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85491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8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山西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部分地区上学期高三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文言文阅读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祇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

2、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愆。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今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

3、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袭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于家。(选自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郑孙毋将何传)【注】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

4、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腐木不可A以为柱B卑人不可C以为主D天人之所E不予F必有祸而无福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这里指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B“上美其材”中的“美”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义相同。C季世,一个时代的末段。兄弟排行是伯仲叔季,每个季节三个月的顺序是孟仲季。D“尸禄不忠”中的“尸”与成语“尸位素餐”中的“尸”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辅上书言得失曾获得皇帝的赏识,但因上书劝阻皇帝

5、立赵婕妤为皇后而得罪了皇帝,结果被捕入狱。B刘辅认为天灾频发是上天做出的惩罚措施,皇帝不应该在此时对上天不敬,放纵自己的欲望,提拔卑贱之人。C辛庆忌等大臣上书认为在天灾接连不断的情况下,皇帝应当宽厚为怀,广泛征询意见,褒扬正直以尽量发挥百姓力量。D辛庆忌等大臣希望皇帝对刘辅的案件留意审察,皇帝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释放了刘辅,使其得以终老于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4分)(2)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4分)14辛庆忌等人对刘辅的处置建议是什么?(3分)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

6、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雠!”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余日间,前后

7、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朱脩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魏克滑台,执脩之及东郡太守中谟,虏获万余人。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内一岁租赋。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

8、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对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夏主:十六国大夏皇帝赫连定。秦:西秦,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政权。檀道济:南北朝刘宋开国元勋,曾率军攻北魏。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旦A魏军B见之C谓道济D资粮E有余F以降者G为H妄而斩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文中意思是到,与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的

9、“于”含义不同。B事,文中指大事,与论语颜渊“请事斯语矣”中的“事”含义不同。C辛酉,文中指辛酉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D鄙,文中指边邑,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夏攻打西秦,西秦君主投降,秦太子出逃,与其父商量对策,其父拒绝接受皇位。要秦太子另外寻找贤人继承大秦的皇位。B檀道济攻打北魏,多次与北魏作战,多半获胜,北魏叔孙建等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的粮草,阻止了檀道济前进,后导致刘宋军队大败。C北魏尚书令刘絜认为战事已经平息,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

10、和养育百姓的恩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D檀道济的士兵中有逃亡北魏的,把刘宋军中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檀道济采用瞒天过海之策,保全了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4分)(2)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4分)14西秦最终被大夏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山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11、。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矣。”子曰:“君子之教以孝也,非家至而日见之也。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教以悌,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教以臣,所以敬天下之为人君者也。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选自孝经)材料二:陆南金,苏州吴人。祖士季,从同郡顾野王学左氏春秋司马史班氏汉书。仕隋为越王侗记室兼侍读。侗称制,擢著作郎。时王世充将篡逆,侗谓士季曰:“隋有天下三十年,朝果无忠臣乎?”士季对曰:“见危授命,臣宿志也。请因启事为陛下杀之。”谋泄,停侍读,

12、乃不克。贞观初,终太学博士兼弘文馆学士。南金仕为太常奉礼郎。开元初,少卿庐崇道抵罪徙岭南,逃还东都。南金居母丧崇道伪称吊客入而道其情南金匮之。俄为仇人迹告,诏侍御史王旭捕按,南全当重法,弟赵璧诣旭自言:“匿崇道者我也,请死。”南金固言弟自诬不情,旭怪之,赵壁曰:“母未葬,妹未归,兄能办之,我生无益,不如死。”旭惊,上状。玄宗皆宥之。赞曰:圣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悌而已”。父父也,子子也,兄兄也,弟弟也,推而之国,国而之天下,建一善而百行从,其失则以法绳之。故曰:“孝者天下大本,法其末也。”至匹夫单人,行孝一概,而凶盗不敢凌,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选自新唐书)【注】侗,指隋越王杨

13、侗。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南金居A母丧B崇道伪称C吊客D人而道E其情F南金G匿H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易,指改变,与愚公移山中“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易”意思相同。B因,指趁机,与过秦论中“因遗策,南取汉中”的“因”意思相同。C徙,指流放,与琵琶行并序中“转徙于江湖间”的“徙”意思不同。D按,指审讯,与周亚夫军细柳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中“按”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孔子认为,“孝”“

