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高考古诗词鉴赏训练题100题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写真寄外薛媛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寒。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注】薛嫒是晚唐濠梁今安徽凤阳人南楚材妻。楚材离家远游。颍今河南许昌地长官爱楚材风采,欲以女妻之。楚材欲允婚,命仆回濠粱取琴书等物。“善书面,妙属文见(云溪友议)卷上的薛嫒,觉察丈夫意向,对镜自画肖像,并写了上面这首诗以寄意。1这首诗表达了如何的情感?请概括讲明。5分2赏析颈联的写法和内涵。6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离家在外的丈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她忧虑丈夫移情别恋的痛苦,委婉地表达了对丈夫应
2、忠于爱情的提醒。2.“泪眼指代是人的肖像,“愁肠指心灵的痛苦,一“易一“难,互为映衬。在矛盾比照中,刻画了怀念丈夫的深情。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谪岭南道中作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诗人简介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前此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
3、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逝世【注】(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1.清人沈德潜评第二联是“一语双关,请对此扼要讲明。4分2.“红槿花中越乌啼一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乡之情的?请扼要分析。4分3.2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结合全诗作扼要分析。4分参考答案:1.4分一方面写出贬谪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状,表明自然环境的恶劣。2分,另一方面喻指本人仕途环境的恶劣,表明小人当道,志者难行的现实2分。语意相近即可2.4分化用典故。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本人的故园之恩2分。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
4、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本人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2分。答出一点2分,其中手法1分,分析1分;共4分;语意相近即可3.诗人面对贬谪途中的恶劣环境,内心对前途充满愁苦和畏惧之情;诗人被贬谪岭南,见到异地风物,引发内心深切的思乡之情;朝政昏暗,诗人遭受排挤贬谪,对此有着愤懑之情。答对一点2分,二点3分,三点4分参考译文岭南道中溪流纵横交织,地势迂回曲折,置身其间,茫然不知身在何处。沿途随处可见高大的乔木,绿树丛阴下,溪流显得格外幽深。我在旅途中提心吊胆,担忧遇上毒雾,碰着蛇草;为了躲避沙虫,看见燕子衔泥也会急忙让开。这里的风俗很十分,五月即收稻米,三更公鸡就打鸣,每当涨潮,它还会按时啼叫,这时津吏就会
5、通知乡民潮汛要来了。这一切让人一时难以适应,看着那鲜艳欲滴的红槿花,听着那树上越鸟的鸣叫,想到想起家乡,这谪居岁月何时是个尽头,想起这些真是肝肠寸断。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秋怀其二孟郊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席上印病文,肠中转愁盘。疑虑无所凭,虚听多无端。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注】秋怀:孟郊老年寓居洛阳,在河南尹幕中充当下属僚吏,贫病交加,愁苦不堪。(秋怀)就是在洛阳写的一组嗟伤老病穷愁的诗歌,而以这第二首写得最好。老客:指诗人本人。印病文:喻卧病已久。转愁盘:谓愁思不断。参考译文秋月脸色冰冷寒气森森,老客壮志已经消磨殆尽。秋夜寒气侵人,冷露滴落,梦被惊醒
6、,劲峭的秋风像一把梳子侵袭着人体,使人从头到脚彻骨严寒。卧病床上已经很久了,心中愁思怎么也剪不断。还是不要作无根据的猜测,也不要听没来由的瞎讲吧。梧桐叶已凋落,冷风吹着枯叶瑟瑟作响,听去好似谁在弹奏悲哀的曲调。1.简述首联中“冰、“单两个词的妙处。2.第三句中的“露,既指_,又指_,用双关的手法,表现本人_。3.第五句的关键词是“_,写本人_;第六句的关键词是“_,写本人_。4.诗末诗人以“_比喻本人,“声响如哀弹比喻_。5.诗歌前四句营造了一种如何的意境,请扼要分析。2分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和一首宋诗,回答问题。再过金陵包佶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石头
7、城宋刘翰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寓居的场所。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5分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扼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一样点:两诗都描写了金陵城凄凉、衰败之景。2分不同点:包诗运用拟人手法,写江山不管天下兴亡之事、听凭夕阳伴着客愁;1分刘诗运用动静结合手法或答视听结合,写所见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高悬,又写所闻空中雁声。1分刘诗的景物描写有时间从白
