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doc(2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摘 要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能给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科学的参考依据、给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指明努力方向,促进企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许多问题,建议尽快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加快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实现经济的跨越发展。本文从实际发生的绩效评价失败案例入手,分析了隐含在这些案例中的内在原因,揭示了企业在实施绩效评价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些片面理解,并提出了绩效评价是以实现战略目标和提高效率为目的的企业全员参与的管理活动,同时具备测量、反馈、激励、惩戒的功能。作者从动机、程序、指标等方面提出了对企业绩效评价设计与运营的建议。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绩效评价
2、问题 对策目 录第一章 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3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3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4第二章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7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7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7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8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9第三章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11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11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评价11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12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13结束语15致 谢17参考文献19引 言目前企业纷纷进行绩
3、效评估,规范绩效评估制度,运用绩效评估 来评判经营者的经营绩效,确定员工的合理薪酬,促使其实现企业的目标。绩效评估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可以提供多方面的反馈信息供各项管理制度使用,是联系其他各项人事制度的细节。绩效评估在企业管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企业提高绩效管理水平,从而更好地实现企业的总体经营管理目标的重要环节。第一章 我国先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1.1我国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历程 中国国有企业管理和改革开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计划管理时期;二是改革开放后的放权让利时期;三是90年代以后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时期。与此相对应,中国国有企业业绩考核的发展历
4、程也经历了三个阶段。 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考核方法以实物量考核为核心。在这个时期,我国对国有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没有经营自主权,其所需的各种生产要素由政府无偿拨付,产品、规格、数量由政府计划决定,产品和劳务由政府统一调拨和销售,财务上实行统收统支,利润全部上缴,亏损全部核销。在此情况下,对企业考核的重点是产品产量、质量以及节约降耗、安全生产情况。一方面,这种考核以政府为主导,国企作为国家经济管理部门的派生机构,处于附属地位。 这种考核实质上将政府也作为了考核对象。政府既做“裁判员”,又当“运动员”。另一方面,企业原材料、产品价格由国家制定,企业的产值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业绩,企业经营
5、者的能力也无法反映,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经营者的积极性。这种“政企不分”、“严约束”、“无激励”的考核方法,结果是国有企业严重缺乏效率,造成许多国有企业千方百计的争资金、争项目、争资源,生产不计成本,重复建设非常普遍。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经济管理者和经济理论界特别关注如何解决国有企业缺乏经营自主权的问题,国家开始逐步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改革,政府逐步放松计划控制,国有企业的市场地位逐步确立,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步扩大,企业初步拥有了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同时,国家也认识到企业经营和发展是诸多因素所决定的,单一指标考核方法已不再适应于企业。1982年,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等六部委制定了主要包
6、括总产值和增长率、上缴利润和增长率、销售收入利润率和增长率等在内的经济效益指标。这种考核方法避免了单一指标的片面性,但未能客观地反映企业当前经济效益的真实情况,只是简单进行历史对比,导致“鞭打快牛”现象,越是基础差,越是容易得高分。为克服上述缺陷,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家开始实行承包制。企业按照一定的利润基数承包,超额完成部分,按照一定比例留成,明确企业工资总额、福利同经济效益挂钩,初步提出了对企业经营者要采用约束和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政府一方面放权让利,逐步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逐步实现政企分开;另一方面,政府对国企的监管措施并没有配套改革。结果是政企没有真正分开,承包制也没有解决对经营
7、者的业绩进行全面综合考核评价的问题,反而被经营者以维护企业经营自主权为由,不断侵犯所有者的权益,一定程度上诱导了企业经营者经济行为的短期化。企业经营者为完成业绩,不惜使大量损失长期趴在账上,经营潜亏逐步扩大,结果只能是企业陷入经营困境。这种考核方法最终演变为“无约束”、“有激励”,势必被淘汰。90年代初期,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国有企业体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按照这一总则,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国家有关部门根据企业监管的要求,提出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提出淡