14、悌”“乐”“礼”四项,都是教化民众的最好方法。礼的本质是一个“敬”字。B孔子认为,推行教化不需要挨家挨户天天当面去教人行孝。使百姓顺从归化需要至高无上的道德。C王世充想谋反的时候,陆士季想当忠臣,准备刺杀王世充,结果因为杨侗停止资助而功亏一篑,被免去官职。D陆赵璧在兄长陆南金犯法时候挺身而出,替兄长揽下全部罪行,而陆南金坚持说弟弟自诬,他们的行为让王旭惊奇,玄宗赦免了兄弟俩。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教以孝,所以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2)天子喟而旌之者,以其教孝而求忠也。14材料一中孔子和材料二新唐书作者对于孝道的看法有何相似之处?(3分)山西省临汾市同盛实验中学2

15、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核心模拟卷语文试题六(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王问太公曰:“王人者何上何下,何取何去,何禁何止?”太公曰:“王人者上贤,下不肖,取诚信,去诈伪,禁暴乱,止奢侈。故王人者有六贼七害。”文王曰:“愿闻其道。”太公曰:“夫六贼者:一曰,臣有大作宫室池榭,游观倡乐者,伤王之德。二曰,民有不事农桑,任气游侠,犯历法禁,不从吏教者,伤王之化。三曰,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四曰,士有抗志高节,以为气势,外交诸侯,不重其主者,伤王之威。五曰,臣有轻爵位,贱有司,羞为上犯难者,伤功臣之劳。六曰,强宗侵夺,凌侮贫

16、弱者,伤庶人之业。“七害者:一曰,无智略权谋,而以重赏尊爵之故,强勇轻战,侥幸于外,王者慎勿使为将。二曰,有名无实,出入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慎勿与谋。三曰,朴其身躬,恶其衣服,语无为以求名,言无欲以求利,此伪人也,王者慎勿近。四曰,奇其冠带,伟其衣服,博闻辩辞,虚论高议,以为容美,穷居静处,而诽时俗,此奸人也,王者慎勿宠。五曰,谗佞苟得,以求官爵,果敢轻死,以贪禄秩,不图大事,得利而动,以高谈虚论,说于人主,王者慎勿使。六曰,为雕文刻镂,技巧华饰,而伤农事,王者必禁之。七曰,伪方异技,巫蛊左道,不祥之言,幻惑良民,王者必止之。“故民不尽力,非吾民也;士不诚信,非吾士也;臣不忠谏,非吾

17、臣也;吏不平洁爱人,非吾吏也;相不能富国强兵,调和阴阳,以安万乘之主,正群臣,定名实,明赏罚,乐万民,非吾相也。夫王者之道如龙首,高居而远望,深视而审听。示其形,隐其情,若天之高不可极也,若渊之深不可测也。故可怒而不怒,奸臣乃作;可杀而不杀,大贼乃发。兵势不行,敌国乃强。”文王曰:“善哉。”(节选自六韬上贤)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为雕文A刻镂B技巧C华饰D而伤E农事F王者G必H禁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肖,与“臣等不肖,请辞去”(廉

18、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不肖”意思不同。B.外交,文中指人臣私见诸侯,现用来指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交涉。C.有司,与“以授之于有司”(答司马谏议书)中的“有司”意思相同。D.测,与“夫大国,难测也”(曹别论战)中的“测”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公认为,百姓中不应出现不从事农业生产,却交游侠士,不服从官吏管教的人;强宗大族中不应出现恃强掠夺,欺负贫弱的人。B.太公认为,嘴里说着无为,内心却谋求声誉的人是奸诈之人;装扮奇特,能言善辩,谈吐空洞,议论玄虚的人是虚伪之人。C.太公认为,君王不能任用不择手段求得官职、贪图俸禄品阶的人,不能任用靠旁门邪道和不祥

19、言论来迷惑民众的人。D.太公认为,民众应该尽力,士人应讲诚信,大臣应忠心进谏,官吏应公平廉洁爱护百姓,宰相应富国强兵,安乐万民。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有结朋党,蔽贤智,障主明者,伤王之权。译文: (2)有名无实,出人异言,掩善扬恶,进退为巧,王者谨勿与谋。译文: 14.从文王与太公的对话中,能看出文王和太公具有怎样的特点?(3分)答: 山西省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12月月考试卷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管仲相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桓公薨

20、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公与桓公处几年矣,亦知桓公之为人矣乎?桓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

