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0.149-2019 道地药材 第149部分:黄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CACM 1020.149-2019 道地药材 第149部分:黄芩.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11.120.01C 23才J体标 准T/CACM 1020.1492019道地药材 第149 部分:黄芩Daodi herbsPart 149:Huangqin2019-08-13发布2019-08-13实施中华中医药学会 发布T/CACM 1020.1492019前 言T/CACM 1020道地药材标准分为157个部分:第1 部分:标准编制通则;第148 部分:常吴萸;第149部分:黄芩;第150部分:赤芝;*第157部分:汉射干。本部分为 T/CACM1020 的第149部分。本部分按照 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部分由道地药材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道地
2、药材生态遗传重点研究室提出。本部分由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本部分起草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中药有限公司、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阁中药材种植 有限公司、陕西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陕西省中药资源产业化协同 创新中心、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中研百草检测认证有限 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严辉、曾燕、李虹、王胜升、赵明、郭盛、王继永、赵润怀、唐志书、段金 廠、黄璐琦、郭兰萍、詹志来、肖生伟、郭亮、李晓菲、刘佳陇、汪英俊、余意。1164T/CACM 1020.1492019道地药材 第149部分:黄芩1 范围T/CACM1020 的本部分规定
3、了道地药材黄芩的来源及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质 量特征。本部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道地药材黄芩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T/CACM 1020.12016 道地药材 第1部分: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 术语和定义T/CACM 1020.12016 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黄芩 huangqin产于河北承德及其周边燕山阴山太行山地区的野生黄芩和仿野生栽培黄芩。4 来源及形态
4、4.1 来源本品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4.2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肥厚,肉质。茎直立或斜生,多分枝。叶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先端钝或稍尖, 基部圆形,全缘,两面无毛或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花序顶生,总状,常于茎顶聚成圆 锥状;下部的苞片叶状,上部的苞片较小为卵状披针形;花萼开花时常4mm, 果时增大。花冠紫色, 紫红色或蓝色,二唇形;上唇盔状,先端微裂;下唇3,裂开,中裂片近圆形。雄蕊4,稍露出,前对 较长,后对较短。子房4裂,光滑,褐色;花盘环状。小坚果,卵圆形,黑褐色,具瘤,腹面近基部 具果脐。花期7月8月,果期8
5、月9月。5 历史沿革5.1 品种沿革汉代范子计然云:“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说明黄芩以根黄者为好,此为多年生黄芩性状1165T/CACM 1020.1492019特点。吴普本草对黄芩的原植物描述为:“二月生,赤黄叶,两两四四相值,其茎空中,或方圆, 高三、四尺,四月花紫红赤,五月实黑,根黄。二月至九月采。”唐代新修本草记载:“叶细长,两叶相对,作丛生,亦有独茎者。今出宜州、鄜州、径州者 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宋代本草图经记载:“黄芩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苗长尺余, 茎干粗如筋,叶从地四面作丛生,类紫草,高一尺许,亦有独茎者,叶细长青色,两两相对,六月开
