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9月模考好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9月模考好题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鉴赏模考练习班级考号姓名 总分一、(2024届湖南省名校联考联合体高三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寒食寄郑起侍郎杨徽之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注】杨徽之与郑起二人均负诗名,同为五代后周的宰相范质所赏识,擢任台省之职。宋太 祖代周称帝之初,二人被贬为外官。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食后两日为清明,首联第一句“清明”后缀以“时节”二字,即将寒食包括在内;“山 城”,点明诗人出游的地点;“寂寂”,用叠词渲
2、染周围的环境气氛。B、颔联两句两景,一远一近,一朦胧一清晰,如画家构图,色调淡雅,风物凄清,与“寂寂 山城”相呼应,较为直接地表达了诗人被贬后的愁思。C、颈联即景抒情。“天寒”,点出寒食节乍暖还寒的气候特点;“酒薄”,暗示诗人心有愁 绪,饮而无味,不能成欢。D、尾联之妙,王以问句作结。诗人本有一腔心绪,喷涌欲出,这里以“向谁言”出之,仍不 失为唱叹之音,与全诗的基调和谐一致。16、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易断魂”的原因。(6分)二、(2023年湖北黄冈市高三年级9月调研)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9分)读 书陆游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
3、读 书辛弃疾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掩卷古人堪笑处,起来摩腹步长廊。【注】课: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诗前两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读书的目的,后两句描写了灯下读书的情景。B、辛诗首句感慨是非难分、得失难明,这可能与作者在现实中屡屡碰壁有关。 C、辛诗三四句写诗人读书时的反应,体现了诗人恃才傲物、目空一切的特点。 D、两首诗语言都浅显平易,描写的也是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但浅中有深意。 16、读书目的往往对读书行为有影响,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这一现象。三、(2024届厦门一中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本题共2小题
4、,9分)次韵子瞻新城道中苏辙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耙声。饥就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征。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厌未清。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注子瞻新城道中:苏轼因厌弃朝廷党争而请求外调杭州,在出巡杭州西南新城途中有感 而发,写下新城道中,诗中有“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之句。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等要素,很有画面感,将读者带入乡间生活特有的氛围中。B、乐与野农共食却嫌时卒扰人,其背后的心态与陶潜所写的桃花源中的村民有相似之处。C、闲花落尽说明春意已深,白酒未清说明生活清贫只买得起浊酒,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D、 多种感官交
5、织,自然风景与田园生活融合,诗人最终形成“犹觉胜”的整体印象。16、对苏轼发出的“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的感慨,苏辙在这首诗中是如何回 应的?四、(2024届河北省保定市高三9月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本题共2小题,9分)沁园春问杜鹃陈人杰为问杜鹃,抵死催归,汝胡不归?似辽东白鹤,尚寻华表;海中玄鸟,犹记鸟衣。吴蜀非通, 羽毛自好,合趁东风飞向西。何为者,却身羁荒树,血洒劳枝。兴亡常事休悲,算人世荣华都几时。看锦江好在,卧龙已炎;玉山无卷,跃马何之。不解自 宽,徒然相劝,我辈行藏君岂知?阔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注传说丁令威在灵虚山学道成仙,化为仙鹳,飞返家乡辽
