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国家开放大学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指导期末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单元幼儿园音乐教育与幼儿发展一、名词解释1.制作系统:以有目的的身体运动为最终结果的艺术发展系统。2.知觉系统:以识别为最终结果的艺术发展系统。3.感受系统:以情感为最终结果的艺术发展系统。4.音乐作品知识形态转换:指把音乐作品抽象听觉符号翻译成用来让幼儿看并让幼儿看得懂的内容情境。5.教学反馈:教学反馈是指师幼互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回应问题或命令行为做出的反应,具有向幼儿传递感情、支持幼儿思考的功能。6.任务意识策略:任务意识是指教师对教学任务具有双层意识:第一,教师对每一环节“抛”给幼儿什么任务有意识;第二,教师对幼儿是否“接”到任务,
2、即幼儿是否意识到任务有意识。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价值实现的条件。答:(1)能提供一种使音乐挑战与幼儿应对音乐挑战之间达到平衡的音乐教育环境;(2)能使幼儿进入一种完全置身于从事音乐实践活动之中的情境;(3)具有促进幼儿专注于音乐实践活动的明确的任务导向与及时有效的反馈;(4)幼儿专注从事音乐实践活动的动机来自音乐活动本身,不是来自音乐活动之外。2.简述加登纳儿童音乐发展的三大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答:(1)三大系统为制作系统、知觉系统与感受系统。制作系统的结果是行动,知觉系统的结果是识别,感受系统的结果是情感。(2)幼儿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三大系统交互、整合、产生动态合力的过程。3.简述早
3、期儿童音乐发展的三阶段。答:第一阶段:(0-1岁)前符号阶段。第二阶段:(2-7岁)符号运用阶段,这一阶段又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1)沉浸在符号媒介中,形成符号系统。(2)对符号的探索与扩大。(3)审美形式感形成。第三阶段:(8岁后)继续进步与可能的退步阶段。4.简述幼儿感受系统发展的特征。答:(1)音量要素是幼儿最主要的音乐兴趣。(2)运动是幼儿对音乐感兴趣的第二重要因素。(3)让幼儿感兴趣的音乐作品类型是“关于”某些事情的音乐。5.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跨领域目标。答:(1)学习品质,具体包括注意力、目标意识与持续性。(2)问题解决,具体包括清晰、连贯地陈述探究任务,清晰、连贯地陈述任务完成的
4、要求与步骤,清晰、连贯地陈述展示性成果的特征。(3)反思性思维,具体包括清晰陈述展示性成果的质量,按质量标准有条理地评论自己与同伴的展示性成果。6.简述幼儿园音乐教育音乐领域总目标。答:(1)感受,指借助身体动作、打击乐器(包括自制乐器)与嗓音媒介,探索一日生活与音乐作品中的声音。(2)表现,指借助身体动作、打击乐器(包括自制乐器)与嗓音媒介,合乎音乐元素表现特征地表演音乐。(3)创造,指把关于人、事、物、情感与声音特征等想法,借助身体动作、打击乐器(包括自制乐器)与嗓音媒介,发挥想象、合乎音乐元素表现特征、独特地表达出现。7.简述幼儿音乐学习中的核心经验。答:(1)合拍做动作;(2)合音乐结
5、构做动作;(3)具有旋律轮廓线地歌唱;(4)用语言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5)用动作描述音乐内容。8.简述幼儿歌曲的特点。答:(1)歌词生动,具有口语特征,朗朗上口;(2)歌词所描述的主题突出、故事性强,容易激发幼儿动作表达的欲望;(3)旋律音调与词调吻合,易于幼儿歌唱。9.简述幼儿器乐曲的特点。答:(1)具有音乐内容形象,再现特征明显。(2)句式规整,段落对比性强。(3)音乐情绪风格欢快活泼,织体丰厚。10.简述器乐曲内容形象幼儿化转换的步骤与方式。答:步骤:(1)分析音乐的句段结构,旨在捕捉到具体的内容形象;(2)用身体动作把内容形象表现出来,旨在确认与沉淀音乐内容形象。方式:(1)根据作品
6、原意进行内容形象的幼儿化挖掘;(2)离开作品原意进行内容形象的幼儿化挖掘。11.简述示范策略的特征。答:(1)音乐教学示范是指教师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表演上做出榜样,供幼儿学习。(2)特征:时效性、目的性与准确性。12.简述一日生活中实施音乐教育的策略。答:(1)注重一日生活各环节音乐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整合。(2)一日生活中要创设丰富的音乐环境。(3)在一日生活中要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尊重幼儿自发的、有个性的音乐表现与创造。(4)要充分调动各方资源,支持幼儿的音乐发展。三、论述题1.分析并阐明幼儿园音乐教学性质。答:(1)教学具有直接与间接两种传统。直接教学是指教师用讲授的方式直接、明确地