6、紫花,根黄如知母粗细,长四五寸,二月、八月采根,暴干用之。”这些描述与黄芩属 Scutellaria 植物 特征基本相符。由此证明从本草经集注到本草图经药用黄芩品种变化不大,基本都是唇形科 黄芩属。结合证类本草所绘“耀州黄芩”“潞州黄芩”药图及古代典籍中的产地描述,大致可以 认为北芩为今用正品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一直是药用主流品种。明代本草纲目记载:“芩,说文作签,谓其色黄也。或云芩者黔也,黔乃黄黑之色也。宿芩 乃旧根,多中空,外黄内黑,即今所谓片芩,故又有腐肠,妒妇诸名。妒妇心黯,故以比之。子芩乃 新根,多内实,即今所谓条芩。或云西芩多中空而色
7、黔,北芩多内实而深黄。”所谓“西芩”“北芩” 应是根据产地划分者,其北芩当为今用正品,而西芩恐是甘肃黄芩 Scutellaria rehderiana Diels, 或滇黄 芩 Scutellaria amoena C.H.Wright一类。本草乘雅半偈曰:“出川蜀,及河东、陕西,近道亦有。二 月生苗,茎干粗如筋子,中空外方,叶色黄赤花色紫,实色黑,根色黄, 一种独茎者,其叶细长 而青,两两相对,花、实、根色则一也。”其所述形态亦符合黄芩特征。清代植物名实图考记载:“黄芩以秭归产著,后世多用条芩,滇南多有,土医不他取也。”并 附图。滇南产的黄芩指今滇黄芩。又指出黄芩的同科不同属植物滇黄芩也作为
8、药用植物。现在黄芩的地区习用品主要有甘肃黄芩、西南黄芩、丽江黄芩和粘毛黄芩。前三种在历代本草著 作中均有记载,而后一种在历代本草著作中没有记载。由于粘毛黄芩 Scutellaria viscidula Bge.除植株被 粘毛和花呈黄色以外,在形态上与黄芩极为相似,且产地亦在黄芩分布区以内。因此很难排除古人将 其与黄芩兼采并用的可能性。综上所述,古今药用黄芩的来源大抵相似,上述黄芩属的几种原植物均 可作黄芩入药,但习惯上认为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质量最佳,为药典正品。5.2 产地沿革黄芩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草部中品,书中记载其“一名腐肠。生川谷”
9、。只有生长环境 描述,即山区山峦叠嶂,川谷崎岖之处,而无植物产地、形态的描述。东汉范子计然云: “黄芩 出三辅,色黄者,善。”三辅,即现在陕西中部地区。南北朝时期名医别录记载黄芩“生秭归及冤句”。秭归即今湖北秭归,冤句即今山东荷泽。 本草经集注云:“秭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彭城即今江苏徐州铜山,郁州即 今江苏灌云东北部。可知南朝梁代以前黄芩的产地在长江上游以北、黄河下游地区。唐代新修本草云:“今出宜州、鄜州、泾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宜州即今 湖北宜昌,鄜州即今陕西富县,泾州及今甘肃泾县,兖州即今山东西南及河南东部,这些地区处于长 江以北至黄河以南之间的半干旱半
10、湿润区,黄芩的产区也多以华北及华中地区为主,但以山东西南及 河南东部地区所产质量较佳。千金翼方云:“宁州、径州。”宁州即今甘肃东部宁县,径州即今甘 肃泾川县北泾河北岸。该书指出黄芩的道地产地,甘肃东部宁县、泾川县与陕西中西部相接,纬度上 与范子计然所载“三辅”地区基本上一致,属于渭北旱塬区。再结合此处地形,山、川、塬交 错,仍与神农本草经生川谷相符。宋代本草图经云:“生秭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有之。” 川蜀为今四川, 河东为今山西西南部,陕西近郡为现代的陕西富县、富平、铜川耀州区、同官、汉中地区等黄土高原 地区。该书指出黄芩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仍以长江中游以北为主要地区,陕西近
11、郡皆有之,说明当 时陕西中北部、山西西南部和四川成为黄芩主产区。该书附图收录潞州黄芩和耀州黄芩,潞州即今山1166T/CACM 1020.1492019西长治,耀州即今陕西铜川耀州区。说明此时陕西铜川耀州、山西长治为代表的汾渭平原是黄芩的主 产区。明代本草乘雅半偈记载: “出川蜀及河东、陕西,近道亦有。” 川蜀即今四川,河东即今山 西。该书指出黄芩的产地广泛分布于我国中部,仍以长江中游以北为主要地区。清代植物名实图考云:“黄芩以秭归产著,后世多用条芩,滇南多有,土医不他取也。”并附 图。该书指出黄芩的产地以秭归即今湖北秭归县为好,其质量较优,但随时间流逝,黄芩的质量下降, 多以细而不饱满的根入
12、药。民国时期药物出产辨记载: “山西、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山西主要指太行山中北部五 台、灵丘等地,直隶即今河北中南部(包括北京、天津等地),热河原指燕北、辽西、蒙东交界区域, 指出黄芩产地主要在燕山阴山地区。清朝和民国时期的地方志关于黄芩的资料记载较多,经查阅 江南通志和徐州志,均未发现江苏有黄芩出产的记载,只在古本草书籍中提到江苏徐州地区有 黄芩。湖北的湖广通志无黄芩记载;但在湖北府县志辑中共发现六个地方产黄芩。表明从古 至今湖北一直产黄芩。陕西的陕西通志和山西的山西通志及一些府县志在物产卷均提到黄 芩。这与古本草书籍的记载相符合,但产黄芩的府县并不是很多。山东的山东通志有黄芩的记 载,
