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8577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8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焦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曰:“卢杞为政,穷极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遗补陈京、赵需、裴

2、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早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

3、,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特赠礼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疣痏:疮痍。越:流亡。忠謇:忠诚正直。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3分)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B傲,傲视,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傲”意思相同。C罔,欺骗、蒙蔽

4、,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相同。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被授予京畿观察使的职位。B袁高认为,卢杞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朝廷不应该起用他。C袁高坚决反对起用卢杞,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认为袁高上奏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袁高上奏的建议做了。D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朝廷量地给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袁高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

5、现代汉语。(8分)(1)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2)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14袁高做了哪些事来阻止卢杞被起用?请简要说明。(3分) 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

6、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

7、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注】秋请:古代诸侯王于秋季朝见天子。践更:受钱代人服役。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秦A制之得B亦以C明矣D继汉E而帝者F虽百代G可H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

8、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字意思不同。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思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博戏,博戏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用棋盘砸死了,这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B使者被拘留后,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不合礼节,但文帝听了使者解释后未追究吴王的过错,且特许吴王不用来朝见。C晁错

9、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反叛。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3分)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三代之亡,非法

10、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节选自反经)材料二: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

11、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

12、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注】山东:七国除秦外,韩、魏等六国地皆在华山以至殽塞诸山之东,故曰山东。小国:此指魏国。10.材料二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乱弱者A亡B人之C性也D治E强者F王G古之H道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御,管理、统治的意思,与过秦论中“振长策而御宇内”的“御”意思相同。B.劝,文中是勉励的意思,与成语“断织劝学”中的“劝”意思不同。C.法律,古代的刑法及律令,与现在的国家或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有所不同。

13、D.民望,文中指民众埋怨,在其他语境中有时也可译为人民的希望或榜样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经中认为夏、商、周三代消亡,是因为没有合适的人选来执行前代圣君的规章制度,强调了合适的执法者对于国家的重要性。B.秦国彰明法度,严格刑罚,最终使国土得到拓展、君主尊贵;而韩、魏等六国群臣不行正确的治国法术,谋私营利而使国土削弱、君主卑下。C.越王勾践先前轻信龟甲占卜来与吴交战,战败被俘;后来回国后他抛弃龟卜,彰明法度,最后活捉吴王,显然想通过鬼神保佑是其亡国被俘的主要原因。D.君主一旦错误地奖赏臣子,就会令臣子抱有侥幸心理,使得功劳不被看重,也会令国家财力逐渐

14、匮乏。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2)此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14.两则材料提到的统治者刑罚失当会带来什么弊端?请简要说明。(4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文本一:景公游于麦丘,问其封人曰:“年几何矣?”对曰:“鄙人之年八十五矣。”公曰:“寿哉!子其祝我!”封人曰:“使君之年长于胡【注】,宜国家。”公曰:“善哉!子其复之!”曰:“使君之嗣寿皆若鄙臣之年。”公曰:“善哉!子其复之!”封人曰:“使君无得

15、罪于民!”公曰:“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晏子谏曰:“君过矣。彼疏者有罪,戚者治之;贱者有罪,贵者治之;君得罪于民,谁将治之?敢问:桀、纣,君诛乎,民诛乎?”公曰:“寡人固也。”于是赐封人麦丘以为邑。景公观于淄上,与晏子闲立。公喟然叹曰:“呜呼!使国可长保而传于子孙,岂不乐哉?”晏子对曰:“婴闻明王不徒立,百姓不虚至。今君以政乱国以行弃民久矣而声欲保之不亦难乎?婴闻之,能长保国者,能终善者也。诸侯并立,善而不怠者为长;列士并学,能善终者为师。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不能终善者,不遂其君。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肆欲于民,而诛虐于下,恐及于身。婴之年老

