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_CACM 1149-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腹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_CACM 1149-2019 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腹痛.docx(2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ICS 11.020C 05团体 标 准T/CACM 11492019 代替 ZYYXH/T 28-2008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腹痛Guideline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in Chinese medicineAbdominal pain2019-01-30 发布2020-01-01 实施中 华 中 医 药 学 会 发 布T/CACM 11492019序 言为落实好 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任务,受国家中医 药管理局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委托,中华中医药学会开
2、展对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进行技术指导 和质量考核评价、审查和发布等工作。此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共计 240 项, 根据学科分为 内科(含糖尿病科)、外科、妇科、儿科、眼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肿瘤科、整脊科、耳鼻 喉科 11 个专业领域,分别承担部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任务。根据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 修订项目工作方案 (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 号) 文件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成立中医临床 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 11 个学科领域专家指导组,指导项目组按照双组长制开展中医临床诊 疗指南制修订工作(其中有 8 个项目未按期开展) 。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
3、专家总指导组的指导 下,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专家起草印发了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技术要求(试行)中医临床 诊疗指南制修订评价方案(试行)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草案)格式说明及规范(试行)等文件, 召开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培训会及论证会 20 余次, 组织专家近 280 余人次召开 25 次中医临床诊 疗指南制修订项目审查会,经 2 次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审议,完成中医临床诊疗指 南制修订工作。 其中,有 171 项作为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发布, 56 项以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结题,5 项中医临床诊疗专家建议结题。 按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审议结果,结合各项目组实际情况,对 中医临床诊
4、疗指南进行编辑出版,供行业内参考使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顾 问:王永炎、李振吉、晁恩祥。组 长:张伯礼。副组长:桑滨生、蒋 健、曹正逵、洪 净、孙塑伦、汪受传、唐旭东、高 颖。成 员:谢雁鸣、李曰庆、裴晓华、罗颂平、杜惠兰、金 明、刘大新、杨志波、田振国、朱立 国、花宝金、韦以宗、毛树松、卢传坚、赵永厚、刘建平、王映辉、徐春波、郭 义、何丽云、高云、李钟军、郭宇博、李 慧。秘 书:苏祥飞、李 慧。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指导组学术委员会:王永炎、张伯礼、吴以岭、孙伟正、李乾构、沈绍功、张学文、胡荫奇、凃晋文、 姜良铎、沈庆法、姚乃礼、晁恩祥、钱 英、陈绍宏。组 长: 孙塑
