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述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述评.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述评巴兹尔?伯恩斯坦(B*Bemstein , 19242000)是英国20世 纪著名 的教育社会学家 社会语言学家,教育知识编码理论是其重要思想,该 理论试图根据对学校教育内部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机制的分析来探讨教育中 的诸多问题,为研究我国错综复杂的教育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一、伯恩斯坦教育知识编码理论概述伯恩斯坦认为不同的社会在对 具有公共性知识进行选择、分类、分配、传递和评价的过程中,反映了 一定社会下的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那么投射到教育领域,教育知 识的组织、传递和评价也反映了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伯恩斯坦 在知识社会学视角基础上由宏观走入微观,通过引进
2、“分类”、“构架” 概念和教育知识编码类型来分析课程 教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的内 在结构及潜藏其后的权力关系,使得教育知识编码中的权力关系更为清 晰。1由于该理论内容丰富,笔者主要做以下概括:(-)两个概念和三个系统伯恩斯坦认为正规教育知识的传递是通过 课程、教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得到实现的。课程规定可以把什么看 作是有效的知识传递,教学规定什么可以看作是有效的知识传递,而评 价则规定什么可以看作是这些知识的有效实现。2为了分析课程 教 学和评价这三种信息系统的内在结构,伯恩斯坦引进“分类”和“构架” 两个概念。“分类,适用于提供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一课程。” 3分 类不是指内容的分类,而是
3、指内容之间界限的清晰程度。分类按清晰程 度不同可分为强分类和弱分类,强分类就是指各类知识界限清晰、区分 程度高,有独立 不可替代的特点,弱分类则相反。”构架,用于规定信 息系统的结构一教学。” 4和分类一样,构架也不指向教学内容,它 主要是指决定或制约教育知识的传递方式与途径,是对处于动态中的知 识传递过程的分析,涉及的是传递内容和非传递内容之间边界的清晰程 度。在教育领域内,体现的是教师和学生面对教学环境中教学和学习内 容的控制。构架强决定两者之间存在鲜明的界限,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 对内容选择范围小,反之亦然。另外,教师或学生在非学校的日常社会生 活方面的知识(生活知识)和在教学关系中被传递
4、的教育知识(教育 知识)之间的联系成为了构架的另一方面,除此之外,还要认识到的 就是分类和构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两者可以独立的发生变化。例如基 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外语课,就是分类较强,构架相对较弱的例子。(二)两种课程编码伯恩斯坦在“分类”和“构架”的基础上将教 育知识分为“集合编码”(集合课程)和“整合编码”(整合课程)。所 有涉及到分类强的教育知识的组织,在这里都将导致一种称为“集合编 码”的东西。而所有涉及到分类强度明显减小的教育知识的组织,在这 里都被称为“整合编码”。5在这里,集合编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分科课程,整合编码就相当于综合课程。除此之外,伯恩斯坦认为集合 编码和整合编码
5、还可以分为一系列的亚类型。亚类型以构架为划分依据, 变体的分类则各有自己的依据。具体可以看下图。6二 教育知识编码理论下的权利分配和社会控制原则教育知识分类 和构架的不同也就决定了教育知识编码的不同。迪尔卡姆和马克思两个人 都已经告诉我们,社会中知识的分类和构架所具有的的结构,解释了权 力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则。7知识选择者对知识进行选择、组织,然后编入学校课程中,又通过特 定评价筛选出符合特定阶层认同的人,从而达到了阶级 继承。其实在学 校教育内部,两种不同的课程编码也体现了权利的分配和社会控制的原 则。集合课程具有较强的分类和构架,在集合课程下,由于具有较强 的构架,教师不需要太多关心教授什
6、么和学生不必过多考虑学习什么, 教师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控制、选择权较小。而且知识专业化造成学生 从一开始就具有不同的“自我意识”,并在个体意识中形成了特定的教 育身份乃至社会身份,为了维护这种身份,相同专业的人彼此认同,从而 形成专业群抵制其他专业群的侵入此外,集合课程内部成员的关 系是等级化的,不仅体现在师生关系的权威等级性一一因为集合课程减 少了教师相对于边界看守人(在分类强的地方,不同知识之间边界是非 常鲜明的,如同设立了一个强有力的边界看守人)的权利,却增加了教师 在教学中的权利,即对学生较强的控制权。8还体现在教师同行政者(学校管理者)垂直等级性,同水平线上的教师之间联系很少。整合课
7、 程具有相对较弱的分类和构架,在整合课程下,由于知识内容从封闭走向 开放,教师和学生对教学知识的控制 选择权大些,对学生的评价也逐 步多元化。师生之间的权威等级也发生改变,师生关系更加平等和谐。此 外,由于各类知识不断融合、交叉,所以在学校内部,不论是不同科目教 师之间的水平关系还是教师与行政者之间的垂直关系的联系都在增强。根据以上分析,伯恩斯坦认为,西方学校教育(尤其是英国,教 育知识主要是集合编码的组织形式)并不能有效推动社会阶层流动和改 善个人身份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优势阶级通过分类和构架对教育知识进行了 控制,而且通过再次编码进一步塑造人们的意思。从而建构出一种潜藏 性的全新的权力分配和社会控制机制,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与以后的发 展。三、小结伯恩斯坦的教育知识编码理论主要是将教育研究的视角从 表象宏观引入到知识微观下,从而通过对具体知识的选择、分配、组织、 传递的考察来分析教育背后潜在的权利分配和社会控制,以此来揭示教育 诸问题(如教育公平、社会阶层的继承等)。对于当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 改革以及新一轮的高考制度改革都将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