16、,不能待于君使矣。行不能革,则持节以没世耳。”(节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上第一)文本二:晏子博闻强记,通于古今,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尽忠极谏道齐,国君得以正行,百姓得以附亲。谏齐君,悬而至,顺而刻。及使诸侯,莫能诎其辞,其博通如此。其书六篇,皆忠谏其君。文章可观,义理可法,皆合“六经”之义。(节选自晏子春秋刘向叙录)【注】胡:齐国先君胡公静,因其在位时间长,所以将其用为祝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君A以政B乱国C以行D弃民久矣E而声F欲G保之H不亦难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君之

17、嗣寿皆若鄙臣之年”与“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秦师)中的“鄙”字含义不同。B“寡人固也”与“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固”字含义相同。C“靡不有初”与“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诗经氓)中的“靡”字含义相同。D“则持节以没世耳”与“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中的“持节”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景公到麦丘游玩,遇到一位八十五岁的管理疆界的官员,齐景公见他长寿,便多次让他为自己祝福,那个人最后祝福他不要得罪百姓。B齐景公在淄水边游览,叹息说能够长期保全国家并将其传给子孙后代是令他高兴的事情,晏子也认为能够长期保全国家

18、,最终就能够有好的结局。C晏子才华横溢、博古通今、能言善辩,所著书六篇,都符合“六经”的精义解析;出使各诸侯国时,也没有人能够让他理屈词穷。D晏子知识丰富、节俭力行、尽忠极谏,他不仅得到齐景公的欣赏,也受到刘向等后人的敬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诚有鄙民得罪于君,安有君得罪于民者乎?(2)今君临民若寇仇,见善若避热,乱政而危贤,必逆于众。14文本二评价晏子的劝谏艺术“悬而至,顺而刻”(表面漫无边际却能直指要害,合乎心意却深刻隽永),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项王怒,将诛定殷将吏。陈平惧,乃封其金与印,使使归项王;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汉王召入,与语而说之,是日,即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诸将尽劝曰:“大王一日得楚之亡卒未知其高下而即与同载反使监护长者!”周勃等言于汉王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愿王察之!”汉王疑之,召让魏无知。无知曰:“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今有尾生、孝己之行,而无益胜负之数,陛下何暇用之乎!”汉王召让平曰:“先生事魏不中,事楚而去,今又从吾游,信者固多心乎?”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虽有奇

20、士不能用。闻汉王能用人,故归大王。臣裸身来,不受金无以为资。诚臣计画有可采者,愿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汉王谓陈平曰:“天下纷纷,何时定乎?”陈平曰:“项王骨鲠之臣,亚父、钟离昧之属,不过数人耳。大王诚能捐数万斤金,行反间,间其君臣,以疑其心;项王为人,意忌信谗,必内相诛,汉因举兵而攻之,破楚必矣。”汉王乃出黄金四万斤与平,恣所为。平多以金纵反间于楚军,宣言:“诸将钟离昧等为项王将,功多矣,然而终不得裂地而王,欲与汉为一,以灭项氏而分王其地。”项王果意不信钟离昧等。四月,汉王请和。项羽使使至汉,陈平使为太牢具,举进。见楚使即详惊曰:“吾以为亚

21、父使,乃项王使。”复持去,更以恶草具进楚使。楚使归,具以报项王,项王果大疑亚父。(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3分)大A王B一C日D得E楚F之G亡H卒I未J知K其L高M下N而O即P与Q同R载S反T使U监V护W长Y者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参乘,是指古时候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与鸿门宴中“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中的“参乘”意思相同。B属,指类,和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中的“族”,过秦论中“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中的“伦”意思相近。C诚,果真,如果确实,和屈原列传中“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

