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x

上传人:uij****hh 文档编号:96719210 上传时间:2024-03-16 格式:PPTX 页数:73 大小:19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专题中国古代政治制度.pptx(7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专题第一专题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及其特点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4、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5、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1、夏朝和商朝夏朝和商朝2、周朝(西周和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周朝(西周和东周;东周分春秋和战国)3、秦朝、西汉和东汉秦朝、西汉和东汉4、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5、隋朝和唐朝隋朝和唐朝6、五代十国五代十国

2、7、北宋和南宋(含辽、西夏、金)北宋和南宋(含辽、西夏、金)8、元朝、明朝、清朝元朝、明朝、清朝二、夏商的政治制度二、夏商的政治制度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王位世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开始有了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度。2、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夏商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A、最高统治者叫国王、最高统治者叫国王B、中央设相、卿士(参与决策);卜、祝、中央设相、卿士(参与决策);卜、祝、史、师(具体负责祭祀、占卜、记录和军事)史、师(具体负责祭祀、占卜、记录和军事)C、在臣属夏商的方国分封侯和伯(方国制度)、在臣属夏商的方国分

3、封侯和伯(方国制度)D、夏商制度对西周制度有直接影响。、夏商制度对西周制度有直接影响。三、西周的政治制度三、西周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分封制、西周的分封制A、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B、内容:、内容: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其直接统治的地区叫王畿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其直接统治的地区叫王畿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和殷商旧族。权力和义务权力和义务:见教材见教材C、作用和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作用和影响: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为强国;但由于诸侯有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成为强国;但由于诸侯有相对的独立性(设

4、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相对的独立性(设置官员、征派赋役、建立武装),一些诸侯日益强大,王权开始衰弱,分封制受,一些诸侯日益强大,王权开始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到破坏。2、西周的宗法制、西周的宗法制A、目的:为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目的:为巩固分封制所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分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分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封制和宗法制相结合的制度B、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内容: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小宗体系。大宗和

5、小宗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隶属关系。C、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D、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互、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的两大政治制度,互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为表里;分封制是建立在宗法制基础上的,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治制度上的表现就是分封制E、作用:宗法制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作用:宗法制确立一整套分配与继承制度,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保证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家国一体。特权

6、地位,强化王权,保证王权的稳定。家国一体。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奴隶社会时期的夏、商、周三代政治制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特点,以血缘关系度以宗法制和分封制为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为纽带2、战国开始的封建社会,其核心政治制度战国开始的封建社会,其核心政治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例例1:在分封中,能够以周王名义:在分封中,能够以周王名义“授土授土”、“授民授民”的有:的有:、亲族、亲族、功臣、功臣、姻亲、姻亲、殷商降族、殷商降族、殷商旧族、殷商旧族A、B、C、D、A例例2: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

7、: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D、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C例例3: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主要:西周是我国奴隶制的鼎盛时期,主要是指:是指:A、西周的疆域在当时最辽阔、西周的疆域在当时最辽阔B、西周文化较夏商有重大发展、西周文化较夏商有重大发展C、中国奴隶社会民主政治达到顶峰、中国奴隶社会民主政治达到顶峰D、分封制的实施及其结果、分封制的实施及其结果D例例4:下列各项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下列各项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

8、最准确的一项是:确的一项是:A、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统辖关系B、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体现了统治者对奴隶的阶级剥削D、反映了诸侯与国王的经济关系、反映了诸侯与国王的经济关系B例例5: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西周分封制最核心的内容:A、分封爵位、分封爵位 B、分封人口、分封人口 C、分封土地、分封土地 D、规定贡赋、规定贡赋C例例6:西周宗法制的来源是:西周宗法制的来源是:A、原始社会的禅让制、原始社会的禅让制B、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C、原始社会的母系家长制、原始社会的母系家

9、长制D、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奴隶社会的分封制B例例7:孔子说: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孔子这句话中的孔子这句话中的“礼礼”的含义是:的含义是:A、礼仪礼节、礼仪礼节B、政治制度、政治制度C、风俗习惯、风俗习惯D、国家政权、国家政权B例例8:下列不属于诸侯王义务的是:下列不属于诸侯王义务的是:A、镇守疆土,以藩屏周、镇守疆土,以藩屏周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征派赋役,管理人民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朝觐述职,效忠朝廷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互相征战,开拓疆土。D例例9:“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10、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体现西周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最准确体现西周大宗和小宗之间的关系,最准确的表述是:的表述是:A、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土地、财产、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度B、上下级的关系、上下级的关系C、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家族内部的等级关系D、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不同宗族的大小关系C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五、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1、皇帝、皇帝制度、皇帝、皇帝制度A、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秦朝完成全国统一后,嬴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德兼三皇,功过五帝”,故称皇帝,自称,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始皇帝”。皇帝这一称号自此而来。皇帝这一称号

