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 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张世贤张世贤二零一七年十二月二零一七年十二月.清华大学清华大学2张世贤张世贤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兼职:清华大学巴黎九大特聘教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投资协会投资咨询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品牌营销学会副会长;全国现代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研究联盟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工业投资与市场,区域发展与产业升级,品牌与竞争力。主要代表作:中国引资发展战略研究、现代品牌战略、经济学演义、西方经济思想史等。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经济研究、中国工业
2、经济、管理世界等国内权威报刊发表论文200多篇。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读一、一、供供给侧改革的改革的现实背景背景 二、供二、供给侧改革:理改革:理论与内涵与内涵 三、供三、供给侧改革:措施与改革:措施与难题 四、地方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发展四、地方供给侧改革与创新发展 (一)面临挑战与路径选择(一)面临挑战与路径选择 (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二)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4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党的十九大报告总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压茬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推
3、出一千五百多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习近平11月20日下午主持召开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过去几年来改革已经大有作为,新征程上改革仍大有可为。各地区各部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要注意把握蕴含其中的改革精神、改革部署、改革要求,接力探索,接续奋斗,坚定不移将改革推向前进。45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线全面深化改革是今年工作的主线改革是一个国家
4、、一个民族的生存发展之道。在更大的时空坐标上审视新一轮改革,它的历史方位是什么?又该如何研判其历史价值?“完善和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理能力现代化代化”在在“往哪儿改往哪儿改”问题上,改革目上,改革目标更加明确。更加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提出这样的“两句话”总目标,“前一句”,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根本方向。“后一句”,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命题和鲜明指向。并在总目标统领下明确“五位一体”的体制改革分目标,这是改革进程本身向前拓展提出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对改革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2016年年11月月14日日“如果把全面深化改
5、革比作建造大厦的如果把全面深化改革比作建造大厦的话,这三年是夯基三年是夯基垒台、台、选材材备料、立柱架梁的三年,今年力争把主料、立柱架梁的三年,今年力争把主体框架搭建起来。体框架搭建起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自信有力。如今四梁八柱都立起来了,下一步就是如何突破,如何深化了。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首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2016年1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习近平就深入认识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
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发表看法。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始引起各方关注。从关注需求从关注需求侧,讲用用扩需求的需求的办法来解决法来解决问题,转到要提高到要提高供供给方面的效率,方面的效率,这应该说是中央是中央领导在宏在宏观政策决策的一政策决策的一个重大思想的个重大思想的变化。目前各方面的化。目前各方面的讨论还没有提到没有提到这样的一的一个高度来个高度来认识。就是。就是说至少相当一部分党政至少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同志意同志意识到到了,不要一了,不要一说调控控经济的措施上来就是的措施上来就是扩需求、需求、发钞票、搞票、搞投投资,要想,要想办法解决根本性的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要提高效率。,要提高效率。7以推
7、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2014年至2016年,中央深改组共出台了1204个改革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
8、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上半年,中央深改组已召开6次会议,审议60多个重点改革文件。需要我需要我们深化深化认识!采取措施深入推!采取措施深入推进!8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权威人士:中央提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工作的主线,往远处看,也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是一场输不起的战争。从全球看,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结构性改革才是走出眼前困境的根本之策,但这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西方国家多党执政的痼疾,没几个政治家敢于真正付诸行动,结果是“心想”而“事不成”。我们有制度优势,一定要形成共识、狠下决心,马不停蹄向前走,千
9、方百计抓落实,扎实作为见成效。去年以来,中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作了全面深刻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进行了全链条部署。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曾经专题研究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思路,提出了“五个搞清楚”,即搞清楚现状是什么,搞清楚方向和目的是什么,搞清楚到底要干什么,搞清楚谁来干,搞清楚怎么办。9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提出的直接原因,是长期用“扩需求保增长”办法出现了两个后果,一是出现“投资回报递减”的规律,用投资拉动增长,长久以后效果就越来越差。二是出现“负效应积累”,从现象上看是货币超发、信用膨胀,资产市场如股票、房地
