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江西财经高校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不断深化“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着重解决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习自主性欠缺和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实力,逐步形成“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关键词:中国税制;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中国税制”是高等院校财政、税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财务管理等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税收制度的发展
2、完善,“中国税制”课程必需适应新形势、新改变,不断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和理念 1. 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任务 “中国税制”是江西财经高校历史最悠久的课程之一。但是,与其他一些课程一样,“中国税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日益突出。所谓“两个欠缺”,即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欠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欠缺;“四重、四轻”,即教学活动存在严峻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建设国家精品课程为抓手,以打造品牌教材为基础,以培育教学名师为引领,以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为核心,
3、围绕“两建一创”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扎实推动课程教学改革,重点解决上述“两个欠缺”和“四重、四轻”问题。 2. 课程教学改革的理论基础 依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老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主体,老师的职责是通过教学去促进学生学问的主动建构,实现意义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主要扮演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倾听者、交谈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因而整个教学过程老师是主导的,学生是主动的。为此我们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强调: 第一,要通过创设教学方式、创设课堂环境、创设教学进度和步骤来营造有意义的税制理论教学情境。 其次,要以问题引导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心,让学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主动去探究和解决涉税实际问
4、题,并形成相应观念。 第三,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先备学问,要求老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必需紧密结合自身的生活阅历及感受。 第四,有意识将教学时空由课堂内的理论教学向课堂内实践教学延长;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向其次课堂延长;教学内容从教材内向教材外延长。 “中国税制”是经典理论与中国特色相结合、理论与实务并重的课程。依据建构主义下的双主体教学理论,为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达成,使学生“会学”、“学会”、“会用”,我们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中坚持做到五个“有效契合”和五个“有机统一”。第一,在教学目标上,坚持问题导向与情境创设的有效契合,老师“预设限制”与师生“互动生成”的有机统一,突出“生成性”。其次,在教学内容上
5、,坚持税制经典理论与税制改革进程的有效契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演练”的有机统一,突出“实践性”。第三,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主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契合,老师“系统讲授”与学生“自主建构”的有机统一,突出“建构性”。第四,在教学时空上,坚持老师课堂教学与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契合,激活“第一课堂”与拓展“其次课堂”的有机统一,突出“联动性”。第五,在教学评价上,坚持多主体合作与多形式考核的有效契合,敬重“权威标准”与体现“同等多元”的有机统一,突出“多元性”。 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着力解决学生主体地位欠缺、自主性学习不足、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重结果轻过程、重个体轻合作等问题。
6、 二、课程教学改革核心内容 近年来,我们依托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和平台,在“中国税制”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教学保障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探究和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1. 基于建构主义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在上述教学改革理念指导下,我们改革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实践实力为导向,设计了包含“案例激活”、“案例解读”、“案例演练”、“案例总结”四环节的“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 所谓“两基”是指:“中国税制”教材内容要贯穿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中国税制”教学要讲清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四段
7、案例牵引”是指:围绕税制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将教学过程分为“案例激活: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案例解读:理论阐述与问题延长”、“案例演练:学问运用与实力实践”、“案例总结:核心凝练与教学反思”四个阶段,每个阶段均通过教学案例来牵引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第一阶段:问题导入与情境构建。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来激活教学的问题意识和创设教学情境。这一阶段为教学前打算环节,包括三个步骤:一是任课老师在课前就教学案例相互进行沟通、协商和集体备课,提炼出更具代表性的案例;二是依据教学内容,任课老师和学生在授课前共同搜集整理典型的教学案例;三是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为课堂教学做足打算。通过案例导入和情
8、境创设,引领学生进入相应学问节点的“教”与“学”。 教学其次阶段:理论阐述与问题延长。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解读来深厚学习爱好和梳理理论学问。这一阶段为教学中的理论传授阶段。结合案例,老师必需向学生讲授清晰税收、税收制度、税收法律关系、税制结构、税收征管、税收实惠等税制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让学生打牢理论根基。重视教学中的三个环节,即“一听、二问、三思”:“一听”,是指学生仔细听取主讲老师对相关问题基础学问的讲授;“二问”,是指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可随时发问,引导学生思索,通过这样的举动带动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索;“三思”,是指就事先打算好的理论和实务方面的案例进行分析,采纳分组探讨等形式
