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知识点及练习(含答案)经典常谈材料及练习【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 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省东海县。中国现代散 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土。 1919年开始发表诗歌。1921年加 人文学研究会,成为“为人生”代表作家。1922年与叶圣陶等创办 了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个诗刊一一诗月干1,倡导新诗。后写了桨 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1925年任清华 大学中文系教授。创作由诗歌转向散文,同时致力于古典文学研究。 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有朱 自清全集出版。【内容
2、概要】经典常谈是一部意在为中学生水平的青年读者 写作的具有导读性质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 经、史、子、集分类方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 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 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编撰特点】本书以经典为主,以书为主,各篇按照传统的经、 史、子、集的顺序进行排列,并将“小学”书(说文解字)放在最 前面。本书各篇讨论,尽量采择近人新说(越是新近的研究,其研究 材料越丰富,研究起点越高,研究成果的真实性也越强),并无太多 朱自清自己的创见。本书以白话文导言的新形式,并配合注释,为 学生和经典之间搭建桥梁。【艺术特点】开篇引
3、入语言,融入传说、习俗、历史背景等,富有吸引力和生 活气息。如说文解字篇讲仓颉造字,没有直接引用说文叙, 而是翻译成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同时作者采用流利的口语,在书中与 读者对话,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读者的参与度,使读者阅读时倍感自 然、亲切、轻松。穿插人物语言、动作描写,故事性强,突显经典的生命活力。如 儒家儒士多半是上层社会的失业流民。墨家墨家出于武士,即原业农工的下层失业流民,以帮人打仗为 职业。道家道家出于隐土,是有知识和学问的人,是知其不可为而不 为的独善其身的聪明人。法家 法家出于“法术之士”,即以政治为职业的专家。阴阳家阴阳家出于方士,即巫祝、术数的专家。 思想统一战国末期,一般人渐
4、渐感着统一思想的需要,于是便开始了许多尝试。秦相吕不韦编撰吕氏春秋,想化零为整, 集合众长,统一思想,但他的基调却是道家。汉武帝时期,淮南王刘安 效仿吕不韦编撰淮南子,也以道家为思想基调,想要统一思想。 然而最后成功的人却是董仲舒,他向汉武帝谏言“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帝王用功名利禄提倡儒学,儒学统于一尊。经典常谈之子部辞赋第十一一、辞 “辞”体制的奠定 屈原奠定了这种多用“兮”字足句,句 逗以参差不齐为主,朗诵时有特别的调子的楚辞体制。 辞的发展 模拟 宋玉创作的九辩在题材和体 制上都模拟离骚和九章。汉代,东方朔、王褒、刘向、王逸 都走着宋玉的路,模拟离骚。这种体制汉人称之为“辞(楚辞):
5、 刘向将这些东西编辑起来,成为楚辞一书。一、赋 “赋”的先声 荀子的赋篇最早称“赋二赋篇总题 分咏,自然和后来的赋不同,但是安排客主,问答成篇,却开了后来 赋家的风气。 “赋”的发展流变流变具体表现汉赋 西汉:贾谊以后各家的赋已渐有散文化的趋势。这时候的 赋为铺张而铺张,“劝百而讽一二东汉:班固作两都赋、张衡仿 他作二京赋、晋左思又仿作三都赋,这种赋铺叙历史地理,近 于后世的类书,是散文的更进一步。俳赋(骈赋)赋体渐渐缩短,字句整炼。赋趋向排偶化;作赋专 重写景述情,务求精巧,不再用来讽谏。这种赋发展到齐、梁、唐初 为极盛。文赋唐代古文运动起来,宋代加以发挥光大,赋不再重排偶而 趋向散文化。像
6、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虽然 有韵而全篇散行,排偶极少,比卜居渔父更其散文的。这称为 “文体”的赋。律赋 唐、宋两代,以诗赋取士,规定程式。那种赋定为八韵: 调平天,进对仗:制题新巧,限韵险难。【补充】荀赋和屈辞两体的合一,也许是在贾谊手里。他模拟屈 原的体制,却袭用了荀卿的“赋”的名字。这种赋日渐发展,屈原诸 作也便被称为“赋”;“辞”的名字许是后来因为拟作多了,才分化出 来,作为屈、宋诸家所作的专称。经典常谈之子部诗第十二一、古体诗汉乐府诗 汉武帝成立乐府,采集赵、秦、楚的歌谣和乐谱。 其搜集整理以备传习奏唱的歌辞,被称为“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二 乐府诗以叙事为主。五言诗源头