10、产、收藏品等泡沫吹胀,在总的公民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就是杠杆率提高,如果负债率太高,甚至有爆发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在目前风险积累到相当高的时候,必须在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集中主要力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10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怎样看待供给侧改革的现实背景?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新常态现在成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宏观的标准提法,主要是指我们的经济发展环境开始进入了和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一种状态,同时也是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十三五”时期的我国经济发展,必须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新
11、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11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与全球新常态有联系,有区别。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组成部分,不可能独善其身,世界经济危机引致中国经济逐步过渡到新常态,但时间不同步,性质有差异经济增速放增速放缓。由过去的高增速逐步下降到未来6%6.5%。投投资增速下滑增速下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跌至10%以下。增增长动力力结构构转换。经济增长正在从对投资依赖转
12、而更多地依靠消费和内需。经济结构升构升级。经济结构正在发生全面、深刻的变化,持续不断优化升级。发展方式展方式转型型。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资源源环境境约束增束增强。单位能耗高,对外依存度高,生态环境恶化。12结构性减速是新常态的主要表现结构性减速是新常态的主要表现中国经济新常态最主要的表现是结构性减速。我国经济早已进入结构性减速构性减速的通道。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第二产业已趋饱和,大量人口和资源要向第三产业即服务业转移。当越来越多的人力和资源从制造业转移到服务业之时,中国经济总体的劳动生产率必将下降,由此导致经济增长速度趋于下降。这样一个长期的结构性问题,绝对不是单
13、单依靠投资、消费、出口、货币政策等等从需求的角度所能够解决的。经济学家们都知道不能单纯分析需求面,必须分析供应面,所以在分析中国新常态也必须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率从这么高到这么低的实体经济因素,我们必须从要素供给的角度,重点讨论实体因素。真正找到新常态的供给层面的根源,也就找到了发展的新机遇。13形成新常态的供给侧原因形成新常态的供给侧原因第一是第一是资源配置效率下降源配置效率下降。第二是人口第二是人口红利衰减。利衰减。2010年,劳动年龄人口达到75%的峰值,出现第一个拐点;2017达到高达9.4亿,但只占总人口的70%左右,出现第二个拐点。人口高龄化,老年消费乏力。第三是技第三是技术学学习效率
14、下降。效率下降。过去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大,学习提高的空间就大,模仿创新成为我们的技术进步捷径,技术溢出效应明显;现在中国在很多领域已经到世界前沿,于是就显示出我们的创新能力不强的弱点,现在我们创新的机制不完备。第四是自主第四是自主创新能力滞后。新能力滞后。很多因素导致我国无法继续在引进、模仿基础上进行创新。第五是第五是资源源环境境约束。束。14从供给侧对从供给侧对“十三五十三五”发展的基本判断发展的基本判断总体上,“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进一步发展具备不少有利条件。信息化、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加快。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服务
15、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农业稳中调优,粮食再获丰收。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新动能正在撑起发展新天地。1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的理论基础国外的比较与借鉴理论界的主要观点改革的本质内涵1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基础生产供给-需求消费“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总需求总
16、供给GDP总需求C+I+(Ex-Im)+(G-T)用短期框架分析长期的问题是对凯恩斯主义的误用总供给L+K+A(TFP)GDP增长从供给方面来说,有哪些决定因素,第一是新增劳动力;第二是资本形成,投资不一定形成了资本,作为供给方来说这个因素是新的资本形成;第三是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TFP)是用来衡量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17供给侧改革的国外借鉴供给侧改革的国外借鉴从萨依定律到到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革命是对凯恩斯主义的反动供给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供给学派的本质是新自由主义里根经济学及其局
17、限性经济全球化与美欧的去产能化“再工业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供给侧改革本质上不同于供给学派革命1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包括:第一,经济增长的唯一源泉在“供给侧”。第二,增加供给的途径是经济刺激和投资。第三,增加刺激的主要手段就是减税。第四,增加刺激的外部条件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供给学派革命与供给侧改革没有直接关系,存在本质区别。二者的本质区别在于:1,宏观经济背景不同。2,管理和调控宏观经济的手段不同。3,宏观政策主张不同。“前者重点是减税;后者货币政策是对总量调控的有效手段,而财政政策是具有针对性的、对结构调整更为有效的政策手段,主张继续践行积