22、之地六百里”中的“诚”意思不相同。D“太牢”指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文中“太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陈平奔汉王而来,在和汉王交谈后,得到了汉王认可,但是却受到了汉王部下的怀疑,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乱臣贼子。B魏无知更看重陈平的能力,他觉得陈平品行上的小问题无关紧要,所以他才极力举荐陈平给汉王,觉得他对汉王取胜有益。C汉王善于识人用人,听从了陈平的建议,调拨重金,听凭陈平用度,让陈平在楚军中实施反间计,致使楚君臣离心。D项羽有刚正忠直的部下,可惜生性猜忌多疑,被陈平抓住这个弱点,致使他怀

23、疑辅佐自己的部下,失去了有力的支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而挺身间行,归汉王于修武,因魏无知求见汉王。(2)使无可用者,金具在,请封输官,得请骸骨。14结合材料,请简要说明陈平是如何消除汉王疑虑的。(3分)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鲁昭公之二十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

24、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三月,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

25、,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穆,编次其事。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B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C于是乃相与发徒

26、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D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司空,古代官职名,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水利、营建之事,后也成为中国姓氏之一。B有司,古代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后泛指官吏。如诸葛亮出师表一文中“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C唐虞,是古代唐尧与虞舜的并称。相传唐虞执政时天下太平,古人以为太平盛世,于是很多史籍常用唐虞代指太平盛世。D六艺,古代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能,又指诗书礼乐易

27、春秋等儒家经书。文中指前者。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孔子有着极高的政治热情。他为了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周游列国,奔走游说,即使遭到打击、排斥,甚至受到围困,仍执着追求。B孔子有着很强的治国能力。鲁定公十四年,他由大司寇代理相国的职务,参与国政三个月,民风大变,社会清明,各地宾客有归家之感。C孔子知识渊博,勤奋刻苦。他整理和编纂了诗礼乐春秋等古代儒家文化典籍,对古文献的传播和保存作出了杰出贡献。D孔子治学严谨,一丝不苟。他编写春秋时,该写的内容一定要写上去,应当删去的内容一定要删掉,但子夏等人不赞同他的这种写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8、8分)(1)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2)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14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的三次回答分别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理念?(3分) 文言文阅读河南省焦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之孙,沧州东光人。少慷慨有节尚。擢进士第。代宗时,累迁给事中。建中中,拜京畿观察使。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德宗将起卢杞为饶州刺史,高当草诏,见宰相卢翰、刘从一曰:“杞当国,矫诬阴贼,斥忠谊,傲明德,反易天常,使宗祏失守,天下疣痏。朝廷不置以法

29、,才示贬黜,今还授大州,天下其谓何?”翰等不悦,命舍人作诏。诏出,高执不下,仍上奏曰:“卢杞为政,穷极凶恶。三军将校,愿食其肉;百辟卿士,嫉之若仇。”遗补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上疏论奏。次日,又上疏。高又于正殿奏曰:“陛下用杞为相,出入三年,附下罔上,使陛下越在草莽,群臣愿食其肉且不厌。汉法,三光不明,雨早不时,皆宰相请罪,小者免,大者戮。杞罪万诛,陛下赦不诛,止贬新州,俄又内移,今复拜刺史,诚失天下望。”帝曰:“杞不逮,是朕之过。朕已再赦。”答曰:“杞天资诡险,非不逮,彼固所余。赦者,止赦其罪,不宜授刺史。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谏官亦力争帝前。帝曰

30、:“与上佐可乎?”群臣奉诏。翌日,遣使慰高曰:“朕惟卿言切至,已如奏。”太子少保韦伦曰:“高言劲挺,自是陛下一良臣,宜加优礼。”贞元二年,帝以大盗后关辅百姓贫,田多荒芜,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不给。高以为圣心所忧,乃在穷乏。今田不及五十亩即是穷人,请两户共给一牛。从之。卒,年六十,中外怅惜。宪宗时,李吉甫言其忠塞,特赠礼部尚书。(选自新唐书卷四十五,有删改)注疣痏:疮痍。越:流亡。忠謇:忠诚正直。10文中画框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3分)愿A问外廷B并敕中人C听于民D若亿兆E异臣之言F臣请前G死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

