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pdf

上传人:山*** 文档编号:97293671 上传时间:2024-05-27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372.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pdf(4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年)(公示稿)(公示稿)二二一年十二月I目录目录一、工作基础与问题机遇.1(一)建设基础.1(二)存在问题.4(三)创建机遇.5二、规划总则.6(一)指导思想.6(二)规划原则.6(三)规划范围.7(四)规划期限.8(五)规划目标.8(六)建设指标.10三、规划任务与措施.15(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15(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17(三)生态空间体系建设.23(四)生态经济体现建设.29(五)生态生活体系建设.34(六)生态文化体系建设.37四、保障措施.41(一)组织领导.41(二)监督考核.41(三)资金统筹.42(四)科技创新.42

2、(五)社会参与.42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一、工作基础与问题机遇一、工作基础与问题机遇(一)建设基础(一)建设基础1.京津冀战略腹地,衡水核心圈层京津冀战略腹地,衡水核心圈层枣强县地处京津冀战略腹地,衡水市核心圈层,京津冀在生态、交通、空间、产业、服务等领域的全面协同发展为枣强县带来了新的发展和转变。生态方面,由大气污染防控、环京生态治理向全域多维度协同管控转变,使得枣强县生态环境不断加强。交通方面,由支撑发展带的轴线连接向网络化、轨道化交通连接转变,京雄商高铁的建成,使得枣强进入京津一小时交通圈,迅速拉近枣强与超大城市的时空连接。空间方面,城市群空间组

3、织由“中心-边缘”的轴向发展转向“节点-网络”区域体系,城市网络呈现扁平化,使得枣强县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产业方面,由偏重产业转移疏解,向产业链上下协同转变,枣强县拥有特色化资源与承接平台,更有利于促进技术型人才和项目引进,深度参与产业分工与对外开放。此外,枣强县位于冀中南功能扩展区,也是衡水市中心城区外围特色功能组团之一,毗邻衡水市三个城区,枣强县的发展直接受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发展势头强劲。2.农田生态为主,城市生态景观高农田生态为主,城市生态景观高枣强县以农田生态为主,是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农业生产的地位较为重要。枣强县耕地集中连片,农业基础较好,土地平整度良好。全县耕地面积总633.66平

4、方公里(95.05万亩),占县域面积的70.03%。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占县域面积的 57.03%。枣强县林地分布于河流、镇村及农田周边,森林入城,城市生态景观的品质较高。截至 2020 年,枣强县城园林绿地面积达到 581.2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 12.89 平方米。2019 年,枣强县被评为“国家园林县城”,是衡水市第一个国家园林县城。近年来,枣强县严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2格按照创建国家园林县城的相关要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生态宜居、自然和谐的理念,着力提升城市生态风貌、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全力建设以“绿”“水”“文”为鲜明特色

5、的美好家园,大力推进园林绿化工程,不断优化城市绿地布局,增加城市绿量,收到明显成效。此外,枣强县按照提升档次、注重品位的原则,精心修订了县城绿地系统规划 县城绿道绿廊系统规划等专项,大幅度提高绿地的比例,形成了“两河、两湖、四廊、多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发挥卫千渠、索泸河穿城而过的独特优势,建湖留水、依水造景、联景成园,打造自然、亲水的魅力景观带。基本形成了城园交融、布局合理、绿树成荫、特色鲜明的城市园林景观格局。3.特色经济强县,创新转化节点特色经济强县,创新转化节点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枣强县 2018-2020 年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04.1290 亿元、113.9279 亿元

6、、115.9121 亿元。枣强县 2015-2020 年 GDP 增长率均维持在 7%以上,枣强县综合实力位居全市第二梯队。裘皮服装服饰、复合材料、输送机械装备制造是枣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复合材料和皮毛产业列入衡水市“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全县出口经济的绝对主力,出口额位列衡水市第一;裘皮产业历史悠久,是全县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产业,大营镇是中国皮毛产业和裘皮文化的发源地;复合材料以玻璃钢制品为主,装备制造以燃气调压设备和输送机械装备为主。枣强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创新型枣强建设取得新成效。2020 年枣强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7 家、河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8

