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部分地区高三上学期12月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3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弟兄夜话 蒋光慈江霞在冰雪的M城居了数年,深深地习惯了M城的生活。现在忽然归到灰色的中国,并且是归到黑暗萃聚的上海,一切眼所见的,耳所闻的,与在M城迥然不同,这的确不能不使他感觉着不安。论起物质方面来,上海并不弱于M城,这里应有尽有,有什么不及M城的地方?难道说M城比上海还美丽些么?江霞为什么感觉着不安?上海简直是乐地!上海简直是天堂!上海有别的地方没有的奇物异事,江霞还要求一些什么呢?既不要升官发财,又不抱悲观的态度,那么江霞就应当大
2、行乐而特行乐了,又何必为无益的烦闷呢?但是江霞总感觉着烦闷,总感觉这上海不是他要住的地方,总感觉M城所有的一件东西是上海所没有的,而这一件东西是为江霞所最爱的,为江霞心灵所最维系的新鲜的,自由的,光明的空气。在M城,江霞可以看见满街的红旗,可以听见伟大的国际歌。但是在上海呢?红头阿三手中的哭丧棒,洋大人的气昂昂,商人的俗样,工人的痛苦.切.一切,唉!一切都使得江霞心惊胆战!或者在上海过惯的人不感觉得,但是在M城旅居过几年的江霞,蓦然回到上海来,又怎能免去不安的感觉呢?不错!上海有高大的洋房。繁华的商店.如花的美女,但是上海的空气太污秽了,使得江霞简直难以呼吸。他不得不天天烦闷,而回忆那自由的M
3、城一日上午,江霞从四马路买书回来,因为乘电车,遇着一个外国人霸占着一个可以容两人坐的位置,而不让江霞坐下去。江霞骂了他几句,几乎与他大打起架来。后来那位外国人让了步,但是江霞愤外国人蛮横,无理欺压中国人,所生的气到此时还未尽消下去。此时江霞又动了乡情,心中的情绪如乱麻似的纷扰,想要找一个方法吐泄一下。江霞想起成成都路头一家小酒馆来了,于是由回家的路,改走到这小酒馆的方向来。倷先生格许多时候没来哉!僚话,倷要吃啥酒,啥个小菜?”“花雕半斤,牛肉一小碟,烧鸭一小碟,倷要快一点哉!”江霞虽然前前后后在上海住了许多时候,但是他的上海话还是蹩脚得很。不过马马虎虎地他懂得茶房的话,茶房也懂得他的话。茶房将
4、酒菜端上,江霞自斟自酌,想借酒浇浇胸中的块垒。谁知酒越喝得多,胸中的烦恼也就越增加,恨不得即刻搭车到吴淞口去投海去!想起外国人对自己的无理,恨不得拿起刀来杀他一个老子娘不能出气!江霞不是一个狭义的民族主义者,怎么办?江霞只是喝酒,一直喝到差不多要醉了。这时已经有六点钟了。天还未十分黑,江霞踉跄地提着书包,顺着成都路,昏头昏脑地走将回来。刚一进客堂门,忽听着一个人问道:“老三!你为什么回来这样迟呀?等得急死我了!”“老三”这个称呼真是熟得很啊!啊,原来是五六年来未见面的大哥。“大哥你来了,你什么时候到的呀?”“四点钟到的。我坐在此等了你两个多钟头,真是急得很!”江霞见着大哥憔悴的面容。上下将大哥
5、打量一番,即使心中有多少话要问他,但是从何处问起?平素易于说话的江霞,到此时反说不出话来。江霞的大哥也似觉有许多话要说的样子,但是他又从何处说起呢?大家沉默对看了一会儿,最后江霞说道:“大哥,你怎么来的呀?”“俺大叫我来上海看看你。你这些年都没有回去,俺大想得什么也似的!你在外边哪里晓得.江霞听到这里,眼圈子不禁红将起来了:啊!原来是母亲叫他来看我的! .我这些年没有回家看她老人家,而她老人家反叫大哥跑了这么远的路来看我,这真是增加我的罪过!这真是于理不合! .但是我的母亲啊!我岂是不愿意来家看看你老人家?我岂是把你老人家忘了?你老人家念儿子的心情,我难道说不知道?但.我的可怜的母亲啊!我不回