8、天到黑夜和空间从吴宫到台城的变换,写出了作者的所见所闻。1分讲明:如学生能从下面角度回答两诗不同点,给2分。包诗写的是金陵秋景,写秋高雁飞、残照斜阳、江山照旧的凄凉萧瑟之景;刘诗写的是金陵春景,写离离芳草、台城旧苑、空江烟水、明月飞雁的悲凉寥落之景。2分2包诗抒发了作者对江山照旧、物是人非的慨叹,表明六朝兴亡皆由人事;2分借古讽今,表现作者对安史之乱后政事日非、家国衰败的悲愁。2分如回答作者过金陵的羁旅愁思给1分刘诗暗含古今盛衰比照,抒发了作者对金陵古城繁华不再、沧桑变化的深沉感慨。2分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云,春日偏能惹恨长。【注
9、】贾至在唐肃宗朝曾因事贬为岳州司马,“历乱:花开极茂盛。1前两句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从整首诗来看,这两句有什么作用?5分2有人评价三、四两句在情感的抒发上“构思新奇,讲讲你的理解。5分参考答案1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春草丛生,草色青青,柳色嫩黄,柳丝飘拂;桃花盛开,李花飘香,花枝披离,花气氤氲。2分前两句与后两句构成对照,使所要表达的愁、恨显得加倍强烈。画面上的春光点染得越是明丽,春意越是喧闹,就更能从反面衬托出诗人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答“以乐景衬哀情,反衬出诗人无法排遣的深愁苦恨,可以以3分2这两句不是直接抒发本人的愁情,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借“东风和“春日来写愁思。2分“
10、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讲本人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不为遣愁;“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讲因愁闷而百无聊奈,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讲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2分这样,诗意的表现就更为曲折、含蓄、更有深度。1分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山路见梅感而有作钱起莫言山路僻,还被好风催。行客凄凉过,村篱冷落开。晚溪寒水照,晴日数蜂来。重忆江南酒,何因把一杯。【注】蜂,一本作“峰。关于上面(山路见梅感而有作)一诗,清代纪昀有评价讲“特有情韵,还讲“五、六句最佳。请完成下面小题。1诗中第六句“晴日数蜂来,历来版本有分歧,一作“蜂,一作“峰,请结合本人对诗作主旨的把握,谈一谈你会怎样选用,并请扼要讲明理由。4
11、分2请从创作手法运用的角度谈一谈你对纪昀“特有情韵这一评价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选“蜂,落脚于梅花的馥郁的香1分;梅花尽管生长于山中偏远之地,但花香仍然有蜂来光临,梅花之魅力可见一斑1分,实际是以拟人手法来衬托花香之盛,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选“峰,落脚于梅花的峭拔高洁的品性1分;梅花生长于山中偏远之地,但其品性仍有山峰来辉映,自然超凡脱俗1分;实际是用拟人手法来衬托其品性之高,借以抒人之怀1分。意思对即可2此诗刻画山梅,着力传其神,开于冷僻之处,但并非全然沉寂1分;借山梅抒发本人的感慨,照顾了人的思想感情1分,实际上是“兴的手法的运用1分;咏山梅,旨在写人,表意含蓄而又有情致,因而“特
12、有情韵1分。意思对即可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绵谷回寄蔡氏昆仲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顾,淡烟乔木隔绵州。注绵谷:地名,今四川广元县。“蔡氏昆仲,是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这首诗依次表现了诗人如何不同的感情?请作详细分析。5分2诗歌中间两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扼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首联写写一年两次游览锦江,字里行间流露喜悦之情。颔联和颈联写取景寄情,写告别锦江山水的离愁别恨,极言别去之难,以表达对蔡氏兄弟的友谊,寄托对他们的怀念。尾联回顾远望,又因寄书蔡氏兄弟之便,再抒发对锦江的留恋之情
13、。写出感情2分,详细分析3分。2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移情,拟人,虚实结合。2颔联中“芳草“碍马,“好云“遮楼,诗人将人的感情赋予碧草和好云,讲它们像友人一样,为了殷勤地挽留本人而有意绊马蹄遮楼台,表现了朋友对客人本人的热情和殷勤。颈联讲山牵着“别恨、水带着“离声,表现了诗人本人对朋友的依恋难舍。手法4分,分析2分。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闲居姚合不自识疏鄙,终年住在城。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带病吟虽苦,休官梦已清。何当学禅观,依止古先生?【注】禅观:即禅理、禅道。1本诗颔联使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扼要分析。(5分)2.本诗塑造了如何的人物形象,请扼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本
