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档案事业史资料复习重点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档案事业史资料复习重点 .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奴隶社会时期(BC3500-AD476)第一节 档案的产生一、档案的起源和发现1.档案起源的时间:奴隶社会 2.档案的起源地点:古代东方 3.理论:文字的产生、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档案起源的两个必备条件。二、档案的类型1.从载体角度划分:石刻档案 泥板档案 纸草档案 棕榈叶档案 羊皮纸档案 蜡板档案 2.从内容角度划分:宗教档案 皇权王位档案 经济档案 军事和外交档案 法典档案 科学文化档案三、中外“档案”一词的源起1.时间:明末清初;BC7世纪 2.出处:1638年清太宗皇帝实录,1707年柳边纪略;希腊文APXEIV 3.含义:单义词;多义词 4.特点:与装具有关;表示重要5.档案
2、观:重存;重用第二节 档案机构的出现一、古代埃及(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30年)1.法老档案库;2.宰相档案库;3.神庙档案库。二、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538年)1.神庙档案库;2.王宫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4.私人档案库。三、古代希腊(公元前2000公元前146年)1.王宫档案库;2.城邦档案库;3.王国档案图书馆。四、古代罗马(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1.预言书档案库;2.贵族档案库;3.平民档案库;4.国家档案库;5.皇帝档案库。第三节 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起源一、档案法规1.古代两河流域的档案规章:用印制度:埃勃拉、亚述泥板保密制度:“信封泥板”副本制度:古巴比
3、伦分类和编目规定:亚述2.古代希腊的档案规章分类制度 用印制度3.古代罗马的档案规章工作人员的分工规定 档案的防伪规定档案的集中管理规定。二、档案教育的萌芽,世界上最早的学校,古代东方两河流域的苏美尔第二章 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工作的初步发展(AD476-1789)第一节 档案载体材料的第一次变革一、中国造纸技术的发明和传播(原因、标志)1.造纸技术的发明:中国在西汉时期发明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2.造纸技术的外传:分两个方向:向东传至高丽、日本;向西传至新疆、撒马尔罕,由阿拉伯传至埃及、欧洲、美洲、大洋洲二、档案载体的第一次变革产生的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推动档案的载体材料趋向统一导致
4、档案数量的急剧增加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档案工作中开始产生了一些新的管理环节(鉴定、统计、保护) 档案工作中一些原有的管理环节的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收集、整理、检索)3.对档案机构、档案人员和档案学理论的影响:推动了档案机构类型的进一步丰富 推动了档案人员的专职化推动了档案学理论的萌芽第二节 档案机构的丰富一、封建社会初期的档案机构庄园档案馆教会档案馆。二、封建社会中期的档案机构城市档案馆国王档案馆社团档案馆。三、封建社会末期的档案机构机关档案馆殖民地档案馆。四、古代档案馆库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为所有者专有并只为所有者服务的保管机构。2.特点:附属性封闭性世袭性或继承性馆藏对象的混合性馆
5、藏来源的单一性分散性第三节 档案学理论的萌芽一、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条件1.中国造纸术的传入使得欧洲国家普遍用纸,致使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2.档案机构的数量增加、类型丰富、规模不断扩大、馆藏数量不断增多;3.档案管理各项活动取得了很大进展;4.档案人员逐渐向专职化方向发展。二、主要代表人物1.德国档案学者亚克伯.冯.拉明根,他的两本专著总结报告怎样才算是一个完美的登记室和论登记室及其机构和管理,这里所说的登记室,指的是一种机关、团体、组织中负责形成、管理和保存现行文件或档案的部门。在第一部书中他提出了档案分类原则,即按君主、臣民和外交三个项目分类。这种分类方法属于事由原则,表明他开始把政权机构的职