18、极的财政政策。4,具体措施不同。前者认为,增加生产和供给必须通过增加投资和劳动来实现,特别是投资的增加。后者要从生产端入手,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简言之,就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19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什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财办副主任杨伟民解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他说分为三个因素,一个叫供给侧,一个叫结构,一个叫改革。吴敬吴敬琏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解为两个因素,一个叫做“供给侧”,一个叫做“结构性
19、改革”。现在有一个倾向,把“结构性改革”说成是“结构性调整”了,政府忙着调结构去了。“结构性改革”这个词在我们中国很少用,但是在西方是个通用的词,甚至我们通常用的词叫“体制改革”,翻成英文的时候常常翻译成“structuralreform(结构性改革)”,他们为什么用“结构性改革”,我们为什么用“体制改革”呢?因为他们市场经济已经建立了,中间某些结构有毛病,他们要改那些个别的、具体的结构。我们2000年已经宣布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框架,这种情况下我们也可以把体制改革叫做结构性改革。20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按照吴敬琏的说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
20、说是制度的改革,不是政府调结构。要通过改革建立起好的体制机制,最基本的是要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关于“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两者并非“半斤八两”的平等关系,而是各自的作用范围和职能不一样。市场的基本功能是有效配制资源和形成兼容性激励机制。政府的作用是提供公共品,如好的制度、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基本的社会保障、良好的教育体系和科研体系、提供预测性的规划等,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微观经济活动。政府不能直接组织融资、操办项目、甚至指定技术路线。这些企业的功能不能越俎代庖。21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贾康康认为,供给侧改革不是贴标签、造
21、概念,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联系实际的转轨与创新;不是否定需求侧作用和简单搬用美国供给学派的“减税为主”思路,而是借鉴中外所有需求管理、供给管理有益经验,侧重于供给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不是搞所谓“新计划经济”,而是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前提下,把有效市场和有为有限政府相结合,构造中国式现代治理,实现中国式超常规发展。晏智杰指出晏智杰指出,“新供给经济学”这种学说及其政策主张,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偏差,如若真的以其作为决策的依据和基础,必将带来严重不良后果。中国在市场经济之外,还存在着统制经济,而且市场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这种统制经济的制约和支配。所谓统制经济,实质上就是以往计划
22、经济在新条件下的某种变形,或者说,它是尚未得到根本改革的旧体制或旧模式,其基本特征就是国家对经济权力和经济资源的(基本)垄断,22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林毅夫林毅夫:很多对宏观经济错误的认识被主流经济学所误导,而新结构经济学恰恰是建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经验上的新理论,是对过去发展经济学中的结构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超越。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经济体,在国内的改革中确实存在许多需要改革的体制性、机制性的因素,但是这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原因是外部性和周期性因素引起的。因为从全球来看,无论是发展成熟的新兴经济体,还是高收入经济体,也都普遍出现了经济下行,而且很多国
23、家下行的幅度比中国还要大。迟福林福林认为,“十三五”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应争取更大力度“放水养鱼”,激发社会资本创新创业活力,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消除服务业与工业要素价格差异,同时加快推进以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为基本目标的教育改革,推动教育结构与经济发展需求和消费需求相适应。23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金碚金碚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
24、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障碍: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24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理论界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刘世刘世锦认为:中国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说到底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一个产品或者说是一个创新产品的问题,但背后的根本原因是能否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创新活力的问题。要素市场要放宽准入、优化组合,特别要消除对要素的各种各样的扭曲,最后全面提
25、升要素生产力,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还是要聚焦要素市场。钱颖一:一:有一部分对企业运营非常重要的成本经济学中叫交易交易成本成本。交易成本指那些与合同签订、实施以及产权保护相关的成本。这些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取决于价格参数,但它取决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政府的各种规章制度等等。制度性的交易成本下降,完全可以通过改革、通过制度建设能够改变的。比如获得资本,利率是成本,但是信贷市场的运作、资本市场的运作,这就是制度问题。某种意义上说,融资贵是价格问题,但融资难就是交易成本的问题。2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达到的直接目直接目标,一是稳定经济增长,
26、二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稳定经济增长的含义不再是采取刺激性政策来扩张生产规模,而是激活实体经济新的内生动力,提高潜在增长率水平。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含义是逐步摆脱资源驱动和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增长模式,使产业结构现代化、绿色化、高效化,产业升级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通常认为需求“三驾马车”之一的投资,对短期(当期)来说是需求,对长期(下期)来说是供给,决定生产能力和技术状况。其实,无论是需求侧对策还是供给侧对策,都得运用投资手段,只不过前者主要着眼于短期目标(应对经济波动),后者主要着眼于长期目标(实现转型升级)。26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
