重点领域所需智能专用设备,加强基础工艺研究,提升重点设备和仪器质量水平。支持运用高精度多维度亚微米定位、焊接、

30、固化、封装、测试成套设备以及自动光学检测装备等电子制造成套设备,成体系构建智能电子生产线或生产单元,提高产品精度、集成度和功能性。化工行业。针对化工生产装置系统性强、工艺参数变化多、物料和生产形式变化复杂等特点,重点发展具有在线监测、智能控制功能的化工生产装置,实现生产流程的在线闭环管理。推广应用分布式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DCS/FCS),对生产装置实施系统集中监视、控制和管理。在炼油化工、有机化工、合成氨、轮胎、精细化工等行业推广应用ERP/MES/DCS三层框架的信息集成。推进企业能源管控平台、污染物管控平台和智能化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冶金行业。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统(DCS)、新型传感

31、器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软测量技术等,对钢水成分、钢坯和钢材温度等生产流程信息进行实时汇总。在普通钢生产流程基础上智能改造生产特种钢、高性能钢,在关键工艺参数在线连续检测基础上建立综合模型,采用自适应智能控制机制,实现冶金过程关键变量的高性能闭环控制。在高温、高粉尘、高噪音等恶劣环境下推广应用智能机器人和全工序无人控制系统。通过加强能源介质信息的智能感知、无线传输和建模分析以及在线废气成份分析、废弃物排放信息和运输信息的远程监控,实现多测点、多变量、全面有效能耗监控,从而为流程工业的能源管理提供原料进入、过程损耗、余热回收的基础数据,为集中监控、统一调度和平衡优化提供基础信息。建材行业。大力

32、推广应用具有物料自动配送、设备状态远程跟踪和能耗优化控制功能的建材成套智能设备。重点推广应用水泥生产分布式控制系统(DCS)、现场总线技术、窑头和筒体温度检测控制系统、窑尾加料控制技术,平板玻璃原料配料控制系统、三大热工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在线缺陷检测与智能化自动切割分片系统,陶瓷原料制备、窑炉控制、压机控制等系统,玻纤池窑计算机控制技术等。鼓励企业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等危险、重复作业环节应用机器人智能操作。轻工行业。大力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从产品的设计智能化、关键工序智能化、供应链优化管控等方面推进重点行业制造单元、生产线、生产车间和工厂的智能化改造。加快发展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高智能的产品

33、,拓展产品功能和价值空间,重点是加快可穿戴产品、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家居等智能化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纺织行业。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开发和应用,推广管控一体化,实现化纤、经编、棉纺、染整、服装加工等全流程智能型自动化生产。在服装制造领域,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以大数据为依托,创新电子商务零售C2M(消费者对工厂)+O2O(线上到线下)模式,建立订单提交、设计打样、生产制造、物流交付一体化的互联网平台,实现消费者与制造商的直接交互,满足大规模差异化需求,实现个性定制规模生产。医药食品行业。采用条形码、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和视频监控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自动采集与调控

34、,进而提高生产过程的实时调度和在线监测水平,建立药品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实时监控系统。完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开展物联网技术深度应用,提升企业产品安全防伪和质量管控能力,建立覆盖产品生命周期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质量监管体系。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同推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需求导向作用和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突出企业开展集成创新、工程应用、产业化与试点示范的主体地位,调动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制定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智能制造整体方案,大力实施智能化改造升级,大幅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对智能制造发展的引导推动,针对制约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薄弱环节,加强

35、战略性谋划和前瞻性部署,统筹协调政府部门、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和广大企业等各方优势资源,协同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二)加快推广应用步伐。支持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建设,推进成果产业化。支持智能制造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积极运用保险手段控制创新风险,开展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设备保险。选择工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分步骤、分层次开展应用示范,推动国产智能制造装备在冶金、机械、石化、轻工、纺织、电子等行业的系统集成应用。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行业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和案例加以提炼、总结,向全省和全行业推广应用。(三)强化人才队伍

36、建设。在国内外知名高校、智能制造研究机构建立培训基地,开展智能制造专题培训,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和智能制造理念的领军型战略企业家。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批具有智能制造意识的职业经理人。鼓励企业面向海内外引进高层次领军型智能制造人才,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创新团队。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高等院校学科设置,实施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依托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大型骨干企业、技工院校等,加快培养一批满足智能制造发展需求、具有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的高技能人才。(四)加大财税支持力度。聚焦智能装备创新及重大示范应用,积极争取国家智能制造专项扶持,加大省财政专项资金对企业智能

37、化改造的支持力度。对经省级评选的智能车间、智能工厂,以及主导制定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贯彻落实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综合奖补资金实施细则,对符合条件的企业,按技改投入及新增效益给予奖补。充分发挥相关产业基金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股权投资、风险补偿等有效方式,支持智能制造发展。认真贯彻落实符合条件的智能制造企业进口设备免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人员税收激励等优惠政策。(五)创新融资服务模式。鼓励金融机构围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突破、智能装备与系统开发、公共平台建设、智能化改造、示范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提供信贷支持。支持有条件的企

38、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智能制造相关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缓解融资难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业务,建立智能装备租赁和融资租赁担保机制。(六)深化国际交流合作。在智能制造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应用等方面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不断拓展合作领域。加强与国外智能制造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及时准确把握世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鼓励企业与国外智能制造先进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鼓励企业创造条件到境外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通过联合开展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努力掌握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支持江苏企业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成套装备等产能走出去,实施海外投资并购。鼓励跨国公司、国外机构等在江苏设立智能制造研发机构、人才培训中心,争取更多高端智能制造项目落户江苏。(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深化企业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民间资本投向智能制造领域。加大软件著作权、专利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营造有利于智能制造发展的诚信、规范、公平的市场环境。倡导“工匠精神”,传承和创新工业文化,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探索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组织形态和“智能制造+知识创造”的实践之路。广泛开展典型案例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智能制造的认识,调动社会各方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 17 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