6、能与文件类别对应起来,对后世一个机关的文件按组织机构进行分类产生了较大影响。在第二部书中,他首次从理论上阐述了登记室在机关组织中的地位,认为登记室应当是“君主的心脏、安慰和珍宝”,他本人也被称为欧洲档案学的“鼻祖”。2.意大利档案学家巴尔塔萨.波尼法西奥,他的专著是论档案馆,论述了档案馆的悠久历史,介绍了许多国家档案馆,强调了档案馆的神圣性和不可侵犯性,同时着重阐述了档案的系统分类方案。三、探讨的主要理论问题1.档案的价值:这一时期欧洲档案学者们非常重视档案的价值,但主要还是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角度来认识档案价值的。2.档案的整理和分类:事由原则的提出是档案学理论萌芽的标志之一所谓事由,通常是
7、指一件事情的原委,在公文用语中特指公文的主要内容事由原则是指不按档案的来源和原始顺序,而按其主题内容进行整理的原则观点从逻辑推理的手段而言可以概括为实用归纳法和合理演绎法实用归纳法是指档案工作人员运用综合归纳的逻辑方法,将档案形成机关的业务活动或档案的主题内容归纳为若干类别,再把档案归入相应类别之中的整理方法合理演绎法是指档案人员根据经验进行概念的逻辑演绎,预先拟定一个类目固定且包罗万象的分类系统,然后将所有档案归入固定设置、不再增加的类别之中的整理方法。3.档案馆的地位和性质:主要倡导独立性和公开性,拉明根提出应赋予登记室在机关中的独立地位,登记室是最重要的职能机构之一;波尼法西奥强调档案馆
8、的重要性、神圣性和公开性。 第三章 近代时期档案工作的变革(1789-1917)第一节 法国档案工作改革一、改革的专业背景1.档案机构尽管数量和类型众多,但分布相当分散,而且各自互无联系 2.档案的保存相当分散,档案管理工作也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二、改革的主要进程1.根据1789年7月29日颁布的“国民议会组织条例”建立国民会议档案馆;2.根据1790年9月12日颁布的“国家档案馆条例”建立国家档案馆;3.根据1790年11月5日颁布的“关于成立行政区档案馆的法令”建立了地方档案馆体系;4.1794年6月25日颁布“法兰西共和历二年穑月七日档案法令”将改革成果固定下来。三、改革的重大意义1.揭开
9、了世界档案史近代时期的序幕2.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国家意义的综合性档案馆3.首创了国家档案和档案事业集中管理的原则4.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规5.率先实行了档案开放原则。四、改革的深远影响:一是极大的促进了档案工作各项活动的发展,推动了档案学的正式形成;二是带动欧洲其他国家陆续开展了资产阶级档案改革,导致欧洲国家的档案工作也步入了新时期第二节 档案机构的变革一、近代档案机构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方面1.法国带动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综合性国家档案馆并设置中央和地方公共档案馆网络体系2.档案馆的性质由于开放原则实行而发生了根本变化,由政权“武器库”变成了服务大众的科学文化机构3.档案机构的门类有所
10、增加,不再只有档案馆这种单一的收藏和保管机构,开始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4.一种新型的经济档案馆开始出现。二、档案行政管理机关:1.国家档案馆的双重职能2.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第三节 档案法规和档案教育的改革一、档案法规的变革“穑月七日档案法”专门档案法的首次颁布名词解释:是法国在档案工作改革中于1794年6月25日颁布的第一部档案大法,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基础”“文件的划分与挑选”“档案的清理”“档案开放原则”四个部分。它拉开了法国依法治档的序幕,成为法国档案工作建设的根本指导。它还是世界上第一部档案法,第一次将档案工作上升到国家一项独立的工作,从而为其他国家,特别是资产阶级国家的档案法规建设起
11、到了示范作用。总之,它的颁布标志着近代档案法规建设的开端。二、档案教育的变革“法国档案学院”档案高等教育机构的率先建立名词解释:1821年2月12日,法国颁布了建立档案学院的命令。法国档案学院最初成立时,学制只有两年,由于招生规模太小,培养目标不够明确等原因,档案学院于1822年停办,直到1829年才恢复。恢复后,学制改为四年,课程设置更为丰富,毕业时颁发学士证书,获此证书的享有优先在档案馆工作的权力。法国档案学院不仅是法国而且是世界第一所档案高等教育机构,标志着世界上正规档案高等教育的开端,被誉为“第一代档案学院”。第四节 档案学的正式形成一、档案学形成的标志 1.提出了“档案学”概念并对学
12、科性质作了准确定位:德国档案学者奥格在档案学的理论思想中第一次使用了“档案学”概念法国历史学家郎格鲁在关于档案馆的科学中第一次提出了档案学是一门独立学科的见解,最早对档案学学科性质进行了准确定位 2.提出了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并给予理论论证1841年法国率先提出“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档案馆按照档案的形成机关来进行整理和分类,这是来源原则起源的标志1881年德国提出“登记室原则”,要求在尊重全宗的同时还必须保持形成机关整理档案的原始顺序,这使来源原则得到了初步发展1898年荷兰三位档案学学者在论著中对来源原则进行理论论证,使来源原则逐步从欧洲国家向世界范围传播,走上了国际化道路1910年,国际档案
