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docx

上传人:太** 文档编号:96926734 上传时间:2024-04-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 -(下)-文言文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分点精讲(全国).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8个文言虚词配套训练(下)一、对点练:(十三)因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因”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齐桓晋文之事)()(2)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谏太宗十思疏)() (4)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5)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张衡传)()(6)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烛之武退秦师)()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十四)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廉颇蔺相如列传)() (2)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唐浮图

2、慧褒始舍于其址(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5)不拘于时(师说)() (6)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十五)与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2)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 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廉颇蔺相如列传)()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与前世而皆然兮(涉江)() (十六)则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 (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用之则行,舍之则

3、藏(论语)() (十七)者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者”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鸿门宴)()此三者,吾遗恨也(伶官传序)() 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报任安书)()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5)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促织)() (十八)之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将上表中对应的序号填到括号内。(1)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渔父)() 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桓晋文之事)()(4)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赤壁赋)()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6)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

4、来兮辞)() (7)作师说以贻之(师说)()(8)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对点练:孟尝君将西入秦,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曰:“以人事谏我,我尽知之;若以鬼道谏 我,我则杀之。”谒者入日:“有客以鬼道闻。”曰:“请客入。”客曰:“臣之来也,过淄 水上,见一土耦人方与木梗人语,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蜒(以水拌土)子以为耦人, 遇天大雨,水潦并至,子必沮坏。应曰:我沮乃反吾真耳。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 遇天大雨,水潦开至,必浮子,泛泛乎不知其所止。今秦四寒之国也,有虎狼之心,恐其有木梗之患。”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

5、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木梗谓土耦人曰:“子先,土也” 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 于是孟尝 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A.相同,相同B.不相同,不相同C.相同,不相同D.不相同,相同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宾客谏之百通,则不听也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C.泛泛乎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D.于是孟尝君逡巡而退而无以应,卒不敢西向秦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若以鬼道谏我,我则杀之”中的“以”用法、意义相同的 一项是()A.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B.老臣

6、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C.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D.王好战,请以战喻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客曰:“臣之来也,过淄水上”B.今子东园之桃也,刻子以为梗C.今秦四塞之国也,有虎狼之心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参考答案:一、对点练:(十三)因(1)表示结果因此(2)表示动作行为沿袭,接着(3)表示原因因为,由于(4)表示条件趁着,趁机(5)表示方法 通过,经由(6)表示依据依靠,凭借(7)表示承接于是,就(十四)于(1)表示对象对,向,对于(2)表示对象与,跟,同 (3)表示时间,处所在,至I,从(4)表示原因由于(5)表示被动被(6)表示比较比(十五)与

7、(1)表示动作行为结交,亲附(2)表示疑问、感叹语气,同“欤”(3)表示连接和,及(4)表示对象跟,替,同(5)表示范围者R,整个(十六)则(1)表示确认就,就是(2)表示承接就,于是,便(3)表示转折去L反而,然而(4) “则则”并用,有加强对比的作用(十七)者(1)表示判断不译(2)数词+者个,样,件(3)形容词、动词+者,组成名词性短语 的人(事物、情况)(4)表示停顿不译(5)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十八)之(1)作定语后置的标志 不译(2)表示近指 这,这种(3)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不译(4)表示修饰,限制的(5)补足音节不译(6)用在表示处所的词语前 往,去,到去(7)代人、物、事他,他们,它,它们(8)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不译二、文段练:1.B【解析】 句末表判断语气;句中停顿,不译;连词,表修饰关系;连词,表转折 关系。2. A【解析】A项,前“则”表转折,但是;后“则”表假设,那么。3. D【解析】D项,介词,用;A项,语气助词,表范围,可不译;B项,动词,认为;C项, 顺承连词,而。4. A【解析】A项,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C、D三项都为助词,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解决方案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