9、,调动学生参加思辨过程。 教学第三阶段:学问运用与实力实践。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意义学习与动手实力。这一环节为教学中的实践模拟阶段,即结合理论讲解和案例教学,主动开展试验和实践教学。为此我们引进模拟财税管理教学软件,重点突出了三大模拟试验:纳税申报模拟、税收征管模拟、税收筹划模拟。一方面,老师指导学生在试验课堂上自己动手完成各项税务模拟业务操作;另一方面,课后要求主动参加每年由学生自主举办的“鼎泰税收征管模拟”、“公俭税务事务所”、“爱诺税法学问竞赛”、“税法宣扬月”等学术板块活动,开展校内实训。同时,通过定期支配学生到财税部门、税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进行课程实习,干脆
10、与实践对接。 教学第四阶段:核心凝炼与教学反思。这一阶段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案例总结来突出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引发学生对问题的再思索。这一环节也称之为教学后的反思和总结阶段,反思和总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求学生在教学中期,对案例教学的状况撰写心得体会,并将此作为平常考核的主要依据之一;二是要求老师在集体备课时对教学状况进行阶段性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三是听取学生的看法,由学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教学改进看法,实现以“评”促“教”。 可见,“两基四段案例牵引”教学模式实际是针对“中国税制”课程特点和教学实际,以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为核心,对探究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学习法、探讨
11、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等的综合运用。该教学模式突出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实力、创新潜力和实践动手实力。 2. 基于实践实力提升的多样化实践教学平台 立足实力培育,以实践环节为中心,借助试验教学平台、校内学术活动平台和校外专业实践平台,实行“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以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生实力。“规定动作”指通过支配课程试验、课程实习进行正规的专业基础实力培育。“自选动作”是指通过校内专业性学术活动、特性化作业、特性化课题探讨、参与学科竞赛等,进行特性化实力培育。 近年来,江西财经高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型”、“校政协作型”等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16个。由
12、学生自主创设的“鼎泰税收征管模拟”、“公俭税务事务所”、“爱诺税法学问竞赛”、“税法宣扬月”等学术板块活动已经连续举办24届。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有力促进了税制理论与实践、课堂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3. 基于自主性学习导向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中国税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注意实践教学环节,培育学生解决实际税收问题的实力是本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为了促进自主性学习,我们改革了传统“期末一张卷”的单一课程考核方式,增加学生课堂探讨、案例评析、业务计算作业、案例学习心得等考核形式,激励学生参加课题探讨、学问竞赛等实践活动,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理论教学考核占73%,实践教学考核占30%。
13、通过多主体合作与多元化考核的有效契合,实现了学业考核评价中敬重“权威标准”与体现“同等多元”的有机统一。 4. 开创国内先河的税票博物馆建设和税票历史文化教化 2022年9月底,学校建成全国首家税票博物馆,领先开展税票历史文化教化。中国税票博物馆以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税制变迁为脉络,用明代以来各个时期的税收票证及相关物品作为展品,结合历史状况、民生社会与税制更替,突出史实性、趣味性和启迪性,博物馆面积231平方米,由序厅以及展厅两部分组成,展示明朝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税票,共226张。税票博物馆作为专业教学实践基地,面对学生开设税票、财税史学术讲座,举办学术研讨会,成为“中国税制”教学的“其次课
14、堂”。建馆以来,已接受学生参观学习3000余人次,现场授课20余场次,发挥了“以史鉴今”的教学和育人功能。 三、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几点启示 1. 必需高度重视课程团队建设和青年老师培育 加强课程建设,团队建设是核心。学校高度重视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目前江西财经高校“中国税制”教学团队已培育出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2名,江西省“新世纪一百零一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名,江西省教学名师3名,省部级学科带头人9名,“江西省最受欢迎的十大教授”1名,博士生导师7名,江西财经高校“教学十佳”4名。近年来,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 2. 必需重视精品课程和精品
15、教材建设 我们通过“中国税制”课程建设,孕育了一批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2022年,江西财经高校“税法”课程获批江西省精品课程;2022年,“地方财税”教学团队获批江西省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22年,“中国税制”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项目,2022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税收筹划”和“税法”分别获批2022年和2022年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主编的中国税制教材运用量已达2万余册,并于今年入选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 3. 必需重视教学改革项目培育和教学模式的总结提升 学校在课程建设中注意教改项目培育,留意教学成果、教学模式的总结提炼,形成了一批教学改革成果,如课题“中国税
16、制”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获得江西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比较税制、税收筹划等教材获得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奖。2022年,“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4. 必需持续推动教学改革,打造教学精品 学校将以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为契机,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更多打造教学精品。一是加强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作为提高人才培育质量的重要抓手,立项建设新开课程、精品资源课程及“3+7+X”主干课程。激励老师转化科学探讨的前沿成果开设新课、出国访学引进新课、融合多学科教学内容开设协同课程。二是加强教学方法革新。加强课程教学范式改革项目建设,重点建设探究式、项目式、访谈式、
17、案例式、大作业、翻转课堂等教学范式,增加教学活动中的老师、学生双主体地位,强化师生课堂互动,更多地营造师生同等、探讨式的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 杨悦,刘卓.基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探讨J.教化教学论坛,2022. 2 洪柳.建构主义教学观与有效教学探讨J.教学与管理,2022. 项目资助:本文得到教化部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项目、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江西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项目的资助。“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究与实践”项目获2022年高等教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责任编辑:周 杨 第10页 共10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第 10 页 共 1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