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学校:_姓名:_班级:_考号:_1“辽国号的意思是镔铁,显示它们的坚硬,但镔铁也会锈坏,只有金永不变质,我们国家就称大金吧。”你认为说这段话的人物最有可能是A耶律阿保机B阿骨打C元昊D赵构2下列两则材料分别对应的朝代是中书诏款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人心所见,互有不同,苟论难往来,务求至当。凡政事议行之际,所见弄同待其国相(丞相)可否之,然后为定政事之柄,一出中书左右丞相。A汉朝、清朝B唐朝、元朝C唐朝、清朝D宋朝、元朝3元朝行省制度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A奠定了后代行政区域划分的基础B扩大了
2、元朝的政治版图C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辖D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4图1、图2能够反映出西汉与元朝()图1西汉地方政区示意图图2元朝行省A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B统治者注重革新地方制度C民族凝聚力得以增强D中央稳定地方统治的意图5元朝大部分奏章、上疏应先经中书省,中书省有权决定是否继续上呈,即便是实封言事,也时有被中书省扣押的情况发生。这一现象A反映出地方权力呈扩大趋势B促使中央决策机制异化C推动皇帝专权体制的制度化D表明君相矛盾不可调和6辽人在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 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同样金人也没有将宋人排除于
3、“中国” 之外。这说明当时各民族政权()A“中国”文化认同增强B思想观念完全趋于一致C“中国”文化认同形成D为实现统一变革了制度7辽朝分置南、北面官,金朝保持了管理女真民族的“猛安谋克制”,元朝在西南、华南等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当地少数民族首领充任并世袭官职)制度。从中国政治制度的创设角度来看,这体现的共同特点是()A分而治之B因俗而治C民族自治D民族分离8金朝1137年采纳了传统历法,1138年确立了科举考试制度,1139年采用了朝廷礼仪制度,1140年祭孔并建立太庙。这些举措()A适应金朝国家治理的需要B巩固了对中原地区的控制C凸显传统政治文化的先进D消除了地区民族文化差别9元代开始实行
4、行省制度,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从而使行省官失去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促进了边疆经济发展C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D抑制了民族融合趋向10元朝在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对南部的广大少数民族地区除设置宣慰司、安抚司等机构外,大量任用土著首领(即土官制度)对边疆地区进行管理。这表明元朝A地方治理形式多样B因俗而治民族平等C南征北战开疆拓土D制度建设十分完备11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B西夏仿宋朝建立官制C西
5、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12下表所示为辽、西夏、金部分统治者的改革措施。这些举措( )统治者改革措施辽圣宗编修实录,把贞观政要作为治国的经典,提倡汉化了的佛教西夏仁宗实行科举制,办学校,尊孔子为文宣帝,传授儒学金章宗规定各地对汉民族先祖帝王伏羲等要三年一祭,并在京师设女真国子学,诸路设女真府学,教授经书,科举以经书为标准A强化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正统性B说明了少数民族文化遭到摒弃C加速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D满足了巩固大一统政权的需要13如表是辽代部分皇帝的谥号。据此可知辽谥号谥号辽太祖大圣大明神烈天皇帝辽景宋孝成康靖帝辽太宗米武皇文帝辽圣宗文武大孝宜帝辽世宗尔和正宪帝辽兴宗神圣
6、毕章皇帝辽穆宗孝安敬正帝辽道宗仁圣大孝文帝A不同民族文化差异减弱B区域文化交流日益频繁C深受汉族传统伦理影响D采取了因俗而治的政策14由于地处长城内外,长城外各族以游牧经济为主,长城以南则是以城郭为居的农业经济。为适应这种状况,辽中央政权采取了灵活的统治策略。这一做法A解决了辽宋之间的矛盾B促使辽过渡到农耕文明C适应了不同生产方式的需求D促进了南北经济贸易往来15下图为元代教煌莫高窟六体文字碑,它是佛教人士驱魔消灾的宗教崇拜行为的见证。图中观音像上方及左右两侧各刻“六字真言”两行,每行一种文字,计有梵、藏、汉、西夏、八思巴蒙古、回鹘等六种文字。该石刻可用于研究元代()商业发展的状况社会的宗教信
7、仰民族交融的趋势地方的行政管理ABCD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北朝的胡人君主,都有大单于和中国皇帝的双重身份,唐太宗继承了同样的传统,一身兼中国大皇帝和草原上天可汗。在”回纥以南,突厥以北”有特辟的交通路线引向长安,号称”参天可汗道”。唐朝周边的许多地区实际上仍由原来地方族群的领袖管理,他们有”大都督”、”大都护”这一类的名称,甚至还加上唐室中央政府的官衔。材料二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包括中书、枢密、三司、御史台。
8、保留了原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大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金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材料三在中央,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在地方则广设行省,岭北、辽阳、云南等边疆行省,既负责边疆行政事务,也负责少数民族的管理。此外,元朝还建立了“朝令夕至,声闻毕达”的驿站制度,将边疆地区和中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元朝对吐蕃采取了政教合一的政策,并设置宣政院实现对吐蕃的直接管理。为了加强对北疆的管理,元朝在这里部署了大量的军队和移民,在戍守的同时进行屯田。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
9、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1)结合材料一、归纳唐前期处理民族关系的特点。(2)依据材料二、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元朝边疆政策的历史意义。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西汉时期,汉武帝先后三次发动了征讨匈奴的战争。公元前121年,汉军在河西之战大获全胜,将匈奴赶出了河西走廊,汉武帝遂将长城向西延在汉长城的护卫下,敦煌以及河西全境免于匈奴和羌人的侵扰。沿着疏勒河一路向西的汉长城既是汉朝经营和开拓西城的前哨,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保障线。摘编自秦川、安秋汉长城:丝绸之路的钢铁臂膀材料二元朝对边疆的控制在以前朝代的基础上更为强化。漠北设宣慰司都元帅府,后升为岭北行省。
10、这一地区没有州、县建置,实际基层行政单位仍然是蒙古社会中传统的千户、百户组织。元廷大批签发内地军民前往漠北屯田,并在一部分蒙古牧民当中传授耕作技术,使得漠北地区农业生产取得突出成就。云南地区设置行省,多用士官任职,可世袭。第一任行省长官在云南“教民播种,为陂池以备水旱,创建孔子庙由是文风稍兴”。吐蕃作为单独的大行政区,由中央宣政院直接统辖,元朝皇帝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迦派僧侣为帝师,吐蕃官员皆由宣政院或帝师荐举,皇帝予以任命。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巩固边疆的举措。(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边疆治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边疆治理措施的积极影响。第5页
11、共6页 第6页 共6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2B3A4D5B6A7B8A9A10A11B12C13C14C15C16(1)民族政策开明:不区分华夷、兼收并蓄。对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制度和传统都有所继承。治理方式灵活,注重因俗而治。政府积极推动民族交往与融合(对应开辟交通线路的内容)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多种多样。(2)共同点:吸收中原王朝先进的政治制度(官制和科举制)同时保留本民族特色。(3)历史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实行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的措施,加强了边疆管辖;促进了边疆开发;加强边疆和内地的联系,促进民族交融;实现了对西藏的直接管辖,为我国版图的奠定作出巨大贡献;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行省制度开创了我国省制的开端;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有利于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东西方交往。17(1)举措:反击匈奴;夺回河西走廊;修长城;经营和开拓西域。(2)特点:在边疆地区设置行省,推行行省制;对吐蕃地区由中央宣政院进行管理。影响: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答案第1页,共1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