13、在各府县的多于12个地方志也发现物产卷有黄芩,说明山东很多地方都产黄芩。河南的河南通 志和县志在物产卷提到黄芩。河北的畿辅通志和各府县志也发现很多物产卷有黄芩的记载,如 在察哈尔省通志中提到在山野及草地中,张北、万全、赤城、龙关、延广、怀安、怀来、阳原、 沽源、康保、涿鹿、宣化均产。钦定热河志中记载:“大宁和众二县、利州、惠州、兴中州土产黄 芩。”察哈尔省通志中记载:“张北、万全、赤城、龙关、延广、怀安、怀来、阳原、沽源、康保、 涿鹿、宣化均产。”可见清代以来,黄芩主要产区向河北承德地区、内蒙古、赤峰北部山地草原发展。现代中国中药区划记载:“产于燕山北部承德地区的黄芩历来以条粗长、质坚实、加工
14、后外 皮金黄、杂质少而著称于世,被誉为热河黄芩。”中华本草记载: “分布于东北、内蒙古、河 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可见黄芩从南到北分布面非常广。 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记载:“主产河北承德、北京、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甘肃。此 外,东北三省、宁夏、陕西等省均有分布。其中山西产量最大,以河北质量佳,尤其承德产者质量 优。”指出黄芩资源分布广,以山西栽培产量最大,河北承德所产质优。当前,家种黄芩主要集中在山 东、陕西、甘肃、山西等地,尤其集中在北纬35线附近的山东鲁南山区、陕西关中地区、山西运城地 区、甘肃定西地区等地,这些区域古代多有黄芩分布记载。黄芩为
15、直根系,前三年其主根长度、粗度、 鲜重和干重均逐年增加。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开始变慢,部分主根开始出现枯心,以后逐年加重, 八年生的家种黄芩几乎所有主根及较粗的侧根全部枯心。山东、陕西、山西、甘肃等栽培黄芩产区属 于传统农业主产区,土地及人工成本相对较高,出于生产效益的考虑,多数生长1年2年即采挖。 而以承德为代表的燕山地区的黄芩多为野生或仿野生的生产方式,生长年限多在3年4年以上,更 符合传统道地黄芩性状。从历代本草文献记载来看,黄芩产地主要以华北地区及与其接壤的汉中地区、江淮地区、三峡地 区等地为主,关于其道地产区考证存在一定争议。从黄芩生物学特性来看,黄芩性耐寒,耐旱,但不 宜太旱,怕涝
16、。课题组综合本草考证及产地历史气候考证,发现其产地历史变迁也与其特性相吻合, 黄芩道地产区分布于我国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地区的中低山地及黄土塬区。名医别录本草经集注药性粗评植物名实图考等本草文献记载湖北秭归等地为道地 产区时,该区域基本都处于历史寒冷期,并同时处于历史干旱时期,此时,道地产区可南迁至湖北秭 归为代表的三峡地区,秭归位于我国第二、第三阶梯过渡地带,也是湿润半湿润区交界处,在其历史 干冷期,可能是黄芩药材产区分部的南界;本草文献记载陕西、山西、河北等地北方区域为道地产区 时,相关区域基本都处于历史温暖期,同时产地均属于历史干旱时期,道地产区分布偏向北方。当前 我国正处于历史
17、温暖期,因此也就解释了现在东北半湿润半干旱山区也有一定量的黄芩出产。1167T/CACM 1020.1492019据此推断:黄芩药材的道地产区受历史气候因素影响明显,其道地产区主要是以华北地区为中心 的大陆性温带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地区,目前以燕山阴山太行山地区野生及仿野生黄芩质量更佳。 黄芩产地沿革见表1。表1 黄芩产地沿革年代出处产地及评价秦汉神农本草经生川谷范子计然黄芩出三辅,色黄者,善南北朝名医别录生姊归及冤句本草经集注姊归属建平郡。今第一出彭城,郁州亦有之唐新修本草今出宜州、鄜州、径州者佳,兖州者大实亦好,名豚尾芩也千金翼方宁州、径州宋本草图经生姊归山谷及冤句。今川蜀、河东、陕西近郡皆
18、有之证类本草附图为潞州黄芩和耀州黄芩明药性粗评生川蜀、河陕川谷,今荆湘州郡亦有之,以西北出者为胜清植物名实图考黄芩以秭归产著,后世多用条芩,滇南多有,土医不他取也民国药物出产辨山西、直隶、热河一带均有出6 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6.1 道地产区野生及仿野生黄芩道地产区以燕山阴山太行山中北部一带山地丘陵为核心的河北承德及周边 等地区。6.2 生境特征野生及仿野生黄芩主要分布在河北北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及山西北部交汇处,该区域气候 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型山地气候,多属于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过渡带,四季干湿冷暖分明。年 平均气温为710,年平均降水量400mm600mm。7 质量特征7.1 质量要