31、,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当,主持,与兼爱中“当察乱何自起”的“当”意思不同。B傲,傲视,与谏太宗十思疏中“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的“傲”意思相同。C罔,欺骗、蒙蔽,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相同。D赠,古代朝廷为表彰大臣的功绩,给已死的大臣或其父祖追授较高的官职或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考中进士。代宗时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被授予京畿观察使的职位。B袁高认为,卢杞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朝廷不应该起用他。C袁高坚决反对起用卢杞,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认为袁高上

32、奏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袁高上奏的建议做了。D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朝廷量地给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袁高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坐累贬韶州长史,复拜给事中。(2)诏诸道上耕牛,委京兆府劝课。14袁高做了哪些事来阻止卢杞被起用?请简要说明。(3分) 10答案:BDF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愿问外廷,并敕中人听于民。若亿兆异臣之言,臣请前死。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A项,第二个“当”同“尝”,尝试。C项,第二个“罔”意思是“迷惑、迷茫”。B项

33、、D项表述正确。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每五十亩地给两头牛”错误,原文是“不满五十亩不给”。13答案:(1)因为受牵累被贬为韶州长史,又复官被授予给事中一职。(2)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坐”译为“因为”;“累”译为“受牵累”;“拜”译为“被授予”。第(2)小题的关键点:“道”译为“行政区”;“劝”译为“勉励”;“课”译为“督促”。【参考译文】袁高,字公颐,号旭山,中书令袁恕己的孙子,沧州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袁高年少的时候充满正气有志节,(后)考中进士。代宗时,

34、他经多次升迁至给事中。德宗中期,袁高被授予京畿观察使一职。因为受牵累被贬为韶州长史,又复官被授予给事中一职。德宗将要起用卢杞担任饶州刺史,袁高主持拟写诏书,他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说:“卢杞主持国家事务,假托君命诬陷无辜并暗中残害,他排斥忠义人士,轻视光明磊落的人,颠倒自然常规,使宗庙失守,天下疮痍。朝廷不依法处置他,刚刚贬黜,现在又授予他大州刺史的职位,天下人会议论什么呢?”卢翰等人不高兴,命令门客拟写诏书。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仍旧上奏说:“卢杞掌握政权,穷凶恶极。三军将校,希望能吃他的肉;众位诸侯与百官,憎恨他就像憎恨仇敌一样。”谏官陈京、赵需、裴佶、宇文炫、卢景亮、张荐等人上疏论奏

35、。第二天,又上疏。袁高又在正殿上奏说:“陛下让卢杞担任宰相,(卢杞)出入朝廷主政三年,他附和偏袒下官,蒙蔽陛下,让陛下在民间流亡,群臣想要吃他的肉都不满足。依据汉法,日月星三光不亮,雨旱不适时,都是需要宰相请罪的,罪责小的被免官,罪责大的被杀戮。卢杞罪当万死,陛下赦免他不死,只贬到新州,不久又向内调动,现在又授予他饶州刺史(的职位),确实让天下人失望。”皇帝说:“卢杞的过失没有到那种程度,是我的过错。我已经两次赦免他了。”袁高回答说:“卢杞天性诡诈奸险,不是不到那种程度,他的过失本来就超过那种程度。赦免,也只是赦免他的罪,不应该授予他刺史这个官。希望您问问朝臣,并下令宦官传达给百姓。如果百姓同

36、我说的不一样,我请求上前受死。”谏官也在皇帝面前力争。皇帝说:“授予卢杞上佐一职可以吗?”群臣接受诏令。第二天,皇帝派遣使臣慰问袁高说:“我认为只有你的话切直尽理,已经按你上奏的做了。”太子少保韦伦说:“袁高的话刚直,自然是陛下的一个好臣子,应该给予优待。”贞元二年,皇帝因为国乱之后,关中和三辅地区百姓贫穷,田地多荒芜,下诏各个行政区征用耕牛,委托京兆府勉励督促这件事。关中和三辅地区量地给牛,不满五十亩地不给牛。袁高认为皇帝所担心的是穷苦的老百姓。现在田不足五十亩的就是穷人,他请求两户穷人给一头牛,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袁高去世的时候六十岁,朝廷内外深感惋惜。宪宗时,李吉甫称赞袁高忠心正直,

