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低碳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低碳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doc(3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2 海南省低碳制造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低碳制造业是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友好型的制造业形态,是我省 “十三五”重点发展的十二大产业之一,为促进我省低碳制造业健康发展,推动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 2025”的通知(国发201528 号)、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 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编制本规划指导意见。一、一、 “十二五十二五”时期发展回顾时期发展回顾(一)(一)发发展成就展成就。 。1.产业规模稳步扩大。“十二五”期间,低碳制造业逐渐成为全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稳步扩大。按照产业范围的界定,截至 2015 年底,低碳
2、制造业工业总产值为 545.3 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比重为 27.1%;完成增加值 126.2 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25.9%,占比均超过四分之一。 “十二五”末与“十一五”末相比较,低碳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 6.3%,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6.7%;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5.5%。 3 表表 1:2010-2015 年海南省低碳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年海南省低碳制造业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单位(单位/亿元)亿元)2.产业技术研发能力明显提升。在低碳制造领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其中,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2 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8 家。表表 2:海南省低碳制造业企业
3、技术中心一览表:海南省低碳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一览表序序 号号企企业业名称名称企企业业技技术术中心名称中心名称认认定定 时间时间1 先声药业有限公司先声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国家级)2001 年2 海南全星药业有限公司海南全星药业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国家 级)2001 年3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海南海药股份有限公司海口市制药厂 技术中心2001 年4 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欣龙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 心2002 年5 椰树集团有限公司椰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02 年6 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海南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0 年7 齐鲁制药(海南)有限公司齐鲁制药(
4、海南)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 年 4 8 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 年9 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一汽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1 年10 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海南康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2012 年3.产业集聚发展基础不断增强。一是按照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思路,依托龙头企业和大项目,围绕支柱产业的上下游领域延伸产业链,强化园区产业集聚化、集群化发展,一批工业园区迅速崛起,洋浦开发区、海口高新区、老城经济开发区等 16 个主要园区已成为我省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其中涉及低碳制造业的省级产业园区共有 7 个。截至 2014 年底,海南全省已开发并
5、初步形成规模的各类工业和信息产业园区 16 个,入驻工业企业达 922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167 家,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524.36 亿元(不含生态软件园),占全省规上工业总产值(1982.7 亿元)的 77%,完成税收 135.05 亿元,占全省工业上缴税收的 54%。表表 3:海南省低碳制造业相关产业园区:海南省低碳制造业相关产业园区序号序号园区名称园区名称园中园名称园中园名称主主导产业导产业龙头龙头企企业业海马工业园区汽车及零配件 配套海马汽车第三工厂、海南元 创机械有限公司、六合机械 (工业)海南公司狮子岭工业园区新能源、新材 料、节能环保海南英利、赛诺国际1海口国家高 新技术产
6、业 开发区云龙产业园区旅游装备、新 材料、空港物 流、都市工业红塔卷烟有限责任公司、共 享钢构责任有限公司2海口临空 经济产业出口加工海南海航饮品股份有限公司 5 园区3海口综合 保税区汽车制造、生 物制药、机电 加工、电子信 息、新能源新 材料、节能环 保海马汽车有限公司、海南金 盘电气有限公司、三星(海南) 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海南 汉能光伏有限公司、海南玛 斯特新能源电动车科技有限 公司4海口桂林 洋经济开 发区食品、制药、农 副产品加工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 限公司、海南皇隆制药股份 有限公司、海南蔚蓝海洋食 品有限公司5美安科技 新城电子信息、生 物医药、新材 料、新能源汽 车、
7、信息智能海南威特电气有限公司、康 迪(海南)新能源汽车有限公 司6美安金马 物流园区食品制造、农 副产品加工海南瑞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海岛和牛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7老城经济 开发区新型材料、食 品加工、软件 产业海南生态软件园、华能海口 电厂、海南中海油气有限公 司、海南中航特玻材料有限 公司二是形成了一汽海马、海南英利、威特电气、金盘电气、海南立昇、康宁光通信、海宇锡板、椰树集团、椰岛股份、春光食品、南国食品、中化橡胶、欣龙控股等一批低碳制造业骨干企业。截至 2015 年底,全省低碳制造业企业共计 1690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200 家,规模以下企业 1490 家,上市企业 7 家
