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相对于西方现代化提出的,二者根本的区别就是各自所遵循的逻辑 不同。西方是资本逻辑,以资本为中心;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的逻辑,坚持人民至上。资本 是西方现代化发展的轴心,也是各种矛盾危机的原因;与之相反,把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 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最终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 特征。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的入学内涵。何谓“人的逻辑”?简单说,就是人的发展规律,包括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发展的推进方式
2、、 发展的实现条件等。而中国式现代化就是按照人的逻辑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完成的目标、任务很多,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一个, 就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线。依 据这个逻辑,现代化建设与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使经济发展更适 合人的发展;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就是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正因 如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把满足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作为 社会主要矛盾,而现代化的推进就是要不断解决这一矛盾。当然,讲美好生活需要,必须注意 需要的合理性。这里涉及内在、外在两
3、个尺度,分别看的是需要的提出和满足是否符合人的 正常生存发展,并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是否从实际出发,以现有条件为前提。两 大尺度的确立,事实上提出了需要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问题,以及二者的有机统一。中国式 现代化既遵循规律,又突出人民至上,从而形成了一条新型的现代化道路。人的发展逻辑是渐进的,现代化的全面建设也需要稳健推进,那就又涉及到如何看待人 是目的还是手段的问题。应当肯定,人在现实的生产、生活和各种关系中,始终是社会生活 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和目的,“人是目的”的价值指向和基本原则不能动摇。但是,坚持“人是目 的“,不能忘了“人是手段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那么现代化的
4、发展一 定会落空。强调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就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不是等来的,而是团结奋斗出来的,而这又在客观上对人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摘编自丰子义从人的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 材料二:现代化与文艺息息相关,中国式现代化尤其如此。文艺是宏大的现代化工程中精神文明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见,文艺自身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同时,中国式现代化 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提供了广阔舞台,而且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类现代化发展史上,早期现代化国家如英法,基本是单一的工业化;之后的德日俄 等,扩展到经济、政治等领域,但都很少触及文化;“亚洲四小龙注意到了文化,却主要以儒 学为
5、思想根基,现代化与文化传统之间常常处于紧张对峙的状态。相比之下,美国对文化产 业予以大力支持,百老汇、好莱坞等,几乎成为全球流行文化的主宰;日本把动画片、漫画、 电子游戏等加以整合,形成庞大的文化传播系统,使文化艺术深度嵌入现代化进程。在各国 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扮演了不同角色,这当然与各国国情密切相关,但都可以给我们提 供一些启示。中国式现代化,要吸取他国经验,同时注意规避它们的失误。其中,美式现代化集中体 现了西方现代化区域失调、两极分化、物欲膨胀等“现代病吸取这些前车之鉴,中国号巨轮 才可行稳致远。文艺往往是时代最敏锐的感应器和重要的助推器。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应该成为中国式现 代化的重要