7、传递教育意图;间接教学则是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递教育意图。(2)幼儿园音乐教学的性质是间接教学,以游戏或问题情境为中介迂回地传递教学意图。2.论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基本环节。答:(1)幼儿园音乐教学由四环节构成:音乐内容感受、音乐形式感受、身体动作表现、其他方式表现。(2)内容感受、形式感受与身体动作表现三环节使用身体动作制作方式,教学目标指向幼儿对音乐节拍、句子、段落等结构元素的识别与应用,旨在音乐理解,隶属音乐学习低价思维范畴。第四环节出现音乐制作方式的改变,由身体动作制作方式转向演奏、演唱与创造性身体动作制作。音乐制作方式改变的教育价值在于音乐知识迁移,引导幼儿在新的制作环境中进行
8、音乐的全新表达。其中,由身体动作迁移至乐器演奏与身体动作即兴的教学存在很大的创造空间,目标应该指向音乐创造,把幼儿的音乐学习推到高价思维层面。由身体动作迁移到嗓音歌唱则是完成由身体动作表达歌词到嗓音表达歌词的转换。一般而言,音乐教学前三环节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解决音乐理解问题;除嗓音歌唱外,第四环节采用探究教学方式,培育幼儿问题解决能力。3.论述提问策略的类型与特征。答:(1)提问是教师与幼儿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是师幼互动系统的启动开关。(2)问题类型:问题可以为封闭性与开放性问题两大类。封闭性问题指能用“是/否”回答的问题,具有让幼儿被动应答、限制幼儿思维的劣势,教学过程中尽量少用。开放性问题
9、又分说明与解释问题两种。说明问题是指向幼儿寻求“是谁/在哪里/在干什么”等内容答案的问题,能够提供幼儿表达已有经验的机会,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解释问题是指向幼儿寻求“怎么样/为什么”等内容答案问题,用得好的话,比说明问题具有更高的认知挑战性,能调动幼儿学习主体性与思维高阶运作,是高质量互动的主要指标。(3)提问特征:时效性,目的性,语言清楚明了、简单易懂,层次性。4.论述命令策略的类型与特点。答:(1)命令是要求对方做事,暗示着说话者的权威和对听话者的控制,因此命令言语越多,越不利于形成平等、宽松的互动氛围。(2)类型:命令按直接/间接、暗示/非暗示两个维度组成四种类型:直接暗示、直接非
10、暗示、间接暗示、间接非暗示。(3)特点:直接类命令都是祈使语气,间接类命令带上商量语气,所以在不得不用命令时选用间接类命令;暗示类命令用包括互动双方的“我们”做主语,非暗示类命令直指对方“你/你们”,所以暗示命令与非暗示命令相比彰显出互动内涵。在四类命令中直接非暗示命令控制度最强,显示说话者领导地位,间接暗示命令则创造了一种商量语气,暗示着听话者对是否遵守有一定的决定权。所以,教师需要掌握把直接非暗示命令转换成间接暗示命令的教育技能。5.论述反馈策略的类型与特点。答:教学反馈是指师幼互动中教师针对幼儿回应问题或命令行为做出的反应,具有向幼儿传递感情、支持幼儿思考的功能。(2)类型:依据反馈功能
11、差异,反馈可以分为接受、重复、鼓励、拓展、推进五类。(3)特点:接受反馈是教师对幼儿回应作出肯定/否定的极为简单的客观评价。重复反馈是教师将幼儿回应内容以一种相同或相似的形式表达。这两类反馈总体质量不高,容易导致无意义反馈。鼓励反馈又称表扬性反馈,是教师对幼儿回应做出的积极评价。如果表扬内容具体且个性化,鼓励反馈能激发幼儿学习动机与思维,如果只是“说得好”“非常棒”这种单一反馈语,鼓励反馈则成为不利于幼儿经验梳理、知识获得的低效反馈。拓展反馈是教师在幼儿回应内容的基础上再做发展、丰富、增强。这种反馈能为幼儿提供更多主动表达及参与互动的机会,增加幼儿学习的参与性。另外,拓展又分说理性与终结性两种
12、,在拓展幼儿回答时要多用说理性拓展,避免终结性拓展。推进反馈是教师以追问、提示、总结的形式使幼儿回应更靠近话题中心。这类反馈可以帮助幼儿理清思路、寻找答案,从问题的表面通向更深层次的内容。推进反馈是教师专业性的突出体现,新教师往往不能应用这类反馈策略。第二单元以嗓音为媒介:歌唱教育活动指导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歌唱教育活动:指针对某一歌曲展开的音乐实践活动,最终采用的音乐表现媒介为嗓音。2.头声:主要使用声带上围肌肉,是指在声带上围肌肉帮助下发出的音。3.大白声:主要使用声带两边肌肉,是在声带两边肌肉的帮助下发出的音。4.故事性歌曲:指歌词内容包含角色与情节两因素的歌曲。5.一般情境歌唱教学模