14、诗使用了反衬和比照的艺术手法。2分第四句以充满庭院的蝉鸣衬托出环境的清净,以动衬静更显其静。整联又用无马迹和满是蝉声进行比照,还是写出诗人住处少有访客,生活清净。3分2本诗塑造了一个性喜清静、追求清闲、具有闲情雅致的人物形象。分诗人虽居城市,但门无马迹、蝉声满宅,表明其性喜清净,心远自偏;2分休官不任,无忧伤之感,反觉梦都清闲;虽染病但不废吟咏,更显其志趣高雅。2分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雪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疆场匹马还。1本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主帅形象?2分2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3有人讲“满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呢?请
15、详细分析。3分参考答案1.本诗塑造了一个具有刚毅果断气魄和胜利在握必胜信念的主帅形象。2运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军城早秋的景象,既衬托了主帅形象,又渲染了大战来临前阴沉肃穆的气氛。3寒云低压,月色清冷,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气氛写得更为浓重,这气氛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1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韦庄满耳笙歌满眼花,满楼珠翠胜吴娃。因知海上神仙窟,只似人间富贵家。绣户夜攒红烛市,舞衣晴曳碧天霞。却愁宴罢青娥散,扬子江头月半斜。【注】韦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五代前蜀诗人。韦庄曾经家陷黄巢兵乱,身
16、困重围,又为病困,写作此诗时正值黄巢兵乱。吴娃:吴俗谓好女为娃。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女子。1分析全诗的构造层次。5分2诗中“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全诗是怎样表现“愁的?6分参考答案1全诗共分二层。2分第一层,前六句,写夜宴的欢乐景象。第二层,后两句,写宴罢后的愁苦之情。3分2愁兵乱家危身被病困,富贵欢乐短暂一现,安定难保。2分以乐写哀,以夜宴之乐反衬愁苦。2分借景抒情,江头月半,寄托愁情。2分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柏林寺南望郎士元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西南四五峰。【注】精舍:僧、道寓居或讲道讲法之所。1.从体裁角度看,这首诗是。1分2.古典诗词十分讲究炼字
17、,请扼要分析“画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4分3.刘熙载讲过:“画山者心有主峰,为诸峰所拱向;作字者心有主笔,为余笔所拱向。善书者必争此一笔。你以为这首诗中的“主峰“主笔是哪一句?其余三句又是怎样“拱向这一句的?5分参考答案1.七言绝句。(1分,答出绝句即可得分)2.“峰本来是景物中的客观存在。用一“画字,似乎讲“峰本来并不存在,却由造物以云为毫,蘸霖作墨,以天为纸即兴“画出,不仅写出“峰的美妙如画,而且传达出“观者的惊奇与喜悦,使整首诗别有情趣。4分,意思对即可3.这首诗的“主峰“主笔是结尾一句。全诗先有溪上值雨闻钟被吸引,又接微径深松之穿越,再加上青山白云的衬托,“四五峰被画出也就自然而然了。
18、假使离开了前面三句的“拱向则“四五峰之“主笔难以突出。5分,指出最后一句主峰得1分,讲出怎样拱向给3分,语言表达1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曲江对酒杜甫苑外江头坐不归,水精宫殿转霏微。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州远,老大徒伤未拂衣。【注】判:同“拚,不顾一切,豁出去。这里是“甘愿。沧州:水边绿洲,古时常用来指隐士的居处。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苑外江头坐不归,“苑是指“宫苑,“坐不归写出了诗人想回但不能回去的无奈。B“水精宫殿转霏微,“霏微是迷蒙的样子,这句话营造了一种虚空寥落的意境。C尾联表达出微官缚身,不能解
19、脱,故而虽老大伤悲,也迫不得已,终未拂衣而去的意思。D这首七律诗表现了杜甫在官场中无所作为,抱负难展,理想落空的苦痛。2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记述杜甫将“桃花与共杨花语,改为“桃花细逐杨花落,请扼要分析这样改的妙处。3分3本诗中的“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与(旅夜书怀)诗中“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共同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对偶除外?试分析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1A诗人不想回去2分2改后更切合诗人的心境,情景相谐。2分原句显得过于恬适,跟诗人当时仕途失意,懒散无聊的心情不相吻合。1分3反语1分我整日纵酒早就甘愿被人嫌弃,我懒于朝参确实有违世情,实际是讲既然人家嫌弃我,不如借酒