6、助力,以不断涌现的优秀新作,激发亿万人民团结一心,阔步前行。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式现代化征程,虽有可借经验,却没有先例可循,必定是荣耀伴着(2)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3)嘈嘈切切错杂弹 大珠小珠落玉盘18 . ( 1) “三角凳理论”来帮忙/学生可用“三角凳理论”应对。(2分)(2)由身体冷静、思维自信、精神专注共同构建。(2分)19 .语意重复,“付诸于行动”去掉“于”,或者改为“付之于”。(2分)搭配不当,将“提升身体冷静”改为“使身体冷静”或“保持身体冷静(2分)不合逻辑,原文无因果关系,将“所以”改为“也工(2分)20 .!中“还”本义是“还有”,在前两个缺少“身体冷静”、“思
7、维自信”的学生思维基础上, 额外的补充,即缺少“精神专注”,是数量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完整地展示出了“三脚凳模型” 的具体内涵。H中“还”与“终于”连用,表示没想到如此而竟然如此,增强语势,与“惭愧”照 应,表面是狗为其不能分辨贵贱好坏而惭愧,实则是对人不如狗,人比狗还势利的批判。(分 析合理1处得1分,2处得3分)21 .原文通过多个“还不知道”构成排比(反复),(1分)增强语势,将讽刺的语气推向高 点。(1分)内容上突出了狗对人的驳斥诘问,用狗不知道分辨各种高低贵贱,反衬了人的 势利无耻。(2分)22 .表列举或重复词语的省略。作者此处用省略号,列举了“还不知道”的东西之多,展 示了人的虚
8、伪可恶。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此处是狗话没说完,人就仓皇逃离。表现了人从狗的话中看 到了自己的虚伪,不敢面对,不敢继续与狗对话。(分析合理1处得1分,2处得3分)23 .【材料解析】本次作文材料由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代表作品中的两段话组成,均富有 人生哲理,能给时代青年以成长启迪。第一段话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呈现出部分人面对自身的优柔、懦弱等弱点缺点,不 是努力抗争、努力改变,而是视而不见、不以为意、自暴自弃,无原则地选择了跟自身的弱 点和解:第二句话紧承第一句话,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迷醉于自身的软弱”,麻木不仁,深陷弱 点,失去了成长改变的欲望,这样又进一步招致“倒在街头”的结果淹没在人群中
9、,“倒在 地上,一跟不上大家的步调节奏而被抛弃,直至“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彻底从人们的 视线里消失。第二段话可以认为是对第一段话中所呈现问题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关键词就是“往前 走。就是拒绝原地踏步,大胆寻求改变。在“往前走”这个问题上又有人开始了优柔寡断,不 知道哪里是前,作者给出的方案是“往哪走,都是往前走:显然,这里的“不问方向只管去走” 就是毫不犹豫地采取行动,不能在无意义的纠结、徘徊中回到第一段话的老路上去,一句话 干就行了。两段来自米兰昆德拉不同作品中的话,能给时代青年特别是已经步入高三的考生带来感 悟和思考,经过高一高二两年的学习,自身在学业或人格上存在的弱点不足自己应该有了较
10、 为真切的认识,面对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比如作业拖延、时间管理无序、课堂低效、沉溺 电子产品、偏执任性、情绪化等等问题,明知自身的不足,却不敢正视抗争,不去努力改观, 不去拔节成长,这就是面对成长中问题的软弱表现,那这样的青年就要面对米兰昆德拉描绘 出结果-倒在街头,倒在地上L那应该怎么办呢?你要大胆的“往前走”正视不足,奋力 抗争,毫不犹豫,大步向前,然后获得改观,获得成长。【参考立意】正视弱点,选择向前拒绝自暴自弃,向前才能成长变弱点为起点,大步向前艰辛。因此文艺不仅要呐喊助威,还应激励士气,补偏救弊。现代化需要“现代人”,只有具备 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人,才能承担现代化的使命。作为培根铸