21、为无仲也。五伯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

22、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节选自苏洵管仲论)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灵公之A虐B不如C孝公D之宽厚E文公死F诸侯G不敢用叛晋。11.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为,认为,与烛之武退秦师中“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的“以为”意思不同。B.幸,幸运,与鸿门宴中“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的“幸”意思相同。C.疏,分条陈述,与屈原列传中“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的“疏”意思不同。D.固,本来,与齐桓晋文之事中“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的“固”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

23、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洵充分肯定了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使齐国富裕强盛的功绩,同时也以具体事例指出了管仲未在死前推举贤才的过错。B.管仲病重时齐桓公询问他宰相人选,苏洵认为管仲的回答并不尽如人意,并通过一系列分析指出管仲是一个不懂得治本的人。C.晋国承袭晋文公的余威,依凭老成可靠的臣子,继续做各国的盟主一百多年,这就是苏洵所说的臣子贤能而君主不英明的情况。D.史鳍不能举荐贤才和罢斥宠臣,萧何在临死之前推荐曹参昝代自己,苏洵通过这一反一正的事例来表明萧何才是用心的大臣。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桓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24、。译文:_(2)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译文:_14.本文是苏洵针对管仲所作的人物评论,其中涉及齐桓公,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苏洵对齐桓公的评价。(3分)答:_山西省吕梁市兴县友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韩魏公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咸秦,平凉经略使蔡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败而事不济,且已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

25、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泊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焉。公镇大名,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

26、:“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材料二: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已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已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已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节选自鹤林玉露)【注】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魏,即大名。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

27、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人或以公A事过B多C勉其略D于总劾E委于佐属F而少G自便H安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走”,使动用法,“走使”在文中指让使者赶赴京城。我们平常所说的“贩夫走卒,引车卖浆”中的“走”与此意思相同。B.“路”,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域名。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与此意思相同。C.“见”通“现”,意思是“表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的“见”也通“现”,意思是“出现”。D.“攻”,在文中是“指责,抨击”的意思。韩愈

28、的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则是“研究,从事”的意思。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蔡挺先向韩公建议在白塔建城,后造使进京奏报以推贵免罪。朝廷只责备韩公修城时机不当,而韩公对此未加分辩。B.韩魏公主政大名,事无巨细,务必躬亲,即便卧病在床,依然亲自断案,不敢随意处事,唯恐用心不尽,有负百姓。C.韩魏公赢得了辽国的尊重:他镇守北都时,辽国使者不敢在他的辖区肆意妄为;后来辽主还让人为他画像以示纪念。D.韩魏公作为三朝重臣,提携众多才俊,受提拔的那些人虽身居台阁高位,把持地方军政,却很少有人对他感恩戴德。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泊城

29、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乞加奖焉。(2)辽使与京兆尹书,故事,纸尾押字。14.试简括材料一用什么描写手法来塑造韩琦形象的?(3分) 文言文阅读山西省三重教育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刘辅,河间宗室人也。举孝廉,为襄贲令。上书言得失,召见,上美其材,擢为谏大夫。会成帝欲立赵婕妤为皇后,先下诏封婕妤父临为列侯。辅上书言:“臣闻天之所与,必先赐以符瑞;天之所违,必先降以灾变:此神明之征应,自然之占验也。昔武王、周公承顺天地,以飨鱼乌之瑞,然犹君臣祇惧,动色相戒,况于季世,不蒙继嗣之福,屡受威怒之异者乎

30、!虽夙夜自责,改过易行,畏天命,念祖业,妙选有德之世,考卜窈窕之女,以承宗庙,顺神祇心,塞天下望,子孙之祥犹恐晚暮,今乃触情纵欲,倾于卑贱之女,欲以母天下,不畏于天,不愧于人,惑莫大焉。里语曰:腐木不可以为柱卑人不可以为主天人之所不予必有祸而无福,市道皆共知之,朝廷莫肯一言,臣窃伤心。自念得以同姓拔擢,尸禄不忠,污辱谏争之官,不敢不尽死,唯陛下深察。”书奏,上怒,使侍御史收缚辅,系掖庭秘狱,群臣莫知其故。于是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俱上书曰:“臣闻明王垂宽容之听,崇谏争之官,广开忠直之路,不罪狂狷之言,然后百僚在位,竭忠尽谋,不惧后患,朝廷无谄谀之士,元首无失道之