20、自遣,既然我不被世用何苦恭勤朝参。这样正话反讲更显其牢骚愁苦之盛,妙在含蓄委婉。2分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详细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扼要分析。参考答案1.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2.“系字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了它们依恋主人不忍离去的深情;“啼字写出了黄莺呜叫的特点,似
21、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之情。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未展芭蕉钱珝x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1诗歌首句描写未展芭蕉,从哪两个方面设喻?2分2诗歌前两句由物及人,“芳心犹卷怯春寒一句展现了如何的画面?请详细描绘。2分3诗中的“会、暗两字,对深化诗的意境有重要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4分参考答案1形状色泽2在料峭春寒中卷缩这“芳心的芭蕉,仿fo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本人的情怀隐藏在心底。3“会让人感到芭蕉由怯于春寒而不展,到被东风吹开,是顺乎自然规律的;“暗则极精细地显示出这一变化经过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芳春到来,美妙的
22、情愫总会呈露在无边的春色中,既如此,又何必深藏内心的奥秘,不主动地坦露情怀,迎接东风,欢呼春天的到来呢?1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阙题刘眘shn虚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天,清辉照衣裳。诗人简介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江东人。8岁能属文,上书,召见,拜童子郎。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唐才子传)作“开元十一年徐徵榜进士。据徐松登科记考,徐徵是开元二十一年状元,则“开元十一年当为“开元二十一年之误,调洛阳尉,迁夏县令。性高逸,不慕荣利,交游多山僧道侣。曾拟在庐山卜宅隐居,未成。早年逝世。【注】阙题:即缺题,原题缺失,故作此。1.下
23、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由白云尽,云路并写,表现了道路之高远,环境之清幽。B“闲门向山路,叙中含情,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世的宁静生活。C“深柳读书堂,融情于景,流露了作者一心向学的沉静安详。D“清辉照衣裳,直抒胸臆,传达出作者真实自然的心理感受。2.这首诗中的写水之句堪称妙笔,其中“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最为突出。请结合全诗对此二句作扼要赏析。参考答案1D“直抒胸臆的理解与分析失当2“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写春花翩然入水,多情之水载着花的芬芳静静流淌到很远的地方。诗人将水塑造成可视、可听、可嗅的形象,不但赋予水春的气息与活力,而且通过这迷人的景致传达出本人享受自然、悠闲惬意、
24、怡然自乐的心情。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霜月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南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注】青女:青霄玉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里的嫦娥。1.本诗描写的是时节的景色,末句中“婵娟的意思是。2.从表现手法上看,本诗首二句与后二句之间运用的写法,诗中“青女、“素娥分别是和的象征,末句“斗字用得妙,产生的表达效果是。参考答案1.深秋据诗题、征雁,十分是“无蝉可得,答为“秋天则欠准确。2.虚实相间或“由实到虚霜月化静为动,更好地突出了女神争艳斗妍的动感及神采风貌。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25、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注】孟浩然: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以隐士终身。此诗即隐居襄阳所作。羊公碑:晋人羊祜镇守荆襄时,常登岘山,曾对同游者讲:“自有宇宙,便有此山,来历贤者胜士登此望远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祜颇有政绩,他死后,百姓在岘山立庙树碑,以示怀念。1.诗人孟浩然与_齐名,同为唐代_诗派代表诗人,但本诗在题材上属于_。2.尾联中,诗人“泪沾襟的原因是什么?参考答案1王维山水田园咏史怀古诗2.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本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无所作为,死后难免如羊祜所讲“湮灭无闻。想及于此,诗人不免黯然神伤。18.