7、:乐府诗中著名的白头吟第一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有 误的一项是()A.秦代就已经有了 “隶书”,但汉代的“隶书”是隶书的标准。B.草书,从楷书变化,更为简便,有“章草”和“今草”之分。C. “正书”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重的“真书”。D.行书介乎正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1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经典常谈中,第一中提到,比起“仓颉造字说,易. 系辞中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更自然合理。B.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中提到,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六书”。其中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条 例。C.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散文的形式讲解欧洲哲学史的书,故 事主要以
8、谈话的形式展开。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旅欧期间所 写的,他用的笔名是孟实。四、精选问答。1.专题一:了解朱自清所“谈”周周发现本书常常将同类经典放 在一篇之中,并进行比较分析,如“春秋三传”第六史记第 一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B )A.秦代就已经有了 “隶书”,但汉代的“隶书”是隶书的标准。B.草书,从楷书变化,更为简便,有“章草”和“今草”之分。C. “正书”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重的“真书”。D.行书介乎正书和草书之间,最为适用。解析应该是“草书,从隶书变化二1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 )A.经典常谈中,第一中提到,比起“仓颉造字
9、说,易. 系辞中说文字是“后世圣人”造出来的更自然合理。B.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中提到,象形、指事、 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合称“六书二其中转注和假借是用字的条 例。C.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以散文的形式讲解欧洲哲学史的书,故 事主要以谈话的形式展开。D.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旅欧期间所 写的,他用的笔名是孟实。解析苏菲的世界是以小说的形式来写的,而不是散文。四、精选问答。1.专题一:了解朱自清所“谈”周周发现本书常常将同类经典放 在一篇之中,并进行比较分析,如“春秋三传”第六史记第 九读起。根据目的选择阅读内容:比如学过第四;又如你正在 与同学开展以汉字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
10、,可以去读第一。5.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介绍了很多经典著作,周易尚书 诗经春秋史记等,请你选择其中一部推荐给你的好友,写 一段不少于80字的推荐语。(4分)推荐书:史记。推荐语:史记是一部史书,读它,不仅可以 了解许多有趣的历史故事,还会让你拥有在困境中站起来的勇气,于 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以坚忍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 的状态面对人生。阅读经典常谈中的诗经第四,简要概括诗经是怎 样形成的。(3分)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的歌谣,没有写的诗。后来有了文 字,人们便将歌谣记录下来,形成最初的诗。到了战国时代,贵族渐 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还有三百来篇唱 词儿流传
