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下病医案-针灸学核心课程.docx(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带下病带下病是指妇女阴道分泌物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病证。带 下病又称为“带证”“下白物”“流秽物”等。 西医学中,带下病多见于阴道炎、子宫颈炎 、盆腔炎、内分泌失调、子宫肿瘤等疾病中。带下病的发生常与饮食劳倦、素体脾虚、肾气不足、情志不舒、外感湿毒等因素导致湿浊 下注有关。牌虚失运,湿浊流注;肾气不足,下元亏损;肝郁或湿毒化热,注于下焦,均可 导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带下。基本病机是任脉损伤,带脉失约。本病病位在前阴、 胞宫,与脾、肾及任脉、带脉关系密切。【辨证要点】主症阴道流出的黏稠液体增多,如涕如脓。脾虚 带下色白或淡黄,无臭味,质黏稠,连绵不断,面色萎黄,
2、食少便澹,神疲乏力,舌 淡,苔白腻,脉濡弱者。肾虚 带下色白,量多,质清稀,绵绵不断,小腹寒凉,腰部酸痛,小便频数清长,夜间尤 甚,大便清薄,舌淡,苔薄白,脉沉者。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稠黏,如脓,或夹有血块,或混浊如米沿,气秽臭,阴中瘙痒,小腹 作痛,小便短赤,身热,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滑数者。【治疗】1.基本治疗治法利湿化浊,固摄任带。以任脉、带脉和足太阴经经穴为主。主穴京门,中极,白环俞,三阴交。配穴脾虚加脾俞、足三里;肾虚加肾俞、关元;湿热下注加行间、阴陵泉。方义带脉为足少阳经与带脉交会穴,可固摄带脉;中极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交会穴,能清理 下焦,利湿化浊;白环俞位在下焦,助膀胱气化以化湿
3、邪。三阴交健脾利湿,调理肝肾以止巾O操作带脉直刺0.81寸,中极排尿后直刺11.5寸,白环俞直刺1L5寸,均行平补平 泻法;三阴交直刺1L5寸,行捻转补法。配穴行虚补实泻法。脾虚、肾虚者,可加灸法。 2 .其他治疗(1)耳针法 取子宫、三焦、肝、脾、肾、内分泌、卵巢,毫针刺法或压丸法或埋针法。(2)穴位注射法 耳穴取子宫、内分泌。体穴取中极、水道、气冲、八髅、白环俞、膀胱 俞、血海、三阴交。可根据辨证,分别选用鱼腥草、当归、红花、黄连素等注射液,每次取 13穴,每日或隔日1次。(3)刺络拔罐法 适用于湿热下注所致之带下。主穴为十七椎、腰眼,配穴为“八髅”周 围之络脉。每35天治疗1次。(4)电
4、针法 取带脉、三阴交,针刺得气后接通电针仪,留针1520分钟。【医案选录】患者,女,37岁,因白带量多近半年就诊。患者平素纳差,近半年来白带量多,伴腰酸, 带下清稀,腹部喜暖,形寒肢冷,面色不华,微黄,四末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妇科 检查:两侧附件增厚粘连,两侧腹部有压痛。诊断:带下(脾肾阳虚)。取穴:肾俞、脾俞 、三阴交、关元、带脉。每日治疗1次。19次后患者痊愈。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 灸科.石学敏针灸临证集验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437.【按语】1 针灸治疗该病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查明原因,明确诊断。病情较重者,可配合药物内服及 外阴部药物洗浴等法,以增强疗效。年龄40岁以上,带下黄赤者,应注意排除癌症。2 .嘱患者节制房事,避免劳倦过度;注意经期及产褥期的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 会阴部清洁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