27、构性改革的最最终目目标是恢复市市场机制机制的活力,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从供给侧来观察,市场失灵主要是由于存在结构性障碍,市场不能顺畅运行,导致调节机制的系统性失效。因此,从供给侧着力的对策措施是实体性、长期性和结构性的,即主要是对实体经济层面的调整,着眼于取得长期效果,例如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调控和干预主要着力于化解特定产业的过剩产能,消化库存,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由于认识到市场未能顺畅运行,看到市场体系和机制的不完善之处,供给侧对策更强调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也就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28、2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内容核心内容之一,是让价格机制更有效地发挥作用。供给和需求密切关系的最集中表现是价格。价格是调节供求关系的决定性参数。价格机制是否有效,决定着整个经济系统是否具有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能否适时实现市市场出清出清。因此,无论在实体经济方面,还是在货币经济方面,打破行政垄断、消除各种制度障碍,让所有微观经济主体活跃起来,保证各类产品价格、要素价格以及利率、汇率等资金价格都能按市场经济规律形成并有效发挥作用,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创新驱动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根本性和关键性改革28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
29、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根本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改革的重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是激发企业活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29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五大五大结构构。中国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产业结构、区
30、域构、区域结构、要素投入构、要素投入结构、构、经济增增长动力力结构和收入分配构和收入分配结构构等五个方面的问题。这五个方面的结构性问题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叠加,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去有针对性地解决。五大五大领域域。一是通过改革增加劳动力、资金、土地、资源等生产要素的高效投入;二是通过改革促进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等要素升级;三是通过改革培育企业、创业者、创新型园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政府等主体;四是通过改革(如减税、简政放权、放松管制等)激发各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五是通过改革淘汰落后产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产业和新产品。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
31、构性改革本改革本质,是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过去,我们过多地从需求侧强调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有形之手”伸得过长、干预过多。今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更多地发挥好企业和个人的作用。政府的主要职责是把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制定好,给企业和市场相对稳定的预期,提高其积极性和创造性。供给侧改革实质上就是改革政府公共政策的供给方式,也就是改革公共政策的产生、输出、执行以及修正和调整方式,更好地与市场导向相协调,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说到底,供给侧改革,就是按照市场导向的要求来规范政府的权力。离开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
32、决定性作用谈供给侧改革,以有形之手抑制无形之手,不仅不会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最终会损害已有的市场化改革成果3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针对市场的供需结构矛盾,在“四降一升”(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情况下,当前的主要任主要任务是在稳住大局,保证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条件下,统一思想认识,集中各方力量,立志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提高供给侧的效率。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现在风险已经积累了,小的风险曝露不可避免,但是要尽一切可能防止爆发系统性的风险,要为改革争取时
33、间,解决问题要靠改革,但是改革不能马上见效,需要通过化解系统性风险,保证经济增长不出现大的滑坡,稳定就业的同时,为改革留出时间和空间,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市场效率,让供给能够适应和满足需求,在不断改善供需矛盾的进程这实现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和共享发展。3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
34、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最最终目的是目的是满足需求足需求,就是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中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主攻方向是提高供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量,就是要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着力提升整个供给体系质量,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市就是要完善市场在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性作用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打破垄断,健断,健全要素市全要素市场,使价格机制真正引导资源配置。要加要加强激励、激励、鼓励鼓励创新新,增强微观主体内生动力,提高盈利能力,提高劳动