8、,产值超过 50 亿元的企业 1 家(一汽海马),10 亿50 亿元企业 9 家,1 亿10 亿元企业 84 家,全省低碳制造业从业人数 9.1 万人。 6 4.助推绿色发展作用明显。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省发展战略,制造业节能减排力度加大,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明显。2015 年,全省低碳制造业用占全部工业 1.9%的能耗,贡献了占比超过 1/4 的工业 GDP,为全省工业节能降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低碳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下,2015 年,全省工业万元GDP 能耗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等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工业结构日益优化,绿色、低碳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二)存在的主要(二)存
9、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一是产业体量偏小、龙头企业匮乏。2015 年,全省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 485.9 亿元,产业规模仅占全国工业总量 0.21%,产业规模过小,抗风险能力弱。全省低碳制造业各行业领域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尤其是在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网络制造等新兴领域因缺乏龙头企业,无法带动低碳制造业上下游全产业链的发展。二是物流成本高。我省大部分制造业需从省外购入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再经过海上运输送往岛外。由于“两头在外”,物流成本一般比岛外省市高,影响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三是人才支撑发展不足。高级技能人才、创新型研发设计人才、开拓型国际化经营人才、精益管理人才严重缺乏,制约了我省低碳制造业的发
10、展。二、二、 “十三五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时期面临形势(一)(一)发发展的机遇展的机遇。 。 7 一是制造业绿色化、低碳化发展趋势为我省发展低碳制造业带来重大历史机遇。近年来,受全球资源环境约束, “绿色供应链”、 “低碳革命”、 “零排放”等新的产品设计和生产理念兴起,节能环保产业、再制造产业等产业链不断完善,加之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了制造业绿色发展的内涵和方式。我国提出“中国制造 2025”和“互联网+”结合的制造业发展战略,培育并发展壮大新兴绿色食品制造、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旅游制造等低碳制造业重点产业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二是国家加大旅游装备
11、制造业发展为深入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带来重大发展契机。2015 年 9 月 18 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质检总局、旅游局、民航总局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装2015331 号),明确提出支持邮轮游艇、索道缆车、游乐设施等旅游装备制造本土化,积极发展邮轮游艇旅游、低空飞行旅游,契合我省国际旅游岛建设目标定位,这不仅为我省发展旅游制造业带来重要的发展契机,同时对我省加快低碳制造业结构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三是“一带一路”为我省装备制造业走出去提供机遇。海南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战略支点,处于泛珠三角“9+2”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2、“10+1”的结合部,既背靠我国东南沿海制造业基地,又辐射拥有 6 亿人口的东盟 10 国的广阔市场,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得天独厚,拥有发展制造业的良好条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对外合作战 8 略的实施,我省将迎来依托区位优势,承接东南亚乃至全球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低碳制造业的有利契机。一方面可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推动食品及烟草加工、输配电设备制造等传统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可通过项目引进等方式,加快新能源汽车、海洋与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四是中国制造 2025为我省低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带来重大政策机遇。 “中国制造 2025”明确提出了未来十
13、年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十大重点领域,半数以上是装备制造业,这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而我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重点领域都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和一定的优势,未来十年这些领域有望实现快速发展。此外,制造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和服务化的趋势发展,将为机器人、3D 打印、节能环保装备等新兴产业以及服务型制造带来强劲的市场需求,这些领域正是我省低碳制造业未来十年发展的重要方向。(二)面(二)面临临的挑的挑战战。 。一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增速明显回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经济发展已经进入 “新常态
14、”。从增长速度看,已由高速增长转向稳步增长;从发展动力看,已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发展方式看,已由粗放低效型向集约高效型转变。经济增速回落给全国的工业尤其是制造业提出了重大挑战,重点行业 9 市场需求疲软、重点产品外销大幅度下降等问题凸显,使得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更加迫在眉睫,将对我省石油和天然气化工、非金属矿物制品、造纸及纸制品、汽车制造等传统制造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区域间竞争加剧。海南省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内靠粤港澳深珠形成的华南经济圈外缘要地,虽然地理位置优势相对明显,但是近些年临近的广东、福建等省份区域发展迅速,各省市积极抢占市场先机,区域间竞争加剧。此外,随着中国市场全面开放
