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

上传人:ge****by 文档编号:96585656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讲+家国同规——中国古代的社会治理网络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讲义 高三统编版(2019)历史二轮复习.docx(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点向四古代的变法与改革 核 心 价 值 引 领“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古代,改革变法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重大改革贯穿整个中国古代史,给当今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部编教材选取的改革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要求,很多高考试题将改革所处的时代背景与改革内容联系起来,要求考生认识两者的联系。 必 备 知 识 贯 通 主干整合 商鞅变法(1)背景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

2、动之中。兼并战争不断。秦国实力最为强大。(2)目的: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3)内容:重农抑商,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4)意义: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孝文帝改革(1)背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北方,民族交融发展。(2)内容: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等;迁都洛阳;移风易俗(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3)作用: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王安石

3、变法(1)背景: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王安石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4)结果: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因变法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张居正改革(1)背景: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概况:针对政治腐败、府库空虚、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纷起反抗的状况,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 重难突破 历代变法和改革

4、的规律与认识(1)从原因上看: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达到某一政治目的,实现富国强兵;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地区后,为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封建的统治基础;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2)从内容上看:调整生产关系,改革土地制度和赋役制度;采取措施(如屯田,减免租税,兴修水利等)恢复、发展经济;整饬政治,惩处贪官污吏(如后周世宗改革);改革军制,严肃军纪;开源节流,增加财政收入;吸收先进民族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等。(3)

5、从作用上看(4)从性质上看:奴隶主贵族为实现富国强兵,达到某一政治目的而进行的军政改革;封建地主阶级为建立封建统治基础,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克服封建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而进行的政治变革;少数民族统治者为加速本民族的封建化进程,吸收汉族的先进制度和文化而进行的社会改革。(5)从失败原因上看:一是改革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二是用人不当或操之过急,新法反而危害百姓等。(6)从成功原因上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改革者或为最高统治者,或赢得最高统治者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制定了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并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改革者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典 题 实

6、 达 素 养 (2023浙江6月,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魏晋有户调之制,北朝因之,及唐而有租庸调之名。租者田租,即今之田赋;庸者力役,若不役,出绢而当庸直;调则户税,各随乡土所出,岁输绢绫纯绵,其无蚕桑之处,则输布麻。惟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盖必人皆授田,始可按丁征租也。 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籍既失实,欲不废而不能矣。逮唐之中叶,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矣。摘编自万国鼎中国田制史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扼要说明唐代户籍制度、均田制、租庸调制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析租庸调制“不能复行,改为两税法”的原因。【答案】关系: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

7、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原因:土地兼并;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政府财政收入锐减;两税法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解析】关系:据材料“均田制度以户籍为本”可得出户籍制度是均田制的基础(或均田制以户籍制度为本);据材料“则与均田制度相辅而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均田制是租庸调制的基础;据材料“田赋不计亩而计丁或户”、“按丁征租”可得出户籍制度是租庸调制实施的依据。 原因:从租庸调制不能复行的原因和两税法的优势这两个角度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均田制无法维持,影响了租庸调制的实施;据材料一“均田制度坏,租庸调亦不能复行”、“籍既失实”可得出均田制、户籍制度破坏使得租庸调制不能实行,政府财政收入锐减;结合所学两税法的知识可知,两税法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扩大了收税对象,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