13、界一致公认来源原则成为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使档案学有了自己的支柱理论二、档案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档案的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名词解释:荷兰三位档案学学者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于1898年合作出版了专著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荷兰手册以条目形式完成,内容包括:档案馆档案的来源和组成、档案文件的整理、档案文件标题的拟制、档案目录的编制、档案标题的拟制、某些术语和符号的习惯用法六个方面。荷兰手册的重要贡献表现在三方面:首先,它奠定了来源原则的理论基础;其次,它推动了来源原则的广泛传播;最后,它对档案编目首次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理论阐述。第四章 现代时期档案工作的基本成熟(1917至今
14、)第一节 档案事业格局的定型一、档案事业的模式1.中心模式:是指国家以档案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负责对整个档案事业进行管理和控制。这种模式的代表有法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2.主体模式:是指国家没有设立档案事业领导中心,国家档案事业系统的组成以档案馆为主体,各类档案机构各自为政;国家档案事业大多通过档案法规来约束或档案学术机构来协调。这种模式的代表有英国、日本和澳大利亚等国家。二、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类型和特点1.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全国的档案事业统一接受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领导或监督,地方档案机构接受中央档案机构的领导。俄罗斯型:层次化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法国型:单一式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
15、制北欧诸国型:兼职式的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2.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指的是国家不设立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统一掌管全国的档案工作,中央和地方的档案工作实行分权管理、各司其职的原则。英国型:最典型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美国型:全局分散但中央集中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瑞士型:借助档案工作者协会来协调中央和地方档案机关关系的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3.集中式档案管理体制比分散式档案管理体制优越之处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档案工作实现统一规划和有序管理有利于建立和协调各类档案机构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档案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现代化第二节 档案机构的丰富一、档案馆的类型:1.公有档案馆:公有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权归属国家
16、的档案馆,一般由国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设立,馆藏档案均属公共财产。国外公有档案馆的类型从馆藏档案的成分来分,可以概括为综合性和部(专)门性两种类型综合性档案馆:主要包括国家档案馆和历史档案馆两种,它们都是永久保存档案的基地,都实行开放原则;主要区别在于国家档案馆还有着固定的馆藏移交来源,是一种“开口式”的档案馆,而历史档案馆已没有固定的接受来源,是一种“闭口式”的档案馆。A.国家档案馆:各国共同特点:中央级国家档案馆的馆址大都选在首都、馆藏门类和载体的综合性、馆藏流动的终极性、馆藏的开放性B.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部(专)门性档案馆:主要包括机关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A.机关档案馆:
