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动学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动学 PPT课件.ppt(3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一篇第一篇 总论总论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v 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意义;掌握药动学基本概念及其意义;v 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掌握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等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等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v 熟悉药物转运的概念及类型。熟悉药物转运的概念及类型。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药物剂型剂型药物药物颗粒颗粒胃肠道胃肠道外周室外周室(组织)(组织)肝肝中央室(血液)中央室(血液)游离型游离型 蛋白结合型蛋白结合型药液药液粪便粪便作用作用部位部位崩解崩解/释放释放溶解溶解静注静注肌注、皮下肌注、皮下吸收吸收胃肠道胃肠道眼、鼻粘膜眼、鼻粘膜肺泡肺泡皮肤皮肤排泄排泄尿尿胆汁胆汁
2、肺肺唾液唾液吸收吸收肾小管肾小管肝肠循环肝肠循环代谢代谢活化活化灭活灭活转化转化组织储存组织储存吸收吸收(A)分布分布(D)排泄排泄(E)代谢代谢(M)一、药物的转运水溶性药物水溶性药物(小于膜孔小于膜孔)高压高压低压低压顺浓度差顺浓度差药物脂溶性、药物脂溶性、解离度解离度载体转运:选载体转运:选择性、饱和性、择性、饱和性、竞争性竞争性逆浓度梯度逆浓度梯度耗能耗能顺浓度梯度顺浓度梯度不耗能不耗能简单扩简单扩散散*v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分子量、解离度v 弱酸弱碱药物的转运取决于弱酸弱碱药物的转运取决于pKa 及环境及环境pH。pKa:弱酸弱碱类药物在:
3、弱酸弱碱类药物在50%解离时的溶液的解离时的溶液的pH 值。值。弱酸弱碱性药物转运的特点?弱酸弱碱性药物转运的特点?弱酸弱碱性药物转运的特点?弱酸弱碱性药物转运的特点?例:弱酸性药物丙磺舒例:弱酸性药物丙磺舒pKa=3.4,请分别求算在,请分别求算在pH=1.4的的胃液中和在胃液中和在pH=7.4的血浆中的解离比例?的血浆中的解离比例?膜动转运膜动转运胞饮胞饮胞吐胞吐二、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消化道给药注射给药吸入给药经皮给药吸收1 1、消化道给药、消化道给药口服口服部位:小肠部位:小肠s pH范围宽范围宽(4.8
4、8.2)s 吸收面积大吸收面积大s 肠蠕动肠蠕动二、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首关效应首关效应(First Pass Effect)药物首次通过药物首次通过肠黏膜和肝脏时即肠黏膜和肝脏时即发生灭活代谢发生灭活代谢,使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减少的现象。舌下给药直肠给药二、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3 3)吸入给药)吸入给药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小分子脂溶性、挥发性 药物或气体经肺上皮和呼吸道黏膜吸收。药物或气体经肺上皮和呼吸道黏膜吸收。(4 4)经皮给药)经皮给药(2 2)注射给药)注射给药静脉注射静脉注射 i.v.i.v.肌肉注射肌肉注射 i.m.i.m
5、.皮下注射皮下注射 s.c.s.c.思考:不同给药途径(口服、舌下、直肠、肌肉、皮下、吸思考:不同给药途径(口服、舌下、直肠、肌肉、皮下、吸入、经皮),吸收速度比较。入、经皮),吸收速度比较。三、药物的分布(Distribution)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到达身体各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随血流到达身体各部位的过程。部位的过程。影响因素血浆蛋白结合血浆蛋白结合器官血流量器官血流量组织亲和力组织亲和力体液体液pHpH生理屏障生理屏障(1 1)血浆蛋白结合)血浆蛋白结合X 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X 可逆结合可逆结合X 结合后限制药物转运结合后限制药物转运X 结合型药物常失去药理活性结合型药物
6、常失去药理活性X 结合具竞争置换和饱和现象结合具竞争置换和饱和现象血浆蛋白血浆蛋白结合型药物量结合型药物量血浆药物总量血浆药物总量血浆蛋白结合率血浆蛋白结合率 =弱酸性药物弱酸性药物白蛋白白蛋白弱碱性药物弱碱性药物酸性糖蛋白酸性糖蛋白v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生理、病理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生理、病理状态的影响状态的影响(2 2)再分布)再分布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首先向血流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首先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再向血流量大的器官分布,然后再向血流量小、亲和力大的组织转移的现量小、亲和力大的组织转移的现象,称为再分布。象,称为再分布。器官血流量、组织亲和力器官血流量、组织亲和力药物分布部位与作用
