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3【西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doc(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课题比例计划课时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比和比例,正反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和解比例,能正确判定成正、反比例的量。2、引导学生应用多种方法正确分析解答有关比和比例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问题、正、反比例问题等)。3、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情感和兴趣,渗透函数思想,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1、 掌握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2、 能够应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复习回顾一、导入新课1、导出课题:表示两种数量之间的相除关系,我们又可以叫做它们的比。板书: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2、学习比的各部分名称,读法、写法。5 : 3
2、 (前项)(比号)(后项) (比值)3、对比比和分数,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引导。 比表示两个数的相除关系。 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是0。 比值与比的区别:比值是一个数值,可以是整数、小或分数,比虽可以写成分数形式,但仍是个比,按比的读法读。(如刚才的5:3= ,做为比值时读作三分之五,做为比时读作五比三。)新知学习二、比的基本性质1、学生回顾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2、设问:你还可类推出什么?(引导比的基本性质)3、板书:比的基本性质 三、求比值和化简比1、学生介绍自己的化简方法、依据。2、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的不同。求比值:前项除以后项的商,结果是个数
3、值,可以是整数、小数或分数。化简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一般应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也可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但最后的结果仍是个比。例:1 : = = = (或25:12)3、小结:化简比虽然有时是分数形式,但仍读成几比几,不能读成几分之几。是假分数形式的,千万不能化成带分数;是a:a型的,决不能写成1。四、按比例分配1、出示例题: 暑假过后,学校要清除操场上的杂草。我们班分到了460平方米的草地,现在分男、女两组去完成。我们班男生有26人,女生有20人。你能按比例分配两组的除草面积吗?2、板书:按比例分配。 3、你认为什么叫按比例分配?(学生讨论)4、反馈解惑:学生交流研究成果。教师板书:方法1
4、 460(26+20)26=260(平方米)460(26+20)20=200(平方米)或460-260=200(平方米)方法2 460 =260(平方米)460 =200(平方米)或460-260=200(平方米)五、比例的意义和性质1、出示准备题3 :1,学生求比值后,设问:你发现了什么?2、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3、引导讨论:你认为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认识比例的外项和内项。联系:由比发展、组合而来。区别:意义不同,结构名称不同,项数不同。10:3 3 :1 = 10:34、引导发现比例性质。六、解比例1、出示准备题,你能给30、12、45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吗?2
5、、教师板书:x:30=12:45,30:x=12:45,3、结论: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你认为怎样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我们把求出比例中的未知项的过程,叫做解比例。4、交流解法。引导方法: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七、正比例1、说一说几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下面我们结合比和比例的知识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教学正比例。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列出表格中的数据。路程(千米50100250500时间(时)12510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板书: , 。3、导出正比例意义:两种相(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6、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认识字母表达式 。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变化规律 ,这是判定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4、学生举例说明成正比例的量。特别提示:遇到不能明显判定的时候,可假设一些数据后观察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值是否一定。八、反比例1、说一说几组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每份数、份数、总数,2、引入学习反比例,出示例题。 教师引导学生板书列出表格中的数据。速度(千米)10050402010时间(时)122.5510 教师引导:你发现了什么?板书:每本页数装订本数=总页数(一定),每小时加工数加工时间=零件总数(一定)。2、你
7、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3、导出反比例意义,小黑板出示:两种相( )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 ),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 )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认识字母表达式xy=k(一定)。 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随着另一种量变化; 变化规律xy=k(一定),这是判定成正比例的量的关键。4、学生举例说明成反比例的量。特别提示:遇到不能明显判定的时候,可假设一些数据后观察相对应的两个量的积是否一定。巩固提高小结板书设计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不同点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表达式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