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2-4《人间词话》(节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教社2023(王树青)大学语文(第三版)教学设计2-4《人间词话》(节选).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二单元古文观止4人间词话(节选)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王国维生平及人间词话相关情况,学习王国维的诗 歌鉴赏理论。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兴趣和能力。3 .职业素质关注点:掌握能成大事业、大学问就需得经历三种境界。不仅 要有自己对职业成就的渴求而且还需忍受得了孤独和寂寞,还要有一种坚持不 懈、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教学重点:领会王国维“境界说”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 教学难点:了解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历的三种境界。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内容:一、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一)作者简介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
2、人。清 秀才。中国近代集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考古学家、词学家、金石学家、 翻译理论家和文艺理论家于一身的学者,国学大师。早年研究哲学、文学,受 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和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影响。是我国近代美学史上融中西美学 为一体的第一人。著有曲录、宋元戏曲考、人间词话等美学作品。生 平著有作品62种,以观堂集林最著名。(二)写作背景人间词话,作于19081910年,是王国维文学批评著述中最为人重视 的一部作品,是接受西洋美学思想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 评论。他力求运用自己的思想见解,尝试将某些西方思想中的重要概念,融入 中国固有的传统批评中,所以,从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
3、之诗 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 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 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二、整体感知作品诵读一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第一则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 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 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 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 境者为多,然非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4、。第二则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 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种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 境界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 不许也。1 .听读课文,认准字音,明确节奏(教师范读,学生标注)2 .默读课文一一对照注解,领会文意3 .朗读课文一一体味文本,感悟境界三、作品分析,合作探究第一则1 .研读第一则,结合诗句谈谈你是怎样理解“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的?(1)“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古代女子常见花落泪,“泪眼
5、”一一悲伤愁绪;“问花”一一花不能语却要问。 “乱红” 一一 “乱”字体现心绪的纷乱。独立黄昏、惜春伤逝的“我”,面对着 雨横风狂、落花飘零的“外物”而产生的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以我观物,作 者的主观感情十分强烈。2 2)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可堪”一一不堪、怎堪,刻画了诗人自我形象。“孤馆”、“闭”,“寒”一一春 塞料峭、杜鹃啼血、夕阳西下之景,在羁旅漂泊的“我”看来,一切外物都渗 透着孤独、寂寞、无限凄婉之意。3 3) “采菊东筒下,悠然见南山”:“山气”为何“夕”佳?因为“鸟倦飞”的归隐情怀。表面上只有写景,心境却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诗人忘我,浑然物 化。“得
6、意”而“忘言”,把更多的东西留给读者。而陶渊明安贫乐道,悠然闲 适之情亦融化于景中,隐藏于景下。“菊”高洁,我也高洁,二者就同一了,这 就是“以物观物”。中国哲学,以天理观物。(4)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闲淡有味,似不经意,却把自己对自然的感受与对人世的感悟包括一尽, 表现宽广超然的的胸怀,冲然淡远的襟度,读后使人觉得诗人与景俱化。(注意 人急物暇一句的哲理)2 .概括小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我对立。移情于景,情显景上。(壮美)无我之境:以物观物,物我融合。寓情于景,情隐景中。(优美)3 .练习:下列境界中,哪句是“有我之境”?()A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B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
7、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C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答案D4 .讨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两者是否有高下之分?两者的创造有难易之分,这是因为人很难完全忘却生活之欲而达到静穆的 状态。所以“写有我之境者为多”,而能达到物我浑然的“无我之境”,就较为 难得。但“优美”与“宏壮”是不同的美感,不必强分高下。第二则1 .思考: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三种境界”的理解。“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长林叶落,西风乍起的清秋 时节,登楼远眺,云淡天高,一条路通向遥远的天际。此情此景,一种孤独寂 寞油然而生,似乎也唤起了一种追求和探索的期望。
8、比喻在创业治学的开始阶 段,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独辟蹊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描绘热恋中情人的相思之苦。情有 独钟,专一执着,虽衣带渐宽,枯槁憔悴也心甘情愿,无怨无悔。比喻创业治 学的过程中,要坚忍不拔,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的献身精神。“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绘了在灯如海、 花如潮的元宵节时,情人约会的情景。经过百千次苦苦追求,在那灯火冷落之 处,终于见到朝思暮想的意中人,不禁大喜,极度幸福、欢欣。比喻经过艰辛 的探索和追求,终于豁然开朗,有所顿悟,学业有成。王国维在此则中谈的是创业之路、治学之路。他认为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一蹴 而就,必须循序渐进,进
9、行长期的探索和追求,必须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 仅要有天赋,更需要进行刻苦的修养。这既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艰辛之路, 也可使人体验到最高的精神愉悦。2.小结:此则以形象化的比喻描述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的历程,把“境界 说”与人生体验结合起来。第一步,要志存高远,广泛涉猎,吸取前人的经验,独辟蹊径;第二步,要苦思苦想,孜孜以求,无怨无悔;第三步,才是在上下求索中顿悟,犹如在人海中突然找到朝思暮想的心上 人般豁然开朗,在艺术上或学术上做出独有的贡献。四、全篇分析,融会贯通有我之境:显我,外露,物的人化.诗词境界无我之境;隐我,内蕴,人的物化 第一境界:志存高远悬思行 人生境界第二境界:孜孜以求苦索
10、第三境界:豁然开朗 顿悟教学建议:1 .学生学习此篇第一则要能理解何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能从此角 度去分析一些蕴含此道理的古诗词,教学中可多援引含此二境的古诗词作为例 子引导学生去分析。如:“有我之境”的古诗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 我应如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J 相看 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何时杖尔看南雪,我与梅花两白头。”“醉后不知天在 水,满船清梦压星河。”“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判溪。”“无我之境”的古诗词: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 水共长天一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等。2 .学生能从第二则中掌握能成大事业、大学问就需得经历三种境界。不仅 要有自己对职业成就的渴求而且还需忍受得了孤独和寂寞,还要有一种坚持不 懈、矢志不渝的执着精神。引导学生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认真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