35、生产率,提高全要素生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率,提高潜在增长率。33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新事业,必,必须坚持正确的持正确的方法方法论,在不断,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践探索中推进”在在“怎么改怎么改”问题上,改革方法要更加科学。上,改革方法要更加科学。既要顶层设计,又要基层探索,实现“上”与“下”的良性互动,标本兼治。既要统筹推进,又要重点突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既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又要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寻求改革与法治的最佳结合。既要快马加鞭推改革方案,又要持之以恒抓改革落实。34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深化供
36、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措施与难题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能源电力体制改革土地流转制度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文化教育体制改革35关于关于2017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权放权,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持续深化投融资体制和价格改革。二是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全面推进国企改革“1+N”文件落地见效,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大电力、油气等重点行业改革力度。三是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推动产权保护举措落地,甄别纠正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产权纠纷申诉案件,激发和保
37、护企业家精神。四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营改增等税收制度改革。五是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现代保险制度。36关于关于20172017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六是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健全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七是健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创新创业支撑政策体系。八是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
38、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九是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改革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深入推进教育、医药卫生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改革。十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深化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示范,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37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这么难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这么难?结构性改革就是对于某些制度构架和政府的监管构架进行改革。IMF拉詹说:“说得简单一点,就是改变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方式。”我们都知道,欧洲国家、民粹主义和凯恩斯主义流行,所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太多,结构性改革为什么这么难?改革本身从长远来说对大家都有益,但是在短期有一部分人要承担一些成本,
39、所以人们就很难接受。改革是一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的是深刻的革命,改的是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动的是既得利益。的是既得利益。这是一个由帕累托改进到卡尔多改进的过程,虽然目的都是主要增进效率,但过程会充满艰辛!38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中央明确表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供给体系的供给效率和质量”。供给侧改革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以市场所需的供给约束为标准进行的政府改革。当前的供给侧改革,无论是削平市场准入门槛、真正实现国民待遇均等化,还是降低垄断程度、放松行政管制;也无论是降低融资成本、减税让利民众,还是减少对土地、劳动、技术、资金、管理等生产要
40、素的供给限制,实际上都是政府改革的内容。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39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体经济上,把提高供提高供给体系体系质量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先进制造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和实体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
41、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点、形成新动能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全球价值链中高端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世界级先先进制造制造业集群集群。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激激发和保和保护企企业家精神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40地方如何从供给侧改革推动结构调
42、整地方如何从供给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供给侧还是要以马克思的生产决定论作为指导,结合中国的经济实践,在实际的宏观调控中,综合运用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工具,根据经济运行的实际,相机决策,搭配使用。1适适时推出供推出供给侧的短期政策的短期政策2改革供改革供给体制,全面降低企体制,全面降低企业成本成本3建立建立竞争有序的金融体制争有序的金融体制4重点推重点推动技技术创新和新和产业升升级5放开新的增放开新的增长空空间6稳定和留住企定和留住企业家家41地方供给侧改革与政府供给管理地方供给侧改革与政府供给管理供给侧改革是改革制度,改革制度需要一个过程,而当下还面临迫切的供给管理任务。所谓供