31、愆。窃见谏大夫刘辅,前以县今求见,擢为谏大夫,此其言必有卓诡切至,当圣心者,故得拔至于此。旬日之间,收下秘狱,臣等愚,以为辅幸得托公族之亲,在谏臣之列,新从下土来,未知朝廷体,独触忌讳,不足深过。小罪宜隐忍而已,如有大恶,宜暴治理官,与众共之。今天心未豫,灾异屡降,水旱迭臻,方当隆宽广问,袭直尽下之时也。而行惨急之诛于谏争之臣,震惊群下,失忠直心。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同姓近臣本以言显,其于治亲养忠之义诚不宜幽囚于掖庭狱。公卿莫敢尽节正言,非所以昭虞舜之听,广德美之风也。臣等窃深伤之,唯陛下留神省察。”上乃徙系辅共工狱,减死罪一等,论为鬼薪。终于家。(选自汉书卷七十七盖诸葛刘

32、郑孙毋将何传)【注】掖庭:宫中旁舍,宫女居住的地方。鬼薪:秦汉时的一种徒刑,因最初为宗庙采薪而得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腐木不可A以为柱B卑人不可C以为主D天人之所E不予F必有祸而无福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廉,孝,指孝子;廉,指廉洁之士。这里指汉代选拔官吏的两种科目。B“上美其材”中的“美”与“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意义相同。C季世,一个时代的末段。兄弟排行是伯仲叔季,每个季节三个月的顺序是孟仲季。D“尸禄不忠”中的“尸”与成语“尸位素

33、餐”中的“尸”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辅上书言得失曾获得皇帝的赏识,但因上书劝阻皇帝立赵婕妤为皇后而得罪了皇帝,结果被捕入狱。B刘辅认为天灾频发是上天做出的惩罚措施,皇帝不应该在此时对上天不敬,放纵自己的欲望,提拔卑贱之人。C辛庆忌等大臣上书认为在天灾接连不断的情况下,皇帝应当宽厚为怀,广泛征询意见,褒扬正直以尽量发挥百姓力量。D辛庆忌等大臣希望皇帝对刘辅的案件留意审察,皇帝最终采纳了他们的建议,释放了刘辅,使其得以终老于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假令辅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4分)(2)非所以昭虞舜之听

34、,广德美之风也。(4分)14辛庆忌等人对刘辅的处置建议是什么?(3分)10(3分)BDF11(3分)B(用法相同,都是意动用法,但意义不同)12(3分)D(没有释放)13(8分)(1)如果刘辅不是因为直言敢谏而犯罪,那么对他所犯的罪恶不公开宜布,天下人就不能每户都知道。(“坐”“著”“晓”为重点词语,各1分,大意1分)(2)这不是用来发扬虞舜倾听臣下的意见,弘扬品德美好风气的做法。(“所以”“昭”“广”各1分,大意1分)14(3分)小罪应当隐忍。大罪应交给司法官员公开审理。不应将他囚禁在后宫的监狱里。文言文参考译文:刘辅,是河间国的皇族人士。被举为孝廉,担任了襄贲的县令。上奏章议论国家政事的得

35、失,被皇上召见,皇上赏识他的才能,提拔他担任谏大夫。正赶上成帝想要立赵婕妤当皇后,先下诏书赐封婕妤的父亲赵临为列侯。刘辅上书说:“我听说上天如果赞同,就一定会赐予吉祥的征兆;上天如果反对,就一定会降下灾异和变故:这是神明的应兆,自然的预测。从前武王、周公顺承天地的旨意,因而享受了白鱼赤乌的祥瑞,然而君臣仍然忧惧,震惊警惕互相劝诫,何况处于当今末世,没有蒙受子孙繁衍的福祉,却屡次遭到上天发威震怒而降下的灾异呢?即使每天自我谴责,改正过错纠正行为,敬畏天命,想到祖宗的功业,好好地选择一个有德的家族,卜求一个美丽贤能的女子,以继承宗庙,顺应天神的心意,满足天下民众的愿望,繁衍子孙的吉祥尚且担心来得晚

36、,如今却触发情意,放纵欲望,倾心于这个卑贱的女子,想要把她作为天下人之母,对上天不感到敬畏,对百姓不感到惭愧,没有比这更糊涂的了。俗话说:“腐朽的木材不能用来做柱子,卑贱的人不能让他做主人。上天和百姓都不赞成的,一定有祸害而没有福祉,这是街市上和道路上的人都知晓的道理,朝廷中却没有人肯说一句真话,我私下里感到伤心。我想到因为与皇上同姓才得到提拔,光享受俸禄而不尽忠,玷污辱没了谏诤的官职,不敢不冒死进言,希望陛下您深切地审察。”奏章上奏以后,皇上震怒,派侍御史逮捕了刘辅,把他囚禁在后宫的秘密监狱里,大臣们都不了解其中的缘故。当时中朝左将军辛庆忌、右将军廉褒、光禄勋师丹、太中大夫谷永都上奏说:“我

