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雨巷》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诗《雨巷》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现代诗雨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现代诗雨巷的基本内容,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3. 通过学习雨巷,引导学生体验诗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力。4. 通过对雨巷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丰富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记忆雨巷的诗句。(2)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3)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 教学难点:(1)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2)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的基本内容,分析诗的结构和意象。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诗中的情感和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雨巷全文、戴望舒的生平介绍、相关文学评论文章。2. 学生准备:预习雨巷,了解诗的基本内容。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引导学生回忆已学的现代诗,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b. 简介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 自主学习a. 让学生自读雨巷,感受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b. 让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雨巷”、“独行女子”等。3. 课堂讲解a. 讲解诗的基本内容,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b.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的主旨。4. 小组讨论a.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诗的理解和感
3、悟。b. 引导学生关注诗中的情感,培养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5. 情境体验a. 创设情境,如播放雨声、播放钢琴曲等,让学生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b. 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场景和情感。6. 课堂小结b. 强调诗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引导学生课后加强背诵。7. 课后作业a.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对雨巷的理解。b. 推荐学生阅读戴望舒的其他诗作,拓展他们的文学视野。六、教学拓展1. 比较学习:让学生探讨雨巷与其它著名现代诗的异同,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郭沫若的女神等。通过对比,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雨巷的艺术特色。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现代诗,可以以雨巷为灵感,也可以自行发挥
4、。通过创作,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七、评价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雨巷的理解和自己的诗歌创作。3. 诗歌朗诵比赛:可以组织一个小型的诗歌朗诵比赛,让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表达对雨巷的理解和感悟。八、教学反思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九、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有关戴望舒的生平介绍、现代诗的相关评论和分析。2. 图书资源:戴望舒的诗集、雨巷的解读等。3. 音乐资源:适合搭配雨巷朗诵的音
5、乐。十、教学进度安排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在一个学时内完成。其中,课堂讲解占20分钟,小组讨论占10分钟,情境体验占10分钟,课堂小结和课后作业布置占5分钟。剩余的时间可以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教师的答疑。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记忆雨巷的诗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难点:诗中意象的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情感。二、重点环节补充和说明1. 教学重点与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对雨巷诗句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讲解和反复朗读,帮助学生掌握诗的基本内容。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如“雨巷”所象征的孤独和迷茫,“独行女子”所代表的希望
6、和期待等。了解戴望舒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的创作动机和诗的艺术特色。2. 小组讨论解析在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每个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悟。通过讨论,培养学生们的文学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对诗中的意象和情感的深入理解。3. 情境体验解析情境体验环节是学生感受诗中情感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播放雨声、钢琴曲等,为学生创设一个符合诗中场景的环境,让他们在情境中深入体验诗人的情感。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反应,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4. 课后作业解析课后作业是对课堂学习的巩固和延伸。教师应关注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特别是对雨巷的理解和自己的诗歌创作。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的教学提供参考。本教案以现代诗雨巷为教学内容,明确了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理解和情感体验,通过小组讨论、情境体验等环节,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和评价,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整个教学过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