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古诗押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高考古诗押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少年行(其二)王维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少年行(其三)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注擘(b6):张,分开。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五单于:原指汉宣帝时匈奴内乱争立的五个首领,这里比喻骚扰边境的少数民 族诸王。五陵:此泛指家居长安的豪贵之家。金市:古洛阳三市之一,在今 河南洛阳旧城西。一说指长安西市,因可兑换金银,故名。胡姬:泛指当时西 域少数民族的少女。当时长安多有胡人开酒肆者,店中多胡姬歌舞侍酒。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
2、少年行”,属乐府旧题,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 韵自由。这两首诗以此题咏少年志向,以抒发其慷慨激昂之情。B.王诗语言简练,刻画人物生动传神,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从少 年的“技”“胆”“姿”“绩”等方面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少年英雄形象。C.李诗写少年紧扣其个性特点下笔,五陵侠少驰骋着骏马,沐浴着明媚的 阳光,出入于花海酒肆,豪侠少年形象跃然纸上,栩栩如生。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迥异,但塑造的少年形象都洋溢着盛唐时期蓬勃向上 的进取精神,反映了盛唐时期民众的积极、自信、进取的时代风貌。2.这两首少年行皆沿用乐府旧题,所吟咏少年一在边塞,一在长安。 请结合作者生平,简要分析两首诗塑造
3、的少年形象。【答案】1. D2.王维早年出征边塞,有建功立业之理想抱负,故而在诗中塑造一个驰骋 沙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形象;李白于青少年时期便崇尚豪侠、仗尸鸟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鸣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伊骐。尸鸟鸠在桑,其子在棘。淑人君子,其仪不忒。其仪不忒,正是四国。鸣鸠在桑,其子在榛。淑人君子,正是国人。正是国人,胡不万年?【注】尸鸟鸠:布谷鸟。此鸟催春耕,喂养小鸟不偏私。伊:是。弁: 皮帽。骐:青黑色。忒:差误。正:法则。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共四章,一咏三叹,形成回旋往复
4、的音韵旋律,体现出诗经 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每章四五句完全重复,又有自己的特色。?B.这首诗题为“鸣鸠”,寄予美好寓意,因为鸣鸠仁慈,“布谷处处催春耕”, 又喂养众多小鸟,平均如一无偏私,值得人们尊重与赞美。C.小鸟们“在梅”“在棘”“在榛”,行踪游移不定,与始终“在桑”筑巢的鸣鸠, 形成鲜明比照,目的是劝谕“国人”应保持操守不变。D.每章开头均由尸鸟鸠起笔,再触发诗兴文思,引出后文的淑人君子,诗 经中许多诗篇都采用了这种起兴手法,如关雎】兼葭等。8.这是一首赞美理想中的君子之作,作者从哪些角度突出了君子之“仪”?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7. C8 .第一章侧重于“仪”之内修,君子应有美
5、好的行为品质,做到“其仪一” (信守法度规范),“心如结”(内心笃定如一);第二章侧重于“仪”之外美,君子应有华贵得体的衣冠服饰,丝带、皮帽等, 将“仪”具体化、形象化;第三、四章侧重“仪”之作用,君子应没有差误,以身作则,成为四国之典 范、国人之楷模。【解析】9 .本题考杳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目的是劝谕,国人,应保持操守不变”有误,小鸟尚未成熟,欢快成长,故 行动也无一定之规,也含各得其所之意,故并非“劝谕,国人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一章“尸鸟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 的意思是: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七个细心哺
6、食。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 庄始终如一。仪容端庄始终如一,内心操守坚如磐石。此章侧重于“仪”之内修, 强调君子应有美好的行为品质,做到“其仪一”“心如结”。第二章“鸣鸠在桑,其子在梅。淑人君子,其带伊丝。其带伊丝,其弁 伊骐”的意思是: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梅树枝间。品性善良的好君子, 他的腰带白丝镶边。他的腰带白丝镶边,玉饰皮帽花色新鲜。此章侧重于“仪” 之外美,君子应有华贵得体的衣冠服饰,丝带、皮帽等,将“仪”具体化、形象化。第三、四章“鸣鸠在桑,其子在棘正是国人,胡不万年”的意思是:布谷 鸟在桑林筑巢,小鸟嬉戏酸枣树上。品性善良的好君子,仪容端庄从不走样。仪 容端庄从不走样,各国有