6、家有我不回家的苦楚!你老人家知道么?唉!唉! .“老三,我听说你们主张什么过激主.是不是有这话?”“你听谁个说的?”江霞笑起来了。“家乡有很 多的人这样说,若是真的,这可使不得! .“大哥,你千万莫要听他们胡说入道的。不过现在的世界也真是太不成样子了!有钱的人不做一点事,终日吃好的,穿好的,而穷人累得同牛一样,反而吃不饱,衣不暖,这是什么道理?你想想,这样下去还能行么?江霞的大哥听了这些话,虽觉有几分道理,但总是不以为然。从古到今,有富就有穷,穷富是天定的,怎么能够说这是不对的?倘若穷人执起政来了,大家互相争夺,那还能了得? 危险得厉害!“你说得虽是有点道理,但”“但是什么呢?”“无论如何,这
7、是行不去的!”相的江霞的大哥虽然不以江霞的话为然,但总说不出圆满的理由来江霞一层一层地把他的疑难解释开来,解释的结果使他没有话说。江霞又劝他不要怕就算有什么变故,与我家虽然没有利,但也没有害。我家仅仅有几十亩田地,一座小商店,何必操无谓的心呢? .江霞的大哥听了这一段话,心又摇动起来了。他想:或者老三的意见是对的真的,刘家楼,吴家北庄,他们该多有钱!想起来,也实在有点不公道!富人这般享福,穷人这般吃苦!即如我的几位母舅,他们成年到雪里雨里,还穷得那般样子! 哼江霞的大哥现在似觉有点兴奋起来了。他不知不觉地又为江霞的意见所同化,刹那间又变成了江霞的同志。“大哥,天不早了,你可以好好地睡觉罢!”“
8、哼!”江霞的大哥无论如何总是睡不着。在这一晚上,他的心灵深处似觉起了很大的波浪,发生了不可言说的变动。这简直是在他的生活史上第一次!从前也曾彻夜失过眠,但是另一滋味,与现在的迥不相同。江霞的大哥过了几天,无论如何,是要回家了。在车厢乘客的嘈杂声中,江霞的大哥握着江霞的手,很镇静地说道:“老三,你放心!家事自有我问。你在外边尽可做你自己所愿意做的事。不过处处要放谨慎些!”1926.7(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用“灰色”形容当时的中国,用“黑暗萃聚”形容当时的上海,表现了江霞对当时国内形势的直观感受。B.江霞与大哥的夜晚谈话,既有亲人间的温情,更有对
9、命运与时局的反思,大哥在江霞的引导下,思想上迅速成熟起来并坚定地支持江霞的革命事业。C.江霞乘电车这-情 节,不仅反映 了当时国内洋 人横行霸道的状况,同时也揭示了只有敢于斗争,才会赢得胜利的真理。D.小说描绘了M城常见的景象,眼中的红旗,耳中的国际歌,这都与江霞眼中的上海的种种丑陋现象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江霞对自由、光明的向往。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第一段连用一-组反问句,从寻常人角度提出疑惑,进而引导读者对M城和上海进行深人的比较思考,体现了小说的革命启蒙价值。B.江霞与大哥刚见面时,有“多少话”但不知“从何处问起”,有“许多话”却不知“从何处说起
10、”,两处巧妙重复,为弟兄夜话做了铺垫。C.小说有着鲜明的写作特点,如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别具特色的地方语言、通俗晓畅的对话语言,易于感染读者。D.从标题“弟兄夜话”可以看出,小说以人物对话贯穿全文,在对话中展现两种观念激烈的矛盾冲突,进而深化文章主题。8.小说开始反复强调了江霞内心的烦闷,请结合全文分析他烦闷的缘由。(4分)9. 说服对方需要讲究方式方法,小说中江霞是如何说服大哥支持自己的?请简要分析。(6 分)江西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车窗外鲁游随笔蹇先艾我常常喜欢拿火车和江轮对比。坐火车自然不如坐江轮那样舒服。江轮好像在水上散步,态