15、,经济特区开放政策效应减弱,也导致我省失去了产业发展的先导优势。三是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随着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我国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为制造业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创造良好环境,也将促进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速发展。随着能源资源刚性需求持续上升,生态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强,对加快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机制”。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三、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一)指导导思想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把握国家加快实施“一带一路”、 中国制造 2025、南海油
16、气资源开发等重大战略决策及机遇,坚持集约、集群、低碳、节能、园区化、高技术的发展方向,重点围绕资源主线、国际旅游岛主线和两化融合主线,不断推进全省低碳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积极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实现海南低碳制造业快速发展。 10 (二)基本原(二)基本原则则。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产业规划布局、政策引导、扶持服务等方面积极作用,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引导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始终把自主创新摆在低碳制造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
17、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建立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大力推动开放发展,坚持引资与引智并举,发挥比较优势,实施错位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产业发展资源,促进与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的有机对接,加快形成发展新优势。深化融合,协同发展。加强产业间紧密对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探索新模式新业态,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完善产业链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集中布局,绿色发展。坚持集中布局低碳制造业,引导相关联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平台,原则
18、上所有工业项目都要进入省级及市县园区;坚持节约、低碳、清洁、循环发展,严把项目环境准入关,强化污染治理,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提升,促进企业低碳转型,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 11 (三)(三)发发展目展目标标。 。1.产业规模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全省低碳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8%左右;到 2020 年,低碳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300 家以上,培育产值规模 10 亿元以上企业 20 家,1 亿10 亿元企业 120 家。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到 2020 年,低碳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占全省 GDP 比重达 5%以上,汽车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旅游制造、海
19、洋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显著提高。3.技术研发能力进一步提升。到 2020 年,低碳制造业领域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力争达到 5 个,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达到 20 个,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资源和平台进一步丰富;专利授权量、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增长 2 倍,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比例显著提高。四、四、重点领域重点领域(一)新(一)新兴绿兴绿色食品加工色食品加工。 。针对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海南的农业资源、林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优势,瞄准绿色、生态、健康、时尚的发展方向,加快现代食品制造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发展旅游休闲食品、果汁饮料、海
20、(水)产品深加工和动植物提取物等,加快建设海南食品安全追溯平台,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等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可追溯体系试点,全力打 12 造一个绿色安全、特色鲜明、影响力强、附加值高的食品加工产业。支持老城经济开发区、海口桂林洋经济开发区等绿色食品制造基地建设,支持椰树、椰岛、春光、南国等企业做大做强,将新兴绿色食品打造成海南省新兴优势产业。旅游休旅游休闲闲食品。食品。发挥我省的资源、环境和区位优势,突出生态、绿色、营养、健康等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手段,应用现代食品制造技术,实现由初(粗)加工到精深加工的转变,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产品品种花色,大力发展具