7、了模范形象。布谷鸟在桑林筑巢,小鸟翻飞栖息丛莽。 品性善良的好君子,百姓敬仰作为榜样。百姓敬仰作为榜样,怎不祝他万寿无疆。 此两章侧重“仪”之作用,君子应没有差误,以身作则,成为四国之典范、国人之 楷模。如果说一、二章是颂“仪”之体,则三、四章是颂“仪”之用,即内修外美的“淑 人君子”对于安邦治国佑民睦邻的重要作用。三章的“其仪不忒”句起到承上启下 的转折作用,文情可谓细密。四章的末句“胡不万年”,则将整篇的颂扬推至巅峰, 意谓:这样贤明的君王,怎不祝他万寿无疆?对于一个暴君昏主,人们是不会如 此祝福的。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洞庭玩月韩傀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
8、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1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 感。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 景。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 妙。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 空间。12 .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 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9. C10.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
9、壮年,尚在觅 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细 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 词人的纯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 “超脱”的精神境界。【解析】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 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是因天气寒冷。故选C。1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本诗写洞庭湖写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 派洁白景
10、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 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 景象。五、六两句以“乌鹊离巢噪”,“蛟龙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 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 美好。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 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念奴娇过洞庭写景的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 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
11、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 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 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 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表露得更加充分。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碧粼粼的细浪中照映着星 河的倒影,此时的天穹地壤之间,一片空明澄澈就连人的“表里”都被洞照得 通体透亮。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 张孝祥此行,刚离谗言罗织的是非场不久,他有高洁的人格,有超旷的胸怀,跳 出“小我”的圈子而悠然心会此间的妙处和出此潇洒超尘的词篇。他的“悠然”是在
12、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寒食郊行书事二首(其一)范成大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鹭窥芦箔水,乌啄纸钱风。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注】步:通“埠”水边泊船之处。芦箔:插在河流或湖泊中间拦捕鱼蟹 的苇栅。乌啄:一作“鸟啄”,指乌鸦啄食祭品。语出张籍诗:“寒食家家送纸 钱,乌莺作窠衔上树。”按无锡等地旧俗,新媳妇必须在清明时节与夫君一起 去祭扫祖坟,俗称“上花坟”。1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标题看,这是一首节日诗,寒食节正值春和日暖的时刻,作者漫步乡野郊外,写下了所
13、见所感。B.诗歌开头写河埠边杨柳低垂,旅店清静,不远处古祠寂寂,苦竹丛生,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C.颔联动静结合,运用白描式的叙写方式,生动表现出白鹭窥水的宁静画 面和乌鸦啄食的动态景象。D.这首五言律诗风格平易浅显、语言清新质朴,就像一幅反映农村社会生 活的多姿多彩的风俗画。12 .范成大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展示和谐的画面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 析。【答案】11. B12.自然景物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开篇将“野店”与“垂杨”、“荒祠”与“苦 竹”等意象有机组合起来,描绘诗人在偏僻乡村所见风光,使自然景物与人文景 观和谐统一起来。百姓家庭和睦融洽。颈联选取一个特写镜头,描写村民一家 尊老爱