8、化产值指标,强化效益指标。1995年,财政部根据国有企业监管的要求、国有资产管理的特点和新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制定了包括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社会贡献率、社会积累率等10项指标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体系。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价指标不能整体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缺乏反映企业成长性的指标;评价指标把税收指标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考核,带有非常明显的行政管理特点。90年代末期,以财政部等五部委建立的绩效评价体系吸收反映企业资产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的定量指标,以及反映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发展战略的定性指标。这套评价体系尽管比较繁杂,但考核指标体系相对较为完整,考核方式较为科学,评价结
9、果主要是为政府、投资人、债权人服务。这种评价是一种事后评价,解决了如何评价的问题,但它不是一套完整的业绩考核体系,主要缺少目标值,以及考核结果如何同企业经营者奖惩挂钩。此外,部分中央企业把财政部等五部委的绩效评价与企业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建立对所属企业的业绩考核评价和经营者奖惩体系。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末现在实物量考核阶段产值和利润为主的评价阶段以投资报酬率为核心的企业业绩评价阶段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阶段1.2我国现行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我国现行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包括8项基本指标、16项修正指标和8项评议指标。该指标体系尽管较为完整,考核方式较为科学
10、。但是一种事后评价,总指标体系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某些指标计量上不完善,基本指标与评议指标没能有机结合。我们认为,可以设计一套通用性强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既体现出资人对企业的共性要求,又照顾不同的评价主体、不同企业及企业各成长阶段的个性特点,把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结合起来,在国家文件规定的评价体系与框架下,对评价指标的结构进行必要调整和扩充。然后,在吸收平衡计分卡优点基础上,把财务指标拓展分析到为实现财务目标所需的各种非财务指标中去,最终建立一个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的适应外部评价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说,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由三部分组成: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否决指标
11、。共性指标构建以出资人追求所有者权益最大化,兼顾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前提,以财务层面指标为基础扩展分析到客户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指标,形成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相辅相成的关系因果链,系统地、全面地、综合地反映企业经营业绩。个性指标由评价主体根据企业所处行业和特点,综合考虑企业成长各阶段财务特征等因素确定,具体指标在可供选择的指标中选定。否决指标包括各种可能发生的,对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地位有重大影响的特别责任事项,并确定其对于前述各项评价结果的部分或全面否决权。不难看出,新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2.1新指标体系是财务层面的评价指标与四个层面(社
12、会贡献层面、客户层面、技术创新层面、生态环保层面)的评价指标有机结合,有效地克服单一财务指标所导致的企业行为短期化、业绩静态化、评价片面化。1.2.2 新指标体系清楚地提示了各个层面之间的因果链关系。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财务业绩,使投资者满意,就必须先使客户满意,客户是企业利润的“提供者”。要客户满意,就必须提供优质的产品,这又有赖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应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和对社会的贡献。1.2.3新指标体系设置了“个性指标”供不同性质的评价对象在评价过程中进行选择,体现了指标体系的广泛适用性。不同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竞争环境,需要不同的战略,进而设定不同的目标。每个企业运用该指标体系要
13、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具体的指标。1.2.4 新指标体系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定量评价为主,通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量化计算出基本评价结果,再利用不能量化的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以弥补定量分析的不足和缺陷,使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的结果更加接近其真实水平。总之,该套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以财务评价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分析研究到客户、技术创新等非财务指标领域中去,设置为达到财务目标所需的各种非财务指标,最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有效地克服了传统业绩评价体系的缺陷,有利于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第二章 我国现行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不足有资料显示,通过对使用绩效评估制度的92家位
14、于美国俄亥俄州的公司进行研究证明:大约有65%的公司对他们的评估制度有一定程度的不满。一位杰出的管理权威甚至提出一种更为消极的观点,他把绩效评估过程称为管理的七大致命疾病之一。如果绩效评估的方法运用不当或者不能适合企业的情况,就很难真正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甚至还会阻碍企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我国企业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国际市场与国际跨国公司正面竞争,这就要求充分做好企业内部管理,尤其人力资源的管理。要想留住人才和开发人才,就必须建立有效地人才激励机制,而绩效评估是做好人才管理的基础。由于我国企业经验不足,“大锅饭”思想和“人情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任然存在很多问题