5、伦。副组长:唐旭东、高 颖。成 员:李建生、冼绍祥、周亚滨、刘建平、张洪春、何立群。秘书组:赵宜军、赵进喜、常静玲、林芳冰。IT/CACM 11492019目 次前言 引言 1 范围 12 术语和定义 13 临床诊断 13.1 中医诊断 13.2 西医诊断 23.3 中医鉴别诊断 2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 24.1 辩证论治 24.2 其他疗法 45 预防与调护 6附录 A(资料性附录) 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 7附录 B(资料性附录) 文献评价表格工具 9参考文献 14IIT/CACM 11492019前 言本指南按照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
6、规则起草。本指南代替 ZYYXH/T 282008腹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与 ZYYXH/T 282008 相比,主要变化 如下:删除了腹痛与干霍乱的鉴别(见 2008 年版的 1.2.2);修改了关于腹痛的西医疾病范畴(见 2);删除了辨证论治中中药剂量的标注(见 2008 年版的 2.1-2.6);增加了腹痛与胁痛的鉴别(见 3.3);修改了中医辨证分型的顺序以及推荐方药的内容(见 4.1)。增加了辨证论治中方剂循证医学证据等级(见 4.1);增加了其他疗法中中药灌肠、中药贴敷等内容(见 4.2);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本指南参与
7、起草单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 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中医药大学 第二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广 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本指南主要起草人:张声生, 谢胜,唐志鹏,林江,陈苏宁,周正华,李慧臻, 刘绍能, 迟莉丽, 任顺平,黄绍刚,吴兵, 黄穗平,沈洪, 王垂杰, 胡镜清,张正利,赵鲁卿,汪正芳。本指南所代替指南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ZYYXH/T 282008。IIIT/CACM 11492019引 言本指南为国家
8、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 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 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消化科专家指导 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修订过程与任何单位、个人无经济利益关系。本指南主要针对以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主要包括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胆囊炎 等消化系统疾病,提供中医药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为中医临床提供参考。主要目的是推荐有循证医学证 据的腹痛病中医诊断与治疗,规范中医临床诊疗过程。目前国内“腹痛中医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华中医药学会于 2008 年颁布,本次指南制修订旨在对中 医腹痛病的诊断及治疗做一次梳理,明确腹痛病的病
9、名诊断、证候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规范。本指南由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在中医临床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中医消化病专家指导组的 指导、监督下实施, 文献评价小组确定筛选证据的标准, 并通过检索 CNKI 数据库,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 准的文献共 175 篇, 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及证据分级,根据证据级别达成专家组共识, 并提出推荐意 见,初步制定出针对腹痛病的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本指南是根据中医对腹痛的中医药临床研究成果并结合专家经验制定。针对的患者群体是消化系 统相关腹痛患者(西医诊断主要包括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胆囊炎等),提供以中医药 为主要内容的诊断和治疗建议。VT/CACM 114
