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73986 上传时间:2024-06-0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含答案)诗词曲鉴赏专项特训-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阅读古诗山行,完成试题。远上寒山石径斜,O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 .在诗中的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2 .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斜:坐:红于二月花:3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请再写 一句描写秋天的诗句: , O阅读展览馆。夜书所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4 .本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o5 .我知道“夜书所见”中“书”的意思是 ,诗中 主要描写了 、 等事物。6 .古诗后两句仿佛让我看到了怎样的情景?7 .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节的景象

2、()A.秋天B.冬天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激潮, 山色空蒙 O欲把西湖,淡妆浓抹 O8 .将诗句补充完整。9 .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o这首诗描写西湖晴天时的特点的词是“,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a, O10 .诗人把西湖比作,说西湖像她一样 ,所以西湖也叫。11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写了西湖 和 的美丽风光。 诗人对晴雨中的西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 二12 .下列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正。B.亦:也。C.欲:贪心。D.激滞:波光闪动 的样子。13 .在诗中,诗人用奇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美。诗中运 用了 的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0 把 比作,突出了西湖的 O14 .诗中描写雨

3、中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的诗句是O15 .这首诗从诗题我们就能了解到内容,它写了西湖()所 展现的不同景色。A.先晴后雨B.时晴时雨C.先雨后晴16 .这首诗的前两句的大意是:;雨天时,西湖雨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这景色也很奇妙。“晴方好”“表现了诗人对西湖不同美景的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的后两句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8. “微潮”“空蒙”这两个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C.诗人用绝色美人比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 新奇别致,情味隽永。材料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18 .诗句“一年好景

4、君须记中的“君”是尊称,相当于我们现 在使用的称呼” ,在诗中指的人是 ,这首诗 是 写给他的。19 .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中“擎雨盖”指 的是()A.荷叶B.雨伞C.荷花D.菊花 20.诗中描绘了秋天哪些事物?21 . 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是我们读古诗常用的方法。读到“一 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请用几句话描述一下。22 .回忆课文,按提示填空。秋天,橙黄橘绿,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季节,正如秋天的雨中 写道:它把黄色给了银杏, ,扇哪扇哪,。它把红色给了枫树,,飘哇飘哇,23 .描写秋天的四字词语很多,如:果实累累赞颂秋的古诗也有很多,比:

5、,O课内阅读望天门山,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O24 .默写诗句;这首诗的作者是。25 .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借水势衬出山的奇险的诗句是: , O26 .诗题虽为“望天门山”,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请你写一 段描写天气很冷的话,字里行间不出现“冷”字。读古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27 .这首诗中的“两”字是指, “和”的意思是:。诗中写的是 的景色。28 .“潭面无风镜未磨”一句中,诗人把()比喻成未经打磨的铜镜;29 .“白银盘是喻体,它的本体是(),作者同时把()比 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参考答案:1 .白云生处有人家 2.

6、 山路弯弯曲曲。 因为。 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3. 对深秋时节的山林景色赞美 居 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诗句默写。根据积累默写出诗句。注意“云、生、家”的正确书写。2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古诗词的字词解释,可以根据诗句意思和语境来理解。“斜在远上寒食石径斜中与“远”照应。这句诗写一条石头 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因此,“斜”在这里是山路弯 弯曲曲的意思。在“停车坐爱枫林晚”中,诗人“停车”是因为“爱枫林晚”,因 此“坐”在这里是因为的意思。“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意思是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因 此“红于二月花”指胜过鲜艳二月的花。3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感情和

7、诗词默写。作者在诗中虽然描写了山路、人家、枫林以及枫叶等各种美景, 但是这些景物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由“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可知, 诗中其他所有的景物都是为了陪衬和烘托红于二月花的枫叶,表达了 作者对深秋时节景色的赞美热爱。关于秋天的诗句还有: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落霞与孤鹫齐 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等。根据自 己的积累写出对应的诗句,注意把字写正确即可。4 . 宋 叶绍翁 5. 写,记录 梧桐 灯 篱笆 6.看到远处篱笆的灯火处,孩子们在捉蟋蟀。7. A【解析】4.考查作家作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创作的得一首七言绝句。5 .考查内容理解。“夜书所见”意思是夜