17、是一种部门性档案馆,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是专门保管某一机关或部门的档案,一般只为本机关服务的档案馆B.专门档案馆: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保存一种行业、专业或专门领域档案,或是保存特定载体档案的档案馆2.非公有档案馆:非公有档案馆也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权不属于国家,而是属于私人集团、组织、家族或个人等的其他档案馆。国外非公有档案馆的类型从所有者的对象来分,可以概括为私人企业档案馆、教会档案馆、政党档案馆、大学档案馆四种梵蒂冈秘密档案馆名词解释:梵蒂冈秘密档案馆是罗马教皇的档案保管机构。是欧洲教会中收藏档案最丰富,最古老的档案馆。1612年成立,由教皇指定一名红衣主教掌管并直接对教皇负责。19
18、世纪初档案被拿破仑劫运去巴黎时,遭受巨大损失和破坏。二、档案馆的性质和特点1.性质:古:为所有者专有并只为所有者服务的保管机构现:是一种科学文化事业机构,为社会公众提供档案服务的基地2.特点:古:附属性封闭性世袭性或继承性馆藏对象的混合性馆藏来源的单一性分散性。现:独立性开放性和服务性保管对象的相对单一性馆藏来源和成分的丰富性档案馆的联系性和协作性三、档案行政管理机关的发展特点1.名称多样2.隶属关系各异3.类型丰富层次型俄罗斯单一型法国兼职型北欧各国局部型美国第三节 档案材料的第二次变革一、新型档案的出现档案载体第二次变革的表现、标志1. 新型档案的含义:新型档案是一个综合概念,一般是指除传
19、统纸质载体以外的各种制成材料的档案,包括照片档案、影片档案、录音磁带档案、缩微胶片档案、计算机磁带、磁盘和光盘档案等。2. 新型档案的种类:感光载体档案:照片、幻灯片、微缩胶片等磁性载体档案:录音带、录像带、计算机存贮器光盘载体档案合成纸3. 新型档案举例电子文件概念:是以代码形式记录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系统存取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输的文件。电子文件是数字信息和文件这两个概念的交集。特征:信息以二进制数字代码记录和表示,具有文件的各种属性(权威性、可读性等),特别是要有特定的用途和效力电子文件管理的难点A.电子文件的流失:由于疏忽造成的流失、由于技术原因的流失B.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20、:是指文件能够记录业务活动原貌,并且经过传输迁移等处理后依然能够确认其形成时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C.电子文件的完整性:指电子文件的可理解。电子文件文字内容不少,但信息含量不大(关于背景、结构的信息有限)D.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4.新型档案的特点信息的非人工识读性对技术的依赖性信息与特定载体的可分离性信息存储的高密度性载体的脆弱性和保管费用的高昂性二、档案载体第二次变革产生的重大影响1.对档案自身的影响:对档案自身而言,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档案(文件)概念2.对档案工作的影响:对档案工作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增加了各管理环节上的复杂性和难度收集:是否新建专业档案馆收集整理:对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过程
21、保管:长久性和安全性问题鉴定:内容、技术鉴定标准利用:利用中的信息安全问题3. 对档案馆、档案人员以及档案学理论的影响:对档案馆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使档案馆的存在形式和职能均受到了冲击对档案人员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人员综合素质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形象和理念也需要重新塑造对档案学理论而言,新型档案的出现意味着档案学理论需要不断的变革和完善。第四节 档案法规建设的成熟一、社会主义档案立法的开端“列宁档案法令”的颁布名词解释:颁布于1918年6月1日1.背景:俄国当时档案工作分散落后,档案损毁严重,急需立法来指导、推动档案工作改革进程。2.内容: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档案所有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的档
22、案工作集中管理体制和原则;确立了档案的移交制度;确定了档案的销毁审批制度;确定了档案的开放原则。3.意义和影响:“列宁档案法令”是苏联颁布的第一部档案法,不仅是指导苏联档案工作改革的纲领性文件,而且成为苏联档案工作建设的基本法律依据。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档案大法,它拉开了社会主义国家依法治档的序幕,开创了“国家档案全宗”“集中统一管理原则”等社会主义国家档案工作建设的崭新模式。“列宁档案法令”带动亚非拉新兴独立国家开展社会主义档案法规建设,形成了与原有资本主义档案法规建设并立的新格局。二、档案法规体系的形成1. 档案法规体系的组成:主要包含三个层次最高一级:档案基本法,是指由国家最高