37、们听说英明的君玉广泛地听取意见,重视谏诤之官,广开忠直之士的言路,对狂妄和褊急的言论也不加罪,然后群臣各守自己的职位,尽量献出自己的忠诚和智谋,没有后顾之忧,朝中没有阿谀奉承的官员,君主没有背离正道的过失。我们私下看到谏大夫刘辅,以前凭县令的身份求见皇上,被提拔为谏大夫,这表明他的议论必定有卓越异常和切实确当、符合圣意的内容,所以才能够被提拔到这样的职位。可是十天之间,却被收捕囚禁在秘密监狱里,我们愚昧无知,认为刘辅有幸得以托身为皇族的亲属,处于谏官的行列,他刚从下面的职位上来,不知道朝廷的体制,独自触犯忌讳,不值得深究。小罪应当隐忍一些,如果有重大的罪恶,应该交给司法官员公开审理,让大家都知

38、道他的罪状,共同惩罚他。现在上天的心意不快,灾害变异屡次降临,水灾旱灾接连到来,正是应当宽厚为怀,广泛征询意见,褒扬正直以尽量发挥百姓力量的时候。但是却对敢于谏诤的大臣施行悲惨突然的诛杀,使大家感到震惊,使忠诚正直之士寒心。如果刘辅不是因为直言敢谏而犯罪,那么对他所犯的罪恶不公开宣布,天下人就不能都知道。与皇上同姓以及亲近皇上的大臣,本来是因为敢于说真话而获得显贵,从管理亲属、保护忠直之士的意义上说实在不应该将他秘密囚禁在后宫的监狱里。公卿大臣不敢再尽忠职守、说正直的话,这不是发扬虞舜倾听臣下的意见,弘扬品德美好风气的做法。我们私下里深深为此感到痛心,希望您留意审察。”皇上于是将刘辅迁移囚禁到

39、少府所管的诏狱,减死罪一等,判处给宗庙服劳役。他终老在家里。山西省忻州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夏主击秦将姚献,败之。遂遣其叔父北平公韦伐帅众一万攻南安。城中大饥。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逾城奔夏。秦王暮末穷蹙,舆榇出降,并沮渠兴国送于上邽。秦太子司直焦楷奔广宁,泣谓其父遗曰:“大人荷国宠灵,居藩镇重任。今本朝颠覆,岂得不率见众唱大义以殄寇雠!”遗曰:“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不如择王族之贤者,奉以为主而

40、伐之,庶有济也。”楷乃筑坛誓众,二旬之间,赴者万余人。会遗病卒,楷不能独举事,亡奔河西。檀道济等进至济上,二十余日间,前后与魏三十余战,道济多捷。军至历城,叔孙建等纵轻骑邀其前后,焚烧草谷,道济军乏食,不能进。由是安颉、司马楚之等得专力攻滑台,魏主复使楚兵将军王慧龙助之。朱脩之坚守数月,粮尽,与士卒熏鼠食之。辛酉,魏克滑台,执脩之及东郡太守中谟,虏获万余人。于是魏南鄙大水,民多饿死。尚书令刘絜言于魏主曰:“自顷边寇内侵,戎车屡驾。天赞圣明,所在克殄。方难既平,皆蒙优锡。而郡国之民,虽不征讨,服勤农桑,以供军国,实经世之大本,府库之所资。今自山以东,遍遭水害,应加哀矜,以弘覆育。”魏主从之,复境

41、内一岁租赋。檀道济等食尽,自历城引还。军士有亡降魏者,具告之。魏人追之,众恟惧,将溃。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覆其上。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对道济兵少,魏兵甚盛,骑士四合。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魏人以为有伏兵,不敢逼,稍稍引退,道济全军而返。(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注夏主:十六国大夏皇帝赫连定。秦:西秦,十六国时期的鲜卑族政权。檀道济:南北朝刘宋开国元勋,曾率军攻北魏。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及旦A魏军B见之C谓道济D资粮E有余F以降者G为H妄而斩之