15、。2.1未能充分体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的要求评估标准是绩效评估中的重要环节,它将影响整个绩效评估的效果,不少企业的绩效评估标准不科学、衡量性差,直接影响了评估效果。对于我国不少企业来说,都缺乏这方面的管理经验,标准的制定主要靠吸取国内、外同行业其它公司的先进经验。这样,由于没有考虑本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如人员素质、管理水平等等,而导致标准建立不恰当、不实际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严重偏差,使绩效评估流于形式、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过于单一。一些企业在绩效考核的过程中标准的设计不合理甚至没有标准,没有绩效考核标准就无法得到客观的考核结果,而只能得出一种主观印象或感觉。以不相关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
16、评,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不公正的判断。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应当建立在对工作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绩效评价标准是与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许多工作绩效评价标准可操作性差或主观性太强,评价标准中只有一些文字性评语,没有一个可以客观评分的标尺。从而评价者可以随意给个分数或者考核结果,有时难以避免渗透一些个人的感情因素在里面,这样的标准所得的考核结果就失去了意义。2.2对经营风险控制的考虑不足一些企业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估的标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是因为评估方法不够灵活, 缺乏及时性。企业在评估方法上比较单一, 考勤制、领导评分制、主管部门检查制等方式是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
17、难以对员工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此外, 评估由谁来执行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估的效果。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是由主管实施评估,、这可以反映出员工在各个方面差别,而且主管对员工有直接的了解。但是不利于评估的客观性,主观的主观性比较大,对评估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评估标准不熟悉,造成很大的误差。而且, 通常来说, 获得不同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 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绩效指标进行评价, 评估关系和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 式, 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最有发言权。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被管理者全部绩效指标, 还需要从被管理者的其他方面取得。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在员
18、工绩效评估前制定评估结果的计划比例,由人事部门硬性规定各部门评估等级比例(优、良、中、差、劣各占百分之几),或名额数量的结果,然后送到企业最高领导人手里去审批后执行。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最高领导人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员工详细了解,无法识别各部的等级比例或名额数量的合理性,这样不仅造成业务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而且把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造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不满情绪,还可能造成部门内为争名额造成派别或产生内讧,影响部门的团结,会降低部门的组织效率式。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最有发言权。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被管理者全部绩效指标, 还需要从被管理者的其他方面取得。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在员
19、工绩效评估前制定评估结果的计划比例,由人事部门硬性规定各部门评估等级比例,或名额数量的结果,然后送到企业最高领导人手里去审批后执行。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最高领导人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员工详细了解,无法识别各部的等级比例或名额数量的合理性,这样不仅造成业务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而且把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造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不满情绪,还可能造成部门内为争名额造成派别或产生内讧,影响部门的团结,会降低部门的组织效率。2.3未能够多角度来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一些企业建立了科学的绩效评估的标准,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许多问题,是因为评估方法不够灵活,缺乏及时性。企业在评估方法上比较单
20、一,考勤制、领导评分制、主管部门检查制等方式是绩效评估的主要方法,难以对员工对企业运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此外,评估由谁来执行的问题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估的效果。大部分企业采用的方式是由主管实施评估,、这可以反映出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差别,而且主管对员工有直接的了解。但是不利于评估的客观性,主管的主观性比较大,对评估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评估标准不熟悉,造成很大的误差。而且,通常来说,获得不同绩效指标的信息需要从不同的主体处获得,应该让对某个绩效指标最有发言权的主体对该绩效指标进行评价,评估关系和管理关系保持一致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因为管理者对被管理者最有发言权。当然管理者也不可能得到被管理者全部绩效指标,