10、92019中医内科临床诊疗指南 腹痛1 范围本指南提出了腹痛病的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护的建议。本指南适用于 18 周岁以上人群腹痛病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综合医院中医科、中医医院脾胃病科等相关科室临床医师使用。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1腹痛 abdominal pain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1 。主要病因病机包括寒邪内阻、湿 热壅滞、肝郁气滞、瘀血阻滞、饮食积滞、中虚脏寒等。常见于西医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胰 腺炎、胆囊炎等消化内科疾病。3 临床诊断3.1 中医诊断3.1.1 病名诊断腹痛是指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
11、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3.1.2 证候诊断基于中医内科学 2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及腹痛的临床特征3 ,分辨 寒热、虚实、脏腑、气血,临床常见证候如下:a)寒邪内阻腹痛急剧, 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多有受寒病史, 口淡不渴, 舌质淡白,苔薄白, 脉沉紧。 b)湿热壅滞腹中疼痛, 按之痛甚,胀满不舒,大便秘结或黏滞不爽,口黏口渴,小便短赤, 舌质红,苔黄 腻,脉滑数或沉实有力。c)肝郁气滞腹部胀痛, 攻窜两胁,痛引少腹,得嗳气、矢气后减轻, 情志不舒时加重, 胸闷善太息,舌质 淡红, 苔薄白, 脉弦。d)瘀血阻滞1T/CACM 11492019腹中刺痛, 痛势较剧,痛处不移,
12、拒按, 腹痛迁延不愈, 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沉 细或涩。f)饮食积滞腹痛胀满, 多有伤食病史,疼痛拒按,厌食泛呕, 嗳腐吞酸, 大便泄泻或便秘, 舌苔腻,脉滑 实。g)中虚脏寒腹痛绵绵, 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及劳累后加重, 神疲气短, 怯冷肢寒,小便清长,大便 稀薄,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3.2 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如下:a)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诊断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III 诊断标准 4;b)胰腺炎的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5、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2014)6;c)胆囊炎的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疗共识意见(2014
13、年,上海)7。3.3 鉴别诊断3.3.1 胃痛胃痛部位在上腹近心窝处,常伴脘腹胀满、呕恶泛酸、嗳气嘈杂等症,病变以胃为主。腹痛的部 位是在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常伴有便秘、泄泻等肠道症状, 病变范围较广,凡腹内脏腑及有关 经脉受病, 均可引起腹痛。3.3.2 胁痛胁痛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胀痛或窜痛为主,伴有口苦、咽干、目眩等症状。腹痛则是以胃脘以下、 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3.3.3 妇科腹痛妇科腹痛部位多在小腹, 与经、带、胎、产有关。3.3.4 外科腹痛外科腹痛多先腹痛后发热,疼痛剧烈,痛有定处,压痛明显, 伴有肌紧张和反跳痛;内科腹痛常 常先发热后腹痛,疼痛不剧,压痛不明
14、显,腹部柔软,痛无定处。4 临床治疗与推荐意见4.1 辨证论治4.1.1 寒邪内阻证病机: 寒邪凝滞,脉络痹阻。T/CACM 11492019治法: 温里散寒,行气止痛。推荐方药: 正气天香散(出自玉机微义)(b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合良附丸8-9 (出自 良方集腋)(b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加减。常用药:乌药、香附、陈皮、紫苏叶、干姜、高良姜。加减:腹中冷痛、面色苍白、手足厥冷者, 加制附子以温肾散寒;小腹拘急冷痛,偏于下焦, 加 小茴香、肉桂、细辛、吴茱萸以暖肝散寒。中成药: 良附丸,一次 3g6g,一日二次。(V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4.1.2 湿热壅滞证病机: 湿热内结,腑