14、幼、相互搀扶的生动画面,生动表现了百姓家庭的和睦融洽。传统节日 与丰收景象融为一体。颈联与尾联写诗人郊游之时正值寒食节日,见祭品之多、 浓妆之女和老翁之醉,便联想到百姓生活五谷丰登、幸福安康,将传统节日与美 好生活融为一体。(意思对即可)【解析】11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B.“奠定了全诗伤感的情感基调”错,全诗的情绪是平和愉悦的。故选Bo1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写作手法和艺术特色的能力。“野店垂杨步,荒祠苦竹丛”,开篇将“野店”与“垂杨”、“荒祠”与“苦竹”等意 象有机组合起来,描绘诗人在偏僻乡村所见风光,“野店”“荒祠”是人文景观,“垂 杨”“苦竹”是自然景物,自
15、然景物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颈联描写村民一家尊老爱幼、相互搀扶的画面, 以小见大,表现百姓家庭和睦融洽。“媪引浓妆女,儿扶烂醉翁”“深村时节好,应为去年丰”,颈联与尾联写诗人 郊游之时正值寒食节日,见祭品之多、浓妆之女和老翁之醉,便联想到应该是去 年丰收,人民幸福安康,将传统节日与美好生活融为一体。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戏题赠二小男唐刘长卿异乡流落频生子,几许悲欢并在身。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未知门户谁堪主,且免琴书别与人。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13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题目中“戏题”二字,表明
16、此诗是诗人与儿子调侃之作,饱含父子情。B.第四句中的“青春”,与“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之意相同。C.看着嬉戏中的儿子,诗人似乎看到未来,就决定不再把琴书送给他人。D.晚年得子,的确是人生之大幸,诗人全家喜极而泣也就合情合理了。14 .有人说“悲欢”是此诗的“诗眼”,你同意吗?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3. B14 .同意。(1) “悲欢”之情贯穿整首诗。首联写流落异乡时接连生子,悲 喜交加;颔联写“悲”,说自己头发已白,青春不再;颈联写“喜”,儿子有可能读 书成才,支撑门户,看到了希望;(2)尾联写“悲欢”,表达诗人悲喜交加的复 杂心情,既表达了诗人晚年得子的幸福,也抒发了他对现实
17、和人生的无奈与失望。【解析】1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与,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青春,之意相同”错,根据“每看儿戏忆青春”,可 知诗人由小儿的嬉戏想起了自己早已不再的青春年华;而“青春作伴好还乡”中的 “青春”则是春天之意。故选Bo1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诗眼的能力。此题题干问的是“诗眼”,实则是考杳诗歌的炼字问题。既是此诗的“诗眼”, 也就是说这个“诗眼”能够统领全篇,而“悲欢”是诗中流露出来的情感,考生只需 要分析每一联中所蕴含的“悲”“欢”之情,即可以确定“悲欢”是否是“诗眼”。首先明确观点:同意。首联“异乡流落频生子”为叙事,交代了落异乡时接连生子生活现实,
18、表达了 此刻的心情是悲喜交加,“喜”承接上句老来得子,“悲”引出下文内容和情感;颔联欲并老容羞白发,每看儿戏忆青春”写悲,说自己头发已白,青春不再, 其中含喜,毕竟后继有人;颈联“未知门户谁堪主写“喜”,看到儿子有可能读书成才,支撑门户,看到 了希望,倍感欣慰;尾联“何幸暮年方有后,举家相对却沾巾写“悲欢”,“幸”的是暮年方有后”, 老来得子;“对却沾巾”“悲”的是生活之忧,抒发了他对现实和人生的无奈与失望。“悲欢”之情贯穿整首诗,为全诗的“诗眼八、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南柯子王炎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蓑笠朝朝出,沟睦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
19、犁水足,望年丰。17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将花朵上晶莹的水珠,比作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形象表达了对花 的爱怜之情。B.作者以议论入词,奉劝词客骚人,勿以惜花为念,莫作怅惘愁思,笔锋 灵活心思脱俗。C.用“朝朝出”与“处处通”对举,言简意赅地勾勒出农民不避风雨、终岁劳 作的辛酸之苦。D.整首词,语言通俗,上下片前后呼应,表现了词人与劳动人民息息相通 的思想感情。18 .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描述农村生活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 C16 .描绘出一幅田园风景图来展现农村秀丽的风光;描绘农民长年累月 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直接陈述农民对雨水和丰年的期盼。【解