23、权力机关制定的档案工作规定性文件中间一级:档案行政法规,一般由中央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或政府首脑发布最低一级:档案行政规章,一般由最高档案行政管理机关制定或发布,必须接受前两种类型法规的制约,效力最低。2. 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档案法与档案行政法规的联系:制订与实施的目的具有一致性;制订与实施都遵守国家宪法规定的基本准则。二者的区别:制定的主体不同、约束力的范围不同、调整的对象具有不同的特征。三、档案立法的基本原则1.保护档案财富原则2.档案集中管理原则3.档案机关独立性原则4.档案开放原则四、档案法规的发展趋势1.档案立法趋向于被纳入更广泛的信息立法体系2.档案立法逐渐把文件管理纳入其中
24、3.档案立法日益重视把私人档案管理纳入其中4.档案立法逐渐开始涉及新型档案,特别是电子文件管理的内容第五节 档案教育的发展 现当代时期档案教育的发展主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苏联创立了社会主义档案高等教育,形成了资本主义档案教育与社会主义档案教育并立的崭新格局;二是国外建成了一个形式丰富、结构完备的档案教育体系。一、社会主义高等档案教育的开端: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名词解释:成立于1991年,最初10年为创立阶段,中间20年为提高阶段,最后30年为蓬勃发展阶段,其教育形式和结构日趋完备,课程设置更为丰富,是社会主义高等档案教育的开端。二、档案教育体系的形式和结构1.形式丰富 国际性档案培训机构 正规档
25、案院校 档案馆附设的档案院校 大学或学院下设的档案专业或课程 档案工作者协会举办的培训班2.结构完备 层次结构 形式结构三、档案教育的发展特点1.档案教育的层次较高2.档案教育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甚至实践课的比例可能超过理论课3.课程注重把文件管理与历史档案保管相联系4.继续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形式更加丰富,内容更贴近时代第六节 档案学的发展一、档案学的名著与代表人物1.英国希拉里詹金逊的档案管理手册内容:档案的定义和性质,档案人员的职责等档案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档案的分类、整理和保管原则档案的挑选和销毁档案的制作和登记室工作。成果:对档案人员的职责作了全面而精辟的论述接受并丰富了来源原则
26、的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档案组合”概念。局限:反对档案人员参与文件鉴定,过于片面,不利于档案双重价值的全面把握认为“档案组合”的建立必须以形成机关的稳定和结构完备为前提,过于机械和呆板,很难适应现当代行政机关组织结构和职能活动频繁变动且异常复杂的现实特点。2.美国西奥多谢伦伯格的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内容:档案的性质,档案机构的重要性,档案工作与文件管理和图书馆工作的关系文件管理,包括现代文件的特点、分类、立卷和处置方法以及文件管理的原则档案管理,介绍现代档案的鉴定,保管,整理,编目,出版和提供利用等。成果:从理论高度阐述了档案的“文化财富”性质和设置档案机构的重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文件双重价值论
27、”系统论述了文件和档案、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的密切关系开创了比较档案学的先河3.美国戴维比尔曼的电子证据当代机构文件管理战略内容:电子文件管理的症结电子文件管理的指导思想电子文件管理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标准的制定与完善电子文件管理模式4. 加拿大特里库克与后保管时代的档案范式1898年荷兰手册出版以来档案理论与实践的相互影响内容共十点,贡献:准确而客观地评述了20世纪西方档案学理论的重要发展阶段及其成果始终坚持档案专业的核心概念和原则,并以此作为发展档案学理论的前提,他指出来源原则始终是档案专业的核心创造性地提出了“后保管时代档案范式”的思想二、档案学的总体特点1.完成了古典档案学向现代档案学的转变
28、1898年,荷兰手册的出版意味着古典档案学理论的成型20世纪20年代,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将古典档案学理论推向高潮20世纪50年代,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开创了现代档案学理论A.提出了一种全面而辩证的档案定义,认为档案是文件的转化物,且档案定义可在不同国家作不同修改,树立了定义档案的科学指导思想B.提出了一种全面而科学的档案鉴定观,行政人员主要鉴定第一价值,档案人员主要鉴定第二价值C.阐释了一种灵活且富有现代特征的文件组合观D.他的档案思想充分包含了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内容2.现代档案学基本成熟,到20世纪70-80年代,来源原则与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并立成为现代档案学基本成熟的标志,这是因为它们促使