37、朝廷特别追赠他为礼部尚书。14答案:袁高拜见宰相卢翰、刘从一,向他们陈诉卢杞的罪行。卢杞被起用的诏书拟好后,袁高扣下不下达。袁高多次上奏,控诉卢杞的罪行,又在正殿与皇帝据理力争。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读懂文章,再从文中找到袁高具体做了哪些事情来阻止卢杞被起用,最后归纳概括。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材料一:初,孝文时,吴太子入见,得侍皇太子饮、博。吴太子博,争道,不恭,皇太子引博局提吴太子杀之,遣其丧归葬。至吴,吴王愠曰:“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

38、必来葬为!”复遣丧之长安葬。吴王由此稍失藩臣之礼,称疾不朝。京师知其以子故,系治验问吴使者。吴王恐,始有反谋。后使人为秋请,文帝复问之,使者对曰:“王实不病。汉系治使者数辈,吴王恐,以故遂称病。夫察见渊中鱼,不祥。唯上弃前过,与之更始。”于是文帝乃赦吴使者归之,而赐吴王几杖,老,不朝。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然其居国以铜、盐故,百姓无赋,卒践更,辄与平贾;岁时存问茂材,赏赐闾里;他郡国吏欲来捕亡人者,公共禁弗予。如此者四十余年。晁错数上书言吴过,可削。文帝宽,不忍罚,以此吴日益横。及景帝即位,错说上曰:“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齐七十余城,楚四十余城,吴五十余城。封三庶孽,分天

39、下半。今吴王前有太子之隙,诈称病不朝,于古法当诛。文帝弗忍,因赐几杖。德至厚,当改过自新,反益骄溢,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诱天下亡人谋作乱。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由此与错有隙。(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七国之叛)【注】秋请:古代诸侯王于秋季朝见天子。践更:受钱代人服役。材料二: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节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40、10材料二中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秦A制之得B亦以C明矣D继汉E而帝者F虽百代G可H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字意思不同。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人。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枉用相存”中的“存”字意思不同。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文中指后者。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吴国太子侍奉皇太子饮酒、博戏,博戏时与之发生了争执,态度不恭敬,被皇太子

41、用棋盘砸死了,这成为吴王意图谋反的诱因。B使者被拘留后,吴王称病不再朝见文帝,此举不合礼节,但文帝听了使者解释后未追究吴王的过错,且特许吴王不用来朝见。C晁错多次上奏文帝,陈述吴王过失,建议削减他的封地,文帝于心不忍;景帝即位后,晁错仍力主削藩,他认为吴王最终会反叛。D面对吴国的威胁,削藩已成朝臣共识;柳宗元也认为,西汉时由于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吴得释其罪,谋亦益解。(2)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14唐朝中后期藩镇割据严重,请结合材料二,分析柳宗元封建论的创作目的。(3分)10答案:BDF解

42、析:“矣”为句末语气词,其后应断开;“者,也”为固定的判断句式,其间应断开;“秦制之得”为主语,其后可断开。11答案:C解析:两句中的“存”都是问候的意思。A项,成语“系颈牵羊”中的“系”指系着。12答案:D解析:“削藩已成朝臣共识”错误。据材料一“上令公卿、列侯、宗室杂议,莫敢难,独窦婴争之”可知,削藩一事仍有人反对。13答案:(1)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2)(汉朝)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14答案:以西汉削藩的史实,论证了郡县制的优越性;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解析:材料二中柳宗元说“然而封建之始,郡邑居半,时则有