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长安夜雨薛逢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注】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桂玉:喻昂贵的柴米。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扼要分析。4分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扼要讲明。4分参考答案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苦“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答出相关意思即可,3分2其一,借景抒情。如首联通过描绘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
27、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可以分析颈联。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答出两种表现手法即可,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讲明各1分;共4分。1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逢病军人卢纶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河潢旧卒张乔少年随将讨河潢,头白时清返故土。十万汉军零落尽,独吹边曲向残阳。1.两首诗描写的人物有何异同?试扼要概括。2.卢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28、情感?3.请简析张诗的主要表达特色。参考答案11同:都是返乡兵士2分。异:一病一老1分,一在途中一已归乡1分。2对病军人的同情。2分3以少年出征与头白返乡比照,突出戍边之长;以十万将士与我比照,突出战争的残酷。4分,每点2分20.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天津桥春望雍陶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北。1.这首诗前两句描绘了一幅如何的画面?请扼要描绘。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扼要分析。参考答案1一二句作者描绘出一幅明丽绮丽的津桥春日图
29、。2分天津桥下,春水溶溶,绚烂的云霞倒映在水中2分;天津桥畔,翠柳如烟,枝枝柔条斜拂水面,缕缕游丝随风飘扬2分。2这首诗运用了比照的表现手法。诗的一二句写津桥春日,明丽绮丽,三四句写金殿闭锁、宫苑寂寥,前后映衬,对照鲜明。人们从这种强烈的比照中,很自然地感遭到自然界的春天岁岁重来,而大唐帝国的盛世却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诗人吊古伤今,感慨昔盛今衰的沉郁的感情。手法1分,分析2分,感情2分2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送友人薛涛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诗人简介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
30、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1诗的前两句化用了那首诗中名句?这样写有何作用?2诗的第三句中的“谁言两字有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请作详细分析。参考答案1化用了(诗经?秦风?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以此写出别时水边晚景,渲染气氛,突出一种冷意,衬托人物因友人远去,思而不见的怀恋情绪。使用引用暗引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内涵更为深厚或内容更为
31、丰富。2“谁言即“谁讲,也即“不要讲,句意为不要讲从今晚起你我就要离别千里。用“谁言一反遗憾之意,进而表达出对友人的劝慰和对友谊的执著或情意之长、思念之深。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听筝柳中庸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诗人简介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中庸是其字,唐代边塞诗人。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为柳宗元族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官鸿府户曹,未就。萧颖士以女妻之。与弟中行并有文名。与卢纶、李端为诗友。所选(征人怨)是其流传最广的一首。(全唐诗)存诗仅13首。其诗以写边塞征怨为主,然意气消沉,
32、无复盛唐气象。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颔联主要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描写音乐?试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2有人讲颈联中“独与“空堪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扼要赏析。参考答案1这一联主要运用了通感、比喻、拟人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愈加形象可感地写出了分别的伤感。2“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氛,抒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能将两个字结合诗歌准确分析即可得分2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梦微之白居易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