20、析】17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鉴赏的能力。c.“辛酸之苦”错,“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一句描绘了春耕季节农民们正 冒雨耕作的情景,抒发了词人对农民辛劳生活的同情、怜悯,隐含诗人对农民勤 劳的赞美之情。故选Co18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及表达技巧的能力。“山冥云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意思是说彤云密布,山色阴暗, 天下着濠濠的细雨。花朵上,水气聚成了晶莹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里含着泪珠, 夺眶欲出,令人十分爱怜。作者摄取了这样一个特写镜头,十分形象地描绘出一 幅田园风景图。“蓑笠朝朝出,沟滕处处通”一句描绘了春耕季节农民们正冒雨耕作的情景, 而且这不是个别农民的行为,从
21、“朝朝”“处处”可看出劳作的范围之广,描绘农民 长年累月在田间生产劳动的情景;“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意为春耕、春种、秋收,是农民 们一年中最辛苦的三个季节,农民们终年辛劳,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 个丰收的年成。诗句直接陈述农民对雨水和丰年的期盼。九、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秦州杂诗(其十三)杜甫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注】此诗作于乾元二年秋,杜甫身在秦州,此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吐 蕃又夺取陇西,位于陇东的秦州便成为边塞之地,时刻受到吐蕃的威胁19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2、()A.诗歌开篇“传道”二字,说明诗人尚未到过东柯谷,诗中所写皆为传说。B. “深藏”二字既写明了东柯谷的地形特点,又能给人一种幽深静谧之感。C.颔联写谷中幽美宜人的景象,既有青藤覆盖的居所,又有穿沙映竹的流水。D.谷中的土地比较贫瘠,不能进行农业生产,但是能通过种瓜来维持生计。18.宋代赵次公评价此诗时说:“意以东柯谷为桃源。”请结合赵次公的评价, 简要分析诗歌尾联的含意。【答案】17. D18 .尾联借用渔人入桃花源的典故,意思是叮嘱船夫接近东柯谷时要及时告 知,只恐怕错过观赏那里的桃花。表达了诗人对东柯谷的喜爱与向往之情,暗含 在谷中避世隐居的想法。【解析】19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
23、歌内容的能力。D.”不能进行农业生产”错,“翻宜粟”意思是,反倒适宜种粟,说明谷中能够 进行农业生产。故选D。20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本诗尾联“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意思是一路上叮嘱船夫近则相告,唯恐 错过了那世外桃花。尾联用典,“桃花源”典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一个虚 构的与世隔绝的乐土,其中的居民,关系和乐,民风淳朴,生活安定、富裕,更 兼环境优美,极为后人所欣赏留恋。而在本诗中,诗人于前三联先写东柯谷的位 置与人家,再写自然景致,最后写出产,抓住了东柯谷的风物特点,把这个地方 描绘得俨如一幅优美迷人的山水画。杜甫把听到的东柯谷比作桃花源,唯恐失掉 这个理想所在
24、,急切盼望住在那里,可见诗人对这个地方是非常向往的。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建元寺李绅江城物候伤心地,远寺经过禁火辰。芳草垄边回首客,野花丛里断肠人。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注】建元寺:题目一作“和郭哪寒食”。建元寺,在今常州,始建于南朝齐高祖建元年间。禁火辰:指寒食节。2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作者来到建元寺游览,“伤心”一词奠定了全诗感伤的基调。B.已是暮年的作者,站在花草丛中回首往事深感物是人非,不由内心伤悲。 C.透过建元寺敞开的门,看到里面白天也空无一人,只有红药在古殿盛开。 D.全诗景中见情但
25、又不局限个人情感的抒发,在伤感中透露着豁达的襟怀。 20.有人评价李绅本诗“意境阔大,感情刚劲”,试结合全诗分析。【答案】19. C20.意境阔大。诗歌的抒情不拘泥个人情怀,而着意表现盛衰之感、世事 变迁,意境阔大。感情刚劲。结尾“莫悲风月独沾巾”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明快 爽朗,体现出作者豁达情怀和豪放刚劲的情感。【解析】19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 “看到里面白天也空无一人”错误。“空门”这里是寺院的代称,代指建元寺。 故选C。20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紫荆繁艳空门昼,红药深开古殿春”,建元寺内,紫荆树花开得繁盛艳丽, 艳丽多姿的红药在古寺庙里怒放,春
26、意盎然。这里也曾经热闹繁华,也曾经熙熙 禳攘,但是现在繁华早已不在,只有这些花花草草还留有春天的气息。这两句可 以读出诗人对盛衰变化、世事变迁的感叹,意境阔大。“叹息光阴催白发,莫悲风月独沾巾”,作者虽然感叹光阴易逝,人生易老, 但是“莫悲风月独沾巾”慰勉勿在年老之时悲哀,从悲凉凄怆之气,转为音调明快 爽朗,体现出作者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剑任侠,其诗塑造的是一个豪爽倜傥、豪放不羁的豪侠少年形象。【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综合鉴赏能力。D.“这两首诗语言风格迥异”错误,“迥异”指极不相同。这两首诗所体现出的 诗的语言风格皆属豪放一类,王诗语言雄浑豪壮,气魄恢弘,李诗语