13、式:指设置的游戏情境只出现在教学活动的某个环节,不能贯穿音乐教学始终,导致课堂互动仍然是教者与学者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6.游戏情境歌唱教学模式:指设置的游戏情境贯穿教学活动始终,课堂互动是游戏情境中角色之间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二、简答题1.简述一般情境歌唱教学模式的两种歌曲类型以及每种类型的教学环节。答:(1)两种歌曲类型:3W歌曲与非3W歌曲。(2)3W歌曲教学环节为内容感受-拍子感受-歌曲表现;非3W歌曲教学环节为内容感受-拍子感受-嗓音表现2.简述一般情境歌唱教学模式实施中教师指导策略类型。答:(1)内容感受环节的策略为提问、幼儿语言与动作回应、反馈。(2)拍子感受环节的策略为完整示范与
14、分句示范。(3)歌曲表现环节的策略为讲解与评论。3.简述游戏情境歌唱教学模式游戏情境设计的类型及其设计特点。答:第一类:假扮游戏与传统游戏整合情境设计。特点:(1)这种游戏情境设计特别适宜角色意识还没完全建立的小班幼儿。(2)这种游戏情境是假扮游戏与传统游戏整合而成,幼儿年龄越小传统游戏的占比越大。第二类:单一假扮游戏情境设计。特点:(1)这种游戏情境设计特别适宜角色意识已经建立的大班幼儿,中班也可以使用,小班不适宜使用。(2)这种游戏情境是纯粹的假扮游戏,对角色行为与情感的挖掘越细腻越好。4.简述“合拍做动作”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合拍的要旨不是打出拍子,而是打出稳定的拍子。(2)引
15、导幼儿合拍不能靠语言指令,而要靠教师准确示范。(3)歌唱教学中动作合拍主要指上肢动作合拍5.简述“有旋律轮廓线地歌唱”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歌曲按不同年龄班音域标准定调,进入幼儿的歌唱音域。(2)准确的教师范唱。(3)避免机械地死唱歌曲。6.简述“用身体动作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幼儿对歌词内容与形式的动作表达需要直观教具烘托。(2)幼儿对歌词内容与形式的动作表达是一种主动表达,由教师的开放性提问引发。(3)教师在恰当的时间、以合适的方法提升与精练幼儿的动作。7.简述“用语言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通过开放性提问引发幼儿对歌词内容的主
16、动表达。(2)对拍子的速度与力度特征以及身体动作特征的描述,重在梳理思路、理清动作表达的要点,而非记忆音乐或动作术语。8.简述音乐教育活动目标表述应具有的三要素。答:(1)幼儿为能力表现主体;(2)具有可观察、操作与检验的能力表现动词,如认出、说出、做出、解释、分析等;(3)表明幼儿在什么方式或条件下完成学习任务,以“通过.”句式表述。三、论述题1.论述幼儿歌曲学习中的核心经验。答:(1)四项核心经验:合拍做动作、具有旋律轮廓线地歌唱、用动作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用语言描述音乐内容与形式。(2)四项核心经验分成三类:节奏核心经验、旋律核心经验与主动表达核心经验。(3)节奏核心经验是合拍做动作,指
17、用身体动作表达出音乐拍子的稳定特质;旋律核心经验是有旋律轮廓线地歌唱,指以歌曲句子为单位,把每一句的旋律高低唱出来,对句子之间音程跳动音准不做要求;主动表达核心经验包括对音乐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动作与语言的表达。在四项核心经验中,合拍做动作是所有音乐核心经验的基石。2.论述为歌曲创编身体动作时的基本原则与动作概念。答:基本原则:(1)动作来自歌词,严格依据歌词内容来设计动作。基本思路是凡能用动作表达的歌词全用动作表达出来。(2)动作构成重复,在一个乐句中出现的动作一定需要重复。(3)动作形成拍点。歌唱教学中的节奏核心经验是合拍做动作,没有拍点的动作不能实现这一目标,另一方面,没有拍点的动作会使动作
18、显得繁复、没有结构,也不利于幼儿的学习。注意事项:(1)歌曲动作创编成果为一套上肢动作。(2)选择最简单、最容易合拍的上肢动作。(3)动作拍率以慢为主。创编动作时的拍率不能以歌曲的拍号为准,而是以动作符合幼儿合拍频率为准。一般而言,二拍四拍子的歌曲以二拍做一个动作为多,极少数的歌曲才用一拍一个动作的拍率。三拍子的歌曲必须采用三拍做一个动作的拍率,把两个三拍当作二拍来做动作,即把三拍子当作2/4拍的感觉做动作。(4)动作方位变化越少越好。(5)弱起拍强拍出动作。末拍弱起,后面强拍出动作;非末拍弱起,前面强拍出动作。3.论述歌唱教育活动方案结构。答:(1)歌唱教育活动方案主要由四个部分构成:音乐与
