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明志士与隐士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1 ,通过诵读和想象,赏析诗歌意境之美,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匠心,体会诗人的思想 情感。2 .知人论世,对比分析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两首诗中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 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两位诗人的人生价值追求,获得人生启示。1 .重点:赏析诗歌意境之美,体会诗人归隐前后的思想情感。2 .难点:对比分析诗人不同的人生选择与社会文化背景的关系,探寻诗人的人生价值 追求。1课口寸。课前学习任务一:1.反复诵读归园田居(其一),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对照短歌行,完成下表。体裁题材感情基调节奏押韵语调主题短歌 行四言古 诗抒情 诗忧愁激昂短促四句一换韵,变化丰富多降调 有
2、变化渴望贤才 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其一)2. “归”是本诗诗题的题眼,请以“归”为核心提问,并尝试用诗中的句子回答。课中学习任务一把握意象,赏析诗境1 .哪些诗句描写乡村田园生活?诗人选取哪些意象描写田园?2 .诗人选用这些意象展现了怎样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具体诗 句进行赏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1) “十余”“八九”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境?“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为何诗中写榆柳桃李,却不写松柏梧桐?(2)榆柳怎么会“荫”,桃李怎么会“罗” ?分析“荫”和“罗”的表达效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 .如果此时你也站在陶渊明所在的位置,凝神远眺,请你描绘
3、诗境和你的感受。1.赏析这两句的表现手法。“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写田园生活,不写人,也不写虫吟鸟唱,只选取极其平常的狗吠鸡鸣,体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3.这八句用语平淡自然,运用白描手法,历来为人称道,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课中学习任务二 联读探究,领会诗心在我们的印象中,农业生活是辛苦的。在古代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陶渊明“开荒南 野际,守拙归园田”的农耕生活真的那么闲适自在吗?请联读五柳先生传(节选)和 归园田居(其三),探究诗人的真实处境,体会诗人的真实情怀。五柳先生传(节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 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
4、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 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 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 .联读以上材料,结合本诗,从物质条件、耕作情况等角度分析陶渊明“归园田”后 的真实处境。2 .综合以上分析,你怎么看待陶渊明“归园田”后的生活?课中学习任务三 知人论世,探讨深意1 .诗人说自己“性本爱丘山”,他天性真的想隐居山林吗?请结合诗句分析。(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2)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1 . “久在
5、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 .归隐也意味着退避。你认为诗人退避了什么?你如何评价诗人的退避?3 .结合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生平经历,谈谈曹操和陶渊明不同选择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补充材料:时代背景: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 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公元405年(东晋 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 乡里小儿”,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陶渊明:(352或365年一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寻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
6、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陶渊明出身 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自身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 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毅然辞官归隐。拓展延伸【2021年全国甲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和南丰先生出山之作陈师道侧径篮舁两眼明,出山犹带骨毛清。白云笑我还多事,流水随人合有情。不及鸟飞浑自在,羡他僧住便平生。未能与世全无意,起为苍生试一鸣。【注释】南丰先生:即曾巩,陈师道敬重仰慕的师长。侧径:狭窄的路,篮舁: 竹轿。骨毛清:谓超凡脱俗,具有神仙之姿。1.在陈师道看来,曾巩是如何处理“仕”与“隐”的关系的?请简要分析。推荐学习资源骆玉明归园
7、田居(其一)赏析归园田居(其一)集评:园田诸首,最有次第。其一为初回,地几亩,屋几间,树几株,花几种,远村近烟何 色,鸡鸣狗吠何处,琐屑详数,语俗而意愈雅,恰见去忙就闲,欣快,极平常之景, 各生趣味。(黄文焕陶诗析义)是归园田居总叙,下四首分赋其事。首四句赋起,一反以正。“羁鸟”二句,兴 而比也,作上下文通脉。末二句锁尽通篇。(邱嘉穗东山草堂陶诗笺)此诗纵横浩荡,汪茫溢满,而元气磅礴。大舍细入,精气入而粗秽除。奄有汉魏,包 孕众胜。后来惟杜公有之。韩公校之,犹觉圭角镜露,其余不足论矣。“少无适俗韵”八 句当一篇大序文,而气势浩迈,跌宕飞动,顿挫沉郁。“羁鸟”二句,于大气驰纵之中, 回鞭亨单鞍,
8、顾盼回旋,所谓顿挫也。“方宅”十句不过写田园耳,而笔势骞举,情景即目, 得一幅画意。而音节铿锵,措词秀韵,均非尘世吃烟火食人语。“久在”二句,接起处换 笔另收。公以义熙冬归,此言桑麻长,种豆濯足,皆非冬景诗,不必定为是年作也。(方东 树昭昧詹言)此诗娓娓道来,率真之情贯穿全篇,其浑厚朴茂,少有及者。自“方宅十余亩”以下 八句,画出一幅田园景色,仿佛带领读者参观,一一指点,一一说明,言谈指顾之间自有 一种乍释重负之愉悦。结尾二句画龙点睛,饱含多少人生经验!(袁行需陶渊明集笺注)学后反思自我测评答案课前学习任务一:1.体裁题材感情基调节奏押韵语调主题短歌 行四言古 诗抒情 诗忧愁激昂短促四句一换韵