11、下来,便形成了诗经。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 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 不问是非,只图激动入主的心。(文第十三)(1)这段文字写的是 战国时期的说客。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你对整本书的阅读体验,简述经典常谈的 语言特点。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 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像选文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 书中还有很多,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 类作品的风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问题。他们的说辞却不像春秋的辞命那样从容宛转了。他们铺张局势, 滔滔不
12、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话,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 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1)这段文字写的是 战国时期的说客。请结合选文内容和你对整本书的阅读体验,简述经典常谈的 语言特点。这本书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 言娓娓道来,常有引人人胜之处。像选文这样生动传神的精彩笔墨, 书中还有很多,让读者能够饶有兴味地了解一个时代、一个群体或一 类作品的风貌。8 .朱自清为什么给中学生写经典常谈,谈谈你的认识。朱自清写这本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 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花然无措:朱 自清希望中学生“把它当作一只船,
13、航到经典的海里去”,这正是他在 书中寄寓的殷切希望。9 .在“阅读经典兴趣活动中,你准备向同学们推荐经典常谈 这本书,请你写一段推荐语。(100字左右)示例:朱自清的经典常谈囊括13篇文章,介绍了说文解字 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 的情况,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让大家对传统文史典 籍有一个比较系统的认识和了解,非常值得一读。在此,我把这本书 推荐给大家,相信大家读完之后一定于会大有收获。10 .朱光潜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作者在书中探讨了读书、道德、学业、人生烦恼等青年关心的话 题,以期帮助他们走出思想的迷茫和生活的困境。同时,作者在这些 信中又
14、包含了一个基本理念,即希望青年学会生活,既要发挥“人生 来好动”的天性,去发展,去创造,又要心境空灵,于静中领略人生 的趣味。如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选择性阅读变得更加重要。请结合 经典常谈的相关内容,简要谈谈你如何进行选择性阅读。示例:首先我会浏览目录,了解全书的构成,初步了解十三篇文 章的内容,这样我就可以根据兴趣或目的加以选择。然后我会根据兴 趣选择。因为我对历史感兴趣,所以会对经典常谈中有关历史的 论述认真阅读,如战国策)第八史记)战国策篇写苏秦游说秦惠王而遭冷落,“他恨极了,用心读书, 用心揣摩;夜里倦了要睡,用锥子扎大腿,血流到脚.上”,运用了非 常生动的描写手法,使得时代、人物
15、、事件、经典等要素显得血肉饱 满。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学术散文集。本书用现代的、科学 的学术观念研究传统典籍,实事求是审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全书不迷 信权威,不使用抽象的术语,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既有学术专 著的严谨性,又有极强的普及性。篇内部、篇与篇之间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性,文气十足。经典 常谈全书前后各篇的衔接有很强的接续性。如说文解字是阅 读古代经典的基本工具书。诸子之后是辞赋,而作者又认为屈 原”其实也是一子,也是一家之学”。全书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 体。【成就价值】朱自清认为阅读经典的意义与价值: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 而在文化。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做一个
16、有 相当 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经典常谈的成就与价值:它是一些古书的“切实而浅言的白 话文导言”,能够引导中学生在阅读导言的基础上直触经典,不仅可 以涵养其精神世界,还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及民族自信的建立 有极高的价值。【内容梳理】经典常谈之“小学”说文解字第一作者 东汉和帝时期许慎。特点从经典和别的字书里搜集有九千字。而且小篆之外, 兼收籀文古文(“古文”是晚周民间别体字)分析偏旁,定出部 首,将九千字分属五百四十部首。书中每字都有说解,来源于晚周 人作的尔雅,扬雄的方言,以及经典的注文。价值 一部划时代的字书,文字学的古典,是一切古典的工 具或门径。特点演变秦