19、媒介材料、活动目标、活动准备与活动过程。(2)音乐与媒介材料部分需要呈现曲谱、视觉化多媒体教具、身体动作设计建议、故事情节或游戏玩法建议、视觉化表演道具等。(3)撰写活动目标往往是在活动过程已经撰写完毕后才进行,这样有利于每一条目标定位与表述准确。(4)活动准备部分的内容包括经验与物质准备两方面。(5)撰写活动过程的要点是具有逻辑性,能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把教学活动推进逻辑表达出来。第三单元以身体动作为媒介:音乐欣赏教育活动指导一、名词解释1.音乐作品再现性:指音乐作品中的句法与非句法形式主要用来描绘或刻画人、物、地点、事件等客观现实的性质。2.静态的知识形态转换:指把以抽象听觉符号呈现的音乐作品
20、转换为幼儿能看能玩,角色、情节、场景三要素齐全的假扮游戏情境。3.动态的教学方式转换:指把成人化死教死练的音乐教学方式转换为游戏情境中角色互动方式。4.一般情境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指在教学设计上已经完成把音乐作品转换为游戏情境的知识形态转换,但在教学实施时教师与幼儿仍以教学者与学习者身份展开互动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方式。5.游戏情境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指不仅已经完成音乐作品转换为游戏情境的知识形态转换,而且游戏情境的角色与情节充满戏剧性冲突,导致教学实施时教师与幼儿能以角色身份展开互动的一种音乐欣赏教学。6.口头预令:以口语的方式在乐句出现之前预先发出合拍做动作的指令。或者,在乐句出现之前发出的旨在
21、合拍做动作的口头指令。7.表演游戏:展现文化产品中虚构角色生活事件的戏剧性游戏。8.角色游戏:再现真实社会生活中人物角色生活事件的戏剧性游戏。9.念白:是与乐句同时出现的一种口头指令,旨在提醒幼儿身体动作要领与拍点位置。10.T1-S1示范:指一个教师与一个幼儿把假扮游戏情境中两个角色互动行为在全体幼儿面前表演出来。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音乐教学范围内的音乐形式元素。答:节奏、音色、力度、旋律、结构、速度、织体、风格。2.简述幼儿园再现性器乐作品的种类。答:(1)句式规整、童趣盎然的再现性器乐曲。(2)句式规整的再现性成人器乐曲。(3)句式不规整的再现性器乐曲。3.简述幼儿身体动作合乐特点。
22、答:(1)从容易做的动作开始。(2)从容易做动作的速度开始。4.简述一般情境音乐欣赏教学模式设计的类型。答:(1)小班假扮游戏与传统游戏整合型的情境设计。(2)中、大班单一假扮游戏类型的情境设计。5.简述音乐欣赏教学中由合乐感受环节推进到合拍表现环节的路径。答:(1)把有教师示范与口头预令支架的上肢动作转向无支架上肢动作,其中示范支架必须撤离,口头预令支架可撤可不撤;(2)把上肢动作转向加少量下肢动作;(3)把上肢动作转向同伴合作动作;(4)把上肢动作转向下肢+同伴合作动作。6.简述音乐欣赏作品的哪些位置需要使用口头预令。答:(1)引子转向正曲时。(2)动作切换的句子之间。7.简述表演游戏情境
23、设计的类型及其目标。答:(1)双角色表演游戏情境设计,目标构成角色冲突。(2)单角色表演游戏情境设计,目标构成情节冲突。8.简述以游戏情节驱动音乐练习的双线实施策略。答:(1)教学实施的明线是幼儿自始至终的角色假扮、游戏性体验。(2)教学实施的暗线是教师时刻关注幼儿是否具有建立身体动作与音乐拍子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意识,借助情节、角色语言不断提醒,帮助建立及巩固这种意识。9.简述“合拍做动作”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先进行上肢动作的合拍操作,再进入合拍走路、双脚跳、小跑步等的操作。(2)充分发挥同伴的支架作用,基此引导幼儿合拍做动作。(3)合拍做动作的目标应在探究情境中实现。10.简述“合
24、句段结构做动作”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音乐内容情节的变化即音乐句段结构的变化。(2)合理地采用图谱。11.简述图谱制作与使用原则。答:(1)图谱制作旨在简化且准确表达音乐的句段结构。(2)图谱应在身体动作体验后,作为辅助性教具呈现。12.简述指导幼儿进行音乐联想的注意事项。答:(1)联想是两物之间建立有根据的联系,音乐联想的根据就是音乐八大形式元素特征。(2)音乐联想后幼儿用身体动作表达出联想内容是一种动作探究学习。(3)教师要对幼儿的联想与动作表达进行合理的提升与精练。三、论述题1.论述游戏情境音乐欣赏教学模式的分类及类型差异答:(1)游戏情境总体分为表演游戏与角色游戏两种类型。表演
