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学习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浣溪沙》学习单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中学部“学共理念,活动导向”课堂改革教学案课题浣溪沙周次课时课标要求1、在朗读中感受本词清丽婉约的风格特点。2、在品读中感受边塞词的意象和画意。3、结合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理解纳兰性德借景抒发的情感。4、在经典诵读和积累中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诗词鉴赏的能力。学习重点结合作者介绍和写作背景,理解纳兰性德借景抒发的情感学习难点品读中感受边塞词的意象和画意。课前预习单预习内容及问题设置自己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纳兰性德(16551685),清代满族词人。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他文武兼修,尤善填词,多写悼亡、恨别、男女情思、思乡思亲等,写景逼真传神,写情真挚浓烈,清丽婉约,格高韵远,独
2、具特色,在清初词坛独树一帜。有侧帽集饮水词。课堂学习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一、初读感知 了解诗意二、精读探究,小组合作三、小结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概括诗歌大意:上片,起句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表明行程之远。“北风”句描述一路境况,突出边塞苦寒、空旷的环境特征。“北风”言明时节为秋。“断”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马嘶声在北风中被阻断的现象,更描绘了人被阻绝在荒凉之地的感觉。“若为情”的发问中带出了作者对到任的迷茫与不安。 下片,前两句以简练的文字描写了荒凉的戍垒、半落的夕阳、古旧的关城这些意象,勾勒出一幅充满萧索之气的战地风光图,营造了一种萧索冷清的氛围。结句点明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表达了
3、词人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1. 美词我来绘 :读纳兰性德的词,我看到了 (意象),感受到 (画面)。 组内讨论分析: (1)词中有哪些意象? (2)尝试描述词中的画面。(描述是在翻译的基础上,添加合理的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生动地呈现一幅画面、一个场景。) 预设:词中的意象:云山、北风、嘶马、深秋、晚烟、戍垒、斜日、关城。 画意:我向着那高耸入云的方向前进,北风呼啸,淹没了战马的嘶鸣声。深秋远远的边塞,使人不禁情伤。一抹晚烟袅袅升起,在这边地的城堡上显得尤其荒凉。夕阳西下,斜斜地照射在山海关城头的旗杆上。古往今来胸中的怨恨何时能平? 美词我来品: 1、这首词的字里行
4、间渗透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回答。 2、(1)如果我们读诗词仅仅停留在诗词文字表面,那么,我们只能算是粗浅地了解诗词的内容,还不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与他们产生共鸣。我们只有了解一个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才能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说说你了解的纳兰性德和这首词写作的背景知识。 3、这首词的字里行间渗透什么样的感情?为什么?(根据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说依据。) 预设:这首词抒发了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全篇除结句外皆出之以景语,描绘了深秋远寒,荒烟落照的凄凉之景,而景中又无处不含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可谓景情交融。最后“古今幽恨几时平”则点明主旨。极写出塞远行的清苦和古今幽恨,既不同于遣戍关外的流人凄楚哀苦的呻吟,又不是卫边士卒万里怀乡之浩叹,而是纳兰对浩渺的宇宙,纷繁的人生以及无常的世事的独特感悟,虽可能囿于一己,然而其情不胜真诚,其感不胜拳挚。 这首词描绘了深秋远塞、荒烟夕照的萧瑟凄凉之景,寄寓了悠悠苍凉的今昔之感,抒发了词人“幽恨难平”的凄惘之情。拓展与延伸拓展内容类文类题1.说说本词描写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任选角度,试分析本词与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的不同。长相思山一程【作者】纳兰性德 【朝代】清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板书设计教后反思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