19、求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对黄芩的相关质量规定。7.2 性状特征黄芩栽培品较细长,长5cm25cm, 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 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道地产区黄芩栽培方式多仿野生生长,其特征为:多生长3年5年,具备较明显的野生黄芩药 材特征。主根呈圆锥形,粗壮且直,分枝少。长10cm25cm, 直径1.5cm3cm。 表面棕褐色或棕黄 色,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和侧根残痕,先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上部较粗糙,下部皮细有1168T/CACM 1020.1492019顺纹或皱纹。撞皮干燥后表面金黄色,质硬而脆,断面深黄色,上端中央有黄绿色和棕褐色的枯
20、心, 以“条粗长,皮色金黄”为主要特点。气微,味苦。道地产区黄芩与其他产地黄芩性状鉴别要点见表2。表2 道地产区黄芩与其他产地黄芩性状鉴别要点比较项目道地产区黄芩其他产地黄芩根条形态圆锥形,粗壮且直圆锥形较细长,多有分枝芦头下直径多1.5cm以上一般1.5cm以下长度一般长度10cm以上长度5cm10cm居多表皮棕褐色或棕黄色,表面纹理较粗糙浅棕黄色、棕黄色或深黄色,纵皱纹较细腻断面断面深黄色,上端中央有黄绿色和棕褐色的 枯心断面浅黄色至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 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1169T/CACM 1020.1492019参 考 文 献1 尚志钧.神农本草经校注 M. 北京:
21、学苑出版社,2008:219.2 陶弘景.名医别录(辑校本) M. 尚志钧辑校.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95.3 陶弘景 .本草经集注(辑校本) M. 尚志钧,尚元胜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264.4吴普.吴普本草 M. 尚志钧等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36.5苏敬 .新修本草(辑复本) 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204.6孙思邈.千金翼方 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22.7苏颂 .本草图经 M. 尚志钧辑校.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53-154.8唐慎微 .证类本草 M. 尚志钧,郑金生,尚元藕,等
22、校点.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230-231.9许希周,喻正科.湖湘名医典籍精华:本草卷 M. 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35.10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校点本) M. 冷方南,王齐南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6:300.11兰茂.滇南本草:第一册 M. 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75:466-468.12吴其溶.植物名实图考:上册 M. 北京:中华书局,1963:165.13陈仁山.药物出产辨 M. 广州: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30:24.14 中国药材公司.中国中药区划 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68-70.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第5册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 版社,1999:200-201.16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 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76.17李子.黄芩的本草考证及道地产区分布与变迁的研究 D.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18葛全胜.中国历朝气候变化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36-594.19郑景云,尹云鹤,李炳元.中国气候区划新方案 J. 地理学报,2010,65(1):3- 12.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