11、自此而来。B、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帝独尊、皇、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这也是皇帝制度的特权至上、皇位世袭。这也是皇帝制度的特点。点。C、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还作出了许多皇帝、为了显示皇帝独尊,还作出了许多皇帝专享的规定:朕、制、诏、玺。专享的规定:朕、制、诏、玺。2、秦朝的中央官制、秦朝的中央官制A、中央政权的组成(三公九卿)、中央政权的组成(三公九卿)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三公之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B、秦

12、朝中央官制的特点:、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分工严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分工严密,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各司其职而又互相牵制;充分体现出充分体现出“家天下家天下”的特点,即国与家同的特点,即国与家同治。治。3、地方制度:郡县制、地方制度:郡县制A、秦朝在地方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的、秦朝在地方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郡的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长官叫郡守,县的长官叫县令或县长。B、郡县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郡县直接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和徭役。西周实施的分封制被郡县制所代替,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

13、。削弱了地方的独立性。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实质、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特点、实质、作用作用内容内容: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它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确立,它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郡县制度。特点特点: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皇: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人手中。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了人事大权,从而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结合。实质实质:地主阶级对广大人民的专制统治。:地主阶级对广

14、大人民的专制统治。作用:作用: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国家,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的大国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秦律、三秦律、三统一、驰道、灵渠、长城、移民统一、驰道、灵渠、长城、移民)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本格局也产生了消极作用:推行暴政,激化矛盾,也产生了消极作

15、用:推行暴政,激化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导致农民起义,秦朝灭亡。5、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综合分析:概念概念: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是皇帝个人独断专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是皇帝个人独断专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皇帝既可以决策又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中央皇帝既可以决策又直接行使国家最高权力;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形成的背景:形成的背景:A、战国以来的经济发展

16、。、战国以来的经济发展。B、各国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各国变法运动确立了封建制度C、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韩非子提出的中央集权和“法治法治”的思想的思想D、国家的统一。、国家的统一。例例1:春秋时期,由: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变为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C例例2: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春秋战国时期

17、历史发展的两大趋势是:由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过渡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由分封制向郡县制发展、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变、由诸侯割据走向大统一、由诸侯割据走向大统一A、B、C、D、D例例3: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郡县制与分封制最大的区别是:A、以什五为基层单位、以什五为基层单位B、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职位由朝廷任免而非世袭C、以编户为基层单位、以编户为基层单位D、直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直接受朝廷命令和监督B例例4: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秦朝郡县制适应了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要,最主要在于:A、郡县管理必须对上一级负责、郡

18、县管理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郡县是地方的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郡县官员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够世袭。不能够世袭。D例例5: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秦朝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质特征是:质特征是:A、金字塔型的统治机构的建立、金字塔型的统治机构的建立B、皇权至高无上、皇权至高无上C、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建立、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建立D、郡县制的全面推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B例例6:对秦始皇评价的着眼点在于:对秦始皇评价的着眼点在于:A、开拓疆土、开拓疆土B、统一律令

19、、统一律令C、修建长城、修建长城D、统一中国、统一中国D例例7:下列措施是秦始皇首创的是:下列措施是秦始皇首创的是:A、修筑长城、修筑长城B、地方设县、地方设县C、使用圆形方孔铜钱、使用圆形方孔铜钱D、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D例例8:秦始皇时:秦始皇时“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这突出的说明了:。这突出的说明了:A、秦始皇非常勤政、秦始皇非常勤政B、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秦始皇总揽全国大权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过时、中央集权制度已经过时B例例9:秦朝能够达到:秦朝能够达到“一法制、行、石、丈、一法制、行、石、丈、尺

20、,车同轨,书同文尺,车同轨,书同文”的前提条件是的前提条件是A、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B、国家统一、国家统一C、秦始皇的雄才大略、秦始皇的雄才大略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B第三课第三课 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从汉至元的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一、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皇帝制度、皇帝制度 皇帝制度的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帝制度的内涵: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从汉至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的皇位世袭。从汉至元,皇帝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充实和完善。2、君权和相权、君权和相权A、汉:中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汉:中朝是决策机构,外朝是执行机构