6、东,止息于城门前面的雕刻着 花纹的石柱。跃马,指公孙述。公孙述跃马称帝,不久败亡。行藏,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 态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篇单刀直人责问杜鹃对别人抵死催归自己却不归,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引出归与 不归的主题。B、“身羁荒树,血洒芳枝”极言杜鹃断肠思故园之凄惨。而词人却并无思乡之意,一心进取, 建功报国。C、“看锦江何之”四句使用诸葛亮等人的典故,蕴含着对杜鹃的劝诫,闸明江山永存、 人生却很短暂的道理。D、“我辈行藏君岂知”,词人以自豪的口吻嘲弄杜鹃不理解词人心志,却要一个劲地催归, 注定徒劳。16、前人评此词“诙谐其表,严肃其里”,
7、在亦谐亦庄中尽显家国情怀。请结合全词,简要分 析。(6分)附:参考答案和解析、15 . B “较为直接”错误,应为委婉含蓄。颔联“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两句意思是隔水烟 霭中,看得见佛寺修竹成荫,一路上细雨萧疏,经过的村庄落花阵阵。诗人借烟霭、疏雨、落花抒发了被贬后 的愁思,是借景抒情。16 .【参考答案】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故乡远在千里之外,有怀乡之愁;与故人分别,有别 离之绪,孤独寂寞之感。【解析】据注释可知,诗人被贬为外官;“酒薄难成醉”,指诗人因被贬而心有愁绪,饮而无味,不能 成欢,所以,贬官后的愁闷,有不遇之感是“易断魂”的原因之一;“回首故山千里外”,意思是回望故家
8、 远在千里以外。“故山千里外”表明诗人远离故乡,在千里之外,充满怀乡的浓愁,这是“易断魂”又一个原 因;“别离心绪向谁言? ”意思是满怀离情别绪又去讲给谁听?诗人离别家乡,与故人长久分别、内心充满 离愁别绪,又无人倾诉,顿生孤独寂寞之感。这是“易断魂”的第三个原因。、15 . C ”体现了诗人的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错误,体现的是作者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激愤和思考。16 .【参考答案】陆诗:诗人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所以宁可不要“五亩园”,即使年老 眼花,也要坚持读书;辛诗:为解是非得失迷茫,所以仔细比照揣摩前人留下的书籍,读到古人可笑之处便 掩卷起身,在长廊中摩腹行走思量。【解析】陆诗
9、:根据“读书本意在元元”可知,陆游认为读书的目的是为天下黎民百姓谋福祉,“归志宁 无五亩园” “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体现了他读书的行为,意思是归乡隐居的志向就算没有那五 亩田园也依然如故,即使眼力不好了,也要读上万的文字。辛诗:“是非得失两茫茫,闲把遗书细较量”,意思是感慨是非不分、得失难明,自己把平时无用卷册书 籍拿来仔细评读。这两句是说辛弃疾正是对是非得失感到迷茫,便到书中去寻找答案。由此可知,辛弃疾认为 读书的目的是为解是非得失迷茫。三四句写读到古人有趣的情节时,诗人会大笑,笑过之后,站起来揉揉肚子, 到长廊下散散步,回味思考。三、15 . C 美中不足而令人惆怅”错误,“闲
10、花开尽香仍在”,尽管春已深花落尽,但其香气仍在,美好仍 在;“白酒沽来厌未清”中的“厌”应理解为“窗,满足”之意。且诗人又说“此味暂时犹觉胜”,可见 即使是开尽的闲花与未清的浊酒也别有一番风味,并非“美中不足”的“惆怅”。16 .【参考答案】苏轼的感慨表明他厌弃官场,并对乡间生活心动,有归隐之心;苏辙在诗中描写的乡 间人情和谐、风景清幽、生活自在等美好情景,与苏轼感慨的“人间多岐路”形成对比,以坚定苏轼远离官场、 回归田园的信念;尾联直接追问苏轼何日归耕,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园的期盼。【解析】“人间歧路知多少,试向桑田问耦耕”意为:人间的歧路能知多少?问问田里耕作的农民吧。这 两句暗用论语微
11、子中两位隐土长沮、桀溺祸耦而耕,孔子命子路向他们问路的典故,隐喻诗人的归隐之 意。“人间歧路”指官场,“知多少”一句写出诗人觉得宦海浮沉没有尽头,令人厌倦;“向桑田”“问耦耕” 则明显表露出诗人对田园乡间生活充满兴趣,有归隐之心。苏辙这首和诗,则着重描写了乡间生活的情景,“春深溪路少人行,时听田间耒耙声”写其闲静,“饥就 野农分饷黍,迎嫌尉卒闹金锤”突出乡间人情和睦友善,不似官场的勾心斗角;“闲花开尽香仍在,白酒沽来 厌未清”写景色优美,生活悠闲,自由自在。由此可见,苏辙对于兄长归隐田园的想法是很赞同的,这些情景 与“人间歧路知多少”形成对比,能让苏轼坚定远离官场、回归田园的信念。“此味暂时犹觉胜,问兄何日便归耕”,直接询问苏轼什么时候回归田园耕种,表达了苏辙对兄长回归田 园的期盼。四、15 . B“词人却并无思乡之意”分析错误,从下片“闽山路,待封侯事了,归去非迟”可知。16 .“诙谐其表”是指作者把杜鹃人格化,通篇用责问杜鹃、开解杜鹃、嘲笑杜鹃的形式展开,构思新颖, 幽默风趣;“严肃其里”是指词人在与杜鹃的对话中寄寓了深沉严肃的情感和思考。末尾三句表现出词人乐 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建功立业的人生理想,反映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重大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