25、游戏是以文化产品中虚构角色的生活事件为线索,建构故事的角色与情节。幼儿是一个以假当真的群体,表演游戏虚构性与其天性自然契合。角色游戏是以真实社会中人物的生活事件为线索,建构故事的角色与情节。由于角色游戏的真实社会情境离幼儿生活经验较远,在设计角色游戏情境时需要套嵌虚构情节,以激发幼儿的假扮热情。(2)表演游戏分为双角色与单角色两种设计类型。双角色形成角色冲突,是指创设具有弱势与强势强烈反差的两个角色。单角色形成情节冲突,是指以音乐段落为单位创设具有安与危强烈反差的两种情节,在短时间内令幼儿心理进入紧张与舒展的来回切换。(3)表演游戏分为双角色与单角色两种实施类型。音乐教学实施时既要满足音乐学习
26、的练习性需求又要满足幼儿音乐学习的游戏性需求。解决矛盾的机制:每次练习由游戏情境中情节拉动,以情节为幼儿音乐练习驱动力。双角色教学实施的游戏驱动力来自两个角色之间的互动机制。单角色教学实施的游戏驱动力来自情节多层次性。2.论述为音乐欣赏作品创编身体动作的基本原则。答:(1)画出音乐句段结构图,把握音乐句段结构。理解音乐是通过理解句段结构这个路径完成的。对选为音乐教学内容的乐曲,教师首先得把乐曲的结构分析清楚,然后才有可能对其进行内容形象的挖掘与动作诠释。(2)遵循重复、对比等音乐组织手法。当教师用动作诠释音乐时,凡段落与句子重复,动作设计也要重复。三段体中的AB段、回旋体中的A段与其他变化段一
27、定会有对比效果,在进行动作设计时,要抓住这些对比特征,使幼儿一看动作就知道音乐的风格变了。(3)动作要与音乐的形式元素特征匹配。音乐的形式元素包括节奏、旋律、力度、速度、音色、结构、织体等。动作设计需要匹配旋律型、节奏型的变化特征,需要吻合快慢、轻重、厚薄等特征。(4)动作越简单越好。在音乐活动过程中,动作是激发幼儿本能需要、引导幼儿理解音乐的中介和手段,因此,它越简单越好,以便让幼儿留有较多的心理能量去关注音乐本身,并积极投入到对音乐特征的主动表现中去。第四单元以身体动作为媒介:集体舞教育活动指导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集体舞教育活动:指以一个音乐作品为单位,基于对此音乐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感受,
28、最后走向具有舞伴与队形、集体协作完成的律动表现,旨在促进幼儿音乐与社会性发展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2.邀请舞:一种找舞伴并与舞伴对舞的集体律动活动。3.单圈舞:全体围成一个圈,以圈为基本队形而进行的集体律动活动。4.教学常规:指把教学中具有重复性特征的规范、秩序与行事方式固定下来,成为教师或幼儿的行为习惯,以提高教学有效性。5.动作模型:指有一组动作在动作频率不变条件下可以用不同舞姿来仿制,而被用于仿制的最初一组动作就是动作模型。二、简答题1.简述集体舞学习中幼儿与舞伴进行情感交流的四种方式。答:(1)非接触性动作交流方式。(2)语言交流方式。(3)眼神交流方式。(4)身体接触交流方式。2.简述
29、集体舞教学一般模式与游戏模式的种类。答:一般模式种类:AB二段体集体舞与ABC三段体集体舞。游戏模式种类:戏剧性游戏情境集体舞、传统游戏情境集体舞与竞争性规则游戏情境集体舞。3.简述随乐合作做动作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建立队形变换中合作做动作所必需的常规。(2)随乐合作做动作是动作层级推进中的最后一级4.简述随乐合规则做动作核心经验的指导要点。答:(1)随乐合规则做动作是动作层级推进中的最后一级。(2)在按规则做动作的那一句或一段音乐上,采用“停留”强化策略。三、论述题1.论述“单圈队形”常规的种类与各类常规建立方法。答:种类:总的包括队形定位与方位定位。队形定位又分V字形定位与一字形
30、定位;方位定位又分面朝圈上、面朝圆心、面朝圈外三种定位。方法:(1)建立V字形定位常规方法:先让幼儿观察手拉手时俩人手臂形状像V字母,使所有幼儿理解这种手臂形状;然后,请幼儿拉起手形成一个圈,使手臂之间都形成V字。(2)一字形定位方法与V字形相同,先让幼儿理解两个手臂构成的一字,再一起拉圈构成一字形大圈。(3)“面朝圈上”包括顺、逆时针两个方向,教师无须理会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一般采用一只手带手腕花或白手套等方法帮助幼儿建立“面朝圈上”常规,即使用“朝手腕花方向转身”这种指令完成。(4)“面朝圆心”“面朝圈外”常规只要让幼儿行为跟着语言指令走就行,听懂指令快速反应就是常规建立。2.论述集体舞教