15、气不通。治法: 清热利湿,导滞通腑。推荐方药:a)大柴胡汤10-12 (出自伤寒论)。加减(IIa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柴胡、黄芩、大黄、枳实、半夏、白芍、大枣、生姜。b)大承气汤13-21 (出自伤寒论)加减。(IIa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大黄后下、芒硝、枳实、厚朴。加减;腹痛剧烈,寒热往来,恶心呕吐,大便秘结,宜大柴胡汤;热结肠腑, 大便秘结,宜大承 气汤;燥结不甚,湿热较重,大便不爽, 加栀子、黄柏以清热利湿;腹痛引及两胁,加郁金以疏肝理 气。中成药:枫蓼肠胃康颗粒22-23,一次 1 袋, 一日三次。(VI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4.1.3 肝郁气滞证病
16、机: 肝气不疏,气滞络阻。治法: 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推荐方药: 柴胡疏肝散24-28(出自景岳全书古方八阵)加减。(Ib 级证据,推荐使用) 常用药:柴胡、枳壳、香附、陈皮、白芍、甘草、川芎。加减:气滞日久, 血行不畅, 加桃仁以活血化瘀;痛引少腹,加橘核,川楝子理气通络止痛;腹 痛即泻,用痛泻要方加减以抑肝扶脾。肝郁化热加丹皮、栀子。中成药:a)柴胡舒肝丸 一次 1 丸,一日二次。(VI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b)元胡止痛片29 一次 4 片6 片, 一日三次。(VI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4.1.4 瘀血阻滞病机: 血脉瘀滞,脾络不通。治法: 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推荐方药:a)膈下逐
17、瘀汤10(出自医林改错)加减。(I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香附、红花、枳壳、3T/CACM 11492019甘草。b)少腹逐瘀汤30-31(出自医林改错)加减。 (b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 c)复元活血汤32(出自医学发明)加减。(I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柴胡、瓜蒌根、当归、红花、甘草、穿山甲、大黄、桃仁。加减:血瘀严重,加王不留行,三七粉以活血化瘀;大便燥结,加大黄,枳实、芒硝以攻下燥结。 中成药:血腑逐瘀胶囊33 一次 6 粒,
18、 一日二次。(V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4.1.5 饮食积滞病机:宿食停滞,腑气不通。治法:消食导滞,行气止痛。推荐方药: 枳实导滞丸30 (出自内外伤辨惑论)合保和丸(出自丹溪心法)加减。(IV 级证 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枳实、大黄、黄连、黄芩、神曲、白术、茯苓、泽泻、山楂、半夏、连翘、莱菔子、麦 芽。加减:腹胀甚,大便秘结,加厚朴、木香行气止痛;恶心、呕吐者,加陈皮、苍术理气燥湿, 降 逆止呕。中成药:a)枳实导滞丸35 一次 6g9g,一日二次。(I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b)保和丸 一次 6g9g,一日二次。(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4.1.6 中虚脏寒证病机:
19、脾阳受损,失于温养。治法: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推荐方药:a)小建中汤36-37 (出自伤寒论)加减。(级证据,推选择性荐使用)常用药:桂枝, 生姜、饴糖、大枣、白芍、炙甘草。b)大建中汤(出自金匮要略)加减。(V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常用药:蜀椒、干姜、党参。c)当归四逆汤合吴萸生姜汤(出自伤寒论)加减。(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 常用药:当归、白芍、甘草、通草、桂枝、细辛、生姜、吴茱萸、大枣。加减:若腹中大寒,呕吐肢冷,可用大建中汤温中散寒;久寒者,用当归四逆汤合吴茱萸生姜汤; 寒重,加乌药以温里散寒;气虚明显,加炙黄芪以补气;腹痛下利、脾肾两虚,加附子、四神丸以温 脾肾。中成药
20、:a)小建中胶囊(颗粒) 38 一次 1 袋,一日二次。(I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 b)附子理中丸 一次 1 丸,一日二次三次。(V 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4.2 其他疗法4T/CACM 114920194.2.1 中药灌肠生大黄煎剂39-41灌肠或直肠滴注,适用于急性胰腺炎湿热内蕴,阳明腑实证。 (b级证据,有选 择性的推荐),其他常用药物有清胰汤42-43 、大柴胡汤44-47、大黄面、芒硝48等。(IV级证据,有选择 性的推荐)4.2.2 针灸针灸方法如下:a) 针刺治疗常用穴:足三里、下巨虚、内关、胆俞、脾俞、胃俞、中脘等,采用平补平泻法,如中虚脏寒, 可采用补法,如湿热壅