11、魂的当代文艺,在培育“现代 人”、防治“现代病”方面具有独特的效果。所谓“现代病”,固然是社会病,其实也是心理病。 心病当用心药医,文艺常常就是最好的一剂“心药”。根植于深厚传统土壤的文艺,深得优秀文化的精髓,这样的文艺作品就可以使现代与传 统实现契合,其中最根本的就是对“义与利”、礼与力的协调,对“利”与“力”的节制。在这方 面,近年获得好评的山海情人世间就很有代表性。它们分别聚焦乡间、城区,恰好全 面展示了现代化进程中城乡的蜕变与新生。其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唤醒了受众的传统美德, 助其以昂扬进取的姿态进入个体生活和沸腾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有理由相信,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12、征程上,新时代社会主 义文艺一定铸就新的辉煌。(摘编自朱辉军文艺的繁荣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推进)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式现代化遵循的逻辑是人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刻人学内涵的重要 前提。B.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与人民生活密切联系,这是我党确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主要矛盾 的依据。C.文艺与现代化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在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文艺发挥的作用差异 很大。D.现代化进程离不开具备现代素质和现代人格的“现代人”,文艺在这方面的培育作用特别 突出。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西方现代
13、化发展中产生的矛盾危机,不过二者论述的重心并不相同。B.需要既要体现合目的性,也要体现合规律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美好生活需要的尺度。C.只要中华民族不断提高全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并团结奋斗,中国现代化就能稳健发展。D.借鉴他国发展的教训,汲取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精髓,对我国防治“现代病”都很重要。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之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B.2022年互联网“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一项任务是正确引导未成年人合理消费的行为。C.中国各地持续打好碧水净土生态战,牢牢守住“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安
14、全。D.港澳青年积极开展“河西走廊”研学之旅活动,传承经典文化,充当文化交流的桥梁。4 .同样是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论述,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 .有观点说中国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国情、获得人民支持的现代化之路。请结合材料,谈谈新 时代中国文艺现代化应如何做。(6分)(二)现代文阅读n (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守护荣光王宏甲我怎么介绍毕节这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呢?贵州高原之巅有两座山峰:小韭菜坪,海拔2900.6米,是贵州最高峰;大韭菜坪,主峰海 拔2777米。这条“挂壁公路”尽头的石板河村,就在大韭菜坪的山脚下,海拔超过200
15、0米,是个 几乎“与世隔绝”的村庄。那是20世纪的最后一年,全村416户2080人,42%是苗族人,有386户人还住在茅草房 里。村支书王连科把村民组织起来,历经艰辛凿通了这条出山的路。“村支书呢?”我问。“修这条路,积劳成疾,累死了。”白果街道办主任周遵龙说。接着我听到了另一个名字:殷开举。“打开山门,造福子孙!是退役军人殷开举说的。拜访挂壁公路,我对这个风俗纯朴、人穷志坚的村民叫悬崖绝壁让路的事迹有了深入的 了解。最难忘的是筑路英雄般开举之妻史洪琴那总是带着微笑的沧桑的面容,以及全村 人对她的尊敬。史洪琴的娘家在山外的独山村,虽也是普通的村子,但隔着这道悬崖,和石板河村就是 两个世界。她2
16、0岁嫁过来,“当初嫁到这里,送亲的人都说再不敢来了”。90年代,村里中青年多外出打工,老年人病重,妇女难产,谁来帮忙抬出去?村支书王连 科站出来说:“不能等死,要开一条出山的路! ”那晚的事情史洪琴记忆犹新。大伙讨论着,她就想,丈夫要回来了。果然,她的丈夫第一个回来了。她高兴啊!丈夫在浙江打工,接到村支书的电话就回来 了。这个被悬崖挡在后面的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都无电无路无医疗室的村庄,在50年代就有 了小学。殷开举读完小学后去西藏当兵,在部队入党。丈夫协助村支书一个寨子一个寨子地 做动员,史洪琴记得丈夫在马灯下给村民开会说的话:“大家不要怕,修好了路给下一代人造 彳由O殷开举退伍后去浙江打