21、有海南特色的,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的旅游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和风味食品。果汁果汁饮饮料。料。充分利用我省特色的热带果蔬资源,以椰树集团和椰岛集团等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果蔬汁、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茶饮料、固体饮料和天然矿泉水等,加强营养型、健康型、保健型、功能型和复合型饮料的开发,实现多品种发展。海(水)海(水)产产品深加工。品深加工。以优势水产品基地为依托,扩大加工能力,提高加工水平,加强调理、冻干和生物技术的应用,加大鱼糜、鱼片、腌制品、熏制品和调味品等深加工制品的开发力度,开发精深加工系列的鱼虾制品、风味食品、速冷食品、保健食品等,加强鱼鳞、内脏、甲壳等废弃品的利用研究,推进海产品加
22、工业向产业化、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发展。生物提取物。生物提取物。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提取技术,充分利用我省丰富、极具特色的动植物资源,通过引进和本地培育等方式,发展动 13 植物提取产业,重点开发深海鱼油、植物精油、香料、木瓜醇、槟郎素、苦瓜素、芦荟胶等高附加值产品。饲饲料加工。料加工。把握我省动物性食品需求持续增长、现代养殖业加快发展的机遇,加快发展、迅速扩大生产规模,支持企业运用金融期货等工具保障玉米、大豆等大宗原料的稳定供应;推广应用“安全、健康、高效”添加剂和配方技术,提高产品品质和安全环保性;开发利用特色饲料产品,加强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的对接,发展按需研发、订单生产模式。(二)汽(
23、二)汽车车制造制造。 。依托生态省建设战略定位,围绕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主题,积极引入国内外汽车企业,加快开发新能源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等产品,推动我省汽车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新能源汽新能源汽车车。 。以一汽海马为中心,打造和提升海马自主品牌,加速产品更新换代。在稳定传统汽车发展基础上,借助国家推广新能源汽车政策契机,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依托现有汽车生产基地,推动海马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推进康迪、宏远等电动车汽车制造项目,加快培育和壮大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加快引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配套零部件生产项目,延伸和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条。新能源汽
24、新能源汽车车基基础设础设施。施。引进国内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生产、建设、运营企业,构建覆盖重点景区、度假酒店、机场车站等公 14 共区域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打造国内大型旅游新能源汽车租赁运营平台,树立行业标杆。智能网智能网联联汽汽车车。 。抢抓国际、国内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加速发展、汽车产品智能化发展的重要机遇,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领域企业及科研院所,鼓励海南现有传感技术研究机构,开展智能网联汽车专用传感器的研发。以海南试车场为基础,打造无人驾驶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开发及试验测试基地,吸引国内外车企在海南进行普通道路智能驾驶和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试验。(三)新能源新材料(三)新能源新材
25、料。 。依托我省独特的资源禀赋和气候特征,紧紧围绕保护环境和绿色发展的主线,把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作为优化能源结构和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以市场为导向,重点发展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利用,支持新能源生产企业进入相关配套服务产业,向整体服务提供商进行转型,促进产业链延伸。通过招商引资、产能扩张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积极发展燃料乙醇、沼气应用,推动太阳能电池等行业快速发展。太阳能太阳能电电池池组组件。件。支持英利等企业以提高电池转化效率为核心,加强技术和装备投入,重点发展高效晶体硅电池及组件、薄膜电池及组件等。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扩大市场需求。生物生物质质能。能。通过完善产业链
26、条、加大扶持力度、强化应用推 15 广、加强供需对接等方式,扩大生物质能产业规模,围绕神州车用沼气等项目,重点开发车用沼气、可降解塑料等新能源、新材料产品。环环保功能材料。保功能材料。依托立昇膜分离设备研发制造及应用产业化基地项目,重点推进水污染防治技术、环保功能材料的研发和产业化。汽汽车轻车轻量化材料。量化材料。配合汽车产品轻量化的发展趋势,结合本地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发展需求,引进企业开发低密度的轻质材料和高强度材料,主要包括以铝、镁、钛合金为代表的金属材料和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四)旅游制造(四)旅游制造。 。发挥“旅游”的巨大潜力,将其触角延伸到第二产业,按照关于促进旅游装备制
27、造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借助海南国际旅游岛优势,紧抓国家低空开放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旅游制造业。重点发展具有较强产业带动作用的旅游运输装备和旅游专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游艇、地效翼船、水上飞机、多用途直升机等高附加值的旅游运输装备,以及围绕海南旅游文化打造的旅游用品及纪念品等产品。游艇、地效翼船制造。游艇、地效翼船制造。依托游艇和地效翼船等产业化项目,积极引进国内外相关企业,重点发展救生艇、海监艇、执法艇等小型公务艇制造;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中小型观光艇制造;前瞻布局使用清洁能源的新型游艇制造。延伸产业链,建设集游艇总装制造、网络 16 销售、维护修理、售后服务、航海
28、驾驶员培训、租赁展览一体的游艇及地效翼船产业综合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低空低空飞飞行旅游装行旅游装备备。 。依托通用航空产业基地,加快研制适合低空飞行旅游的国产多用途轻小型通用飞机、直升机、特种飞行器、水上飞机等产品,鼓励开发电动飞机等新产品,打造国产低空飞行旅游装备品牌。大力发展高可靠性、长寿命、环境适应性强、标准化、低成本的通用航空机载设备和地面保障设备,加强通用航空材料和基础元器件自主化,构建完善的生产制造体系。加快完善通用航空维修、支援、保障、培训、租赁等配套服务体系,拓展产业链,打造低空飞行旅游装备及配套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应用基地。游游乐设乐设施装施装备备。 。根据国际游乐市场发展趋势,