21、还需要从被管理者的其他方面取得。还有一些企业往往在员工绩效评估前制定评估结果的计划比例,由人事部门硬性规定各部门评估等级比例(优、良、中、差、劣各占百分之几),或名额数量的结果,然后送到企业最高领导人手里去审批后执行。实际上,绝大多数企业最高领导人根本不可能对每个员工详细了解,无法识别各部的等级比例或名额数量的合理性,这样不仅造成业务部门对人事部门的不信任,而且把员工对考核结果的不满转嫁到最高领导人身上,造成员工对企业领导的不满情绪,还可能造成部门内为争名额造成派别或产生内讧,影响部门的团结,会降低部门的组织效率。2.4绩效评估反馈不够,绩效过程走形式评估反馈是企业帮助员工改进工作,减少评估中
22、的副作用的手段。不少企业对绩效评估的反馈方面还不够重视,主要表现有:(1)反馈不良且不及时。企业没有就绩效评估标准或绩效评估工作与被评估者进行沟通,待结果出来后,被评估者不满意,以至于影响了被评估者的工作情绪。(2)评估者缺乏沟通技巧和正确的绩效面谈方法。比如,一味指责被评估者,或将被评估者与他人比较,说看别人干的如何如何等,这些都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使得面谈适得其反。评估结束后,上级和下级的沟通不够,企业对评估结果不重视,导致评估的结果不能被充分利用。企业中的被评估者也无从申辩说明或进行补充,也无从了解自身表现与组织期望之间的吻合程度。这样,在企业的评估工作就失去了改善员工工作绩效这个最重要
23、的作用,同时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评估制度往往流于形式。很多企业已经制定和实施了完备的绩效评估工作,但是员工内心都认为绩效评估只是管理的一种形式主义。无人真正对绩效评估结果进行认真客观的分析,没有真正利用绩效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来帮助员工进行绩效、行为、能力、责任等多方面得到切实的提高。一个健全的绩效反馈机制应该有沟通、反馈、申诉、仲裁等一整套完整的程序,以利于考评者和被考评者就考评结论达成共识,促进工作,改善绩效。如果绩效的考核结果只是为了建立相应的薪酬、金钱奖励,甚至像末位淘汰等惩罚制度,员工行为会变成以下模式:你考什么,我做什么。因任何考核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工作,所以有些事无人问津的现象势
24、必会经常发生。当你不得不把一些无指标的工作利用权力强加给员工之时,就是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体系寿终正寝之日。由此会引发员工对新系统的不信任,继之便是提出质疑:你的方法和标准不公平,我多干了你为什么不算我的成绩?不论再换什么方案,到此都还会失灵。其次,由于员工都想得到好的结果,不想承认自己做的不好,在制订指标值时,经理和员工还会拼命压低指标,一年到头,那些人际关系导向的经理不得不实行平衡主义。企业、经理、员工仍然深陷考核泥潭。 因此,考核充其量只是一项“核实”工作,以兑现事先约定的报酬,而不是依靠考核结果,确定报酬或奖金分配方案,更不是把考核当作指挥棒,把人当猴耍。概言之,在“没有前途、也没有管理
25、者善意”的组织平台上,没有人愿意付出更多。第三章 我国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改进思路针对我国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实际,并结合国外发展经验,完善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3.1经营业绩指标的制定应充分体现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由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在企业绩效评价中各有优劣,若只注重财务指标,则易于造成企业的短期行为,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若过分注重企业的非财务指标,企业很可能因财务上缺乏弹性而导致财务失败。事实上,企业财务性绩效和非财务性绩效都是企业总体绩效评价体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评价主体, 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
26、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一般而言,企业所有者最关注企业资本金的保值增值,将资本金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企业债权方最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指标视为最重要指标;企业自身关注的是企业当前利益和发展能力。根据不同的利益主体的需要建立不同的权重体系,可以采用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即根据评价指标的实际观察值所提供的信息量的大小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基于数据分析得出指标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有效剔除不相关指标的影响,减少信息冗余,从而保证评价方法的简便性和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因此,理想的绩效评价指标是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3.2重视技术创新与无形资产、人力
27、资源的评价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有:政府、主要出资人、 債权人、经理人员、小股东以及企业职工等。不同的投资主体有不同的评价目的、不同的评价立场和角度,其关心的评价内容和侧重点也不相同。企业绩效评价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应该是多层次、多化,既要满足国家管理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又要有利于债权人对企业的客观评价,还要有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考核。而这些相关利益者关注企业财务状况的着眼点不同,所以企业绩效评价不宜采用固定权重值。如投资人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债权人关心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经营状况;政府关心企业的社会贡献等。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的主体应以出资人为主。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资者投资创办企业
28、的根本动因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应设计多重权数体系,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和范围,以满足绩效评价工作的现实需求。同时,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财务评价应以企业利益相关者财务理论为基础,站在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设计展开,对企业的评价应设计一个多角度财务评价体系,以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需要。该套评价体系主要体现了企业所有者的评价要求,而企业财务信息的使用者和分析者所关注的企业财务状况的层面各不相同,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并不关心企业整体的财务状况。因此,过分追求综合评价反而可能会失去信息的利用价值。3.3强化风险事前预警和控制的业绩考核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正常发挥。要发挥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