17、工,有人说,你这么能干,把老婆带出来,不用回那山沟多好。 他不。他把挣的钱拿回来要盖村里最好的房子。他说“要给村里人做榜样”。“开举在部队锻炼过,把群众组织起来,他发挥了很大作用。”村主任唐仁文说。就在1999 年11月,公路开工了。我小心翼翼问起开举遇难的事。村主任说,“每次进场施工,开举都是 走在最前面的。那天,头顶上的大石块突然落下来,开举一下就把走在他两边的两个人猛力推 开”这是修路的第七天。大伙儿不让史洪琴去看丈夫血肉模糊的遗体,但是没人能拦得住她。 她哭得几乎没有声音,所有人都被她那山涧细流般的哭泣震撼。更让大家震撼的是,第二 天她出现在工地上 她是来参加修路的。村支书很惊讶!这不
18、是在村里种地,这是用粗麻绳系着腰从悬崖顶上放下来,悬挂在崖 壁上施工可是她说,她要把丈夫没修完的修完。她家里有两个孩子,一个9岁,一个7岁。家里还养着猪。“不行! ”村支书和村主任都不同 意她来修路。可是,没人能阻止她。开这条路,村里是把任务分到户的。殷开举去世,村里 把他家的任务取消了,可是史洪琴不让。“我还在。”她反复说的是,“我要完成开举的心愿。”看着她沧桑的笑容,我想:也许,接替开举做他没做完的事,是她唯一抵抗痛苦的方式; 也许,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在那个人不在时会体现得更加充分。看着前方悬崖上那条挂壁公路,在村干部的讲述中,我看到了她的征程,每天天蒙蒙亮 就起床,给孩子做好饭,备好
19、猪食,嘱咐哥哥带弟弟去上学、放学回来要喂猪。做完这些, 她带上自己的午饭去工地。傍晚,她一个人走回家,去时用一个半小时,回来再用一个半小 时。我无法想象那日复一日在晨光暮霭中独行于荒山野岭的一个女子的长征。“英雄的妻子也是英雄。周遵龙主任说。史洪琴成了村里妇女们的榜样。在修路中先后 有一百多人受伤,男人受伤了女人顶上,没有一家落下自己的修路任务。从1999年11月到2002年端午节后,历经900多天。史洪琴修完了殷开举名下的任务,又参 加最后路段的集体攻关,直到整个工程完工。这条出山的公路全长7公里,挂壁路段470米。这个两千多人的村子,有七百多人参加修 路。如今全村有小汽车69辆,摩托车56
20、辆,电动车5辆,还有2辆挖掘机。故事至此该讲完了吧,可是史洪琴对孩子说:“你俩的爸爸决心盖这房,房基还没打,就 走了。我们再苦也要把房盖好。”两个儿子完成义务教育后,史洪琴就带他们去浙江打工了。 过了第五个年,她郑重她对两个孩子说:“你们长大了,要记住,你们的爸爸是光荣的。“她 说她要先回去,“把你们爸爸的碑立起来。你们兄弟继续在外面辛苦挣钱,回来建房”。临别 时她再次对儿子说:“记住爸爸,要有志气。”她独自回来了,看到建到一半的房子在深深的荒草里,她坐在房前痛哭了一阵,开始除 草。开春,她把承包的5亩地全种上了,还养了9头猪,最多时养了 11头猪。她只有一个信念: 一定要把丈夫想建的房建好,
21、给村里人做榜样。这个夏天,我看着史洪琴沧桑的笑容,不知该如何表达我对这位乡村女子的崇敬。她让 我感到一个村庄也是有史诗的,这条挂壁公路就是这个村庄的史诗。她让我看到,她的丈夫 是有理想有人生目标的,是为修路而牺牲的,而史洪琴是以妻子的身份,用半生的坚韧和辛 劳,守护着丈夫的光荣。她让我想到,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都需要守护自己先 人的光荣。一个不知爱惜、不知守护、不会捍卫先辈光荣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民族。这个夏天,我去拜谒了殷开举的墓。殷开举去世后,史洪琴将镇里给的安葬费留给孩子 读书,史洪琴挣钱回来后郑重地给丈夫立了碑,那天,我看到史洪琴站立在丈夫碑前那沧桑 的微笑,我确信我在她的沧
22、桑中看到了光芒。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用“我怎么介绍毕节这条,挂在悬崖绝壁上的公路,呢? ”引出公路的地理位置、 修路原因和修路的艰难等内容。B.文章对石板河村村支书王连科着墨不多,但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体恤村民疾苦、甘于奉献、 有领导力的优秀农村基层干部。C文章后半部分叙写建房这一情节主要表达了史洪琴一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外也包含 了对殷开举的缅怀之情。D.史洪琴“沧桑的笑容”既表现了她生活的艰辛,也彰显了她用半生的坚韧和辛劳守护丈夫 的荣光的崇高品质。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列举村中人口及经济等数据,
23、是为了追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使文章更真 实。B.句子借史洪琴转述送亲人的感受侧面突出山峻路险、进村的艰难,为后文修路做铺垫。C.句子中史洪琴“山涧细流般的哭泣“震撼了村民,“几乎没有声音”显示出人物内心的极 度悲伤。D.句子“光芒”内涵丰富,既有她完成丈夫遗志的坚韧和欣慰,又有她修路造福后人的成 就感。8 .为什么说“这条挂壁公路就是这个村庄的史诗”?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9 .本文是如何实现新闻性和文学性的统一的?请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材料一:昔者,吴王阖闾始得子胥之时,甘心以贤之