29、加强水上乐园、室内乐园等各类游乐园游乐设施、设备技术自主开发,积极探索发展具有中国文化元素、引领国际时尚潮流的高水平产品。引进有实力的科研单位建立科研中心,建设游乐设施新技术及新设备试验检测基地。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从规划、设计、施工、安装及验收、维护和管理出发,推进主题公园产业配套一体化发展,打造主题公园游乐设施装备及配套产业化应用基地。重点发展旅游房车、景区电瓶车、高尔夫用具、潜水装备、休闲运动自行车等旅游交通运输工具及装备制造,以及数字导览设施、智慧旅游技术设施等智能化、信息化旅游专用设备制造。旅游文化旅游文化产产品。品。推进旅游文化产品制造与创意设计、商贸服 17 务业、高科技产业等其他
30、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倡导研发设计产品制造供应链管理的协同,促进产业链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提升。鼓励和引导文化产品制造企业通过文化创意来提高制造产品的文化内涵,通过文化营销来打响制造业的品牌,通过文化嫁接来拓展制造业衍生品的生产。结合 100 个特色产业小镇建设计划,在有条件的村镇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形成制造业与旅游经济的融合发展。 (五)海洋装(五)海洋装备备制造制造。 。抓住南海资源开发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机遇,充分发挥海南特有的区位优势,积极承接国际国内产业转移。依托中海油、中石油等大型骨干企业,承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产业化,重点发展海洋油气资
31、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装备、深远海探测与考察装备的组装与维修。依托中船、中船重工等骨干企业开展船舶维修改装技术、钢壳渔船维修技术的研发及应用。围绕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项目,重点研发海洋电子信息、船用电子信息系统集成等技术,打造海洋信息产品综合测试试验平台。海洋工程装海洋工程装备组备组装与装与维维修。修。以国家南海开发为契机,面向国内外海洋资源开发的重大需求,通过引进国内大型骨干企业,建设深远海浮式基地、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存卸货装置(FPSO)等,开展模块装配与总装合拢,以及海洋工程装备的生活补给与维修服务,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 18 船舶船舶维维修与改装。修与改装。利
32、用海南位于国际海运主航线的中心位置以及毗邻南海的区位优势,依托洋浦深水港口建设,注重环保生产,重点发展民用船舶、渔业船舶修理,兼顾海监、军用船舶修理业务,建设船舶维修基地,适度拓展船舶改装业务。海洋海洋电电子信息。子信息。围绕中国电科海洋信息产业基地,打造海洋信息产品综合测试试验平台,重点发展海洋电子信息产品、船用电子信息系统总装集成、海洋用微纳传感器等。(六)智能制造(六)智能制造。 。抢抓国家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需求的牵引作用,引导省内外智能制造装备领域重点企业聚焦海南省,集聚智能制造装备领域的重点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创新资源,重点发展新型智能终端
33、、3D 打印、服务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用传感器等新型领域,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应用示范推广以及加速制造与服务融合发展等手段,形成海南省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型智能新型智能终终端。端。围绕智慧生活、智慧旅游、医疗健康等领域,前瞻布局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手套、头盔显示器、美容眼罩、智能腰带、颈椎环等智能可穿戴设备;突破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所需的,具备行车安全监控、智能集中调度、电子站牌控制等功能的智能车载终端。 19 3D 打印。打印。立足我省现有 3D 打印研发制造基础,瞄准国内外优势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
34、,加快提升三维立体打印(3DP)、材料喷射成形等增材制造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制造能力,推动 3D 打印在生物医疗、激光修复再制造、创新创意产品生产、旅游文化纪念品个性化定制等领域的产业化应用推广。加强与国内知名高等院校的技术合作,研究建立“3D 打印产业园”,推动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传传感器。感器。依托可穿戴式设备、传感器等生产企业,重点建设传感器产业化基地,面向国内外市场需求,通过引进国内外传感器生产企业,重点发展应用于智能交通、海洋船舶、通信电子、消费电子、医用设备、环保设备等行业的新型传感器。机器人。机器人。围绕国际旅游岛建设、健康养老产业等领域,以服务机器人为发展方向,重点发展智能轮
35、椅、护理床等面向未来助老、助残智能服务机器人以及清洁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前瞻布局医疗机器人、军用机器人等的研发及产业化,促进服务机器人产品创新和品牌创新。工工业业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加快建设海洋、港口、旅游制造等行业的工业大数据平台,促进行业信息共享和数据开放,应用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大力开展产品创新、产品故障诊断与预测、工艺流程优化、供应链协同优化、产品精准营销、质量管理与分析等服务,提高行业管理、决策和服务水平。 20 智能智能输输配配电设备电设备。 。紧紧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重大机遇,依托中国兵器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南方电网等央企,加快引进和培育骨干企业、科研
36、院所,积极培育应用需求市场,推动智能变压器等研发与产业化,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和品牌竞争力,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变压器、新型智能成套高低压开关设备等电力元器件,以及节能环保型电线电缆、智能检测终端、电子式互感器等智能变电站设备。(七)(七)烟草加工烟草加工。 。继续支持海南卷烟发展壮大,加快三沙牌香烟的市场推广,同时帮助企业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增加高档品牌和自主品牌香烟的比例。(八)(八)军军民融合民融合。 。大力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加强与中船工业集团、中船重工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北京遥测技术研究所、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等机构的合作,重点建设传感器产业化基地、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数据应用与服务基地、南海海洋装
