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7315645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docx(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互联网中的隐私保护问题1反复贩卖罪犯的隐私泄露行为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信息安全问题,尤其是隐私问题,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互联网用户的 切身利益。据瑞星2012年中国信息安全综合报告显示,黑客和网络欺诈者大肆套取 个人隐私信息,并反复售卖牟取暴利现有文献对于隐私泄露行为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隐私关注(Privacy Concern)和自我披露(Self - Disclosure)两方面。隐私关注指消费者对控制收集和使用其个人信息的关注综上所述,在隐私泄露行为的现有研究中,缺少从泄露他人隐私者角度的研究。借助犯罪学 的中和技术理论这一剖析犯罪者实施犯罪前后自我辩解的理论,本文从泄露他人隐私者角 度分析其

2、自我申辩的手段,结合测量隐私认知程度的隐私意识构念,以人肉搜索这一典型隐 私泄露行为作为研究场景构建了泄露他人隐私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模型。2研究设计2. 1研究假设2. 1. 1本文技术理论中和技术理论(Neutralization Theory)由 Sykes 和 Matza( 1957)中和技术理论在犯罪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应用。Eliason和Dodder ( 1999)在本文的研究情景下,中和技术理论能有效挖掘泄露他人隐私者的心理过程,从根本上找到 影响其泄露行为意向的因素。本文采用前四种中和技术以及避免更多的伤害技术作为中和 技术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未采用反击谴责者技术,主要原因是在本文

3、研究情境下难以对谴责 者进行明确界定,且以往研究结论也表明使用部分中和技术同样具有良好解释力否认责任是指违法者认为无需为自己的不当行为负责,而将责任转移至其他方面Hla:否认责任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正相关。否认伤害指通过极小化违法行为造成的伤害使违法行为合理化Hlb:否认伤害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正相关。即使违法者承认其行为造成了伤害并愿意承担责任,但在特定环境下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 是错误的II1C:否认受害者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正相关。违法者起初并无违反社会既定规则的意图,但当其处于两难境地时,必须通过违反既定规 则体现对更高忠诚的诉求。违反规则的原因并非规则不合理,而是必须以此为代价遵守更 高层次

4、的、更权威的规则Hid:更高层次效忠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正相关。违法者之所以违法是为了避免更多的类似事件的发生Hie:避免更多的伤害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正相关。2. 1.2隐私意识“意识”通常被定义为个体对某些议题的被动参与及不断增加的兴趣,被认为是提升认知 和产生行动的重要因素现有文献中对隐私意识并没有统一定义,Phelps等(2009 )H2:隐私意识与泄露他人隐私意向负相关。2.2 研究模型基于上述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本文提出了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2.3 情境调查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进行数据收集,问卷设计采用情境调查法。情境调查法的优点是能够 客观描述人肉搜索事件,较为真实地获取调查对象对

5、泄露他人隐私的认知2.4 研究样本的选择正式问卷主要通过纸质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方式进行发放。纸质问卷面向高校大学生,主 要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高校大学生的道德观已然形成,对社会上的不道德事件有泄愤的 欲望;其次,高校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要群体之一;最后,高校大学生已具备从网络中搜 集资料和线索的能力,因此本文认为以高校大学生作为研究样本是合适的。电子问卷则通 过问卷星网站发放,填写问卷者来自全国各地。本次纸质问卷共发放了 500份,收回480 份,电子问卷共收回330份。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得到有效问卷759份,样本有效率为 91%,样本统计情况如表2所示。3示范分析3.1 潜变量区分效度和

6、聚合效度采用Smart PLS2. 0对本量表进行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区分效度(Discriminant Va- lidity)和信度(Reliability)检验。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 的平方根大于潜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各潜变量之间具有很好的区分效度,如表3所示; 测度项的因子载荷均高于0. 7,每个测度项显著影响其测量的潜变量,并且平均方差抽取量 均高于0.5,表明量表具有很好的聚合效度;各个潜变量的建构信度均高于0. 7的可接受 水平,Cronbach,s Alpha均大于0. 8,表明量表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即量表的信度较高, 如表4所示。3.2

7、 网民泄露的意愿通过Smart PLS 2. 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得出假设检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整体模 型的累计解释总体方差变异为0. 425,表明42. 5%的网民泄露他人隐私的意愿可被模型 中的构念解释。图2的结果显示,否认责任、否认受害者、避免更多的伤害、隐私意识与 网民泄露他人隐私意向的路径系数显著(P 0. 05),即假设 Hlb, Hid未得到支持。4强化社会责任感,提高隐私意识相对于国外学者从行为学视角探讨隐私关注和自我披露的影响因素,中国学者在研究隐私 泄露问题时,多以人肉搜索这一中国情境下的特有现象为切入点,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法律学, 社会学,伦理学等视角的宏观解释。本文

8、尝试在行为学框架下,以人肉搜索为研究场景,从 微观角度挖掘泄露他人隐私的个人动机。以中和技术理论和隐私意识作为理论基础,本文 构建了泄露他人隐私意向的影响要素模型,并得到以下结论:(1)否认责任技术增强了网民泄露他人隐私的意向,该结论与个人滥用计算机意向(2)否认伤害技术对泄露他人隐私意向的影响并不显著,该结论与以往研究如下载盗版音 乐的意向(3)否认受害者技术被众多网民用作泄露他人隐私的借口,也是影响泄露他人隐私意向的 因素中最显著的一项技术。可能的原因是:在缺乏媒体引导的情况下,网民会自发采取曝 光隐私的方式惩罚不道德行为者。因此,作为泄露隐私的渠道和媒介,网络传媒企业应加强 自身的职业素

9、养和社会责任感,正确引导舆论趋于理性化。建议建立互联网行业的组织协 会,通过制定行业公约等措施,切断网络隐私泄露的产生和传播渠道,起到网络“过滤器” 作用。(4)更高层次效忠技术对网民泄露他人隐私的意向没有影响,即网民不会以维护社会公德 或声张正义为借口泄露他人隐私。该结论与已有研究如员工为完成经理安排的工作而不得 不违反公司规定,为维护友谊而不得不违反社会法则(5)避免更多的伤害技术显著影响泄露他人隐私的意向,表明网民为防止行为不当者做出 更加恶劣之事而采取曝光其隐私的方式以引起舆论谴责。该技术体现了面对不公事件时政 府引导的缺失,建议政府开通相关监管部门的办公网站,引导网民通过合法途径举报

10、不当行 为,政府部门也应对网民举报事件及时处理并有效反馈。此举既可有效引导网民向上级反 映社会问题,又有助于政府实现净化网络环境的目标。(6)隐私意识负向显著影响泄露他人隐私的意向,即隐私意识的提高能有效降低泄露他人 隐私的意向,该结论为减少泄露他人隐私事件的发生提供了有效途径。提高隐私意识的途 径有多种,针对在校学生,应及早开设信息安全课程并结合案例开展课后讲座;对于企业人 员,培训是最好的提高隐私意识的方式;对于大众网民,通过视频宣传或社区讲座等方式提 高其对隐私意识的认知程度,有助于不断规范自身上网行径。基于网民自我管理、法律法规保障、网媒协会把关和政府监管反馈的协调互动的多元共治 机制,结合多途径全方位地提升网民隐私意识,将对形成和谐文明的网络环境,促进网络生 态的长久健康发挥积极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