24、,以为上客,日:“圣人前知乎千岁,后睹万 世。深问其国,世何昧昧,得无衰极?子其精焉,寡人垂意,听子之言。子胥唯唯,不对。 王日:“子其明之。”子胥日:“对而不明,恐获其咎。“王日:愿一言之,以试直士。夫仁者 乐,知者好。诚秉礼者探幽索隐。明告寡人。”子胥日:“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 无忘倾,安无忘亡。臣始入邦伏见衰亡之证当霸吴厄会之际后王复空。”王日:“何以言之?” 子胥日:“后必将失道。王食禽肉,坐而待死。佞谄之臣,将至不久。安危之兆,各有明纪。”吴使子胥救蔡,诛疆楚,笞平王墓,久而不去,意欲报楚。楚乃购之千金,众人莫能止 *之。有野人谓子胥日:“止!吾是于斧掩壶浆之子,发肇饭于
25、船中者。“子胥乃知是渔者也,引 兵而还。故无往不复,何德不报。渔者一言,千金归焉,因是还去。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直言不 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 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日:“吾背楚荆,扶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 衰,先遇阖闾,后遭夫差也。胥闻事君犹事父也,爱同也,严等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 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 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日:“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
26、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 种独不荣。”范蠡智能同均,于是之谓也。(节选自越绝书卷六,越绝外传纪策考第七)材料二: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节选自淮南子主术训)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臣A始B入C邦D伏E见F衰G亡H之I证J当K霸L吴M厄N会O之P际Q后R王S复T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笞,文中指用鞭、杖或竹板抽打,与过秦论中“执敲扑而鞭笞天下”的“笞”意思相 同。B.邪曲,文中指品性不正的人,与屈原列传中“邪曲之害公也”的“邪曲”意思相同
27、。C.见,文中表示被动,与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丁宁”的“见”意思相同。D.且,文中指将要,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且放白鹿青崖间”的“且“意思不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吴王阖闾敬尊伍子胥为上客,并诚心求教治理吴国之道,但起初伍子胥并没有正面回 答吴王。“B.伍子胥打败楚国后想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以求吴国退兵,最终是一位渔夫让 他撤兵。C.范蠡听说伍子胥因谗言将要被诛杀,认为他明知道有危险迫近却不离开,这是不明智 的表现。D.子贡评价伍子胥能坚守忠信,审度吉凶,爱君如躯,直言进谏,即使死去,也将留名 于后世。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8、。(8分)(1)子胥日:“难乎言哉!邦其不长,王其图之。存无忘倾,安无忘亡。”(4分)(2)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4分)14 .联系材料二,简述伍子胥“非义不行”的表现有哪些?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1516题。寄左省杜拾遗【注】岑参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注】拾遗:朝廷谏官,负责规劝天子改正过失。杜拾遗即杜甫。岑、杜二人,既是同僚, 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铺写“丹陛”“