31、学中的动作层级推进策略。答:(1)集体舞教学的动作层级涉及两条线:动作类型变化线与角色多寡变化线。动作类型变化层级:上肢动作-原地动作-移动动作;角色多寡变化层级:单一角色-双角色互动。两条线交织在一起构成的动作层级:单一角色上肢动作-双角色上肢动作-双角色原地动作-双角色移动动作。(2)所有类型的音乐教学都是小步子推进的教学,教师需要理清每一小步子是什么、小步子与小步子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各小步子的衔接过程就是教师考量幼儿动作经验的过程,教学过程的本质是教师不断填补幼儿经验缺口的过程。步子跨大了,教学就出现了幼儿动作经验的大缺口,崩课就是大缺口的直接结果。3.论述集体舞动作设计原则。答:(1
32、)简单原则,具体包括二个方面:第一,每句音乐维持一到二个动作;第二,每段音乐形成动作模型。(2)层级原则,具体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保留一套上肢动作;第二,保留一套下肢原地动作;第三,明确队形变换动作;第四,明确动作即兴段音乐的动作模型。第五单元以打击乐器为媒介:打击乐教育活动指导一、名词解释1.幼儿园打击乐教育活动:指以一个音乐作品为单位,基于对此音乐作品的感受与身体动作表现,最后走向打击乐演奏,从而促进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一种音乐实践活动。2.拿器械身体动作表演:指当幼儿完成上肢身体动作、原地身体动作表演后,作为一种难度挑战也作为一种游戏性表现,在身体动作基础上加入打击乐器,形成手上拿着器械完
33、成身体动作的表演形式。3.音乐形象刻画演奏:幼儿通过身体动作表演感受到音乐形象,然后选择与音乐形象特征相匹配的某种乐器,再把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形象的行为迁移到用打击乐器演奏行为上的一种演奏方式。4.图形谱模式:图形谱模式是指把抽象音乐听觉符号翻译成可视的图形,这些图形特征与音乐形象特征严丝合缝,幼儿通过用身体动作感受与表现图形而感受与表现音乐。5.声势模式:指把抽象音乐听觉符号翻译成声势动作,这些声势动作特征与音乐形象特征匹配,幼儿借助声势动作感受与表现音乐。6.探究学习策略:指教师在集体组织形式条件下,在与幼儿讨论“音乐形象与乐器配对”方案时,尽可能关注幼儿的建议,使“音乐形象与乐器配对”最
34、终方案尽可能真正来自幼儿的一种教学方式。7.刻画完整故事演奏模式:指当教师把音乐作品翻译成戏剧性故事后,先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演戏剧性故事,再请幼儿把身体动作表演转换成乐器演奏,最终以乐器演奏方式把戏剧性故事表达出来的一种打击乐教学类型。8.作为道具演奏模式:指当教师把音乐作品翻译成戏剧性故事后,教师与幼儿一起在课堂里演绎戏剧性故事,演绎过程中把打击乐器作为故事角色道具演奏,以丰富角色形象与情节细节的一种打击乐教学类型。9.图谱:指用图的方式呈现音乐作品句段结构的一种乐谱。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打击乐器种类及特点。答:(1)皮革类,特点是共鸣较好,音量相对较大、低沉、浑厚。(2)木质类,特点是
35、声音清脆、明亮、短促,颗粒性强。(3)金属类,特点是声音延绵、明亮,有穿透力。(4)散响类,特点是声音细碎、不干净。2.简述幼儿拿乐器常规实施时教师的应对策略。答:(1)摆正心态,理解这时幼儿摆弄几下乐器实属正常;(2)加快教学节奏,快速进入演奏状态,不要在此时处理教学上的其他事务;(3)用指挥动作让全体幼儿齐奏乐器,由弱到强、由强到弱来回演奏几遍,让幼儿既过了演奏新乐器的瘾又进入看指挥演奏的秩序,最后把指挥动作落到极弱并终止。3.简述音色探究种类。答:(1)探究生活环境中的音色;(2)探究自然界的音色;(3)音色综合探究。4.简述教师指挥动作类型。答:(1)当每组都是一件乐器时,指挥采用徒手
36、乐器演奏动作,即教师指挥动作与幼儿徒手演奏动作相同;(2)当有一组或二组采用二件乐器时,凡一组一件乐器处采用徒手乐器演奏动作,一组二件乐器处采用曲臂平伸动作。5.简述歌唱与音乐欣赏教学相对比较容易的理由。答:(1)歌唱的媒介嗓音与音乐欣赏的媒介身体动作都是内置于幼儿身体;(2)幼儿歌唱与音乐欣赏表演活动的空间主要是自我空间,较少使用集体互动空间。6.简述集体舞与打击乐教学相对比较难的理由。答:(1)表演媒介有难度与外置特性,导致幼儿注意力容易分散;(2)两者都需要集体协作,教学难度上升。7.简述导致幼儿演奏不合拍的原因。答:(1)身体动作本身没有合拍,由身体动作迁移到演奏的基石不稳;(2)不熟
37、悉乐器敲击方法或敲击方式太难,被乐器演奏方式制约。8.简述打击乐教学中配器原则。答:(1)乐器数量选择以三到四件为宜,且每件乐器来自不同类别;(2)无论乐器数量多少,演奏组别为三。三、论述题1.论述打击乐教学中的探究学习策略。答:(1)探究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在音乐教学领域,它是不同于游戏化音乐学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内置于打击乐教学的探究学习以一种教师指导策略的方式存在。(2)在打击乐教学“音乐内容与形式感受-音乐形象与乐器配对-徒手演奏-打击乐演奏”四环节程序中,从“音乐形象与乐器配对”第二环节开始,自主性学习的空间出现,教师呈现出“高控”“中控”“低控”三种教学行为。如果教师采用“低控”教学