8、里书写自己所见到的景致,“书”的意思是 书写,记录。“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 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 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诗中主要描写了描写看见的梧桐、灯、 儿童、篱笆等景物。6 .考查开放性作答。“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意思是忽然看到远处篱 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可以想象是看到孩子们在 灯火下的篱笆旁捉蟋蟀。7 .考查内容理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意思是瑟瑟的秋风吹动梧 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

9、家乡。结合 “寒声”“秋风”可知这首诗描写的是秋季。8 .晴方好雨亦奇比西子总相宜 9. 宋苏轼水光激潮山色空蒙 10. 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湖11. 晴天 雨天 晴方好 雨亦奇 12. C13. 比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西子 美丽 14.山色空蒙雨亦奇 15 . A 16.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这景色十分美好雨亦奇 赞叹 17. A【解析】8.本题考查古诗默写。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全诗为: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 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是: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 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

10、,若 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人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 么得十分适宜。9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出自宋代苏轼。从“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 空蒙雨亦奇。意思: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 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 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可知,这首诗描写西湖晴天 时的特点的词是“水光激潮”,描写西湖下雨时的特点的词是“山色 空蒙。10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意思:如果把美丽的西 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 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阅读诗歌可知,诗人把“

11、西湖”比作“西子”, 说西湖像她一样美,即: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也叫西子湖。11 .本题考查古诗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出自宋代苏轼。从“水光激潮晴方好,山色 空蒙雨亦奇。意思: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 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 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可知,这首诗写的是西湖晴 天和雨天时的湖光山色。结合“水光激獭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诗人对晴雨中的西 湖景色的评价分别是“晴方好”和“雨亦奇”12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C.有误,“欲把西湖比西子”意思是: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 西施。欲:可以;如果。13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

12、于诗人的识记以及文章内容的分析。作者苏轼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一句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西湖比作西子,写出了西湖的美丽,表达了诗人 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14 .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能力。“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思是: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 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15 .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结合“水光激涌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可知晴天,西湖水 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 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因此写的是西湖先晴后雨的 景色。故选Ao16 .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和理解。激潮:水波

13、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深:细 雨迷蒙的样子。亦:也。奇:奇妙。“光激潮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 奇。可翻译为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 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 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水光激潮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 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山色空漂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 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17 .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A错误,从诗句意思可知“水光激潮晴方好”强调了西湖晴天的 景色尤其优美。不是后两句。18

14、. 您 刘景文 苏轼 19. A 20.(枯)荷、 (残)菊、(黄)橙和(绿)橘 21.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 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22. 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走了夏天的炎热 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3. 天高云淡 丹桂飘香红叶似火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18.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是送给好 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 您,文中指的是刘景文。19 .本题考查对字词意思的理解和识记。诗句“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的意思是荷花凋谢连

15、 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雨 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20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这首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 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 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 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 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21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一句的意思是一年中最好 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 节啊。22 .本题考

16、查对课文的识记能力。出自课文秋天的雨原文: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 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 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23 .本题考查仿写词语和识记诗词的能力。秋天的四字成语:秋高气爽、一叶知秋、金风送爽、秋风落叶、 春华秋实、春兰秋菊、金风玉露、秋收冬藏、秋月春风、落叶知秋、 秋风萧瑟、丹枫迎秋、春去秋来、秋月春花、秋风习习、秋色宜人、 橙黄橘绿、一日三秋、天高云淡等。赞美秋天的诗词:桐庭多落叶,慨然知己秋。一一酬刘柴桑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一一夜雨寄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一一李崎风秋风起兮白云飞,草

17、木黄落兮雁南归。一一秋风辞24 .天门中断楚江开 孤帆一片日边来 李白 25. 天 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26.小明在风雪中冻得瑟瑟 发抖,用厚实的外套紧紧地裹住自己。【分析】24.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的默写。“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 片日边来。”出自唐代李白望天门山翻译: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 门雄峰,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 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25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 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 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着重

18、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山奔 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 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由于两山夹峙, 浩阔的长江流经两山间的狭窄通道时,激起回旋,形成波涛汹涌的奇 观。26 .本题属于开放题。解答此题,首先应理解诗歌内容。题为“望 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 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统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 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全诗虽无“望”字,但全是诗人眼 中之景。因此,在描写“冷时,不用“冷”字,可以用侧面描写的 方式表现冷。27 . 湖水 秋月 和谐 秋夜洞庭湖 28.无 风的洞庭湖 29. 洞庭湖 君山【解析】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