11、度非常潇洒闲适;火车那种风驰电掣,急如星火的神气,也大可代表豪壮的一派。对于一个急性的乘客,一个还乡的游子,一个异地相思的情人,特别快车他们有时也许还嫌太慢;但在我们这些旅行者的心中,却发生的是相反的感觉。轮船上的面积比较大,无论房舱或者统舱的客人都有在甲板上徜徉散步的自由,披襟当风固然是好,玩味景物也不坏,无往而不随心所欲。船身徐徐地破浪前进,你可以在浩森的江心仰天长啸,低首徘徊,那是多么飘逸的心情!坐在火车中,我们的身心都完全受了束缚,每一个长椅旁只有那么一扇透气的小小窗户,如果你不是靠着车窗坐的,便很难获得开窗眺望的机会。车行又是那样地匆匆,旅客没有法子捉住窗外的大自然全景;偶尔掇拾到一
12、鳞一爪,已经就很可珍贵其中有极精美的,也有极平板的,与其说它们像粗枝大叶的画图,不如说像无声电影,所缺少的只是一些深刻的故事的情节。我对沿路风景的态度很淡漠,对生长在南方的人来说,单调呆滞的山水是不易吸引起他的注意的。河北境内四望都是一片平铺的绿野田畴,没有丛集的树木,没有层叠的岗峦,没有萦带的河流,没有一点诗思与画意:平庸,沉闷+刻板都是最好的形容词。到了山东境界,景致才渐渐起了一些变化,才望得见一抹苍苍的远山的影子,北方的怪石嶙峋的峰岭的典型;有时也陪衬着一泓清溪,不过略略缺少蓊郁的森林。就农事上说,河北也不及山东的有生气,后者土地居高肥沃,驾使在亢旱期间,田中的农产物还是在向上滋长,亭亭
13、直立,像一个人到了少壮时代;河北田地有很多地势低陷,往往被水淹沦着,有的还在不很健康的婴儿期,被骄阳晒得形容憔悴。景物在我的眼中是一瞥就过去了,我所注意的是沿途车站上的人类。我对于那些人个个感觉到兴味。一些朝气蓬勃、忠厚老实的小贩是最可钦佩的人格。他们似乎都倚靠车站为生、生活的范围是多么狭隘,只选定了这座小小市场。算准了火车开到的时候麋集,有如庙会,火车一离站,便又匆匆静无一语地散去。有的做了很好的生意,归去便挟着成功的欢欣,有的没有卖到钱,就满怀失望,垂头丧气,像斗败的雄鸡。他们具有各式各样不同的心情。人的模样都差不多,穿着白布或蓝布短褂,没有一个不是高声的叫卖,像走马灯似的来回在车窗前兜揽
14、生意,向旅客露着可爱的笑脸,殷勤询问。因为火车只有五分钟或十分钟的停留,光阴之于他们是极可宝贵的,如果稍一松手,买卖便算落空。第二趟车又不会马上就开来。他们卖的东西有杂牌汽水、冰镇梅汤、白糖豆浆、西瓜、蜜桃、油炸馓子、糖酥饼之类。看见这些景象,立刻使我回忆起从前坐长江轮船的时候,每逢晚泊,便有一两只篾篷的木船远远摇着过来,里面是夫妇两个,态度十分和蔼,与轮上茶房也都互相认识,一盏玻璃的煤油灯在船篷中点着,他们出卖一些银片膏、水烟、烧酒和豆腐干一类下酒的小菜,有时也私带一点烟土。桨声在水上咿呀地震激着,统舱的客人都争着跳下船去买。这个和车站上满天星似的叫卖者相比,显然又有另外一种情趣。最有趣味的
15、是在夜间,有时虽然时候已经到了两三点钟,暑气渐渐退去,凉风不生,窗外也显得十分凄凉。但是车一到站,清脆的叫卖声又在空间回荡着了,不过人数稀少,不像白天那样的杂乱,他们纷纷点着各种不同的灯火。有的摊子既不甚大,而且一灯如豆,他们的周围看去就好像有点阴森的鬼趣,站台上则晃摇着三三五五高低大小的人影。我记得那天晚上十二点过德州,德州的站台上是不许小贩停留的,他们都在栅栏外边用高凳子摆了一个小摊,中间放一盏玻璃方灯,荧荧闪烁,一头是长圆形浅绿色的西瓜,一头是像鸽子一般的大小的卤鸡。摊子都是一块木板;摆成一排,隔几步一个的非常整齐。他们都向着车窗,用着并不十分高亢的声音,遥遥喊道:“买鸡!买鸡!买鸡!”