42、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文中意思是到,与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中的“于”含义不同。B事,文中指大事,与论语颜渊“请事斯语矣”中的“事”含义不同。C辛酉,文中指辛酉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配成六十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D鄙,文中指边邑,与烛之武退秦师“越国以鄙远”中的“鄙”用法、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夏攻打西秦,西秦君主投降,秦太子出逃,与其父商量对策,其父拒绝接受皇位。要秦太子另外寻找贤人继承大秦的皇位。B檀道济攻打北魏,多次与北魏作战,多半获胜,北魏叔孙建等人焚烧了檀道济军队的粮草,

43、阻止了檀道济前进,后导致刘宋军队大败。C北魏尚书令刘絜认为战事已经平息,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恩德,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D檀道济的士兵中有逃亡北魏的,把刘宋军中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檀道济采用瞒天过海之策,保全了军队,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主上已陷贼庭,吾非爱死而忘义,顾以大兵追之,是趣绝其命也。(4分)(2)道济命军士皆被甲,己白服乘舆,引兵徐出。(4分)14西秦最终被大夏大败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10ACF(原文标点)及旦,魏军见之,谓道济资粮有余,以降者为妄而斩之11D(“越国以鄙远

44、”中的“鄙”用作动词)12A(“其父拒绝接受皇位”与原文不符)13(1)现在主上已经陷入敌手,我不是那种惜命忘义的人,如果派大兵追击,只能加速主上的死亡。(得分点:“陷”“爱”“趣”各1分,大意1分)(2)檀道济命令军士们都披上铠甲,而自己则穿着白色的便服乘兵车,率领军队缓缓地出城。(得分点:“被”“乘舆”“引”各1分,大意1分)14西秦国发生饥荒;西秦众多高官、将领叛逃;秦太子因其父亲去世,独木难支。(每点1分)【参考译文】夏王赫连定突袭西秦大将姚献,大败姚献军。随即又派遣他的叔父,北平公赫连韦伐率领一万人攻打西秦国南安城。当时,南安城中正发生严重的饥馑。西秦侍中、征虏将军出连辅政,侍中、右

45、卫将军乞伏延祚,吏部尚书乞伏跋跋等逃出城去,投降了夏国。西秦王乞伏暮末穷途末路,用车辆载着空棺材出城投降,赫连韦伐把乞伏暮末连同沮渠兴国一并押送到上邽。西秦国太子司直焦楷逃奔广宁,哭泣着对他的父亲焦遗说:“您一向承蒙朝廷的重用,身居藩镇大员,统领一方。如今国家颠覆,您怎能不率领大家,首倡大义,消灭寇仇!”焦遗说:“现在主上已经陷入敌手,我不是那种惜命忘义的人,如果派大兵追击,只能加速主上的死亡。不如选择王族中贤能之人,拥护他继承王位,然后再去出兵讨伐,或许还有希望。”焦楷于是修筑高台,召集部众盟誓,二十天的时间里,竟有一万余人赶来归附。不巧的是,焦遗病逝,焦楷没有力量独立承担这项重任,于是,率

46、领部下逃往北凉。刘宋檀道济的军队行至济水,二十多天的时间里,先后与魏军交战三十多次,而檀道济多半取胜。宋军行至历城,北魏叔孙建等派遣轻骑兵往来截击,出没在大军的前前后后,还纵火焚烧了刘宋军的粮草,檀道济因为军中缺粮,不能前进。所以北魏冠军将军安颉、安南大将军司马楚之等能够以全部力量进攻滑台。北魏君主又派楚兵将军王慧龙增援。刘宋滑台守将朱脩之坚守滑台已有几个月之久,城中粮食吃光了,士卒们用烟熏出老鼠,烤熟吃掉。辛酉(初十),北魏军攻破滑台,朱脩之和东郡太守申谟以及一万余名士卒被俘。这时,北魏南部边境发生严重的水灾,百姓多半饿死。尚书令刘絜对北魏君主说:“自从宋寇侵犯我们国土,我们屡次抗击。上天帮助皇上圣明,保佑我们的军队所向披靡。如今,战事已经平息,有功的将领也都得到了赏赐。各个州郡和封国的老百姓,虽然没有亲自出征讨伐,但是他们勤奋地务农养蚕,供应国家和军队的需要,实在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更是国库薪饷的重要来源。现在,从崤山以东,遍地洪水成灾,应该妥善抚慰和可怜这些受灾的百姓,弘扬朝廷一向保护和养育百姓的恩德。”北魏君主同意他的意见,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