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王文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儒林外史》王文琼.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名著导读儒林外史-讽刺作品的阅读羊木初级中学 王文琼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2、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过程与方法1、讲述儒林外史中一些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课下阅读儒林外史。 联系作者的生平,讨论、交流作品主要描写的几类人物及其特点。2、引导学生抓住丰富的细节,把握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边读边做批注。深入理解作者对封建 社会的批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阅读、鉴赏能力,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教学难点:学会欣赏、品味作品的艺术特色,理解作品的批判、讽刺意义。
2、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个人:因为中举了,就喜极而疯;有这样一个人:因为油灯里多加一根灯草便死不瞑目;还有这样一个人:因为女婿死了,竟然鼓励女儿殉葬。这些看似离奇的故事都出自儒林外史。这部作品以封建时代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以 批判科举制度为中心内容,描绘了封建社会广阔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丑恶现象。 对于这样一部讽刺作品,我们应该如何来阅读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讽刺文学作品的阅读方 法。1、阅读指导讽刺文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几千年来,讽刺作家们以笔为武器,无情地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在笑声中批判社会现实,创造了许多经典作品。阅读这些作品,要注意以
3、下几个方面:体会批判精神。讽刺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锋芒所向并非个别的人,而是以之为典型, 针硬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理想的向往。(2)欣赏讽刺笔法。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 中曲折地揭示现实矛盾,这是讽刺作品常见的一种手法。另一种常见的手法则是抓住平常生活中传 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 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3)联系现实深入理解。讽刺作品包含着深刻的批判精神,具有强烈的爱憎情感。阅读时,要 努力联系现实,深入思考。2、
4、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年又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清代讽刺小说 家。出身于科举世家,曾祖父、祖父、叔祖均凭科举显达。其父吴霖起,拔贡出身,只做过一任县 教谕(八品学官),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梓颇有影响。吴敬梓13岁丧母,后随父到任 所,20岁中秀才(此后即屡举不中),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素不习治 生,性复豪上,遇贫即施,不数年而产尽矣”,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 他33岁时移居南京,生活愈加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3、写作背景清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5、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 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提 倡理学以统治思想等方法以牢笼士人,吴敬梓反对八股文、科举制,憎恶士子们热衷功名利禄的习 尚。他把这些观点反映在儒林外史里,以讽刺的手法,对丑恶的事物进行深刻的揭露。儒林 外史初以抄本流传,现存最早的刻本是嘉庆八年(1803)刊行的卧闲草堂本,共56回,第56 回作者问题有争议,现在通行本为55回。不仅是清中叶唯一部长篇儒林小说,而且是我国古代文 学史上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标志着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艺术发展的新阶段。(二)专题探究1、主题一:故事会梳理情节,准备提纲;抓住梗概,注意细节;体
6、会情感,深入思考。教师举例:有个乡绅叫严监生,胆小又有钱。严监生老了临死的时候,卧房里挤满了子女后代,老人家卧 在床上话也说不出,就只是伸出两根手指,众人不知其意。侄子问严监生的意思是不是有两个亲人 还没见面,老人摇头。侄子又问严监生是不是有两笔银子不曾交代家人,老人摇头摇得厉害。老奶 妈又问是不是他两个儿子不在眼前,老人还是摇头,两个手指指着不动。待到其妻子赵氏擦擦眼泪对老爷子说:“我知道,你是看那灯里有两根灯草怕费了灯油。”然后赵氏挑掉一根灯草,严监生看 了随即点点头,手一垂,人就去了。学生讲自己印象最深的故事。2、专题二:探究作品思想内涵(1)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儒生形象:热衷功名(把
