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老子》复习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96595985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老子》复习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课件】《老子》复习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老子》复习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老子》复习33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老子四章老子n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或陈国。n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n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n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老子/道德经n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德真经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n道德经原文分上下两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老子/道德经n道德经句式整齐,大致押韵,为诗歌体之经文。读之朗朗上口,易诵易记,体现了中国文字的音韵之美。n道德经的语言非常讲究艺术性,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词句准确、生动,

2、富有说理性和感染力。n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文意深奥,包涵广博。活动二落实基础知识诵读感知n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n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n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n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

3、,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辐 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 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三十辐

4、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埏埴 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企者踮起脚的人。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明:形作动,显明。自是者不彰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功:名作动,建立功勋。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

5、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固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ng,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物:代词,这里指常人。或:常常。处为,做。(二)第二十四章(二)第二十四章 1.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 企企()者者()不立,不立,跨跨()者不行,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伐()者无功,自者无功,自矜矜()者不长。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赘(zhuzhu)()行行(),),物物()

6、或或恶(恶(ww)()之,故有道者不处。之,故有道者不处。(第二十四章)(第二十四章)2.2.翻译翻译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

7、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踮起脚踮起脚的人的人/事事/物物跨大步跨大步夸耀夸耀夸耀夸耀厌恶厌恶赘瘤赘瘤同同“形形”人们人们第二章节为什么为什么“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功,自矜者不长。”?行为行为结果结果结果结果原因原因企者跨者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不立不行不明不彰无功不长无依靠虚增增大步伐难持久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的认识存在错误存在错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第三十三章)强行者有志 勤勉而行的人

8、有意志。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 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四)第六十四章(四)第六十四章 1.1.字词解释字词解释 其安易其安易持持(),其未),其未兆兆()易)易谋谋(),其脆易),其脆易泮泮(),其微易散。为(),其微易散。为(wiwi)之于)之于未有未有(),治之于未乱。(句式:状语后置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治之于未乱。(句式:状语后置句)合抱之木,生于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之台,起于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九层之台,起于累累(lil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句式:状语后

9、置句)为者败之,)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句式:状语后置句)为者败之,执执()者失之。是以(因此)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故无败;)者失之。是以(因此)圣人无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几(j j)()()成而败之。慎终如始,)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动词活用为名词,想要的东西),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动词活用为名词,想要的东西),不贵不贵()难得之货,学)难得之货,学不学不学(),),复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自然()而不敢)而不敢为为()。)。同同“蔂

10、蔂”,土筐,土筐未发生,未形成未发生,未形成名词活用为动词,显露迹象名词活用为动词,显露迹象同同“判判”,分离,分离持守持守立身行事的基础立身行事的基础把持把持接近接近动词意动用法,把动词意动用法,把当做珍贵的、珍视当做珍贵的、珍视动词活用为名词,所学的事物动词活用为名词,所学的事物弥补、补救弥补、补救本来的状态本来的状态干预干预 2 2.翻译翻译 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

11、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有所作为的将会招致失败,有所执着的将会遭受损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害。因此圣人无所作为所以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所以也不遭受损害。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

12、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货物,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会妄加干预。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其未兆易谋 问题还没

13、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泮同“判”,分离。其微易散 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及其细微的事物。累土一筐土。累,同“蔂”,土筐。第四章节怎样理解“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生以前就处理妥当事物事物事物事物未变未变未变未变脆弱脆弱脆弱脆弱细微细微细微细微守持守持守持守持消解消解消解消解散失散失散失散失问题问题问题问题未出现未出现未出现未出现容易容易容易容易解决解决解决解决第四章节怎样理解“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

14、无败;无执,故无失。”?毫末毫末毫末毫末累土累土累土累土足下足下足下足下合抱之木合抱之木合抱之木合抱之木九层之台九层之台九层之台九层之台千里之行千里之行千里之行千里之行着眼当前着眼当前着眼当前着眼当前从小做起从小做起从小做起从小做起为者为者为者为者执者执者执者执者不慎不慎不慎不慎败之败之败之败之失之失之失之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无为指顺应自然,无求有所作为。几接近。欲不欲 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弥补、补救。第四章节圣

15、人为何可以无败无失?圣人圣人圣人圣人无败无败无败无败无失无失无失无失求人所不求求人所不求不求珍宝器不求珍宝器学人所不学学人所不学补救众人过补救众人过这段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老子认为,大的事物总是始于小的东西而发展起来的,“合抱之木”、“九层之台”、“千里之行”的远大事情,都是从“生于毫末”、“起于累土”、“始于足下”为开端的,形象地证明了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同时也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写作特色写作特色】1.1.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

16、辨汲取世俗经验展开哲理思辨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毂”“”“器器”“”“室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有”和和“无无”的的对立统一,对立统一,“有有”“”“无无”相依相生。相依相生。2.2.善用逆向思维。善用逆向思维。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圣人欲不欲

17、,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3.3.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4.4.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拓 展 探 究老子四章选文,表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政。老子四章选文,表现了老子的思想主张,涉及修身养性、治国理