9、,变化丰富多降调有变化渴望贤才建功立业归园田居(其一)五言古 诗田园 诗恬淡自在舒缓一韵到底,有抒 情特点平调蔑视权贵 归隐田园2.(1)从何而归?一一弃官场: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2)为何而归?一一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3)归向何处? 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4)归去如何?一一返自然: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课中学习任务一把握意象,赏析诗境1. (1)描写田园生活的诗句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 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2)诗歌中的意象,主
10、要有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等。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1)约数的使用,显示出主人的生活是简朴的,但诗人对这种生活似乎非常满足。“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1)春天,榆树柳树浓阴覆地;夏天,桃花李花互相争艳,弄姿堂前;素淡浓艳,相 映成趣。榆柳桃李,都是农家生活中常见的树,体现出生活的气息,如崔温的“芳春桃李 时,京都物华好”;而松柏梧桐,在传统文化里多象征品性高洁、坚贞不屈等,如“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诗中选取充满生活味、人情味的“榆柳桃李”更能表现出诗人 “归园田”之后的闲适自在。(2) “荫”有庇护之义,可以想见“荫”字是写枝繁叶茂,草屋掩映其中
11、。“罗”字 写出桃李排列堂前的景象。虽是寻常词语,但“荫” “罗”的施动者是榆柳桃李,拟人手 法的使用让人感觉榆柳桃李都含情,使这色彩纷呈的图画有了情味儿。“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1)傍晚时分,暮色渐起,雾气氤氯,弥漫山间;一切变得宁静起来,注目远方,见 远村模糊,几缕薄薄的炊烟从农家的屋顶上升起,如游云一般浅浅淡淡,袅袅飘动。默默 伫立,仿佛时间停止了,心灵从来没有这么平静与自由过(2)由近及远:从房前屋后的近景转到乡村远景,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 深远的背景之中,好像让人到了平静祥和的世外桃源。画面很淡,乡土味却很浓。动静结合:写出了远处山村在暮色和雾气笼罩中的朦胧美,也写出
12、了炊烟袅袅升腾的 动态美。叠音词:节奏舒缓柔和,具有音韵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1)鸡犬相闻,以动衬静,更显出乡间的宁静、祥和。联系桃花源记中“阡陌交 通,鸡犬相闻”和老子中“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的描写,可知鸡鸣狗吠是祥和 的农村生活的体现。诗人选择写“狗吠鸡鸣”是一种自觉的文化选择,表现了诗人的恬静、 幽雅之情。3.白描,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 人、事、物、景的情态面貌。白描一般不使用修辞,重在用词的准确凝练。白描是描写手 法的一种,与细节描写相对,有时近乎叙述。如湖心亭看雪描写雪景:“雾淞沆碰,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
13、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这八句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恬静、幽美的乡村生活图景。由近到远,声色相和,浓 淡相宜,表达了诗人恬淡的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课中学习任务二 联读探究,领会诗心1 .物质条件:衣:“短褐穿结”,穿的是粗布短衣,上面还打满了补丁;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因贫而不能满足“嗜酒”的爱好;住:“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还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 “草屋八九问”,据考工记记载:“葺屋三分。”疏日:“谓屋南北深一丈二 尺。”换算成今天的面积,八九间共九十多平方米。陶家一家七口住,有点拥挤。收入:“方宅十余亩”,据考证,晋时的十余亩,
14、约合今天的七亩地,按当时的生产 力,年产粮约两千多斤。耕作之苦:“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清上早起下地 铲除杂草,夜幕降临披月光扛锄归去,不辞辛苦、披星戴月地劳作,也只能到个“草盛豆 苗稀”,野草茂盛,豆苗稀疏。2 .陶渊明是一介文人,不擅农事,辞官后的生活并不想人们想象的那般闲适潇洒,也 由此可知,弃官归隐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浪漫之事。即便如此,在以“学而优则仕”为读 书人的必然追求、以土人劳动为耻的古代,陶渊明毅然决然离开官场、回归田园,开荒南野、箪食瓢饮,还能自得其乐,这是难得的,更是可贵的。课中学习任务三 知人论世,探讨深意(1) (1)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
15、渊。”作者借助比喻,写出自己身陷官场牢笼,心灵和行动都受到束缚的悔恨。痛苦中,他 不得不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2)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拙”与“适俗”相对而言,体现出他知污浊而不同流,知机巧而不为,这是大直若 屈、抱朴守拙的涉世之法。(3)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久”突出时间之长,“樊”其实就是“笼”,“樊笼”在这里可谓双重强调。“自 然”既指自然的乡村环境,又指顺适本性、无所扭曲的生活方式。在诗人看来,追逐富贵 会扭曲人性、丧失自我,而自耕自食的简朴生活,才是自然的本真的人格追求。2,退避了俗世的污染,尘网的羁绊,樊笼的束缚;但也退避了担当和奉献。陶渊明曾 几仕
16、几隐,充分说明了他心中从来没有忘却出仕的想法,但是当时的官场生态,与他的个 性、人格实在存在着太大的冲突,所以最终才选择放弃理想,回归山林。3.曹操面对诸侯割据的乱世,胸怀平定天下的政治抱负,关注现实,表现时代精神, 引领建安风骨。陶渊明自幼受儒家“修齐治平”思想的影响,希望大济苍生;然而政治动荡,隐逸之 风盛行。道家返归自然、追求精神自由等思想是他反抗现实、蔑视权贵与功名的精神支柱。虽然受到老庄思想和魏晋玄学的影响,但陶渊明却试图以身体力行的躬耕和固守节操, 从社会底层影响当时污浊的社会。他用行动教育了后代文人要不屈服于权贵,不附庸俗之 流。同时,也让自己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仕和归隐的选 择自由。拓展延伸(1)在曾巩那里,仕与隐并非截然对立,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甚至可以兼容于一身;(2)曾巩向往离世高蹈、超凡脱俗,但他又不能忘情于天下苍生,原意承担社会责任,有深厚的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