17、以前文字发生与演化的时代,字体因世因国而异,官书虽是 系统相承,民间书却极为庞杂。到了战国末期,有了 “仓颉造字” 的传说。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象形字本于图画, 假借字以声为主,形声字以偏旁分别,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是文 字发展的逻辑的程序。秦以后书体演变的时代。演变的主因是应用,方向是简易。 识字是教育的初步。秦始皇用小篆统一 了文字,不久便又有了“隶书”, 识字变得简易汉朝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这是汉朝隶书的标准。 魏晋之际,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晋代也称为“楷 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二汉初已有草书,称为“章草”。魏晋 称为“今草”。“正书”本是扁方的,
18、从晋代开始,正书逐渐简化, 到陈隋渐渐变方,至唐代又渐渐变长,这便是“行书”。行书介于正 书与草书之间,最为适用。章节内容造字和用字的六个条例 “六书” “六书”是古人解说汉 字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指“象形、指事、会意、 形声、转注(互训)、假借”。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条例, 转注假借是用字条例。类别 造字法具体介绍象形字独体造字法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 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局限性很大,因为很 多事物画不出来。指事字往往用抽象的符号来表示,或者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另加 一个指事符号来 表示这个汉字的意思。会意字 合体造字法 指用两个及
19、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 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形声字 由形旁和声旁组成。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 则表示该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随着汉字的发展,形声字大量通现, 在现行的汉字中,形声字已占到百分之九十以上。转注字/两个字或两个以上的字,意义全部相同或一部相同, 可以互相解释的,便是转注字。假借字假借字是指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表所想表 达的字或意。经典常谈之经部周易第二起源 商民用甲骨卜吉凶,然后便将卜的人、卜的日子、卜 的问句等用刀笔刻在甲骨上,这便是卜辞。周朝用筮法辅助卜法,筮 法里六十四卦,一卦有六画,每画叫作一爻。断定吉凶的辞,原叫 作繇辞,“繇”是抽出来的意思。
20、辞有属于卦的总体的,有属于各 爻的;所以后来分称为卦辞和爻辞。这种卦爻辞也是卜筮官的占筵纪 录,卜筮官将卦爻辞按着卦、爻的顺序编辑起来,便成了周易这 部书。演变 在战国末期,周易变成儒家经典的第部。阴阳家 道 家的学说盛行,儒家就在这两家学说的影响之下,给周易的卦爻 辞作了种种新解释。这些新解释并非在忠实地确切地解释卦爻辞,其 实倒是借着卦爻辞发挥他们的哲学。到了汉代,阴阳八卦与五行结合起来演变出医卜星相种种迷信, 支配着一般民众,使周易在民间的影响还是集中在原来的卜筮传 统的力量。可以说,“儒家的周易是哲学化了的,民众的周易 倒是巫术的本来面目”。地位 汉代,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经典常谈之
21、经部尚书第三地位 尚书是中国最古的记言的历史,记言即大部分照 说的话写下来。其次发展记事文。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 事的话不多见。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文 才有了长足的进展。内容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平时的号 令叫“诰”,有关军事的叫“誓”),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 君臣相告的话(君告臣的话多称为“命”,臣告君的话偶然有称为“谟” 的)。其主要思想是“鬼治主义”,就是遇到臣民不听话的时候,只要 抬出。上天和先祖来,自然一切解决。发展历程在儒家所传的“五经”中,尚书残缺最多,因而问题也最多。因秦始皇焚书坑儒、书法沿革等历史原因,在西汉 时期流传