7、7 家,认定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 家,规上企业达到93 家。建成省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11 家、市级各类科技创新服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3务平台5 家,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河北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被确定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培育试点,枣强工业设计创新中心、裘皮设计创新中心投用运营,恒润、瑞星等3 家企业建成省级工程实验室,驹王、华强等3 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引进北京创新资源,建设北京中关村(枣强)产业协同创新基地(衡水创新港),成为衡水市“一谷一港一中心”创新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建成海淀菁英(枣强)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一批高

8、新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入驻,协同创新格局基本形成。4.县城建设赶超,工作基础扎实县城建设赶超,工作基础扎实深入实施“小县大县城”战略,县城建设实现质的飞跃,综合排名由全省后30 名跃居全省第四名,入列省级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试点,在全省首批“十佳洁净城市”测评中荣获第二名,并被省住建厅授予“全省县城建设跨越赶超”典范。成功通过省人居环境范例奖、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验收,省级文明城、卫生城创建工作进展顺利。枣强县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实施三大片区拆迁改造,打通城区断头路,改造提升背街里巷,强化污水处理能力,保障城市安全供水,完成改造4939 套,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100%;建设了

9、全民健身中心、商业综合体、教育园区、大原书院等民生工程,打造了移民文化园、董子公园、龙湖公园、“一河两湖”景观带等休闲活动场所,构建了绵延十公里的绿色生态廊道。枣强精细化管理模式,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性批示,并在全省、全市予以推广。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完成农村改厕、生活污水管控、新扩建垃圾收集中转站等工程。农村生活水资源置换全面完成,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被推荐为全国试点县。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4(二)存在问题资源能源利用有待进一步调整(二)存在问题资源能源利用有待进一步调整。枣强县能源消耗较高,后备资源不足。枣强县能

10、源消费结构中化石能源占比偏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占比偏低。且枣强县地处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核心区,环境治理约束日益强化,能源消费环境的承载能力不足。枣强县农业灌溉用水较多,农业灌溉导致地下水超采。如何在今后处理好粮食生产和节水农业、优化农业结构之间关系依然是枣强县未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绿色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绿色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深化。虽然枣强县发展迈入新阶段,改革创新、转型升级仍然是主要任务,保持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仍然面临不少挑战。现有特色产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品牌建设滞后,在高端市场的占有率较低;生态友好的现代服务业及科技创新服务业发育体系有待完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生

11、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行动方案等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实施,枣强县大量减排举措密集推出,今后减排空间将逐步缩小,同时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继续推进,加之区域的输送影响,空气质量提升存在一定压力;水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枣强县域内重点河渠断面共 3 个,监测断面近三年考核结果均能达到上级部门管控要求,但整体水环境质量存在提升空间。生态文明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有待进一步健全。枣强县生态文明制度方面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要求相比,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枣强县尚未建立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发展;

12、二是国家对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枣强县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三是环境监管主要依靠传统手段,对“互联网+”、卫星遥感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创新融合应用不足。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5(三)创建机遇(三)创建机遇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不断深入,枣强县多年积累的经济、产业、市场、文化等优势日益显现,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枣强正迎来一个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一是一是我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为枣强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3、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二是我国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枣强县立足强大国内市场需求,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积极拓展市场竞争优势带来新机遇。三是三是协同发展战略全面深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雄商高铁即将破土开工,新一轮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展开,枣强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成为南资北移、京津产业外溢的重要承接地。四是四是国家、河北省、衡水市先后出台了促进县域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及相关政策措施,为枣强县产业与科技创新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五是五是衡水创新港强势起步,科技创新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发展优势,带动

14、动能转换破题发力,三大特色产业集群蓄势待发,为枣强县优化产业结构带来重大发展机遇。六是是京雄商高铁的建成,使枣强进入京津一小时交通圈,将迅速拉近枣强与超大城市的时空连接。网络化交通组织带动城镇群空间的网络化和扁平化,区域产业协同由京津直接向枣强等中小城市深度扩散。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6二、规划总则二、规划总则(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全会要求,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

15、、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以产业振兴强县、以结构调整富民,着力深化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统筹区域城乡发展,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增强民生福祉,着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力建设新时代生态宜居和谐美丽新枣强。(二)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协调发展。(二