29、束机制的作用,必须将评价结果落到实处。为此,除了不断完善评价系统之外,应建立和健全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及管理层评价、选聘、任免和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加强基础资料的核实与确认。保证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防止企业操纵利润以及进行盈余管理。其次,将年报审计与基础资料的核实工作相结合,提高绩效评价效率。 基础资料中有许多数据来自企业基本情况表,这些数据不是审计的内容,但直接影响着企业绩效评价的客观性。 为提高绩效评价的效率,可将绩效评价所需的基础资料在进行年报审计时一并进行核实。高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保证,是核心技术的创造者、拥有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识别人才,在
30、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科技创新队伍,特别是要为年轻科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干提供更大的舞台和更多的机会。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社会氛。广大科技人员要始终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坚持从推动国家发展和创造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出发,确定科研方向,开展科研工作,不断在为祖国和人民的奉献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构建起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制度环境。积极的制度创新,不但为科技创新的完成提供了方方面面的制度保证和实现途径,也为科技创新事业的健康、公平、有利
31、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因此,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落实按要素分配原则,切实维护首创企业的利益;发展和完善技术市场,推动新技术专利、品牌的转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风险资本;加强对技术创新的金融支撑等等。3.4建立系统的权变的指标体系 我国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评价结果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评价结果没有与奖惩和干部任免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原因主要是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性的保障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二是在某些行业,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有些行业,特别是某些垄断性行业,靠行业的特殊性而不是靠自身的努力取得好的评价结果;
32、相反,有些企业经过自身的努力,绩效明显改善,但评价结果却不理想。这种情况也是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又一重要原因。结束语综上所述,绩效评价是一项即需要熟练技术又需要高超艺术的管理活动,应将其视为不断修正企业航向的导航仪,上接企业战略,下连岗位分析。绩效评价不能盲目实施,企业不论大小,如果基础管理做得好,就具备了实行绩效评价的条件。当企业决定实施绩效评价时,必须从本企业实际出发,仔细分析具体问题、全面看待评价意义、遵循科学管理原则、合理选用评价工具、稳步推进评价过程,就一定能通过用好“绩效”工具箱里的“尺子、镜子、棍子和包子”,来提高组织效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同时,在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中,一定要力
33、争“全员参与”。据锡城几家管理咨询公司反映,在企业推行绩效评价时,虽然最直接的阻力来自企业底层,但最根本的阻力却往往来自企业的中高层。除了管理层要统一思想外,评价方案推行前对全体员工的宣传引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应将评价目的定位在帮助员工找到不足、提高技能上。只有上下同心,目标一致,方能使企业绩效评价活动健康持续地开展下去。致 谢感谢培养教育我的学院,祝母校蒸蒸日上,永创辉煌!感谢对我倾囊赐教、鞭策鼓励的诸位恩师的谆谆训诲我将铭记在心。祝恩师们身体健康,家庭幸福!感谢论文中引文的原作者,他们都是名师大家,大师风范,高山仰止。感谢同窗好友以及更多我无法逐一列出名字的朋友,他们和我共同度过了网络学习
34、的美好难忘的大学时光,我非常珍视和他们的友谊!祝他们前程似锦,事业有成!最后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他们给予了我最无私的爱,为我的成长付出了许多许多,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惟愿他们健康长寿!再次诚挚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还有教过我的所有老师们,你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参考文献1 杨月和、陈来恩、要骥:浅析我国中小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问题和对策,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版第17期2 付方淑、邱文文: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中国商贸,2010
35、年版第29期3 龚巧莉:基于绩效预算管理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设计,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第2008年版第6期4 齐建民、杨蕾:基于平衡记分卡的企业评估体系的构建,当代经济,2008年版第4期5 席一凡、王超、聂兴信: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情报杂志,2007年版第9期6 赵秀芳:价值管理背景下企业价值评估体系的整合,当代财经.,第2006版第10期7 傅毓维、尹航、杨贵彬:BP神经网络在企业经营绩效评价中的应用,运筹与管理,2006年版第4期8 李志刚、汤书昆:用层次分析法改进的平衡计分卡及其应用,价值工程,2004年版 9 赵全超、赵国杰,、王举颖:基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研究,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4年版第2期 10 施家芳、张媛:关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探讨,北方经贸,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