29、紫微天仗御香,似是炫耀朝官的荣华显贵,实则暗示朝官生活的 死板。B.颔联写朝堂活动只用“入”与归,透露了朝廷公务的空虚无聊,令立志建功的诗人感到 厌倦。C.“青云”“鸟飞”隐喻飞黄腾达者,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 厚禄。D.本诗对仗极为工整。诗歌前三联都对仗,首联和颈联不但词性相同,而且连颜色词也相 互对应。16 .有人评价此诗“曲折隐晦,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请简要赏析尾联蕴含的“不尽之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 (1)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为学必须专一;与之相反的是螃蟹心浮气躁,以致(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
30、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 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和,令 人叹为观止。(3)琵琶行中白居易用生动的比喻来写无形的音乐,其中“,工描写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显,令人眼花缭乱, 耳不暇接。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据权威机构调查,46%59%的高三学生会在高考前出现中等以上程度的考前焦虑。 过度的考前焦虑会造成学习效率降低、思路不畅、神经衰弱、自我封闭等问题。那么,如 何缓解高考前焦虑呢?(1)o心理学的“三脚凳模型”来源于几何学中稳定、坚固、耐压的三角形, (2) o有学生考前紧张
31、,手足抖动,不过是身体冷静这一凳子腿较弱的体 现;有学生自认能力不足,易气馁放弃,这就是思维自信方面较弱;还有学生在考试时无 法集中或容易分散注意力,担心考差,则是精神不专注。学生可从自身最弱处入手,以此 带动另外两方面的变化,强化“三脚凳模型”,积极应对高考。战胜考试焦虑一书提到,再将功效 犹如灭火器的“三种工具”付诸于行叽出傻自己保持冷静、自信和专注。具体电直一E 果理最日身侬全瓠渚生要从身体迹象中觉察自身状态。特别是呼吸紊乱、内心不踏实、 感官关闭等迹象都会影响处事状态。培养对自身敏锐的觉察力有助于控制应激水匕 所以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运用“救火”三工具:一是进行腹式呼吸,用鼻子吸气,感受空
32、气下ZXZSZZXZSZSZZSZSZXZVZXZ/NZXZZZZZZZZSZZVSZZZVZZZZZZZZZSZZZZZSZZXZS/ZZZ/S1/1ZK/IW*ZZ/NZZXZW*ZS/ZZZ/ZZXZ/SZW*ZZZZ.?,沉到腹部,再用嘴呼气,感受气体自然释放,重复三次调整呼吸;二是使用着陆技术,感 受双脚踩在地面的真实感,以地面为双脚的支撑,或者抓握一个物品,再张开手指,感受 其温度与触感;三是充分调动感官,如环顾四周,快速地默念出所见事物,以便全身心地 投入当下,远离焦虑。18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4
33、分)19 .文中第三段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语病,请找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 (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梦见自己在隘巷中行走,衣履破碎,像乞食者。一条狗在背后叫起来了。我傲慢地回顾,叱咤说:“吠!住口!你这势利的狗!”“嘻嘻! ”他笑了,还接着说,“不敢,愧不如人呢。”“什么!?我气愤了,觉得这是一个极端的侮辱。“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还不知道分别布和绸;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还不知道”我逃走了。“且慢!我们再谈谈”他在后面大声挽留。我一径逃走,尽力地走,直到逃出梦境,躺在自己的床上。(摘自鲁迅狗
34、的驳诘)20 .语言文字运用【和n中画横线句子,都有“还”,说说二者表意上的不同。(3分)21 .文中画横线部分,如果改写成“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铜和银、布和绸、官和民、主 和奴、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4分)22 .标点非小事,对于追求精细化表达的文学作品来说,更是如此。文段中有两处使用省略号 的句子,请分别分析省略号在语境中的作用。(3分)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一直 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那咱们往哪走啊?”“往前走。”“哪是
35、前啊?”“我对您透露一个大秘密,这是人类最古老的 玩笑。往哪走,都是往前走。”以上两则材料分别出自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和雅克和他的主人两 部作品,富含人生哲理。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南阳一中2023年秋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L B由材料一“不断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是人发展的逻辑主线。依据这个逻辑,现代 化建设也正因如此作为社会主要矛盾”可知,确定社会主要矛盾的依据也是人的发展 的逻辑。2 . C只要就”逻辑关系错。由材料一“如果人人都把自己当作目的而不当作手段,