16、)规划原则生态优先,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绿水青山,坚定不移地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贯穿和深刻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科学分析枣强县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条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与枣强县的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人文特征、经济基础紧密结合,针对地域特征量体裁衣,注重枣强县区域环境的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7差异性,充分体现环境污染特征的区域

17、性差异,充分彰显枣强的区域特色,依据现有开发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合理布局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实行差别化的开发和保护策略,提出针对枣强县特点的对策措施,科学指导枣强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把枣强县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人文意识、文化发展等作为一个整体,用整体统筹的观念去看待社会发展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发展。衔接生态保护、环境质量管理、资源环境承载力,统筹实施分区环境管控。集成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空间、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的管控要求,制定差异化的环境准入要求,促进精细化管理。突出重点,有序推进。突出重点,有序推进。优先选择对经济社会发展、区域

18、环境改善、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领域和区域为突破口,带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提升。与现有工作相衔接,与枣强县的各类规划保持协调,增强规划的战略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凸显生态内涵。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使枣强县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有序地推进。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社会共同参与,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合力,强化企业和市民的环保社会责任,倡导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鼓励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实践,共建生态文明社会,共享生态文明成果。(三)规划范围(三)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枣强县域行

19、政区划界限,国土总面积 904.85 平方千米,包括枣强县辖 9 个镇、2 个乡:枣强镇、大营镇、马屯镇、恩察镇、肖张镇、嘉会镇、张秀屯镇、新屯镇、唐林镇、王均乡、王常乡。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8(四)规划期限(四)规划期限基准年:2020 年;规划期限:2021-2025 年。(五)规划目标(五)规划目标1、总体目标、总体目标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县建设指标要求,结合枣强县自身特点与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重点工程建设,建成天更蓝、水更清、生态资产更富足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生态空间、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生活、生态制度、生态文化六大体系,让人

20、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2、阶段目标(、阶段目标(1)重点攻坚期()重点攻坚期(2021-2022 年)年)基本形成生态空间安全合理、生态文化先进文明、生态经济快速发展、生态环境稳步改善、生态生活幸福健康、生态制度基本健全的生态文明建设良好局面。全面落实碳中和、碳达峰工作安排部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基本确立,城乡环境显著改善,生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普遍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明显提高。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建立完善的生态制度。国家、省市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得到有效贯彻落实,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

21、核体系基本确立,政府绿色决策水平明显提高,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基本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基本建立,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不低于 20%,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达到 100%,继续全面实施河长制,落实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9营造良好的生态安全环境。营造良好的生态安全环境。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污染防治和风险防范,环境质量(水、大气、噪声、土壤)达到功能区标准并持续改善,土壤污染得到初步治理,固体废物资源化和安全处置水平稳步提升,生态系统保护体系明显健全,区域环境应急能力显

22、著增强,环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人居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公众对环境质量的满意率明显提升。区域内主要河流的主要水质指标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达标率达到 100%;集中式引用水源水质良好断面比例达 100%;地表饮用水水源地和地下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 100%。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优良天数比例持续升高,PM2.5浓度持续下降,并确保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林草覆盖率不低于 18.8%;全面健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构建安全的生态空间。加大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生态红线区域基本得到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护初显成效

23、,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生态安全得到可靠保障。重视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管理工作,并开展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方案。确保自然生态空间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打造发达的生态经济。打造发达的生态经济。积极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农业生态化和工业优化升级,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推行绿色循环低碳的生产方式,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形成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为特征的循环型生态经济体系。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并持续改善,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99%,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 9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 90%,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

24、利用率达到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090%。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明显优化,绿色产业比重显著提升,基础设施绿色化水平不断提高,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法规政策体系更加有效,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消费体系初步形成。2023 年实现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 10%。倡导健康的生态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态生活。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全过程,完善生态生活的基本保障体系,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初步形成绿色消费、节能办公和低碳出行的生态生活新风尚

25、。现有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全部达到一级 A 排放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 99.3%;污水处理厂污泥按国家及省有关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理,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持续达到 100%。培育先进的生态文化。培育先进的生态文化。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基本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文化;通过深入广泛的生态文明宣传和教育,公众生态文明意识显著提高,全社会基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员比例持续达到 100%,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及参与度达到 93%。(2)巩固提升期()巩固提升期(2023-2025 年)年)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融