16、“买西瓜!买西瓜!买西瓜!”态度特别从容。大约因为所售的食品都是名产,便用不着兜揽求售。事实上车中客人早已在打听着什么时候到德州,便是为了买这两种东西。所以一到站,大家都纷纷下车,无不提着一只卤鸡或者臂下各挟两个西瓜回来。我和苏欣君谈起来,觉得他们的叫卖的语句是那样的简单而纯挚,真能使人感动。不像北平小贩卖东西要故意形容,如“冰积凌,凉的败火”,“萝葡赛甜梨,辣了换”等,有时却并非完全货真价实,后者在文士们的耳中听来,也许觉得富有诗趣。不知为什么我却更喜欢前者,我以为这正是代表山东人的性格的地方。后来车过K城,有许多乞丐在窗外追赶着,也是喊出简单和毫不客气的句子:“要钱!要钱!要钱!”苏欣君有
17、点愤怒,探出头去,大声斥着:“我们又没有欠你的账,你为什么向我们要钱!”自然,他们和北平叫“善心的老爷太太,可怜可怜穷人吧”的乞丐比起来,未免显得太爽直了。在泰安,有一个卖芽枣的苦老头子,因为车上有人买了他两毛钱的芽枣,把东西拿上车去了,钱却不给他送下来。他一个人又分不开身上车去找,急得满头大汗,看见火车蠕蠕地开动。他简直想不出法子,好像要哭又哭不出来的神情,跌脚,口里喃喃骂着:“你的奶奶,买东西不给钱!”苏欣凝望着我,仿佛辣辣的着了一鞭,我也不觉有点黯然。一直到火车开得很远很远的时候,我的脑际还拭不掉那老人的凄惨的面影。(1934年水星第1卷第1期)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18、3分)( )A文章意蕴丰富:有对自由境界的追慕;有对“向上滋长”的充满生机的景观的赞颂;有对爽直纯挚性格的喜爱也有对穷苦老人的同情。B作者用“好像在水上散步”“潇洒闲适”“飘逸”等词句来形容自己坐江轮时的感受,是为了突出坐江轮比坐火车更有意趣。C文章将以前坐长江轮船时碰到的卖货夫妇,与火车站上的叫卖者进行对比,含蓄地批评了这对夫妇“私带一点烟土”的做法。D作者带着欣赏的笔调描写车站里的小商贩:他们朝气蓬勃、忠厚老实、热情纯挚,和北平小贩不真实的叫卖声全不同。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句子写作者将火车窗外的风景看成是缺少深刻情节的无声电影,与后文写车站上小商
19、贩的叫卖声相呼应。B句子中“不很健康的婴儿期”指农作物的幼苗期,与前文“少壮时代”形成对比,突出山东农作物的生机。C句子中苏欣君的愤怒和斥责,表明德州乞丐的要钱方式太过简单粗暴和毫不客气,未免会引起人的反感。D句子总结全文,其中挥之不去的“老人的凄惨的面影”表现作者对穷苦老人的深切同情,深化了文章主题。8叶圣陶曾说:“随笔的唯一条件在于新鲜的意趣。”请在文中指出两处能体现“新鲜意趣”的描写并作简要分(4分)答9随笔的取材自由纷杂,但章法舒放,杂而不乱。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6分)答:江西省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统一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都德的一个故居戴望舒凡是读过阿尔丰思都德那些使人心醉的短篇小说和小东西的人,大概总记得他记叙儿时在里昂生活的那几页吧。