38、行为,打击乐教学走向探究方式。(3)打击乐教学中探究学习程序:第一步,分组进行“音乐形象与乐器配对”并完成配器图谱;第二步,分组按配器图谱演奏;第三步,对每组的配器与演奏进行自评与他评。(4)从教学组织形式上看,打击乐探究学习为小组学习组织形式,每组4-5人为宜。2.论述打击乐教学中身体动作设计原则。答:(1)动作频率一致原则。为打击乐作品设计的动作一般有两套:一套用于“音乐内容与形式感受”的欣赏环节,另一套用于“徒手与拿乐器演奏”的演奏环节。表面看两套动作风牛马不相及即动作姿态完全不同,本质上两套动作严丝合缝即动作频率一致。(2)动作频率可迁移原则。打击乐教学中的演奏动作分为频率动作与无频率
39、动作两类,而欣赏环节身体动作往往集中于频率动作。鉴于此,为打击乐教学欣赏环节设计身体动作时,必须考量这些身体动作转化成乐器演奏动作时所要遵循的配器原则,在各类乐器均衡前提下确认欣赏环节身体动作。第六单元一日生活中音乐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名词解释1.音乐区域:指通过提供丰富而适宜的环境来激发幼儿音乐学习,促进幼儿音乐发展的场所。2.自发的音乐活动:指完全由幼儿自己发起和组织的音乐活动。3.音乐行为即发性:指幼儿自发的音乐行为有着很强的随意性,是在一种不期然的状态下即兴发生的。二、简答题1.简述幼儿园一日生活中音乐教育活动类型。答:(1)生活活动中音乐教育的渗透。(2)晨间户外活动中音乐教育的
40、渗透。(3)区域活动中的音乐教育。(4)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5)幼儿园各类庆典活动中的音乐教育(6)幼儿园家庭社区互动中的音乐教育。2.简述进餐环节背景音乐的选择要求。答:(1)适宜选择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作为背景音乐,旨在为幼儿营造温馨的进餐氛围,增进食欲。(2)进餐环节不宜选择童谣和歌曲,以免幼儿边吃边念或边唱。3.简述音乐区域特征。答:(1)幼儿自主化。(2)音乐内容层次化。(3)音乐形式多样化。(4)音乐材料操作化。4.简述开放性音乐区域材料的投放类型。答:(1)投放加封套的音乐材料,支持幼儿的音乐欣赏和感受。(2)投放原生态材料,支持幼儿的音乐探索和体验。(3)投放视觉类材料
41、,支持幼儿的音乐理解和表现。(4)投放操作类材料,支持幼儿的音乐创作5.简述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类型。答:(1)自发性哼唱。(2)自发性身体舞动。(3)自发性节奏探索。6.简述教师对幼儿自发音乐活动的支持方式。答:(1)理解、尊重和欣赏幼儿自发的音乐活动。(2)创设宽松的一日生活环境,鼓励幼儿的自发音乐活动。7.简述庆典音乐活动特点。答:(1)内容的整合性。(2)参与的主动性。(3)形式的多样性。8.简述庆典音乐活动的组织策略。答:(1)重幼儿主体,弃教师主观。(2)重全体参与,弃竞争评比。(3)重展示展现,轻技能技巧。三、论述题1.论述音乐区域创设的基本思路。答:(1)设计音乐区域格局。需要注意
42、的事项:位置的动静兼顾、空间上达成音乐三立方。(2)添置音乐区域设备。需要注意的事项:第一,关注功能的实用性,支持幼儿的音乐探索;第二,关注设备尺寸的大小,营造小人国度;第三,关注材质的品位,激发幼儿的操作兴趣;关注摆放的顺序,捕捉秩序敏感期。2.论述音乐区域活动中教师四步指导策略。答:第一步,观察先行: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步调,提升活动选材的适宜性。观察要点:计划性、全面与个别观察相结构;观察策略:采用便携小本。第二步,分析制订:制订每个幼儿的发展计划,提升活动内容的操作性。发展计划分为长期、中期与近期。第三步,介入指导:走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历程,提升活动操作的实效性。(1)教师的介入要尊重幼儿
43、的活动意愿。(2)教师的介入是受幼儿求助或邀请而开始的。(3)教师的介入能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幼儿的音乐水平。第四步,反思调整:挖掘每个幼儿的发展潜能,提升活动延伸的层次性。教师要分析思考,并根据反思结果调整音乐区域中所提供的材料,深化音乐教学内容,帮助每个幼儿发展其潜能。第七单元幼儿园音乐教育评价一、名词解释1.终结性评价: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为判断其效果而进行的评价,是对课堂教学达成结果展开的评价。2.过程性评价:是一种把每个评价对象个体的过去与现在、有关侧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到评价结论的教学评价类型。3.表现性评价:指通过客观测验以外的行动、表演、展示、操作、写作等更真实的表现来评价学