18、政。1.1.辩证分析辩证分析“有有”“”“无无”的关系;的关系;2.2.告诫我们告诫我们不要不要“自见自见”“”“自是自是”“”“自伐自伐”“”“自矜自矜”,不可急躁冒进;,不可急躁冒进;3.3.提醒我们提醒我们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加强个人品德修养,重在修身;,重在修身;4.4.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理,要告诉我们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道理,要慎终如始慎终如始。作作文文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不争”的理念。如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之争”“

19、”“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观点一: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观点一:竞争是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亚当亚当斯密曾说过:斯密曾说过:“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一种事业若对社会有益,就应当任其自由,广其竞争,竞争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愈自由、愈普遍,那事业就愈有利于社会。”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好的竞争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和社会的和谐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结和社会的和谐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20、和进步;坏的竞争则会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冲突甚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动荡。区分竞争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符合社会规范至会导致社会的分裂、动荡。区分竞争的好与坏的标准,就是其是否符合社会规范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以此为标准,儒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符合和伦理道德的要求,以此为标准,儒家的思想家们提出了符合“礼礼”“”“义义”标准的标准的“君子之争君子之争”,区别于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区别于只顾谋求一己之私利的“小人之争小人之争”。我们应提倡。我们应提倡“君子之君子之争争”,拒绝,拒绝“小人之争小人之争”。拓 展 探 究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观点二:过度竞争导致无序。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

21、会导致混乱。战争是这样,经济发展是这样,如果竞争没有了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就会导致混乱。战争是这样,经济发展是这样,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人类进行太空竞赛,人的生活也是这样。人类进行军备竞赛,导致核武器泛滥成灾;人类进行太空竞赛,导致太空垃圾的导致太空垃圾的“乌云密布乌云密布”;而人类的物质占有竞赛,已使地球不堪重负;而人类的物质占有竞赛,已使地球不堪重负我们我们回过头来,再听听老子说的回过头来,再听听老子说的“知足之足,常足矣知足之足,常足矣”“”“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殆,可以长久”,时刻提醒自己要在规范约束下进

22、行有序竞争。,时刻提醒自己要在规范约束下进行有序竞争。观点三:观点三:“不争之德不争之德”助不争而胜。助不争而胜。老子所谓的老子所谓的“不争不争”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不是真的不争,而是眼前不争,是依托着“道道”的无痕迹的争,的无痕迹的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是为以后发展的争,这是不争之德的体现。天下之事,唯有不争之德可以服人,唯有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与人无争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老子以柔克刚思想的体现,又表达了一种人格力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

23、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量。纵观滚滚红尘,凡好争者,终必是得而复失;而不争者,则终是得而不失。德者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自得,无德者不得。得失之理,唯在一个“德德”字上。字上。拓 展 探 究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四章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老子四章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老子四章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老子发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的结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4.老子四章中,以树木为喻,表达

24、大的事物总是从小的事物发展起来的道理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5.老子四章中,以高台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6.了解别人很重要,认识自己更难能可贵,在老子四章中表达这一意思的句子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7.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自我显耀、自以为是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8.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9.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常常是在接近成功时候失败了,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10.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体现“很遥远的行程,是

25、从期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一句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1.老子四章中,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指出自我夸耀的害处的句子是“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12.老子四章中指出,人们做事总是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即 ,如果能做到 ,就不会失败。“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1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真正强大的人不仅要能战胜别人,还要能战胜自己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14.老子四章中,认为应在问题没有发生时就提前应对,防患于未然的句子是“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15.老子四章中,告诉我们不失去为人之根本的人能长久,死而不朽的人能长寿的句子是“不失其所者久

26、,死而不亡者寿”。16.老子以 为喻,引出后文“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自矜者”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企者不立,跨者不行”17.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8.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19.老子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1.老子四章中,劝诫人不要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两句是“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22.老子在以车子、器皿、屋室等物品为例来阐释“有”与“无”的关系后,做总结的句子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

27、为用。”24.老子认为,在最后关头仍像开始的时候那样谨慎从事,就不会让事情失败的句子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25.老子以车轮为例,形象说明“有”与“无”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27.老子在阐释治国之道时,连举三个现象说明事物是不断积累和发展的,其中以建筑为例进行阐释的句子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28.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关于器皿的功用的看法是“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29.老子第十一章中,老子总结无形的东西能给人们带来实际用途的句子是“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31.老子中以大树为喻说明万事万物都是从微小发展壮大起来的句子是“合抱之木,生于

28、毫末”。33.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战胜别人和能克制自己的弱点的重要性的两句是: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4.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指出做事情坚持如一,就不会失败的情况的两句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35.老子第三十三章中指出能了解、认识别人叫作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的两句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7.“行百里者半九十。”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所以老子告诫“慎终如始,则无败事”。38.人们都执着于自己的欲望而对其他事物造成伤害,过分信赖他们学到的知识而曲解了真理,圣人的做法是“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39.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40.老子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房室等日常事物,老子看到了“无”的意义,并得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的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