21、滞,可采用泻法。临床尚可酌情选取公孙、神阙、天枢、合谷、章门、 气海、内庭、阳陵泉、期门、血海、膈腧、太冲、膻中等穴,以增强疗效49-52 。 (b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b) 灸法治疗采用艾条、艾柱隔姜灸,或电灸, 选取神阙穴、中脘穴、中枢穴、脾俞穴、胃俞穴、三阴交 等,适用于寒凝气滞、中虚脏寒证, 若兼有肾虚, 可加关元穴53-54 。(IV级证据,有选择性 的推荐)c) 耳穴贴压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主穴选: 胰胆、肝、胃、十二指肠、交感、神门、皮质下、内分 泌;两耳交替, 按压至酸胀感55-58 。(IV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4.2.3 中药贴敷中药贴敷方法如下:a) 外敷治疗
22、葱白头15个, 生姜30g,莱菔子、香附各50g,打碎炒热,加白米酒, 装透气好布包 装订, 热敷疼痛部位59-60 。适用于中虚脏寒证、饮食内停证。(Ib级证据, 推荐使用)b) 吴茱萸热敷61 吴茱萸200g250g装入布袋,然后在上面喷洒少许清水, 再放进微波炉中调高 火加热3min4min,取出后即可用。调节热敷包的局部温度,以不烫手为宜,注意避免烫伤 皮肤。适用于中虚脏寒证。(IIb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c) 亦可采用其他中药进行热敷62 ,如炒莱菔子、吴茱萸、小茴香各50g研磨成粉,用微波炉中高 火加热2min3min,使温度达到5060, 将加热好的中药混合均匀,装入专用纯棉布
23、袋 制成中药热奄包,待中药热奄包温度下降至病人能耐受时敷于神阙穴,适用于中虚脏寒证。(IIb级证据, 有选择性的推荐)4.2.4 推拿背俞穴63-64 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胃俞, 肝俞,胆俞, 大肠俞,小肠俞,三焦俞, 肾俞,膀胱俞 等穴位,采用指针、点穴、滚法等推拿手法。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在背俞穴推拿的同时,可配合按揉合谷、天枢穴; 拿曲池、尺泽穴;指推或捋手三阳经、手三阴 经等65 。 (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5T/CACM 114920195 预防与调护适寒温,避免外邪入侵。慎饮食,不过食生冷,不暴饮暴食。畅情志, 避免忧思郁怒等不良精神 因素的刺激。对于腹痛伴排泄泻、便秘者
24、,要做到饮食规律,以饮食清淡、易消化、少油腻,避免冷食、辛辣 刺激食物、生食为原则。腹痛伴便秘者可适量补充纤维(水果、蔬菜、谷类、玉米等富含植物纤维) , 腹痛伴泄泻者尽量避免纤维素含量丰富的食物66,35 。 (V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对于因胰腺炎所致腹痛, 禁食是胰腺炎急性期的重要措施之一,一般轻、中度患者禁食时间1天 3天。避免暴饮暴食及进食过多的脂肪食物,尽量避免过度饮酒。虚痛者宜进食易消化的食物,热痛者 忌食肥甘厚味、醇酒辛辣,食积者注意节制饮食, 气滞者要保持心情舒畅。 胆囊炎者应以低脂肪、低 胆固醇、适量蛋白和高维生素饮食为主,急性期因禁食或无脂饮食,充分休息以缓解疼痛40,6
25、7 。 (V级 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6T/CACM 11492019附 录 A(资料性附录)指南质量方法学策略A.1 临床证据的检索策略以篇名为“腹痛”、“中医”、“中药”、“辨证”、“功能性腹痛”、“肠易激综合征”“胰腺炎”“胆囊 炎”作为关键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年限从 1995 年 1 月 1 日到 2015 年 6 月 30 日, 检索近 20 年内, 选择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性文献为评价对象,去除妇科、儿科及外科腹痛相关 疾病,对于来自同一单位、同一时间段的研究和报道以及署名为同一作者的实质内容重复的研究和报 道,则选择其中一篇作为目标文章。根据以上检索策略,
26、 项目工作组在文献检索阶段共检索到与本病相关的文献 175 篇。 项目复审阶段, 根据复审要求, 补充 2000 年2017 年年间相关文献共 7 篇。A.2 质量评价和证据强度A.2.1 文献质量评价对于检索到的每篇临床文献均按以下方法分别作出文献评价。a) 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结合 Cochrane 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价, 选出采用改良 Jadad 量表评分 大于等于 3 分的文献作为指南的证据,Jaded 量表见附录 B.1。文献总体质量较差,Jadad 评 分大于 3 分的有 2 篇。b) 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 采用 MINORS 条目评分。 评分指标共 12 条, 每一条分为 0