26、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成为枣强发展的重要品牌。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制度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枣强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样板。(六)建设指标(六)建设指标依据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国家生态文明建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1设示范市县管理规程(环生态201976 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编制指南(试行)(环办生态函(2021)146 号)等相关文件要求,枣强县应按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指标”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生态制度、生态安全、生态空间、生态经济

27、、生态生活、生态文化 6 大领域,包含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环境质量改善、生态系统保护、环境风险防范、空间格局优化、资源节约与利用、产业循环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生活方式绿色化、观念意识普及等 10 大类任务,共 35 项建设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 20 项、参考性指标 15 项。其中,生态文明规划指定实施(约束性指标)为 35 项指标第 1 项。本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和政府颁布实施后,枣强县将基本达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考核要求,各指标具体情况详见表 1。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2表表 1 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指标现状及目标值枣强县国

28、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创建指标现状及目标值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2020 年现状值年现状值2022 年目标值年目标值2025 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年目标值指标属性生态制度(一)目标责任体系与制度建设1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实施正在制定制定实施实施约束性2党委政府对生态文明建设重大目标任务部署情况-有效开展有效开展有效开展有效开展约束性3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占党政实绩考核的比例%20414244约束性4河长制-全面实施全面实施全面实施全面实施约束性5生态环境信息公开率%100100100100约束性6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开展开展开展参考性生态安全(二)环境

29、质量改善7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PM2.5浓度下降幅度%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约束性8水环境质量水质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提高幅度劣 V 类水体比例下降幅度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考核任务;持续改善约束性(三)生态系统保护9生态环境状况指数-5553.7754.355.2约束性10林草覆盖率%1818.7218.819参考性11生物多样性保护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保护率外

30、来物种入侵特有性或指示性水生物种保持率%-%95不明显不降低不涉及不明显-不涉及不明显-不涉及不明显-参考性(四)环境风险防范12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100100100100约束性13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立建立建立健全参考性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3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2020 年现状值年现状值2022 年目标值年目标值2025 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年目标值指标属性14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建立建立健全约束性生态空间(五)空间格局优化15自然生态空间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性

31、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不涉及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不涉及自然保护地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功能不降低,不涉及自然保护地约束性16河湖岸线保护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无上级管控目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完成上级管控目标参考性生态经济(六)资源节约与利用17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万元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约束性1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立方米/万元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

32、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持续改善约束性19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率%4.55.75.86.0参考性20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农药利用率化肥利用率农药利用率%4343.0943.154543.54844参考性(七)产业循环发展21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农膜回收利用率%90758098.7386.9980999090100100100参考性22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综合利用率提高幅度2%,综合利用率60%的地区,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保持稳定或持续改善参考性枣强县国家

33、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4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领域任务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2020 年现状值年现状值2022 年目标值年目标值2025 年目标值指标属性年目标值指标属性生态生活(八)人居环境改善23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100100100100约束性24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100100100约束性25城镇污水处理率%8599.199.399.5约束性26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5059.57080参考性27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100100100约束性28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村占比%80100100100参考性29农村无害化卫生厕

34、所普及率%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完成上级规定的目标任务约束性(九)生活方式绿色化30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50100100100参考性31生活废弃物综合利用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储运-实施实施实施实施参考性32政府绿色采购比例%8085.068890约束性生态文化(十)观念意识普及33党政领导干部参加生态文明培训的人数比例%100100100100参考性34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8090.939395参考性35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度%8091.929395参考性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35、年)15三、规划任务与措施三、规划任务与措施(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一)生态制度体系建设1.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建立由县长或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生态文明决策机构,以衡水市生态环境局枣强县分局为基础,组建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统筹负责决策工作,加大专家咨询与公众参与力度。加强市层面的统筹力度,统一思想,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促进五规融合工作进入常态化工作之中。加快清理、修订和废止现行政策中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冲突或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逐步建立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地方性法规和政策体系。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积极

36、探索建立领导干部任期资源消耗和环境容量上限制度,建立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问责制和责任终身追究制。改革党政干部考核评价任用制度,增加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考核权重,加大对县、镇等各级党政领导者生态文明建设的问责力度,特别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实绩作为干部任用和选拔的依据之一。2.健全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健全生态文明相关制度健全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等相关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坚持实施排污许可制度,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健全常态化、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加快制定健全有利于推