21、B、东汉:设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东汉:设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中枢机构C、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三省体制形成D、隋朝:三省制发展、隋朝:三省制发展E、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唐朝:三省六部制完善F、宋朝:中书门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宋朝:中书门下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政;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力;政;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权力;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G、元朝:中书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元朝:中书省负责行政;枢密院负责军事;宣政院统领宗教和管辖藏族地区事;宣政院统领宗教和管辖藏族地区3、监察体制

22、、监察体制A、秦朝:中央御史大夫、秦朝:中央御史大夫 郡监御史郡监御史B、汉朝:中央御史大夫、汉朝:中央御史大夫 地方刺史地方刺史汉朝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汉朝以后,监察制度逐步健全C、唐朝:地方设置道,作为监察区,后来发、唐朝:地方设置道,作为监察区,后来发展成为行政实体展成为行政实体D、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负责监察、宋朝:在地方设置通判,负责监察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秦朝:郡县、秦朝:郡县2、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武帝后郡县;东汉、汉朝:汉初郡国并行;武帝后郡县;东汉末,州郡县三级末,州郡县三级3、隋朝:州县、隋朝:州县4、唐朝:州县道州县、唐朝:州县道州县5、宋

23、朝:路州县、宋朝:路州县6、元朝: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元朝: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两个单列行政区中书省管区设置宣慰司;两个单列行政区中书省管辖的辖的“腹里腹里”和宣政院辖区(川、藏、青)和宣政院辖区(川、藏、青)7、明朝:布政司、府、县、明朝:布政司、府、县8、清朝:省、道、府、县、清朝:省、道、府、县三、三省六部制的影响三、三省六部制的影响1、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政效率2、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三省的分工使宰相权力一分为三,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相权,加强了皇权3、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

24、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和完善,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上沿袭这种制度度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四、元朝行省制度的影响1、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元朝的行省制度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2、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行省制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3、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元朝的行省制度有利于各族人民交流和国家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使中华民族的家统一,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使中华民族

25、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加强,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五、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五、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特点1、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不允许有独立的行政体系存在行政体系存在2、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3、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在分权的基础上,牢牢控制着地方官吏的任免、监督和考核免、监督和考核4、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服从依赖,难免、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绝对服从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

26、,也难以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实施有效管理。焦点问题焦点问题: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六、如何认识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六、如何认识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1、焦点问题: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焦点问题:君权和相权的矛盾2、特点:、特点:A、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B、在制度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在制度上既有继承也有创新3、结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于经济基础、结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由于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所决定的,其核心是国家政权的结构关系及其运作方式,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其运作方式,是

27、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斗争的产物。的产物。七、如何认识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七、如何认识从汉至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1、焦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焦点: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之争2、特点:特点:A、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是以郡县制为基础的地方行政区划的发展演变。演变。B、是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权力的问题、是地方割据和削弱地方权力的问题3、趋势: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对地方实行、趋势:在分权的基础上,中央对地方实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建立起中央严格控制多层次、多渠道的管理,建立起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行政,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地方行政,地方官吏必须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最后听命于

28、君主的管理体制中央,最后听命于君主的管理体制4、影响: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影响:这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八、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八、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度)县制、行省制度)1、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的关系、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与中央的关系2、作用和影响、作用和影响3、相同点、相同点4、认识:、认识:A、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的任用原

29、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行政任命官员的变化,属于政治制度的进步;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属于政治制度的进步;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来说随变化,主要反映行政区划的变化,一般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越划越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区划越划越小。B、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例例1: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隋朝三省六部制的推行,突出反映了A、宰相权力的增大、宰相权力的增大B、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

30、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中央决策的民主化D、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D例例2:79世纪末日本遣唐使来中国,负责接世纪末日本遣唐使来中国,负责接待的部门是:待的部门是:A、工部、工部B、吏部、吏部C、礼部、礼部D、户部、户部C例例3: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王朝,吸取了前朝地:我国古代一个重要王朝,吸取了前朝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方无权、人浮于事的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王朝和它强地方管理以加强中央集权。中国王朝和它采取的措施是采取的措施是A、汉朝分封诸侯国、汉朝分封诸侯国B、唐朝增设节度使、唐朝增设节度使C、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

31、宋朝大力削弱地方权力D、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朝实行行省制度D例例4: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分裂割据的问: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分裂割据的问题,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题,宋朝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以下不属于这些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铲除了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各级政府部门工作效率的提高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D、有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利于社会的安定B例例5:历史上有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历:历史上有很多具有标志性意义、影响历史发展方向的事件。其中北宋加强