27、分2 分, 前 8 条针对无对照组的研究, 最高分为 16 分;后 4 条一起针对有对照组的研究, 最高分共 24 分。 0 分表示未报道;1 分表示报道了但信息不充分; 2 分表示报道了且提供了充分的信息。 选择总分大于等于 13 分的文献作为治疗性建议证据,MINORS 条目见附录 B.2。文献总体质量 较差, MINORS 评分大于 13 分的有 3 篇。非随机临床试验的判定标准:指受试对象以非随机的方式进行了分组或者施以某种干预过程。 对于分组方式为交替分组,即以生日、住院日、住院号等的末尾数字为奇数或偶数等情况进行 分组的情况,定义为非随机。c) 队列研究及病例系列的评价:采用 NO
28、S 量表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该标准包括 3 个方面的评价: 病例组与对照组选择方法、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接触暴露评估方法。评价后星数越多质 量越好,最好为 10 颗。本指南的制定选择评分大于 5 颗星的文献为证据,NOS 量表见附录 B.3。 文献总体质量较差, NOS 评分仅一篇文献评为 4 星。A.2.2 证据评价分级7T/CACM 11492019参照刘建平教授提出的关于传统医学证据分级的建议对证据评价分级。此外, 我们依据文献研究的成果经专家共识, 形成推荐建议。表 A.1 证据分级标准证据级别分级标准描述a由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系列这四种研究中至少2 种不同类
29、型的研究构成的证据体,且不同研究结果的效应一致b具有足够把握度的单个随机对照试验a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b病例对照试验a历史性对照的病例系列b自身前后对照的病例系列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历史记载的疗法未经系统研究验证的专家观点和临床试验, 以及没有长期在临床上广泛运用的病例报告和历史记载的疗法A.3 推荐等级参照证据分级工作组提出的推荐分级:推荐使用: 有充分的证据支持其治疗,应当使用(基于级证据)。有选择性的推荐:有一定的证据支持,但不够充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使用(基于、级证据) 建议不要使用: 大多数证据表明效果不良或弊大于利(基于、级证据)禁止使用: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无效或明
30、显地弊大于利(基于 I 级证据)A.4 指南工具的评价AGREE 评测结果:包括临床领域和方法学方面的专家共计 4 位评估员,运用 AGREE 对本指南进行评价。4 位专家对指 南总体评价平均分为 6.5 分,并愿意推荐使用本指南。8T/CACM 11492019附 录 B(资料性附录)文献评价表格工具B.1 改良 Jadad 评分量表B.1.1 随机序列的产生恰当: 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或类似方法(2分) 。不清楚:随机试验但未描述随机分配的方法(1分) 。不恰当:采用交替分配的方法如单双号(0分) 。B.1.2 随机化隐藏恰当:中心或药房控制分配方案、或用序列编号一致的容器、现场计算机控制
31、、密封不透光的信 封或其他使临床医生和受试者无法预知分配序列的方法(2分) 。不清楚:只表明使用随机数字表或其他随机分配方案(1分) 。不恰当: 交替分配、病例号、星期日数、开放式随机号码表、系列编码信封以及任何不能防止分 组的可预测性的措施(0分) 。未使用(0分) 。B.1.3 随机序列的产生盲法恰当: 采用了完全一致的安慰剂片或类似方法(2分) 。不清楚:试验陈述为盲法,但未描述方法(1分) 。不恰当:未采用双盲或盲的方法不恰当, 如片剂和注射剂比较(0分) 。B.1.4 随机序列的产生撤出与退出描述了撤出或退出的数目和理由(1分) 。未描述撤出或退出的数目或理由(0分) 。B.2 MI
32、NORS条目非随机临床试验的评价, 采用MINORS条目评分,MINORS条目见表B.1。表B.1 MINORS条目序号条目提示1明确的给出了研究 目的所定义的问题应该是精确的且与可获得文献有关2纳入患者的连贯性所有具有潜在可能性的患者(满足纳入标准)都在研究期间被纳入了(无 排除或给出了排除的理由)9T/CACM 114920193预期数据的收集收集了根据研究开始前制定的研究方案中设定的数据4终点指标能恰当反 应研究目的明确的解释用来评价与所定义的问题一致的结局指标的标准,同时, 应在 意向性治疗分析的基础上对终点指标进行评估。5终点指标评价的客 观性对客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价者单盲法,对
33、主观终点指标的评价采用评 价者双盲法。否则,应给出未行盲法评价的理由。6随访时间是否充足随访时间足够长,使得能对终点指标及可能的不良事件进行评估7失访率低于 5%应对所有的患者进行随访。否则,失访的比例不能超过反映主要终点指标 的患者比例。8是否估算了样本量根据预测结局事件的发生率, 计算了可检测出不同研究结局的样本量及其 95%可信区间,且提供的信息能够从显著统计学差异及估算把握度水平对预 期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9 条12 条适用于评价有对照组的研究的附加标准9对照组的选择是否 恰当对于诊断性试验, 应为诊断的“金标准”:对于治疗干预性试验, 应是能从 已发表研究中获取的最佳干预措施。1