7、科举作为荣身之路)、苦苦追求、终获成功的腐儒,如周进和范进;沉 迷于八股文和封建礼教而自害害人的迂儒,如王玉辉、马纯上等;在八股科举制度下由纯朴而堕落、 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以蓬默夫、匡超人为代表。官绅形象:贪婪成性、敲骨吸髓的贪官污吏,如王惠、汤奉等。劣绅形象:戴着科举功名的帽子而横行霸道、堕落无行的在乡士绅,如严贡生、严监生、张 静斋等。名仕形象:在功名上不得志,但也不打算像周进、范进那样苦熬苦挣,而是投机取巧,以刻诗 集、结诗社或品评艺人的“色艺”等形式,混充名士,互相勾结,互相标榜,过着无聊的寄生生活。 莺腹湖名士,娄三、娄四公子;西湖名士,景兰江、赵雪斋;莫愁湖名士,杜慎卿、季
8、苇萧等。(2)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具有一定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的人物:杜少卿和沈琼枝。杜少卿这个形象,寓有作者自己的影子。“真儒”、“贤人”形象:迟衡山、庄绍光、塞育德等。讲究文行出处,淡泊功名利禄,面对世风日下的现实,都企图用复古的办法来改良社会。修建和祭祀泰伯祠。在这些人身上反映了当 时一部分知识分子企图通过复古来改变衰风颓运的正统儒家思想。市井奇人:王太、盖宽、季遐年、荆元等。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不受名教礼法 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生活,沉醉在琴棋书画的雅趣中,高雅 脱俗,怡然自得,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品格。这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结果,包含着
9、一 定的民主思想。这些市井奇人其实是化了装的文人,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人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 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小结:从作品对理想人物的刻画来看,作者有追求,有探寻,也有发展,从第一回王冕的人格 自尊到最后一回市井奇人的自食其力,体现了作者对人生与社会的探索精神,特别对知识分子出路 的探寻和思考。3、专题三:儒林外史讽刺艺术探究讽刺作品的笔法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传神的细节描写。如儒林外史第十四回对马二先生游西湖的描写:马二先生游了三 天西湖,中间睡了整整一天,喝了七次茶,吃了四次饭,对西湖的山光水色、名胜风物却视而不见,无 一领会。这段生动、逼真的描写,作者没有从旁插一句
10、话,全是让主人公以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灵魂 的秘密:愚拙酸腐的迂儒。作者也正是通过马二先生自己的行动,显示出他的性格,对他那种迂腐可 笑的思想举动做了深刻的讽刺和揭露。(2)广泛采用对比手法,成功地塑造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在刻画人物时,作者常常并不直接 说明自己的意图,而是通过尖锐的对比,在作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深刻的含义,引导读者一道去爱其 所爱,憎其所憎。儒林外史中,作者将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的态度进行了对比:中举前,胡屠户 骂范进“现世宝” “穷鬼” “尖嘴猴腮”,中举后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他是“天上的星宿”“才 学又高,品貌又好”,通过对比,活描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世人诚惶诚恐
11、、毕恭毕敬地逢迎的 画面。(3)善用夸张手法,突出人物可笑可鄙之处。如范进中举喜极而疯,是极度夸张的笔墨。对当时读书人热衷科举、一旦功名到手就如醉如痴、惊喜若狂乃至发疯的社会现实加以夸张和描写, 从而达到了尖锐的讽刺效果。但由于作者从围绕着范进的环境和人物上,充分的写出她之所以会发 疯的社会和心理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范进热衷功名、追求富贵的心理和行动是不由自主的,是 受社会支配的。这些不同的讽刺笔法,令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讽刺对象的感情、 立场和观点,值得在阅读时细加品味。总结:儒林外史是一本有趣的小说,得意或者失意的科场举子;清廉或者贪腐的官场老手; 逃婚的才女,
12、纳妾的盐商;冒牌侠客,水货隐士;找不到心上人的世家子弟,寻不着老父亲的孝顺 儿郎;骗吃骗喝的书生,坑蒙拐骗的江湖游士。形形色色,各行各业的人都在人间行走,有讽刺, 有眼泪,有寒意也有温暖。儒林外史具有悲喜交融的美学风格。吴敬梓能够真实地展示出讽刺对象中戚谐组合、悲喜交织 的二重结构,显示出滑稽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悲剧性内蕴,从而给读者以双重的审美感受。(三)专题四:续写故事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发挥想象,续写他的故事。(四)自主阅读推荐:钱锤书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二乔纳森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巫 人岛、慧驱国的奇遇,反映了 18世纪前半期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罪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