29、档案学的研究对象得以扩展,变得更加全面它们促使档案学的研究内容得以丰满,变得更加丰富它们促使档案学的研究方法得以改进,变得更加科学3.当代档案学开始进入“后保管时代”:是一种以来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管理,而长期以来实行的以实体为中心的管理被称为“保管模式”形成后保管模式的原因在于现代文件,特别是电子文件的种种特点电子文件的非实体性、不稳定性等迫使档案人员把关注的重点从文件自身转向文件的形成过程,从文件实体转向文件包含的信息,从个体管理转向宏观管理,从事后管理转向前端控制。只有这样,档案人员掌握主动权,才能真正有效地管理电子文件特里库克:纸质文件对应的是保管时代,电子文件对应的是后保管时代三
30、、档案学研究的发展趋势1.研究的内容朝着全面化和细分化的两级方向发展2.研究的借鉴与吸收特点和趋势更加明显3.研究的合作与集体研究的特点日益突出4.研究的中心日益向专业研究机构和高等专业教育机构转移第五章 外国档案鉴定理论与实践 一、档案价值鉴定概述 1.档案价值鉴定存在的原因 文件个体的价值千差万别 国家和社会的保存能力有限2.档案价值鉴定的含义:鉴别和判定档案的价值,挑选有价值的档案妥善保存,剔除无须保存的档案予以处理3.档案价值的决定因素“客体价值说”:文件价值是文件本身所固有的、内在的,与人们的利用需求无关。 “主体价值说”:文件价值是由主体即文件利用者及其需要决定的,主体需要的程度和
31、状况直接决定着文件价值的大小。 “主客体价值说”:文件的保存价值是由文件自身的特点和状况以及文件的社会利用需要两方面因素决定的。 文件价值 = 文件自身的特点和状况 + 社会利用需求 二、档案价值鉴定的悖论色彩(潜在价值)档案价值鉴定(有文不档)(实现价值)事后鉴定(有文必档)三、外国档案鉴定史纵观中外档案鉴定史,大体可以分为封建君主意志标准、档案内容价值标准和多方位鉴定标准三个阶段 1.封建社会时期档案的鉴定工作(淘汰公文的做法)2.近代时期档案的鉴定工作粗线条的鉴定规章:法国档案工作改革是出现正规档案鉴定的开端。法国、奥地利、普鲁士、俄国等为防止出现过分销毁档案文件的现象,颁布了档案鉴定规
32、章。系统的鉴定原则和标准:迈斯奈尔的贡献:迈斯奈尔档案鉴定理论体系:一般原则和具体标准。迈斯奈尔的贡献:“年龄鉴定论”、“来源鉴定思想”。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一系列鉴定原则与标准,构建了一个鉴定理论体系。“年龄鉴定论”:第一次提出了“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带动各国相继确定档案的“禁毁年限”,使年代久远、数量较少、价值珍贵的历史档案得以妥善存留。“来源鉴定思想”:第一次提出了档案来源是档案鉴定的重要标准。 3. 现当代时期的档案鉴定理论20年代“行政官员决定论”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在1922年出版的档案管理手册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鉴定思想,其核心观点就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
33、定应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 20-30年代“职能鉴定论” 波兰学者卡林斯基在1934年发表的论文文件的选择提出,档案文件的价值大小和保管期限的长短与形成机关的地位高低和职能重要性在总体上成正比。50年代“文件双重价值论”美国学者谢伦伯格在其1956年出版的代表作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提出,公共文件有两种不同的价值:一是对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技价值);二是对其他机关和个人的第二价值(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60-70年代“利用决定论” 代表人物主要有美国的菲斯本、布里奇弗德和芬奇等。其核心观点是将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
34、二价值的根本性质。70年代“费用价值率理论” 80-90年代“宏观职能鉴定论”、“电子文件双重鉴定理论”是一个统称,主要包括“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德国:汉斯布姆斯)、“文献战略”(美国:海伦塞穆尔斯)和“宏观鉴定战略”(加拿大:特里库克)。认为档案价值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视档案价值为社会自身价值的反映,其鉴定着眼点是文件形成者的职能、活动或任务。第六章 外国档案整理理论与实践一、奴隶社会时期 1.古代两河流域的泥板档案分类排放(神庙、王宫档案库、亚述档案图书馆) 2.古代埃及档案的粗略分类 3.古代罗马收发文的“二元主义”分类法 4.罗马帝国皇帝档案库馆藏分为皇帝诏令、奏章、来往文书和内务