32、中央集权史发展方向的事件。其中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标志性意义是:的标志性意义是:A、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标志着全国统一的完成B、标志着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矛盾的基本解、标志着中国古代君权和相权矛盾的基本解决决C、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标志着地方分裂势力被最终消灭D、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标志着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已经处于绝对的上风。绝对的上风。D例例6: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有利于选拔人才

33、,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D、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中央机构分工明确,工作效率提高D例例7:元朝时,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元朝时,中央政府实行行省制度的主要目的是:目的是:A、控制和管理辽阔的疆域、控制和管理辽阔的疆域B、根除各地的割据势力、根除各地的割据势力C、推行民族分化政策、推行民族分化政策D、开垦荒地、发展经济、开垦荒地、发展经济A例例8,史学界常说,史学界常说“汉承秦制汉承秦制”,但汉代有所,但汉代有所变化。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变化。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同是:A、中央机构、中央机构B、地方制度、地方制

34、度C、皇帝权力、皇帝权力D、中央集权、中央集权B例例9: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汉武帝时中外朝制度的形成反映了A、三公九卿制度废除、三公九卿制度废除B、决策中枢的转移、决策中枢的转移C、地方势力的削弱、地方势力的削弱D、刺史制度的形成、刺史制度的形成B例例10:唐朝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唐朝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地方权力的进一步分散C、皇权的进一步加强、皇权的进一步加强D、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互相制约、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互相

35、制约D例例11:元朝统一后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元朝统一后综合蒙汉制度,在中央设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主要是因为:中书省和枢密院,这主要是因为:A、蒙古内部阶级矛盾尖锐、蒙古内部阶级矛盾尖锐B、蒙古境内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蒙古境内政治经济发展部平衡C、汉族和蒙古官僚矛盾突出、汉族和蒙古官僚矛盾突出D、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加先进、中原地区的政治制度更加先进B例例12: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秦汉以来我国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的趋势是趋势是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削弱地方,加强中央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分散地主官吏权力,防止割据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格对边

36、疆地区的治理渐趋严格A B C D C第四课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初年,沿袭元朝制度:中央设中书、明朝初年,沿袭元朝制度: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地方设立行省事务;地方设立行省2、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司(布政司、按察司、都司)3、1380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年,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对皇帝直接负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对皇帝直接负责4、内阁制度创立:太祖废丞

37、相后,设殿阁大学、内阁制度创立:太祖废丞相后,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士,作为侍从顾问;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史称入值文渊阁,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史称“内阁内阁”,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宣宗时,又授予殿阁大,内阁制度正式形成;宣宗时,又授予殿阁大学士票拟权,英宗时票拟制度化。内阁始终不是学士票拟权,英宗时票拟制度化。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备皇帝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而是备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顾问的内侍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对皇权起制约作用。5、厂卫

38、特务机构:厂包括东厂、西厂和大内行、厂卫特务机构:厂包括东厂、西厂和大内行厂;卫是指锦衣卫。厂卫制度的设置是明朝专制厂;卫是指锦衣卫。厂卫制度的设置是明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最突出的表现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最突出的表现。二、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的比较二、明朝内阁和西方内阁的比较 1、明朝的内阁是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与大臣共、明朝的内阁是古代封建王朝中的皇帝与大臣共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远在同商议国家大事的地方。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远在唐朝时就有唐朝时就有“内阁内阁”出现,李白就做过内阁大学士。在出现,李白就做过内阁大学士。在北宋时叫做北宋时叫做“龙图阁龙图阁”,比如包

39、拯就是龙图阁的内阁大,比如包拯就是龙图阁的内阁大学士,人称包龙图。学士,人称包龙图。“内阁内阁”一词本来是指金銮殿后的一词本来是指金銮殿后的小房子,后来就成为了君臣共商国事的地方的代称。小房子,后来就成为了君臣共商国事的地方的代称。2、而英国的内阁是指近代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而英国的内阁是指近代资产阶级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中,国家立法机关宪制国家中,国家立法机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议会组织的行政机构(即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政府),它只是听命于议会,而不听命于君主。君主只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是国家元首的形式代表,而行政权力在政府首脑-首相首