36、那么 现代化的发展一定会落空”可知,“人是手段”是“现代化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不断提高全民的 素质和能力水平并团结奋斗”就属于“人是手段”的范畴。3 .C项强调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人学内涵”的具体表现,和其他选项相比,与材料一的讨 论最为相符。4 .材料一从“是什么”的角度,依据人的逻辑分析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强调了其起 点归宿、推进方式、实现条件等。材料二从“怎么办”的角度,分析中国式现代化对新时代文 艺提出的更高要求,强调了文艺在中国式现代化中占据的地位、能够发挥的作用和怎样更好 地发挥作用。(每点2分,答对两点给4分。意思对即可。)5 .新时代中国文艺要吸取他国经验、教训,但更要根
37、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条件从实际 出发,建设新时代的文艺事业和产业。 新时代文艺要遵循人民至上的原则,满足人民日益 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新时代代文艺要根植传统,吸取精髓,以优秀作品使现代与传统实现契合。(一点2分,两点4分,三点6分。意思对即可。)6 .C(叙写盖房子的情节主要是为了表达对丈夫的缅怀,让丈夫的精神得以延续。)7 .A(是为了追求语言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不当,数据在文中的作用是凸显环境造成的生活 艰苦以及公路修好后生活的改善。)8 .这条挂壁公路的修建见证了村庄生活的变迁,具有“史”的意义;修建挂壁公路展现 了建设新农村时,基层干部与普通村民的精神面貌,可歌可
38、泣的、不怕牺牲的、坚持信念的 可贵品质,具有“诗”的一面。每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9 .本文的文学性以真实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为基础。(1分)本文的时间、地点、人物、 事件等新闻要素都是真实的;作者实地采访,运用大量数据,体现报告文学的真实性。(具体 展开陈述2分)本文用文学的语言和手法报道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件,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1分) 运用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塑造史洪琴的形象,富有文 学性;灵活丰富的文学表达,采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和说明等多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 表达方式,增强本文的文学性。(具体展开陈述2分)每点要
39、点1分,展开陈述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10 . DJQ “臣始入邦”意为“我刚到吴国”,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故D处断开;“伏见衰亡 之证”是动宾结构,承接前一句主语“臣”,“伏见”为古代在下者对己见的谦词,在J处断开; “当之际”是固定的介宾短语,单独成句,在Q处断开。故需加句读为DJQ。11 . C A.正确。句意: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用残酷的刑罚来奴役(鞭打)天下的百 姓。B.正确。句意:不与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品行不正的人危害公正无私的人。C.“意思相 同”错误,“见”意思不相同,孔雀东南飞中“府吏见丁宁”中的“见”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 怎么样,
40、可译为“我。”见丁宁”即“丁宁我”之意。句意:反而被疏远/府吏叮咛我。D.正确。文 中指“将要,;“且放白鹿青崖间,中的“且,意为暂且,姑且。句意:他将要被杀害/暂且把白鹿放 牧在青崖间。12 . D根据“蠡审凶吉”可知,“审度吉凶”是子贡对范蠡的评价,“爱君如躯,直言进谏”是 本文第三段“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爱君如躯,忧邦如家。是非不讳, 直言不休”的相关内容,不是子贡对伍子胥的评价。13 . (1)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 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 (第一个“其