43、叛国而无叛郡虽百代可知也”,说明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已经得到证明。而结合唐王朝因安史之乱及藩镇割据而由盛转衰的史实可知,柳宗元运用西汉削藩的史实,是为了充分论证郡县制的优越性,从而讽谏唐王朝要削弱藩镇势力。参考译文材料一:当初,在孝文帝时,吴国太子入宫朝见皇上,侍候皇太子饮酒、博戏。吴太子博戏时与皇太子发生争执,态度不恭敬;皇太子拿起棋盘砸死了吴太子,让人把他的尸体送回故乡安葬。到了吴国,吴王怨恨地说:“天下都同是一家,死在长安就埋在长安,何必要埋葬到这里!”吴王又让人把吴太子的灵柩送回长安安葬。吴王从此渐渐违背

44、藩臣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再朝见皇上。皇上知道吴王是因为儿子的缘故,便拘留、查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害怕,开始有了反叛的想法。后来,吴王派人替自己朝见天子,文帝再次问起吴王不来朝见的原因,使者回答说:“吴王其实没病。朝廷拘留了吴国的几批使者,吴王害怕,所以才找借口说生病了。前人说查看深渊中的鱼,是不吉祥的。希望皇上不再追究他以前的过失,让他悔过自新。”于是文帝释放了使者,让他们回国,并特意赏给吴王坐几和手杖,表示照顾他年老,特许不必进京朝见。吴王得以被免除他的罪名,他谋反的意图也渐渐消解了。而吴国内能冶铜、制盐,百姓不缴纳赋税,吴王雇人服役,而且给价公平;每年按时慰问优秀人才,赏赐百姓;其他郡国的官

45、吏来吴国搜捕逃犯,吴王都阻止不允。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晁错多次上奏陈述吴王的过失,认为应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惩罚他,所以吴王越来越骄纵。到景帝即位,晁错对景帝说:“以前高帝刚平定天下,兄弟少,诸子年幼,大封同姓诸侯王,封给齐国七十多个城,楚国四十多个城,吴国五十多个城。这三个非嫡亲诸侯王的封地,占去天下的一半。现在,吴王因先前太子死亡而生出嫌隙,谎称有病不来朝见,依古法应处死。文帝不忍心,赏赐他坐几和手杖。天子对他的恩德深厚,他本该悔过自新才对,却更加骄横放肆,利用矿山采铜铸钱,煮海水制盐,招诱天下逃亡人谋划叛乱。现在削减他的封地,他会反叛;不削减封地,他也会反叛。削减他的封地,反得

46、快,祸害还小;不削减他的封地,反得慢,祸害会更大。”景帝让公卿、列侯、宗室共同讨论这件事,没人敢和晁错争辩,唯独窦婴有争议,从此窦婴与晁错有了嫌隙。材料二:汉朝统一了全国之后,纠正秦朝的偏失,遵循周朝的制度,分割天下来确立、分封宗族子弟和功臣。几年之内,为了平息战乱援救伤员疲于奔命。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平城,被飞箭射伤,汉朝衰败不振的状况达三代之久。后来谋臣献策,才分散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使他们安分自守。但是汉初分封诸侯王的时候,实行郡县制的占一半疆域,那时只有反叛的诸侯国而没有反叛的郡县。秦朝郡县制的正确性,也因此得到证明。继汉朝以后称帝的人,即使再过一百代,郡县制比封建制优越,也是可以知道的。

47、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迹,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故尹文子曰:“仁、义、礼、乐、名、法、刑、赏,此八者,五帝三王治世之术。”太公曰:“明罚则人畏慑,人畏慑则变故出。明察则人扰,人扰则人徙,人徙则不安其处,易以成变。明赏则不足,不足则怨长。明王理人,不知所好,而知所恶;不知所归,而知所去。使人各安其所生,而天下静矣。”(节选自反经)材料二: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