35、文件四类二、封建社会时期1.封建社会初期:欧洲一些王国根据档案内容的机密和重要程度,将档案分为“开式文件”和“闭式文件”两大类。2.封建社会中期:城市档案馆采用“机构年代”分类法,国王档案馆采用事由分类法3.封建社会后期:事由原则的应用 含义:事由原则指“不按档案的来源和原始顺序,而按其主题内容进行整理的原则”。 表现形式:A.早期形式:实用归纳法和合理演绎法B.近代形式:“卡缪多努分类法”和“杜威十进位分类法”。 事由原则盛行的原因:A.档案馆(库)的特点:附属性B.馆藏档案的来源:单一性 事由原则的生存危机:A.法国国家档案馆性质特点的变化B.馆藏来源的多样性 事由原则(逻辑主义分类法)的
36、局限性:A.由于具体分类方法的无限多样性,在确定分类角度时会陷入困境B.在归类问题上产生障碍:“无类可归”、“无以归类”现象C.伤害了档案的原始记录性三、近代时期:来源原则的形成(档案学的支柱理论之一) 1.来源原则的含义:档案馆按照馆藏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要求保持同一来源的档案不可分散、不同来源的档案不得混淆的整理原则。 2.来源原则的诞生:法国的尊重全宗原则第十四号通令是尊重全宗原则提出的标志,被看做其“出生证”要点:A.来源于一个特定机构(包括行政机关、公司、家庭、个人等)的所有档案组成一个全宗B.全宗内的文件按主题类别整理C.主题类下的文件按照年代、地区或字母顺序排列D.统一全宗的文
37、件不得与其他全宗的文件混淆在一起尊重全宗原则是来源原则的起源,揭开了档案馆按照档案的来源进行整理和分类的序幕 3.来源原则的正式形成:德国的登记室原则 核心内容:A.机密档案馆整理档案按照来源进行B.每一个机关移交的档案都会获得专属的档案柜,柜内所有案卷都保留它们在原机关登记时的原有排列次序和标记 尊重全宗原则与登记室原则的异同:A.共同点:都强调保持档案的来源联系,要求同一来源的文件组成全宗B.不同点:主要在于全宗内的分类,尊重全宗原则要求按照主题重新整理,而登记室原则严格要求保持档案在机关登记室的原有整理体系 尽管尊重全宗原则与登记室原则都具备了来源原则的思想精髓,但登记室原则更明确地要求
38、档案整理原原本本体现档案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有机联系,它才是来源原则思想的完全体现,才是来源原则正式形成的标志 4.来源原则的理论论证:荷兰手册荷兰三位档案学学者萨穆缪勒、约翰斐斯和罗伯特福罗英受荷兰档案者工作协会委托,于1898年合作出版了专著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即荷兰手册。该书对来源原则进行了理论论证,既为档案全宗指出了科学的定义,强调全宗必须由同一形成机关的文件组成,又提出一个档案全宗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整理系统必须以档案形成原有的部门编制为基础,更重要的是得出了“全宗应独立保存,同一全宗不得分散、不同全宗不得混淆”的科学结论 5.来源原则的确立:布鲁塞尔大会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召开了图书与
39、档案人员的国际大会大会的重要成果:是使各国档案人员开始认识到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更重要的是确立荷兰手册的核心思想是来源原则,并宣布这一原则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四、现代时期:来源原则的发展 1.来源原则的灵活运用:英美的“组合”思想英国“档案组合”思想A.档案组合是指一个自身结构完备的行政机构在活动中形成文件整体B.强调档案组合具有完整性,指出这一有机整体不能分割C.评价:是来源原则与英国档案管理实践有机结合的体现,是对来源原则的灵活运用美国“文件组合”思想:指以文件来源为基础,结合考虑机关行政管理史、文件复杂性和文件数量等因素而组建起来的具有组织和职能相关性的文件整体 2.来源原则部分修正:德
40、国的自由来源原则 1946年布伦内克档案学欧洲档案工作的理论与历史 原因:A.20世纪30年代以来,欧洲一些档案学者对德国的登记室原则提出了批评,因为登记室的原始整理顺序可能是混乱和不实用的B.20世纪30年代以来,档案专业实践发生变化,人们社会活动的丰富和发展不仅使档案的数量膨胀,内容更加丰富,而且使档案的形成领域逐步扩大,档案的门类不断增多 基本内容:A.自由来源原则早已离开了原有的登记室原则,不再是具体的分类规范,而上升为一种总则B.一个档案集合是一个有机整体,强调这种“档案体”的实质是有机联系C.来源思想并不是只保持固定的来源,而应把来源和事由配合成一种相当的比例关系,建立一种两者之间
41、的综合体 评价:A.进步意义:在整理上给予了档案人员更大的活动空间,仍然坚持把来源原则视为一种总的原则,强调保持档案内在的有机联系。扩展了来源原则的适用范围,使案整理的灵活性更大,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B.局限:保持来源与事由之间的比例关系过于模糊,不易理解和实施。只能看成是对来源原则的部分修正和发展,而非一种否定和革新 3.来源原则的丰富发展:苏联体系化的全宗理论 根据档案专业实践的变化及时修改和发展全宗定义 创造性地提出了“文件全宗”概念 构建了一个由国家档案全宗统辖的全宗概念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化全宗理论五、对来源原则的评价 来源原则从20世纪初起就被国际档案界公认为档