33、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注】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1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2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扼要讲明。参考答案1这两句诗外表上写诗人殷勤询问元稹因何事忆我,致使我昨夜梦见了你;实际上是写诗人对元稹关切、思念之情难以自已,以致形之于梦。2分这是从对方着笔,换位去写,构思精巧,表达含蓄委婉。2分2白诗用故人入梦书写对元稹的关切、思念之情,2分元诗用故人不曾来
34、入梦写本人的凄苦之情、对白居易关心本人的感谢之情。2分2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自叙杜荀鹤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注】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奈值:奈何。1此诗首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我们勾画了一个如何的诗人形象?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4分2这首诗在谋篇布局上构思精巧,构造层层推演,环环相扣,步步深化。请根据提示分析中间两联。4分首联:“乐于贫,带出颔联“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表明“乐于贫的心迹;颔联:;颈联:;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又
35、与开始“酒瓮琴书伴病身相照应,满篇皆活,浑然一体。参考答案1概述了本人的境遇和处事态度。2分是一个整日以酒浇愁,以琴书为伴,不得不安于贫穷的,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孤高悲愤的知识分子形象。2分2颔联“闲吟客带出颈联“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点出“吟的内容和造成“闲吟的原因;1分颈联“不容真,带出尾联“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1分讲明“不容真的结果。1分2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寒食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诗人简介孟云卿,字升之,平昌今山东德州
36、人。约生于725年唐开元十三年。天宝年间赴长安应试未第,30岁后始举进士。肃宗时为校书郎。存诗17首。其诗以朴实无华语言反映社会现实,为杜甫、元结所推重。孟云卿与杜甫友谊笃厚。758年乾元元年夏,杜甫出任华州司公参军,行前夜饮话别,并以诗相赠,即(酬孟云卿)。同年冬,他们在洛阳相遇,同到刘颢家中畅饮。杜甫又写了(冬末以事之东郊,城湖东遇孟云卿,复归刘颢宅宿,饮宴散由于醉歌)一诗,记叙此次邂逅相遇相互喜悲交集的情景,表达了诗友间的诚挚感情。韦应物,737约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田园派诗人。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应举成进士,历官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由于他长期担任地方行政官吏,
37、亲身接触到战火离乱的社会现实,所以写了不少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好作品。在宦海浮沉的生活中,他对当时的政治腐败黑暗的一面有所认识,但又缺乏抗争的勇气,感到迫不得已。这样,就使得他的心情陷于苦闷的矛盾状态中。其诗多送别、寄赠、感怀之作,情感真诚动人。田园山水诸作,语言简淡,风格秀朗,气韵澄澈。著有(韦苏州集)。【注】寒食:季节名,在清明前一天一讲前两天。相传起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以介子推抱木焚死,就定于这天禁火寒食。杜陵:位于西安南郊杜陵塬上,内有宣帝陵、王皇后陵及其他陪葬陵墓。1(寒食)前两句在景与情的关系处理上有何独到之处?请作扼要赏析。3分2两首诗所写内容都与“寒食相关,但表达的情感却不尽一样
38、,请概述两首诗各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4分参考答案1孟诗的前两句借江南二月繁花竞丽的美妙景象,抒发了诗人在他乡过寒食节的极度悲戚的感情。2分这两句诗一写繁华,一写悲苦,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1分2孟诗表达了诗人佳节思亲的伤感和同情民间疾苦的情怀。2分韦诗抒发了诗人离家在外的孤单之感和思念故土、亲人的一往深情。2分2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题杭州樟亭郑谷故国江天外,登临返照间。潮平无别浦,木落见他山。沙鸟晴飞远,渔人夜唱闲。岁穷归未得,心逐片帆还。诗人简介郑谷,字守愚。袁州宜春(今属江西)人。生卒年不详。少颖悟,7岁能诗,前辈诗人司空图赞许其“当为一代风骚主(唐诗纪事)引述。光启三年(887)登进士第,授京兆鄠县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