27、言豪迈俊爽, 寓刚于柔,刚柔并济,浑然天成。两诗语言风格并非“迥异”。故选D。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王维早年出征边塞,写过类似使至塞上这样脍炙人口的诗篇,有过建功 立业之理想抱负,本诗即能体现这种理想。一、三两句,以特写镜头为少年英武 矫健的身姿写照:“擘两雕弧”言其多力善射,能左右开弓;“偏坐金鞍”言其鞍马 功夫娴熟,能在疾驰的马背上自如地变换各种姿势;“调白羽”则是善于在运动中 瞄准目标,箭无虚发。二、四两句,从对方着笔来反衬少年的艺高胆大。敌我双 方的力量愈是悬殊,也就愈能表现主人公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而这种气概,又 正来自于其置生死于度外的献身精神。如此一来,少年驰
28、骋沙场、勇于杀敌、战 功显赫的英雄形象便跃然纸上了。李白于青少年时期便崇尚豪侠,曾仗剑去国,辞亲原有,义气任侠,诗中“五 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的意思是“在长安金市之东,五陵的贵公子骑着 银鞍白马,满面春风”。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一个任气逞能的豪侠少年形象。“五陵 年少”“银鞍白马”“落花踏尽”“笑入胡姬酒肆”,诗中少年慷慨洒脱,意气风发、豪 爽倜傥、豪放不羁,呈现的是豪侠少年形象。【押题解读】诗歌鉴赏选材以唐宋诗歌为主,偶尔出现宋词;选材情感均积极向上;题型 为一选择一简答,选择题多为概括诗句内容的试题;简答从形象、语言、表达技 巧和情感中任选;近几年重点突出对比阅读和诗歌风格的探究题,
29、应该引起重视。 探究一般是给出某人对此诗或诗人的某种评价,然后让考生结合诗歌进行分析。【考前秘笈】1 .选择题。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每个选项一个考 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一般从意象的 含义、手法及其解说、艺术效果、语言风格、曲解诗意等角度设错,答题时注意 仔细辨析,今年在选项中设置和学过的诗歌比较的题目,应引起重视。2 .意象意境类。分析诗歌的形象特征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明确形象的属性,然后分 析人物的情绪,还要分析人物的具体的行动、生活的环境等,一般为“在什么环 境下的,做什么事情、内心充满什么情绪的什么形象。概括画面
30、内容或分析意象的特征的题目,注意对诗句中的画面进行简单的描 述,然后概括意境特征,最后分析表达的情感,注意意境和情感的关系,大致有 “乐景哀情”“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较常见的是“乐景哀情”“哀景哀 情”。3 .诗意概括。诗意概括是诗歌鉴赏常考的内容,有的概括诗歌的情节,有的概括物象的特 征,有的概括人物的活动、心理等,答题时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意象进行特征。概括诗歌画面的内容是诗歌常考的题目之一,答题时首先描述画面的内容, 然后概括意境特征,一般为“通过等景物,描绘出一幅(意境特征)+ 时令+地点图景。有时后面在加上情感。4 .理解赏析诗句类。分析诗句含义,首先简单的翻译诗句,然
31、后结合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中蕴 含的情感;分析诗句作用,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 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 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 开头和卒章显志等。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 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 的运用上分析。5 .赏析手法类。诗歌的艺术手法主要有抒情方式、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抒情分方式主要是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怀古伤今,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 拟人、烘托、动静、
32、虚实、抑扬、用典等,修辞主要是比喻、拟人、对偶、借代、 设问、反问等,一般抒情方式集中在整首诗歌或某一部分,表现手法和修辞集中 在某一联诗句。答题时首先答出手法,然后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为什么是这种手法, 然后分析艺术效果。分析诗歌的写景方式注意从顺序、着眼点和艺术手法的角度进行分析。顺序 注意高低、俯仰、远近等,着眼点注意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角度写景; 艺术手法注意是动静、虚实、对比、衬托等等表现手法和比喻、拟人、夸张等修 辞方式。答题时结合诗句具体的分析。6 .分析情感类。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 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