34、0对照组是否同步对照组与试验组应是同期进行的(非历史对照)11组间基线是否可比不同于研究终点, 对照组与试验组起点的基线标准应该具有相似性。没有 可能导致使结果解释产生偏倚的混杂因素。12统计分析是否恰当用于计算可信区间或相对危险度(RR)的统计资料是否与研究类型相匹配B.3 Newcastle-Ottawa Scale(NOS)文献质量评价量表B.3.1 病例对照研究B.3.1.1 有关说明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暴露”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在“可比性”上的条目最 多可以有两个。B.3.1.2 选择a) 病例的定义是否充分1) 是, 并有独立验证(如至少 2 名医生共同对病例做出诊
35、断; 或至少依据 2 种或 2 次的诊断 结果; 或者查阅了原始记录, 如 X 线、医院病历) *;2) 是,并有联动数据(如根据肿瘤登记数据中的 ICD 编码来判断是否为病例)或基于自我报 告, 但无原始记录;3) 没有说明。b) 病例的代表性1) 连续收集且有代表性的病例(如规定时间内患有目标疾病的所有合格病例;或特定饮水供 应区的所有病例;或特定医院或诊所、一组医院、健康管理机构的所有病例;或从这些病例中得到的一个合适的样本,如随机样本)*;2) 存在潜在的选择偏倚或没有说明。10T/CACM 11492019c) 对照的选择1) 社区对照*;2) 医院对照;3) 没有说明。d) 对照的
36、定义1) 没有疾病史(或未发生终点事件) *;2) 没有说明来源。B.3.1.3 可比性基于设计或分析所得的病例与对照的可比性如下:a) 研究控制了 (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如年龄)(如设计时,病例和对照按年龄匹 配;或两组人群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 研究控制了其他重要的混杂因素(如设计时, 病例和对照除按年龄匹配以外,还匹配了其 他因素;或两组人群的其他重要混杂因素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3.1.4 暴露a)暴露的确定1) 可靠的记录(如手术记录) *;2) 在盲法(不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 的情况下,采用结构化调查获得*; 3) 在非盲(已清楚谁是病例,谁是对照) 的情况下进
37、行的调查;4) 书面的自我报告或病历记录;5) 无描述。b)病例和对照的暴露是否采用了相同的确定方法1) 是*;2) 没有。c)无应答率1) 两组的无应答相同*;2) 无描述;3) 两组的无应答率不同且没有说明原因。B.3.2 队列研究B.3.2.1 有关说明每一项研究在“选择”和“结局”上的每一个条目最多可以有一个“*”。而在“可比性”上的条 目最多可以有两个“*”。B.3.2.2 选择a)暴露队列的代表性1) 能够很真实地代表社区人群的平均(请说明)*;11T/CACM 114920192) 基本可以代表社区人群的平均*;3) 选取特殊人群, 如护士,志愿者;4) 没有说明队列的来源。注:
38、该条目说的是对社区中所有个体的代表性,而非普通人群中某一样本的代表性。如某些健康管理机构的成员, 这些女性通常是中层阶级, 受过良好教育, 而且很注意自身健康。该群体有可能可以作为绝经后雌激素使用者的代表性 的样本, 但他们并不能代表所有女性。因此, 如果选用该群体作为研究人群的话, 势必会低估收入低、也没受过很好教育女性的代表性。b)非暴露队列的选择1) 来自暴露队列的同一社区*;2) 与暴露队列的来源不同;3) 没有说明非暴露队列的来源。c)暴露的确定1) 可靠的记录(如手术记录) *;2) 结构化调查*;3) 书面的自我报告;4) 无描述。d)研究开始前没有研究对象发生结局事件1)是*;
39、2)否。B.3.2.3 可比性基于设计或分析所得的队列的可比性如下:a) 研究控制了 (选择最重要的因素, 如年龄)(如设计时,暴露组和非暴露组按年 龄匹配;或两组人群的年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 研究控制了其他重要的混杂因素(如设计时, 暴露组和非暴露组除按年龄匹配以外,还匹配 了其他因素;或两组人群的其他重要混杂因素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B.3.2.4 结局a)结局事件的评估1) 独立的、盲法的评估或鉴定(如骨折, 采用了独立的盲法进行了鉴定;或有可靠的医院病 历或 X 线等原始记录的证实) *;2) 联动数据(如根据肿瘤登记数据中的 ICD 编码来判断是否为病例)*;3) 自我报
40、告(如骨折, 没有原始病历,也没有 X 线等的证实);4) 无描述。b)为观察到结局发生, 随访是否充分?(如 5 年)1) 是(选择了充分的随访时间来观察结局发生)*;2) 否。c)随访的完整性12T/CACM 114920191) 全部随访: 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了随访*;2) 少数失访, 但不大可能引入偏倚: 如随访%(选择合适的随访比例),或对失访进行了描 述*;3) 随访率%(选择合适的随访比例),且没有对失访进行描述;4) 未声明。13T/CACM 11492019参 考 文 献l 李经纬,邓铁涛等主编.中医大辞典M.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621.2 王永炎.中医内科学.上海科学