40、相或总理的手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或总理的手上。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产物。3、清朝时候也有皇族内阁,是在清政府、清朝时候也有皇族内阁,是在清政府“预备立预备立宪宪”的骗局中建立的,袁世凯就当过内阁总理大臣,它的骗局中建立的,袁世凯就当过内阁总理大臣,它就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的,不过还是具有封建色彩,就是在西方的影响下建立的,不过还是具有封建色彩,不算纯粹的内阁。纯粹的内阁要到辛亥革命以后在民国不算纯粹的内阁。纯粹的内阁要到辛亥革命以后在民国政府中才有的。政府中才有的。三、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三、清朝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1、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后,实行部族贵族共、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41、后,实行部族贵族共同议政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同议政的传统,令八旗旗主“共治国事共治国事”2、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时设内阁和六、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同时设内阁和六部,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最大,限制皇权。部,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最大,限制皇权。3、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内阁和议政王大、康熙亲政后,设立南书房,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削弱,中枢权力一分为三,互相制约,臣会议权力削弱,中枢权力一分为三,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最后集权于皇帝4、雍正时,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雍正时,设置军机处,由皇帝挑选新任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拟写成文,经皇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军机大臣拟写成

42、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全国帝审批后传达到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名存实亡。议和南书房名存实亡。5、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军机处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区别A、军机处原名军需房,最初是为了筹划西北、军机处原名军需房,最初是为了筹划西北军事而设,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臣和重臣军事而设,军机大臣由皇帝选派亲臣和重臣担任担任B、军机大臣虽然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军机大臣虽然逐渐发展成为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大事的常设核心机构,“承旨、出政皆在于承旨、出政皆在于此此”,

43、但它并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但它并没有议政王大臣会议那样的决定权。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定权。军机大臣只能惟命是从,“跪受笔录跪受笔录”,连讨论的权力就没有。国家一切权力都,连讨论的权力就没有。国家一切权力都归皇帝一人独掌归皇帝一人独掌C、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四、明清君主专制政治的特点和影响四、明清君主专制政治的特点和影响特点: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2、程度空前强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程度空前强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监察等监察等3、体现了时代特征。

44、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影响影响:1、积极: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积极:稳定和重建封建统治秩序;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势力;抵御外来侵略。经济;粉碎内部分裂势力;抵御外来侵略。2、消极:维护家天下和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具有反、消极:维护家天下和渐趋衰落的封建制度,具有反动性;强化封建专制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动性;强化封建专制核心,违背了时代潮流,阻碍了历史进步,在根本上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史进步,在根本上

45、预伏了更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1、两汉的察举制度(察举和征召)、两汉的察举制度(察举和征召)2、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3、科举制、科举制六、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六、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1、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开始于秦朝,御史大夫2、发展于两汉:刺史制度、发展于两汉:刺史制度3、完善于北宋:通判制度、完善于北宋:通判制度4、强化于明朝:厂卫特务机构、强化于明朝:厂卫特务机构六、中国古代皇帝有哪些权力六、中国古代皇帝有哪些权力1、最高决策权、最高决策权2、立法权、立法权3、司法权、司法权4、行政权、行政权5、财政权、财政权6、军事权、军事

46、权7、文化权、文化权8、外交权、外交权七、七、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出现不同发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历史出现不同发展趋势的原因展趋势的原因1、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经济上重农抑商;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资本主义重农抑商;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萌芽的正常发展;在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文化了文化2、欧洲: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欧洲:政治上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实行君主开明专制;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外实行君主开明专制;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

47、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根源、发八、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根源、发展趋势及其作用展趋势及其作用产生的根源:产生的根源:1、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理论上来源于法家思想2、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实践上是封建国家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分散的自然经济,维护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分散的自然经济,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要求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社会的安定和国家的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封和国家的统一,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封建地主阶级也

48、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在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人民的反抗。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实质性多年的封建社会中,生产力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变化,作为上层建筑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也就得到了巩固。制度也就得到了巩固。发展趋势:发展趋势: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不断改革中央行政结构,不断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以加强皇权。2、不断改革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不断改革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特别是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在元明清三

49、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朝,再没有出现过国家大分裂。3、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对人们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股取士制度和清朝的文字狱就是典型的表现。现。积极作用:积极作用:1、有利于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有利于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整。2、能够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能够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3、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发

50、展、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文化的交流、发展、提高,使我国古代人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民创造了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消极作用消极作用1、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君主专制极易形成暴政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谙的可悲局面想,出现了万马齐谙的可悲局面3、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在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的产生和发展总之在封建社会早期,积极作用大于消极总之在封建社会早期,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后期特别是明清时期则相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