7、部位的关系?药物分布部位与作用部位的关系?(3 3)体液的)体液的pHpH(4 4)生理屏障)生理屏障Q 血脑屏障血脑屏障Q 胎盘屏障胎盘屏障 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胎盘绒毛组织与子宫血窦间的屏障,由绒毛膜、绒毛间间的屏障,由绒毛膜、绒毛间隙和基蜕膜构成。隙和基蜕膜构成。(4 4)生理屏障)生理屏障四、药物的代谢(Metabolism)生物转化生物转化药物代谢的部位药物代谢的部位 肝脏肝脏药物代谢反应药物代谢反应I相反应相反应II相反应相反应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转化的意义?生物生物转转化化酶酶非肝微粒体酶系非肝微粒体酶系肝微粒体酶系(肝药酶)肝微粒体酶系(肝药酶
8、)选择性低,特异性不强选择性低,特异性不强 个体差异大个体差异大 可被药物可被药物诱导诱导或或抑制抑制五、药物的排泄(Excretion)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体内药物或其代谢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胆汁排泄肾脏排泄汗液乳汁唾液肺21(1 1)肾脏排泄)肾脏排泄滤过滤过分泌分泌重吸收重吸收多数药物多数药物 少数药物少数药物 药物脂溶性、药物脂溶性、解离度解离度 (1 1)肾脏排泄)肾脏排泄23(2 2)胆汁排泄)胆汁排泄有些药物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有些药物在肝脏中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后排入胆汁中,随胆汁到达结合后排入胆汁中,随胆汁到达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可在肠小肠后被水解,游离药物可在肠道
9、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道再吸收,形成肝肠循环。肝肠循环肝肠循环(hepato-enteral circulation)(2 2)胆汁排泄)胆汁排泄(3 3)其它)其它第二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血血药药浓浓度度时间时间峰浓度峰浓度吸吸收收相相消除相消除相达峰时间达峰时间一、药物的时-量关系血血药药浓浓度度时间时间峰浓度峰浓度最低中毒浓度最低中毒浓度最低有效浓度最低有效浓度持续期持续期潜伏期潜伏期残留期残留期二、药动学参数*#v 反映药物吸收速度(1)峰浓度峰浓度(Cmax)与达峰时间与达峰时间(Tmax)tMTCMECC不同制剂的药不同制剂的药-时曲线比较时曲线比较(2)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
10、度(bioavailability,F)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药物经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血液循环的速度和程度的一种量度。二、药动学参数*#不同厂家同一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比较不同厂家同一药品的生物利用度比较32(3)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Vd)Vd=A/C(L或或L/kg)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二、药动学参数*#(0.05 L/kg)(0.15 L/kg)(0.4 L/kg)(0.2
11、L/kg)Vd 35LVd 1020LVd 40L主要分布于血浆主要分布于血浆分布于细胞间液和血浆分布于细胞间液和血浆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分布于细胞内外液Vd值与药物分布范围值与药物分布范围药物药物Vd (L/kg)分布范围分布范围甘露醇甘露醇 0.06血液内血液内链霉素链霉素 0.25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异烟肼异烟肼 0.67全身体液全身体液氯氯 喹喹 115 在部分组织在部分组织 (脏器)中蓄积(脏器)中蓄积(4)消除速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k)和)和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t1/2)K 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分数。单位时间内消除药物的分数。t1/2 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血药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12、。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无关,恒量消除;恒量消除;半衰期随血药浓度变化半衰期随血药浓度变化。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消除速率与血药浓度 有关,恒比消除;有关,恒比消除;半衰期恒定。半衰期恒定。一级消除零级消除消除方式消除半衰期(消除半衰期(t1/2)v药物分类依据;药物分类依据;v确定给药间隔和给确定给药间隔和给药次数的重要依据。药次数的重要依据。多次恒速恒量给药多次恒速恒量给药二、药动学参数*#单次给药,单次给药,几个半衰期后基本消除?几个半衰期后基本消除?多次给药,几个半衰期后达稳态?多次给药,几个半衰期后达稳态?影响达到稳态浓度的因素?影响达到稳态浓度的因素?负荷剂量与稳态水平的关系?负荷剂量与稳态水平的关系?二、药动学参数*#(5)血浆清除率()血浆清除率(clearance,CL)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血浆中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血浆中的药物被全部清除。的药物被全部清除。CL=Vdk 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跨膜转运 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过程、影响因素过程、影响因素 被动转运、载体转运被动转运、载体转运 药药-时曲线、基本参数及意义时曲线、基本参数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