37、备产业及综合保障基地。依托文昌航天发射基地,积极配合国家建设重载火箭及生产、测试、验证基地,发展航天相关配套产业。针对海南驻军及军事基地需求,发展以军用飞机、舰船为主体的武器装备维修保障服务及相关配套产业。五、主要任务五、主要任务(一)提升科技(一)提升科技创创新能力新能力。 。加强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重 21 点,加快探索海南省低碳制造业技术创新中心体系建设。以低碳制造业流程及工艺设计、核心生产装备、系统软件等关键领域为重点,紧紧围绕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对接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及国家科技重
38、大专项、国家科技计划(专项)、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等,掌握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和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积累储备一批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开展低碳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省内外科研院所、高校、行业组织的积极性,积极对接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海洋工程装备与高技术船舶、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以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为重点,开展海南省低碳制造业创新中心试点建设。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以汽车制造、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装备等领域为重点,大力引进省外地区科研机构及
39、高校优质创新成果,实现项目成果在海南转化,快速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效益。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鼓励通过股份制等形式,完善科技成果投资入股政策,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海南省科技孵化及产业基地建设,进一步推进科技企业孵化体系建设,注重发挥“孵化器”转化科技成果、培育新产品的“催生”作用。积极推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做好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的培育和认定,树立 22 一批以知识产权带动技术创新和生产经营的典型。实施知识产权百强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严格产品强制认证制度,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行为。鼓励组建省内企业的知识产权联盟,通过专利评
40、估、收购、转让交易,促进专利技术的转移转化,稳步推进专利标准化。(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二)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加快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在汽车、新兴绿色食品加工、太阳能电池及光伏组件、旅游制造、海洋装备制造等行业发展关键技术装备和先进制造工艺的集成应用,鼓励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装备制造商与用户联合的模式,开发重点领域所需智能制造成套装备,实现推广应用与产业化,支撑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和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重点引进智能终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 打印)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重大装备及技术。在新兴绿色食品加工等重点行业创新应用产品智能拣选、分级成
41、套装备;食品高黏度流体灌装智能成套装备;多功能瓶饮料吹灌旋一体化智能成套设备;液态食品品质无损检测、高速无菌灌装成套设备。加快互联网与低碳制造业融合发展。聚焦汽车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加工、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等领域制造企业,以培育众包设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电子商务等新型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模式为重点,建设海南企业“双创”平台。在新兴绿色食品加工、烟草加工、 23 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行业开展物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质量精细管理、智能监测、远程诊断管理、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应用。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与布局,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
42、加快制造业集聚区光纤网、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局域网的部署和建设,实现信息网络宽带升级,提高企业宽带接入能力。针对信息物理系统网络研发及应用需求,组织开发智能控制系统、工业应用软件、故障诊断软件和相关工具、传感和通信系统协议,实现人、设备与产品的实时联通、精确识别、有效交互与智能控制。(三)全面推(三)全面推进绿进绿色制造色制造。 。推进节能减排和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加强节能减排制度约束,实行市县、重点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与强度控制制度,推动区域低碳转型升级。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升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消耗比例,实施区域性能源结构调整优化重大项目,推进区域集中供气、机动车燃油标准升级、公交清洁能源利用