33、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 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 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7 .赏析语言类。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 炼意的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境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 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诗眼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 法。答题时先答出字的含义,然后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效果。8 .赏析风格类。分析诗歌风格一般在题干中均给出具体的特征,要求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 析,答
34、题时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给出的术语的含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哪些 地方体现这种特征。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汲江煎茶苏轼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碗,坐听荒城长短更。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时诗人流放于海南僧州。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清”紧扣题目,交代了煎茶最 好用活水,自己只好到江边去汲取活水的事情。B.诗的颔联“大瓢贮月归春瓮”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月夜 汲水的情景,“小杓分江入夜瓶写煎茶前的准备动作。C
35、.诗的尾联中“坐听荒城长短更”写喝完茶,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荒 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以动衬静,写出了夜之静。D.本诗注重细节描写,既有“贮月”“雪乳”的视觉享受,又有“松风”的听觉 感触,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更,全部过程写得仔仔细细。2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答案】1. B2. (1)这首诗生动细腻地表达了诗人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 听更的整个过程,虽然是日常生活琐事,却显得诗意盎然,饶有趣味。(2)虽然谪居海南,但仍不改往日气度,依然乐于煎茶品茗,表现出诗人 超凡脱俗的豁达情怀。(3)在最后一联中,诗人说自己饮茶难禁三碗,
36、就在这月夜中,听着海南 岛荒城里传来那报更的长短不齐的鼓声,意境凄凉惨淡,可见诗人被贬边地的寂 寞无聊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比喻”错误,“大瓢贮月归春瓮”是写月夜汲水的情景,诗人去汲水的时候, 正当夜晚,天上悬挂着一轮明月,月影倒映在江水之中,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 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瓮里。没有比喻。故选B。2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1)由诗歌标题“汲江煎茶”可知诗歌内容,是写诗人汲江煎茶的过程,从 诗中来看,这首诗生动细腻地描写了诗人从汲水、舀水、煮茶、斟茶、喝茶到听 更的整个过程,这些都是生活琐事,
37、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诗意盎然:如汲水, 诗人是亲自提着水桶,带着水瓢,到江边钓鱼石上汲取深江的清水;如舀水,诗 人用大瓢舀水,好象把水中的明月也贮藏到瓢里了,一起提着回来倒在水缸里; 如煮茶,诗人用小水杓将江水舀入煎茶的陶瓶里,煮开了,雪白的茶乳(白沫) 随着煎得翻转的茶脚漂了上来;如斟茶,茶水泻到茶碗里,飕飕作响,像风吹过 松林所发出的松涛声;如喝茶,清澈醇美使枯肠难以三碗为限;喝完茶,就在这 春夜里,静坐着挨时光,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 齐的鼓声。(2)由诗歌注释“诗人流放于海南僧州”可知诗人的处境,是流放之身,且 是流放海南僧州这一偏远之地;但作者仍能保持通达从
38、容,汲水、舀水、煮茶、 斟茶、喝茶到听更,这一详细过程把诗人虽为谪居之身却通达从容的情感状态展 现出来,表现出诗人超凡脱俗的豁达情怀。(3)尾联说喝完茶,就在这春夜里,诗人坐在桌前,呆呆地看着杯中的茶 水,只听海南岛边荒城里传来那报更(夜间报时)的长短不齐的鼓声。从取水、 煎茶到饮茶的全过程既能让人感受到诗人的豁达,也能让人感受到诗人身在贬谪 之地的寂寞无聊,画面凄清惨淡,这种凄清惨淡,与前面临江的兴致、汲水的兴 奋、煎茶的热烈,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也将诗人被贬后寂寞无聊的心理展现 出来。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尹从事懋泛洞庭张说平湖一望上连天,林景千寻下洞泉。忽惊水尘光华满,