43、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严格地讲,“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并非改革制度,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范畴,而属于供给管理的范畴。因此,在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同时,还要做好供给管理。对各级地方政府来说,有的供给侧改革可能做不了,需要等中央将顶层制度设计好后才能在本地贯彻落实,但供给管理则完全可以在本地进行。做好供给管理,一方面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进行,另一方面要结合本地特点进行大胆探索。42十九大关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论述十九大关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论述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
44、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43创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创新驱动地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两个特征,一个是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另外一个特征从数量扩张或者叫投资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和效率驱动的增长。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是新常态下中国区域经济的集中表现,转型和升级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方面:转型是指型是指经济发展方
45、式的展方式的转变。集中表现为经济发展正在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升升级是指是指经济结构的升构的升级。具体表现为从产业结构、到行业结构,从产品结构到技术结构,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的全面升级。44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是投资优化。第二个挑战是债务率上升。第三个挑战是城镇化质量。第四个挑战是房地产市场。第五个挑战是各地创新发展竞争加剧。第六个挑战是国际实体经济竞争的加剧。45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地方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第六个挑第六个挑战是国是国际实体体经济竞争的加争的加剧美国的“再工业化”引发第三次工业革命德国的工业4.0引领欧洲的经济制造业是人类创新的载
46、体,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筋骨中国很多行业是老大,但是,技术的制高点不在中国美国最担心的是技术创新的流失。进入工业化的国家60多个,但真正的工业强国只有10几个大国的经济基础一定是工业创新能力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中国能不能成为工业强国,还是个疑问,缺乏工匠精神,动手能力差,动口不动手。科技成果的转化很难,没有制造基础。46大大数据、云数据、云运算、运算、能源革命能源革命、激光粘结、新材料、激光粘结、新材料“第三次工业革命”不能理解为由3D打印、计算机模拟等个别新的制造技术和设备的出现和应用引起的突变,实质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多层次的、已经发生突破但仍处于演进中的工业系统变革。46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生
47、产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和可重构生产系统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3D打印打印现实背景现实背景: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重新认识到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并纷纷实施实施“再工再工业化业化”战略。在战略实施中需要寻找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和战略。在战略实施中需要寻找科技创新战略支撑点和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占领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以占领国际竞争战略制高点。第三次工业革命47“第三次工第三次工业革命革命”为发达工达工业国家重塑制造国家重塑制造业和和实
48、体体经济优势提供了机遇,曾提供了机遇,曾经为寻找更低成本要找更低成本要素而从素而从发达国家达国家转出的生出的生产活活动有可能向有可能向发达国家达国家回溯回溯导致制造致制造业重心再次向重心再次向发达国家偏移达国家偏移。“雁雁阵理理论”所所预言的后言的后发国家国家产业赶超路径可能被封堵赶超路径可能被封堵。近年来,以福特、近年来,以福特、GE为代表的美国制造代表的美国制造业企企业明明显加大了在本土的投加大了在本土的投资规模模(技(技术密集型、密集型、劳动集集约型);型);2012年底,年底,库克就宣布将在克就宣布将在2013年投年投资1亿美元,把部分美元,把部分电脑生生产线转移回美国。移回美国。富士
49、康富士康2012年年12月:月:“我我们带到美国的任何制造工到美国的任何制造工作都需要利用比中国低成本的工人有更高价作都需要利用比中国低成本的工人有更高价值的工的工程人才程人才”;波士;波士顿咨咨询集集团最近甚至最近甚至预测,2020年年将会有多达将会有多达60万个制造万个制造业岗位从中国返回美国。位从中国返回美国。第三次工业革命48德国版的工业德国版的工业4.0“工业4.0”是德国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机械化(蒸汽机的应用)、电气化(规模化生产)和信息化(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
50、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前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源于机械化、电气化和信息化。随着物联网及服务的引入,制造业正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久的将来,企业能以CPS(CyberPhysicalSystems,信息物理系统)的形式建立全球网络,整合其机器设备、仓储系统和生产设施。为了适应制造工程的特殊需求,现有的基本技术和经验必须加以改变,还必须探索针对新地点和新市场的创新解决方案。如果成功,工业4.0将提升德国的全球竞争力,并保持其国内制造业继续发发展49德国版的工业德国版的工业4.0工业4.0认为,实现工业4.0目标的关键是建立一个人、机器、资源互联互通的网络化社会,物联网、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