37、动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金融、投资等政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6加快健全自然资产产权制度和自然资源负债表的编制;积极推进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及相关制度。3 提高生态文明监管能力提高生态文明监管能力提高生态环境监管能力。加强基层环保执法力量,具备条件的乡镇及开发区配备必要的环境监管力量。实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逐步推广无人机、遥控船、特种机器人等智能监控技术。完善执法人员前端移动执法终端配备和后台移动执法业务管理支撑系统建设,实现市县镇三级移动执法系统的对接和互联互通。加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建

38、设。建立集自动监控、业务管理、公众服务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信息化应用集成系统;推进主要江河、重点湖库、重要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管理基础信息系统、污染源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立体监测系统、水质预警与应急处置系统建设;搭建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整合、污染源管理、水质监测与评价、水质变化趋势研判、风险预警与应急处置等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4 构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构建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推行居民用电用水阶梯价格。全面推行燃煤发电机组脱硫、脱硝电价政策。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费政策。扩大绿色产品消费的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对

39、农产品主生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制度。让资源环境有价,以环境成本优化经济增长,环境经济政策通过激发节能减排的内生动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广实施绿色信贷、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等政策,推动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等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进一步提高高耗能、高排放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7项目信贷门槛。完善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动态化、常态化、规范化,建立符合农村特点和市场经济规律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新机制和管理模式。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实施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认真执行能源项目开发的节

40、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健全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制度,完善可再生能源的相关配套政策,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建立能源消费总量管理和节约制度。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以建设废旧物资交易市场为平台,逐步发展废旧物资综合利用产业,构建枣强县循环经济型的再生资源绿色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垃圾强制分类制度。鼓励大型企业开展废旧电器回收利用业务,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二)生态安全体系建设1.强化水系综合整治强化水系综合整治加强重点河流流域综合治理。开展重点河流综合治理,严格落实营南干渠、西支流、索泸河、卫千渠等重点河流断面水质整治达标方案,实施重点河流考核断面达标整治行动,加强纳污坑塘治理,强化监管,

41、确保水质达标;通过加大生态引水补水、定期开展断面水质监测、加强断面水质修复和加强巡查、全面落实河长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强化生活垃圾管理、持续推进沿河畜禽养殖治理等措施确保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加强引用水水源保护。全面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完善水源地监测监控体系,每年对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开展基础调查与评估,加强风险应急防控,建立联防联控应急机制,有效防控水源地环境风险。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持续整治集中式饮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8用水水源保护区内环境违法问题,加强卫千

42、渠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开展引水和断面水质监测,确保饮用水水源安全。加强入河排污口监管和规范化建设。规划期间完成肖张镇污水处理厂和营新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工作。初步构建并完善入河排污口信息台账,追溯来源,分类整治;定期对合法入河排污口主要污染物进行监测监管,建立起权责明确、制度健全、规划齐备、监控到位的排污口监管体系。推进工业企业废水全面达标排放。开展涉水污染源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确保所有排污口达标排放。加大废水超标排放整治力度,严防发生污水处理设施用不起、摆样子问题,对超标和超总量排放的企业依法查处,一律停产整治;对整治仍不能达到要求且情节严重的企业,由县政府依法责令限期关闭;依法

43、严肃查处偷排偷放、数据造假、屡查屡犯的企业。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对皮毛加工等重点涉水行业开展深度帮扶指导,加快提升改造进度。加强企业污染防治指导。完善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有序衔接排污许可证发放工作。督促、指导企业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要求严格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企业的废水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水平。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制度,积极同县政府协调,将污水处理设施运维资金纳入年初预算并落实到位,保障已建成的污水处理厂及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行;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在尚未建设污水处理设施的乡镇政府所在地建设小型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处理乡镇全覆盖,结合农

44、村改厕工作,建设移动式收集管网,提升污水收集量;深入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排査整治。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重点排查农村地区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热烈的黑臭水体,持续改善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19农村水环境。2.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整治散煤污染。进一步完善“双代”工作,并对散煤进行全过程监管。加快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实施散煤污染治理工程,严禁露天焚烧秸秆,进一步减少污染物排放,稳步改善空气质量。加强散煤全过程监管,加强用煤企业炉前煤质检测体系建设,严控工业和民用燃煤质量,强化农村散煤监督检查,严防散煤复燃。持续扬尘