22、着今文尚书古文尚书两个版本,也造就了西汉尚书 “今古文之争”这一经学大史迹。之后一番战乱古文尚书失传, 但三国时期王肃伪造了孔安国的古文尚书,冒名顶替一千年直到 清初才被人们彻底识破。经典常谈之经部诗经第四诗的起源 诗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候没有文字,只有唱 的歌谣.没有写的诗。歌谣分为徒歌和乐歌,徒歌是随口唱。手舞脚蹈 可以帮助节奏:乐歌是随着乐器唱黄奏更规律化些。歌谣的节奏主要 靠重叠(又叫“复沓”),字数的均齐、韵脚的调协发展出来后,重叠 才在诗歌里失去主要的地位。诗经的发展历程 有了文字之后,人们将歌谣记录下来, 形成了最初的诗。春秋时,各国都养着一班乐工,各国使臣来往宴会 时都得奏乐唱
23、歌。伺候贵族的太师们不仅要搜集本国和别国的乐歌 (包括乐词和乐谱),还要保存“典礼的诗”和“政治的诗(献诗) 保存下来的唱词儿共有三百多篇,当时通称作“诗三百二到了战 国时代,贵族渐渐衰落,职业的乐工纷纷散走,乐谱就此失传,但是 还有三百来篇唱词流传下来,便形成了诗经。 “诗”的作用 政治与教化 古话说,“诗言志”,这 “志”总是关联着政治或教化的。春秋时通行赋诗,都是从诗篇里 断章取义,就当前的环境作政治的暗示。孔子用诗来讨论做学 问做人的道理,后来“诗三百”成为儒家“六经”之一,主要作教 化之用。诗的教化作用主要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 “六义”上。解释诗经最有权威的是毛氏诗传
24、和郑玄诗 笺,差不多全是断章取义,甚至断句取义。诗序 诗序)有大序和小序。大序说明诗的教 化作用,只解释了风、雅、颂。小序大约是大、小毛公所作。郑 玄按着诗经中的国别和篇次,系统地附合史料,编成了诗谐, 差不多给每篇诗确定了时代。经典常谈之经部“三礼”第五礼治的起源与概念 儒家所称道的礼:包括政治制度、宗教 仪式、社会风俗习惯等。由“三本说”可知,儒家有拿礼来包罗万象 的野心,他们认礼为治乱的根本,这种思想可以叫作“礼治主义二 “三礼”的内涵和作用“三礼”指礼记周礼仪礼三部儒家经典。其中,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 或礼论之作;周礼是一套理想的政治制度;仪礼可以说是宗教 仪式和风俗习
25、惯的混合物。儒家说,初有人的时候,各人都一味地满足自己的欲望,造成 了社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那时的君师们定出礼来,让大家 按照贵贱等级、长幼次序得到自己该得的一份,也都有自己该做的工 作。这种礼,教人节制,教人和平,建立起社会的秩序,可以说是政 治制度。人有三方面的信仰,一个是对“天生万物”的信仰,一个是关 于“地的力量”的信仰,最普遍的是对祖先的信仰。按儒家说,这此信 仰都是对生命延续的感恩怀德,但其实也有畏威的成分。儒家从感恩 面对由此产生的种种祭典加以说明;将其看作礼的一部分。这种礼教 人恭敬,大部分可以说是宗教仪式。日常生活都需要秩序和规矩,居丧婚姻宴会等大事,都各有一 套程序
26、,这样是表示郑重以及敬意和诚心。在对人方面,事君,事父 母,待兄弟姊妹,待子女,以及夫妇朋友之间,也都自有一番道理。 这些个规矩也是礼的二部分,这些礼大部分可以说是风俗习惯。礼还是王道的一部分。此外,从来礼乐并称,但其实乐附属于 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因为乐有改善人心、移风易俗的功用。经典常谈之经部“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春秋“春秋”是古代记事史书的通称:各国有各国的春秋传下的只有鲁春秋,即春秋春秋经。传说这部春 秋是孔子所作,但实际是鲁国史官的旧文。春秋是我国现存的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春秋三传” 古代史官记事的目的,一是征实,二是劝惩。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注重春秋的劝 惩作用。
27、三传在解释经文时往往逐字咬嚼,穿凿附会,公羊毂梁尤 其如此。咬嚼出来的意义就是所谓“书法”,所谓“褒贬”,所谓“微 言”。公羊、毂梁两家以解经为主,咬文嚼字得更利害些。左传以 叙事为主,传为鲁国左丘明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事,征 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成一家言。经典常谈之经部“四书”第七 “四书”的重要性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 子,简称学康论孟是过去统一的标准的小学教科书, 学生需要背正文和朱嘉的小注。元仁宗皇庆二年朱注“四书”被定为 科举用书,八股文的题目都出在这里。 “四书”的前身 学庸原来都在礼记里,论 孟是单行的。礼记论孟在汉代都立过博士,升到经里 去