41、,推测,大概;第二个“其,还是;“图考虑;“存 (吴国)长存)(2)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么理由离开(吴 国)呢?(“功”,恩泽;“腐发”,发烂;“弊齿”,齿毁;“何去之有”,即“有何去”,宾语前置句。)14 .行国家大义。面对吴王的深问,伍子胥敢于直言,分析国家之安危。行江湖恩 义。伍子胥想要报复楚国,起初无人能阻止,最终听从了曾经救过他的渔夫的劝阻,从楚国 撤军。行君臣之义。因感念吴王阖闾厚恩,明知会死仍不离开吴国,慨然而死。【参考译文】材料一:从前吴王阖闾刚得到伍子胥时,真心诚意地敬重他,尊为上客,说:“圣人能够前知千年, 后测万代。我想深入地请
42、教一下我们吴国的情况,世世代代如此昏暗不振,莫非已经衰微到 极点了吗?你见识精深,我正专心听着,你说说自己的看法。”伍子胥不置可否,没有回答。 吴王说:“你明说吧。“伍子面说:“我担心讲得不清楚,因此而获罪。”吴王说:“希望你全部 讲出来,我要测试一下你是不是正直之士。仁者以仁爱为乐,智者好出谋划策,真正执礼通 学的人能够探索幽深隐约的道理。你要把一切清楚地告诉我。”伍子胥说:“这个问题是很难回 答。吴国大概不能长久存在,大王还是充分认识(考虑)到这一点,在国家长存时不要忘记倾覆 的危险,在安定的环境里不要忘记将有灭亡的危险。我刚来到吴国,就看出了吴国衰亡的征 兆。吴国在危难重重的关头是能够称
43、霸于世的,但是,到了后代君主的手中,这霸业又会全 部丧失。吴王问:“凭什么这样说呢?“伍子胥回答说:“吴国后代的君王将会无道而亡,他只 能生吃野禽之肉,最后坐以待毙。谄媚阿谀的小人,不久就会来到吴国。吴国兴亡的征兆, 也各有明显的天象反映出来。”吴国派遣伍子胥率领军队,去救助蔡国,打败了强大的楚国,用鞭子抽打楚平王的坟墓, 吴国的军队占领了楚国都城后很久还不离开,想要报复楚国。楚国于是悬赏千金,征求使吴 国撤兵的办法,但是没有人能够阻止伍子胥的报复行动。有一个乡野之人对伍子胥说:“可以 停止报复了。我就是于斧渡口的那个渔夫,曾经在船里替你收拾茶水,打开饭篮请你充饥。” 伍子胥才知道这是救过自己
44、性命的渔夫,就撤兵返回吴国了。所以说无往不复,恩德要回报。 渔夫的一句话,千金的悬赏就有了归宿,伍子胥也因此而撤兵返吴,离开了楚国。伍子胥极其耿直,不与品行不正之人同流合污。他不惜性命直言进谏,效忠吴国。爱君 如爱自己,担忧国家如关心自己的家庭。他是非澄明心无所忌讳,敢于直言,死而后已,希 望使吴王走上正道,但反而被疏远。谗佞小人挑拨离间,他将要被杀害。范蠡听到了这件事, 认为伍子胥不懂得变通:“知道天命却不能把握,知道危险却不肯避开,这难道称得上聪明吗? ” 伍子胥听后感叹道:“我背叛楚国,身带武器逃离故国,按理说应该受到的惩罚不只是窘困潦 倒。我在吴国先立功勋,后遭杀戮,这并非我的聪明才智
45、衰退了,而是由于先前遇到的是阖 闾,而后来侍奉的是夫差。我听说侍奉国君就好像侍奉父母,爱护与严格是相等的。从上古 以来,从没有见过国君损伤自己的德行去为臣子报仇的。我获得了极大的声誉,功名显著, 我知道自己的职分命运,因此最终没有离开吴国。先君阖闾的恩泽,至今犹且难忘,我情愿 发烂齿毁,誓死效忠吴国,有什么理由离开吴国呢?范蠡只看到外表,并不了解我的内心。 我现在虽然受屈含冤,至多也只不过是一死而已。”子贡评论说:“伍子胥坚守忠信之道,死比生还贵重,范蠡明察凶吉的变化,终于离开越 国,也获得了好的名声。只有文种留在越国被封为侯,却不懂得保持善终的道理。伍子胥与 范蠡两人的德行可以并列,独有文种
46、难显荣耀于后世。”范蠡的才智能力与伍子胥相等,说的 就是这个意思。材料二:不符合道义的话不说,不符合道义的事不做;话不随随便便而说,事也不随随便便而做。15 .C项,“诗人感慨朝中奸佞小人像鸟飞青云一样轻易地取得高官厚禄”错,诗人抬头望 高空飞鸟而顿生羡慕,是因为朝中为官的生活十分死板无聊,而且当时正百废待兴,诗人对这 样的日子感到厌倦。诗句抒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16 .表面是说皇上圣明,国无弊端,谏官已无事可干,赞扬盛世清平。(2分)实际是讽 刺皇上自诩英明,拒绝纳谏,以致群臣缄口。(2分)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和自身无用武之地 的感慨。(2分)【解析】审题可知,该题需赏析尾联的妙处,所谓“妙处”,可以从手法、结构、用词等多 方面进行赏析Q首先,要理解诗意: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似乎是赞扬盛世清平。其次,分析精妙之处:“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故作反语,只有那昏庸的 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这句话既是讽刺,也是揭露。正因为如 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反映出诗人对文过饰非、 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也体现了对朝政的隐忧。17 .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