39、疑是乘舟到日边。初次巴陵杨凝西江浪接洞庭波,积水遥连天上河,乡信为凭谁寄去,汀洲燕雁渐来多。3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这两首诗的起句,一写平湖连天,一写浪翻波涌,起笔均有奔腾澎湃的 气势。B.杨诗第二句,想象奇特,以夸张手法,写洞庭湖水似与天河相连的壮阔 景象。C.张诗写湖水,俯仰纵览,描出平远之景;写林景,横向铺展,绘就高峻 之图。D.两首诗都写洞庭湖,都从写景入手,通篇充满寓意与寄托,但是又不露 痕迹。4 .两首诗的末句,用不同的方法表现了诗人不同的心境?请简要分析。【答案】3. B4 .张诗末句用典,借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 憧憬和积极
40、用世的强烈要求。杨诗末句以景结情,用燕雁的回归反衬自己在外不能归乡,表达对家乡的思 念之情。【解析】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表达特色的能力。A.“均有奔腾澎湃的气势”有误,张诗首句“平湖一望”,可知湖面平静,无奔 腾澎湃之势。C.“俯仰纵览”与“横向铺展”应对调。写湖水,从近到远横向铺展,描出平 远之景;写林景,从上到下俯仰纵览,绘就高峻之图。D.”通篇充满寓意与寄托,但是又不露痕迹”有误,杨诗第三句表达了思乡之 情。故选Bo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和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张诗末句“疑是乘舟到日边”用伊尹梦里乘舟到日边的典故,相传伊尹在受商 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
41、月之旁,不久受到国君重用。诗人正满怀豪 情逸兴纵览湖山景色,忽然惊觉湖上波光闪闪,阳光灿烂,交相辉映,一派光明 满溢。诗人仿佛感到自己已乘舟回到了旭日身边。诗人借用典故,希望有一天会 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抒发了对光明前程的憧憬和积极用世的强烈 要求。杨诗末句“汀洲燕雁渐来多”以景结情,远飞的燕雁渐渐都飞回汀洲,结合“乡 信为凭谁寄去”可知,用燕雁的回归反衬自己在外不能归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 之情。三、阅读下面这组元代套曲,回答小题。咏雪白朴【大石调】【青杏子】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穷冬节物偏宜晚。冻 凝沼让,寒侵帐幕,冷湿阑干。【归塞北】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好景画图收不尽,好
42、题诗句咏尤难。疑在 玉壶间。【好观音】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配颜, 畅饮休辞惮。【幺篇】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 烛银光灿。【结音】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 蜡梅绽。7 .下列选项中对于这组套曲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曲中大雪纷飞、寒凝大地的景象,暗示着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 揭示了社会矛盾。B. ”疑在玉壶间”写出了夜雪澄净无瑕的特点,其中“疑”字写出了人物身置 美境的恍惚之感。C.风雪肆虐与宴饮欢歌的场景,与杜甫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异 曲同工,讽刺辛辣。D.本套曲由同一宫调的
43、五支曲子组成,每支曲子单独押韵,曲调不同,但 都围绕“咏雪”展开。6.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白朴这组套曲是怎样“咏雪”的。【答案】5. B6.正面描写。【青杏子】从视觉、触觉写雪,渲染风大雪猛,寒冷逼人的雪景。侧面描写。【归塞北】通过屋里的人卷帘赏雪,感叹雪景画图难描,歌诗 难咏,来侧面突出雪景之美。对比(反衬)。【好观音】与【幺】两支曲子,通过渲染屋内歌舞宴饮, 欢声笑语,画烛红炉,反衬屋外雪景的无声、冷寂。想象。【结音】通过一缕幽香的想象,虚写屋外梅花映雪画面的冷艳、孤 绝。【解析】5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A.“元代统治者对汉族人民的欺压,揭示了社会矛盾”错误,大
44、雪纷飞、寒凝 大地的景象是单纯的自然环境描写,选项说法无中生有,过度解读。C.“讽刺辛辣”错,这组套曲意在咏雪,并无讽刺之意。D “每支曲子单独押韵”错,同-套曲中的每个曲目同押一部韵,所以这五支 曲子同韵。故选Bo6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空外六花翻,被大风洒落千山”是视觉描写,“冻凝沼让,寒侵帐幕,冷湿 阑干”是触觉描写,【青杏子】运用正面描写的方法,渲染风大雪猛,寒冷逼人 的雪景。“貂裘客,嘉庆卷帘看”写屋里的人卷帘赏雪,”好景画图收不尽,好题诗句 咏尤难”是感叹雪景画图难描,歌诗难咏,这是从侧面突出雪景之美。“富贵人家应须惯,红炉暖不畏初寒。开宴邀宾列翠鬟,拼配颜,畅饮休辞 惮”“劝酒佳人擎金盏,当歌者款撒香檀。歌罢喧喧笑语繁,夜将阑,画烛银光灿”, 是描写屋内歌舞宴饮,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反衬屋外雪景的无声、冷寂。“似觉筵间香风散,香风散非麝非兰;醉眼朦腾问小蛮,多管是南轩蜡梅绽” 由宴席上的香气,想象屋外梅花绽放,与雪相映衬的画面,运用了想象的手法。四、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鸣鸠诗经曹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