43、、海水资源利用高效化改造等工程。以首批绿色制造试点企业为代表,加强示范引领,以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设备、节能建材等产业为重点,培育新型低碳制造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快建立全配套服务产业链,鼓励城市交通低碳化改造和发展。构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推进“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再生” 24 的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构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构建跨地区、跨行业的循环产业链,率先在汽车制造、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等协同程度较高的行业取得突破。组织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企业之间或生产单元之间废物和副产物的互相利用、能量和水的梯级利用、基础设施的共享,形成企业或产业之间的生态
44、网络,实现园区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和废物“零排放”。推动建筑垃圾、餐厨垃圾、污泥的无害化处理和工业固体废弃物、废旧金属的资源综合化利用。完善废旧汽车及零部件、电子垃圾回收利用体系,利用电子标签、二维码等物联网技术跟踪电子废物流向,鼓励互联网企业参与搭建城市废弃物回收平台,创新再生资源回收模式。(四)加(四)加强质强质量品牌建量品牌建设设。 。促进企业增强质量和品牌的管理能力。充分发挥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示范引领作用以及行业协会和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纽带作用,普及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实施质量标杆、品牌培育等领先企业示范行动,鼓励企业申报国家工业质量标杆企业和创建国家“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争
45、取国家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高端公共服务平台在海南省落户或设立分支机构。加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开展质量安全培训、诊断和辅导活动。加快提升产品质量。实施制造业产品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新能源汽车、海洋与旅游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加工等重点行 25 业,组织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监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在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及烟草加工等领域实施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制度,保障重点消费品质量安全。推进制造业品牌建设。加大品牌
46、推广力度,做好品牌保护工作。支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采取收购、兼并、控股、联合以及委托加工等方式,创建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会展活动,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知名度,加快培育一批代表海南低碳制造、海南绿色产品新形象的国际知名和国内一流品牌。从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社会组织聘请品牌培育专家,开展品牌管理咨询、市场推广等服务。着力提升品牌影响力,支持行业重点企业做大做强,鼓励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高品牌国际知名度。大力培育海洋装备制造、旅游制造、新兴绿色食品及烟草加工等行业的本土自有品牌,鼓励企业对自有品牌进行推广,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五)加快(五)加快项项目引目引进进建建设设。
47、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面向国内外大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围绕新兴制造业产业、传统制造业及配套生产性服务业,编制产业招商地图,建设企业和项目数据库,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激励机制,优化营商环境。策划一批低碳制造业重大项目。抓住南海资源开发的历史机遇, 26 积极谋划以“智慧南海”为代表的一批低碳制造业重大科技项目,并争取纳入国家规划,争取国家对海南低碳制造业项目建设的支持,使低碳制造业成为支撑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和落实南海开发战略的重要保障。完善项目推进机制。按照“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储备报批一批”的要求,进一步加快低碳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按照续建项目、新开工项目、前期项目和招商项目等类别,实
48、行精细化分类推进机制。建立重大项目落地协同推进机制,完善产业项目快速落地服务流程,实行常态化“绿色通道”审批机制,探索建立产业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支持开发具有先进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列入省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六)(六)优优化化产业发产业发展布局展布局。 。发展重点低碳制造业园区。低碳制造业重点项目主要布局在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美安科技新城、老城经济开发区、东方工业园区和桂林洋经济开发区。其中,汽车制造、光伏新能源、其他装备制造(海洋装备制造除外)、部分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主要集中在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美安科技新城和老城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集中于海口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美安
49、科技新城和桂林洋经济开发区。海洋装备制造主要布局在东方工业园区。加快低碳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依历史文化及产业等发展特色,按照“一镇一品、各具特色”的原则,重点发展互联网小镇、工贸服务 27 小镇、商贸物流小镇、热带特色农业小镇等低碳制造业特色小镇。互联网小镇依托优越的自然环境,借助快速便捷的互联网通信,发展各类“互联网+产业”,形成以电子商务等为特色的专业小镇;工贸服务小镇重点发展绿色加工等特色产业;商贸物流小镇依托城镇区位、交通等条件,发展商贸、物流等产业,带动城乡整体产业水平提升;热带特色农业小镇重点完善农业技术服务、种植技术培训、农副产品加工等功能,以支持现代化农业发展。 (七)(七)积积极极发发展服展服务务型制造及生型制造及生产产性服性服务业务业。 。推动发展服务型制造。支持一批服务型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创建一批服务型制造业的示范企业,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从主要提供产品制造向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