28、;唐代“九经”只有礼记;宋代“十三经”又将论)孟收 了进去。关于中庸大学的著作都不传了,不曾教中庸大 学普及。朱子将这四种书编在起:称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 教本。 “四书”的顺序人物排序理由程颐程颖 大学一论孟中庸另论 大学:是初 学者人德的门径,书中道理是为天下后世说的,这是“垂世立教的大 典二论孟:是“应机接物的微言”。浅深先后,次序既不分明, 抑扬可否,用意也不一样,初学者较难领会。中庸:是孔门传授心 法的书,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 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初学者领会更难。朱熹 大学一论孟一中庸有了大学的提纲 挈领,便能领会论孟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
29、了论孟 的旨趣,也便能领会中庸里的心法。不领会中庸里的心法, 是不能从大处着眼,读天下的书,论天下的事的。书贾大学论孟中庸学庸篇页不多,合为 一本,通行既久,便约定俗成了。经典常谈之史部战国策第八 社会背景战国时期诸国关系紧张,战争随时可起。为了避免战争,国与国之间的外交手段十分重要,游说之士(策士)应运而 生。秦国自商鞅变法后日渐强盛,成了与六国对峙的局势。由于对最 强大的秦国的态度不同,游说之士分为“合纵”(抗秦)连横(亲 秦)两个派别,代表人物分别为苏秦和张仪。 战国策 战国策是汉代刘向编定的一部记录战国时 代这些“高才秀士”的“奇策异智”的重要古史,战国的名称是他在 书的序里定出的。在
30、他以前,汉初著名的说客蒯通,大约已经加以整 理和润饰。这部书除文辞之胜外,所记的事,上接春秋时代:下至楚 汉兴起为止,是一部重要的古史。经典常谈之史部史记汉书第八 史记 汉司马迁著。全书共一百三十篇,体例有五:十 二本纪,记帝王政迹,是编年的:十表,以分年略记世代为主:八书, 记典章制度的沿革:三十世家,记侯国世代存六:七十列传,类记各方 面人物。“纪传”是最重要的部分,因此史家称为“纪传体”。司马迁 长于描写,令古代许多重要人物的面形,至今还活现在纸上。 汉书由东汉班固以其父亲班彪的后传为底本编撰而成,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由其妹班昭和其弟子马续写定。断代的主 张是班固的创见,他这样一面保存了文
31、献,一面贯彻了发扬本朝功德 的趣旨。汉书所包举的,比史记更为广大:天地、鬼神、人事 政治、道德、艺术、文章,尽在其中。班固在汉书里增立的艺文志, 以刘歆的七略为底本,叙述古代学术源流,记载皇家藏书目录。 史记汉书的价值史记和汉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历史。史记创了 “纪传体”,叙事自黄帝以来到汉武帝时候, 首尾三千多年。汉书采用史记的体制,却以汉事为断,从高 祖到王莽,只二百三十年。这两部书可以说是“正史”的源头,成了 文学的古典。历来班、马并称,史汉连举,它们文质和繁省虽 然各不相同,而所采者博,所择者精,却是一样的;组织的弘大,描写 的曲达,也同工异曲。二书并称良史。经典常谈之子部诸子第十 社会
32、背景 春秋末年,封建礼乐制度开始崩坏,社会阶级紊 乱。到了战国,农奴解放.商人抬头。在大动荡之中,一些才智之士 纷纷兴起,他们根据自己的知识技能,研究起当时的文化和制度,对 于当时的情势,有种种看法和主张,“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各“思 以其道易天下”,诸子百家由此兴起。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观点主张儒家孔子:有教无类。是第一个开门授徒,将学术平民化的 人。开讲学、游学之风气,是“土”阶级的老祖宗。旧文化、旧 制度的辩护人。他所述所信所好的都是周代的文化和制度。讲学的 目的在于养成“人”,即养成为国家服务的人。孟子:人性是善的。 人都有侧隐心、羞恶心、辞让心、是非心等善端,只要加以扩充,便 成善人
33、。反对功利,注重圣王的道德。荀子:人性是恶的。人性之 中不仅没有善端,还有争夺放纵等恶端。但善是人为的,人有相当聪 明才力,可以渐渐改善学好。注重功利,论王霸的作用也从功利着 眼;注重圣王的权威。墨家 主张“非攻”。反对侵略的打仗,帮助被侵略的弱小国家 做防卫工作。主张“兼爱”。认为天下人都该视人如己,互相帮助。 注重功利。凡与国家人民有利的事物,才认为是有价值的,别的都 是无益或有害的。主张“节葬”短丧”节用”“非乐二他们是平 民的代言人,以借鉴勤苦的夏禹为法,反对贵族的周代的文化和制度。道家 杨朱:道家先锋,建立“为我”学说。主张“全生保真,不 以物累形”,“真”即“自然二杨朱所说只是教人因生命的自然,不 加伤害:“避世”便是“全生保真”的路。老庄:主张顺应自然,无 为而为,不治而治。顺应这些公律:便不须避害,自然能避害。主张 绝对的自由,绝对的平等。一切但须顺其自然。法家重势、重术、重法。势的表现是赏周,赏罚严,才可以推 行法和术。术是君主驾驭臣下的技巧。法是规矩准绳。君主能兼用法、 术、势,就可以一驭万,以静制动,无为而治。阴阳家 典衍:研究“阴阳消息”,创为“五德终始”说。“五德 就是五行之德。骆衍以为五行是五种天然势力,所谓“德二每一德, 各有盛衰的循环。补充诸子百家 诸子职业:诸子都出于 职业“土”,即有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