42、案专业的基本原则,它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丰富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来源原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而且具有深刻的实践应用价值。 六、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 1.来源原则在西方遭受冲击:表现:北美一些档案学者认为来源原则对机读档案不再适用,开始质疑来源原则在档案专业中的核心地位 原因:A.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形成了普遍重视档案信息开发和利用的社会环境B.国际档案界兴起一股重视档案信息利用的研究热潮 2. 来源原则的“重新发现”:背景:文件自身特点及其管理方式的变化,推动西方档案界重新思考传统档案学理论的适用性问题。档案界逐渐重视日渐成为档案主要形式的电子文件的原件属性问
43、题。进程A.对来源原则的反思:来源原则的力量B.来源原则对电子文件管理至关重要C.来源原则仍是档案专业的基本原则 “重新发现”的实质:“新来源观”。“新来源观”将来源的表现形式从明确、直观的“文件形成机关”扩展为相对抽象的“文件形成过程”,并通过保留“元数据”来确保这种形成过程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第七章 外国档案利用理论与实践一、奴隶社会时期档案利用:封闭利用。档案利用具有很强的阶级性特点,利用对象往往局限于统治阶级或档案所有者。主要用于:1.处理国内事务2.处理外交事务3.科学、历史和文化研究 二、封建社会时期档案利用:从封闭向开放1.利用的性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2. 欧洲的少数档案馆开始允许
44、历史学家有条件地利用馆藏档案 三、近代时期档案利用:档案开放原则 1.开放原则的提出“档案的人权宣言”2.开放原则的意义和影响:对利用工作本身来说,它改变了利用的性质和特点对档案人员、档案馆乃至整个档案事业性质变化的影响。四、现代时期档案利用1.现代档案利用的特点国外档案利用的需求从时间上逐步向近期转移,从范围上进一步拓宽国外普遍将利用与开放纳入了法制轨道,借助立法来确保利用与开放的实行国外把政府机关和社会民众均视为服务对象的主体国外的利用形式丰富多样国外特别注重在提供利用的手段上引入高科技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2.档案的限制利用限制利用的含义:由国家规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拒绝或限制档案向公众
45、开放限制利用的依据封闭期制度:由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档案从形成到开放的期限,分为特殊封闭期与一般封闭期两种限制利用的文件类型A.与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有关的档案B.与个人隐私有关、涉及公民个人及家庭生活秘密的档案C.与企业或行业机密有关的档案D.与国家领导人或公众人物有关的档案3.档案利用的类型学术利用实际利用普遍利用第八章 外国文件管理第一节 文件管理概述一、文件管理的含义:文件管理是指对进馆前的文件进行保管、利用和处置的全部活动。二、文件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 1.文件管理的必要性文件数量的急剧增长和类型的大量增加,推动了文件管理的产生。有效解决文件制作和保存的条件问题,加强了文件管理产生的迫切性。
46、合理解决文件处置问题,加强了文件管理产生的必要性。文件全程管理实现经济和高效的要求,推动了文件管理的产生。 2.文件管理的目的:对现行阶段的文件进行“超前控制”,确保现行文件的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对半现行阶段的文件进行“合理处置”,确保半现行文件的安全保管、有效利用和妥善进馆第二节 文件生命周期理论:档案学的支柱理论之二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专业背景 1.文件数量的急剧增长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基本因素2.文件管理的出现及其专门化是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产生的推动因素3.文件中心的建立是文件生命理论产生的直接原因二、文件生命周期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 1950年,在第一届国际档案大会期间,英国档案学者、伦敦大学的罗吉尔艾利斯教授提出了“三阶段论”档案的形成阶段档案睡眠阶段档案转化为永久档案的阶段。其中第二阶段的档案,可以保存在辅助性、过渡性的档案存储场所(文件中心)。(未能引起重视) 2.英国公共档案馆馆长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