45、污染整治。强化建设工程扬尘治理,保证建设工程扬尘治理标准全部达到验收八条要求。城市重点区域半径 3 公里范围内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重点管控,建成绿色工地,通过高围挡、全密闭、多喷淋、抑尘剂、洗轮机等措施,加严扬尘治理标准,并推广到全县范围;通过高精度国标法扬尘监测系统,对重点区域建设工程项目扬尘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扬尘排放稳定达标;抓好道路扬尘污染整治。开展精细化保洁,对县城区重点区域半径 3 公里范围内公路,按照一级保洁标准实施喷雾压尘作业。利用道路积尘走航对道路积尘进行监测;持续做好工业企业料堆场监督管理,工业企业料堆场物料储 存 落 实 煤 场、料 场、渣 场 扬 尘 污 染 控 制

46、 技 术 规 范(DB13/T2352-2016)有关要求,在满足安全的前提下,粉状物料入棚入仓储存,根据物料性质、粒径等选择抑尘网苫盖,粉状、粒状物料采用 2000 目,块状物料露天堆放需采用不低于 800 目抑尘网苫盖,规上工业企业料堆场规范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和 PM10在线监测设施,并联网。工业企业废气深度治理。对标行业先进水平,对重点涉气行业开展废气深度排查和治理,筛选重点涉气企业开展大气污染物精细化治理,帮助企业制定废气治理“一厂一策”方案、“VOCs 一厂一策”方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20案等;提升重点企业治理水平,加大涉 VOCs 排放工业园区

47、和产业集群综合整治力度。全面加强工业企业含 VOCs 物料储存、转移和输送、设备与管线组件泄漏、敞开液面逸散以及工艺过程等五类排放源VOCs 管控。在化工行业鼓励建设蓄热式热氧化(RTO)废气处理设施。在工业涂装行业鼓励采用沸石转轮吸附+RTO 治理工艺,提高企业废气处理治理效率;打造一批标杆企业,引导企业对标先进、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重污染企业退城搬迁、产业入园、特色产业升级等工程,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能耗低、排放少的战略新兴产业,严禁新上高能耗、高污染、低水平“两高一低”项目,综合推进全县工业企业废气治理。加强生活污染源控制。严控餐饮行业油烟污染,强化饮食行业油烟环境

48、监督与管理。将饮食业单位纳入强制管理范围,所有新、改、扩建饮食业单位要严格执行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城区范围内餐饮服务经营场所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控制生活源 VOCs 排放,对干洗、餐饮、汽修等实施分类管控,严格控制降低生活源 VOCs 排放。对群众反映强烈、居民集中的严重污染单位列入先期限期治理计划。严禁城区范围内露天烧烤,严禁城市及周边地区废弃物露天焚烧。加强对野外用火监管,严禁秸秆露天焚烧。提升大气环境综合监管能力。建立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与综合评估体系,为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支撑。加强基础监测站点、信息网络相关软硬件配备、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监测工作的及时、有效进行。统一规

49、划和分配资源,缩小差异,尽快扫除监测盲点。3.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积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建立土壤环境管理制度。落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制度。根据调查评估结果逐步建立污染地块名录及其开发利用负面清单。严枣强县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规划文本(20212025 年)21格用地准入,将建设用地土壤环境管理要求纳入城市规划和供地管理,土地利用开发必须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符合土壤环境质量要求。将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纳入常规环境监测体系,组织对土壤环境重点监管单位、工业园区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固体废物处置设施周边土壤开展监督性监测,制定土壤环境监测方案并落实。全面摸清土壤环境污染状况。推进全县农用地土壤污染状

50、况详查,建立疑似污染地块名单和污染地块名录,完善土壤环境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土壤环境污染综合防控体系。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布点采样、分析测试、数据上报、成果集成等工作,全面了解重点行业在产企业和关闭搬迁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及分布,建立污染地块清单和优先管控名录。强化建设用地环境监管。加强工业用地土壤环境监管,与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明确相关措施和责任并向社会公布。加强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的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污染地块再开发利用和流转的审批。新増建设用地规划用途和现有建设用地再开发用途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在办理用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其他杂项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