41、技术出版社M.1997.8,172 一 178.3 武嘉兴,王义国,于明珠等.中医腹痛的 35 个临床特征J.中国中医基础杂志.2010,16(5):410-411.4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 III 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5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上海) J.中国实 用内科杂志.2013,33(7):530-535.6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胰腺外科学组.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4) J.中国实用外科杂 志.2015,35(3):277-282.7 中华消化杂志编委会.中国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内科诊
42、疗共识意见(2014 年, 上海) J.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5,33(1):7-11.8 贾瑞,贾冬青,贾东伟.加味良附丸治疗慢性胆囊炎 58 例J.内蒙古中医药.1996,130:102.9 邱峰,邓祥雄,李玲. 良 附丸加 味治疗腹腔术后肠粘连 引起腹痛 22 例 J.吉林中 医 药.2000,4:41.10 李铁强,邓碧珠. 中药早期干预对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 06:446-447.(MINORS 评分 14 分)11 胡瑾.大柴胡汤合大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胆囊炎 32 例J.甘肃中医.2011,24(4):25-26. (Jaded 评分 2 分)12
43、 张家骅,郭永章,喻安书.大柴胡汤治疗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30例报告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杂志.2003,61:96-97.(Jaded 评分 2 分)13 张喜平,石焱. 中医古方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概况J. 广东医学.2006,02:290-291.14 张喜平,石焱,陈晔. 中医通里攻下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研究进展J. 世界华人消化杂 志.2008,09:987-991.15 吴迪,王垂杰.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现状J.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2,08:85-87.16 龙峻标,李爱芳,于淑霞.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07,29:696. (Jaded 评分 2 分)17
44、 彭少华,陈婷.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696. (MINORS 评分 12 分)18 尹 燕 华 . 中 西 医 结 合 治 疗 急 性 重 症 胰 腺 炎 的 疗 效 观 察 J.现 代 中 西 医 结 合 杂 志.2008,17:3624-3625.(MINORS 评分 14 分)19 张立 蓉 , 庄肃 . 大承 气 汤加 味 治 疗 急 性 重 症胰 腺 炎 的 临床观 察 J.医 学 理 论 与 实 践.2010,23:135-137.(Jaded 评分 1 分)20 陈峣,吴立松,张京岚.大承气汤加味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 36 例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 志.2010,16:212-214.(Jaded 评分 1 分)14T/CACM 1149201921 刘兵,谢芳芳.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 48 例J.福建中医药.2014,45(3):39-404.(Jaded 评分 2 分)22 武伟,郭锋,张法红.枫蓼肠胃康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血清白介素-17、 白介素-23 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杂志.2015,31(8):621-623.23 吴坚炯,汪佩文,万荣,等.肠胃康胶囊治疗腹泻型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