44、生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评价方法。4.评价量规:指一种真实性评价工具,它是对学生的作品、成果、成长记录袋或者表现进行评价或者等级评定的一套标准。同时也是一个有效的教学工具,是连接教学与评价之间的一个重要桥梁。5.探究教学:以小组形式完成器乐作品的戏剧性再表演(音乐欣赏)、打击乐作品配器演奏(打击乐),探究活动过程就是幼儿完成一个真实的表现性任务过程。二、简答题1.陈述跨领域目标评价的具体内容。答:参与行为、注意力、目标意识、持续性、问题解决、反思。2.简述探究教学五要素。答:(1)驱动性问题;(2)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对这个驱动问题展开动手探究;(3)幼儿以研
45、究共同体方式合作学习;(4)幼儿运用各种资源与材料促进问题解决;(5)幼儿最终获得可分享、可展示的探究成果。3.陈述歌唱表现评价的具体内容。答:歌唱声音、音准、拍子、节奏、脸部表情与身体姿态。4.陈述律动表现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音乐特征,包括拍子、句子衔接、段落与引子尾声;(2)动作特征,包括空间、层次与松弛度。5.陈述打击乐演奏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音乐特征,包括拍子、句子与段落;(2)演奏特征,包括表现力、合作性、专注度与松弛。6.陈述律动创造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音乐特征,包括拍子(上肢、原地与移动合拍)、句子(重复句、对比句与句子衔接)、段落(段落衔接与风格转换)、引子与
46、尾声;(2)动作特征,包括空间(自我空间与集体空间)、层次、类型、表现力、合作性与松弛度。7.陈述打击乐创造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音乐特征,包括音色、拍子、节奏型、句子、段落、织体;(2)演奏特征,包括表现力(音色、力度与再现性)、合作性、专注度与松弛度。8.陈述师幼互动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情感支持,包括积极氛围营造、关注幼儿。(2)课堂行为管理,包括行为规则与期望、行为管理前瞻性、不当行为与纠正。(3)课堂结果管理,包括学习时间管理、常规管理与活动准备。(4)教育过程管理,包括课堂促进、活动材料与方式、幼儿兴趣持久性、目标明确。(5)教育支持,包括提问、示范与反馈策略,情境与具
47、身学习策略。9.陈述音乐教学游戏化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游戏性情境特征,包括角色、情节与匹配性。(2)音乐性动作特征,包括情境匹配、音乐匹配与发展匹配。(3)教学组织特征,包括内容感受环节的幼儿主动语言与动作表演、形式感受环节的目标意识与示范、表现环节的目标意识与示范。10.陈述音乐教育活动方案撰写质量评价的具体内容。答:(1)格式与表达,包括标题要素、结构逻辑、语意表达。(2)活动目标要素,包括行为主体、行为动词与行为条件。(3)活动准备,包括经验与物质准备。(4)活动过程,包括内容感受环节主动语言表达策略、主动动作表达策略、互动结构;形式感受环节核心经验、动作层次与示范匹配;表现环
48、节示范匹配、表演要求、动作层次、活动评价。三、论述题1.论述音乐欣赏探究教学的程序。答:步骤一,出示图形谱,复习巩固游戏化教学完成的律动表演。步骤二,教师布置分组探究任务。(1)教师出示没有角色标记的图形谱,请幼儿为这张图创编新的角色与角色所做的事。(2)教师挑选其中一位幼儿的创编故事,以此故事为例说明等会儿分组活动时要做的事。第一,编好故事;第二,把故事的题目画到图形谱的最上面;第三,把要做的事情画到图形谱空出来的地方(左边),强调要画得简单;第四,把故事中要做的事情用动作表演出来;第五,推选一个代表,向全班幼儿介绍你们组创编的故事。(3)教师要求幼儿在20分钟时间内完成以上任务,告诉幼儿在创编故事与动作的时候,这首曲子的音乐会循环播放。步骤三,分小组执行任务。(1)这时需要多位教师一起执行对幼儿的指导工作,条件允许每2组幼儿分配一个指导教师。(2)教师采用提问启发形式指导,切忌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