都德的家乡本来是尼麦,因为父亲做生意失败了,才举家迁移到里昂去。之所以选了里昂,无疑因为它是法国第二大名城,对于重兴家业是很有希望的。所以,在一八四九年,万桑都德便带着他的一家子,那就是说他的妻子,他的三个儿子,他的女儿阿娜和就是没有工钱也愿意跟着老东家的忠心的女仆阿奴,从尼麦搭船顺着罗纳河来到了里昂。在小东西中,我们可以看见他们到里昂时的情景:在第三天傍晚,我以为我们要淋一阵雨了。天突然阴暗起来,一片浓浓的雾在河上飘舞着。在船头上,已点起了一盏大灯
21、,真的,看到这些兆头,我着急起来了在这个时候,有人在我旁边说:“里昂到了!”同时,那个大钟敲了起来。这就是里昂。里昂是以多雾出名的,一年四季晴朗的日子少,阴霾的日子多,尤其是入冬以后,差不多就终日在黑沉沉的冷雾里度生活,一开窗雾就往屋子里扑,一出门雾就朝鼻子里钻,使人好像要窒息似的。在小东西里,我们可以看到都德这样说:我记得那罩着一层烟的天,从两条河上升起来的一片永恒的雾。天并不下雨,它下着雾,而在一种软软的氛围中,墙壁淌着眼泪,地上出着水,楼梯的扶手摸上去发黏。到了这个雾城之后,都德一家住到拉封路。这是一条狭小的路,离罗纳河不远。我曾经花了不少的时间去找,问别人也不知道,说出是都德的故居也摇
22、头。谁知竟是一条阴暗的陋巷,还是自己瞎撞撞到的。那是一排很俗气的屋子,因为街道狭的缘故,里面暗是不用说,路是石块铺的,高低不平,加之里昂那种天气,晴天也像下雨,一步一滑,走起来很吃劲。找到了那个门口,以为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却仍然是那股俗气:一扇死板板的门,虚掩着,窗子上倒加了铁栅,黝黑的墙壁淌着泪水,伸出手去摸门,居然是发黏的。这就是都德的一个故居!而他们竟在这里住了三年。这就是小东西里所说的“偷油婆婆”的屋子。所谓“偷油婆婆”者,是一种跟蟑螂类似的虫,大概出现在厨房里。我们看都德怎样说吧:在拉封路的那所屋子里,当女仆阿奴安顿到她的厨房里的时候,一跨进门槛就发一声急喊:“偷油婆婆!偷油婆婆
23、!”我们赶过去。怎样的一种光景啊!厨房里满是那些坏虫子。在碗橱上,墙上,抽屉里,在壁炉架上,在食橱上,什么地方都有!噗!阿奴已经弄死了许多只了,可是她越是弄死它们,它们越是来。它们从洗碟盆的洞里来。我们把洞塞住了。可是第二天早上,它们又从另一个地方来了在这“偷油婆婆”的屋子里,都德一家六口,再加上女仆阿奴,从一八四九年一直住到一八五一年。在一八五一年的户口调查表上,我们看到都德的家况:万桑都德,业布匹印花,四十三岁;阿黛琳雷诺,都德妻,四十四岁;曷奈思特都德,学生,十四岁;阿尔丰思都德,学生,十一岁;阿娜都德,幼女,三岁;昂利都德,学生,十九岁。万桑都德在拉封路上重理起他的旧业,可是生活却很困
24、难,不得不节衣缩食,用尽方法减省。阿尔丰思被送到圣别尔代戴罗的唱歌学校去,曷奈思特在里昂中学读书,不久阿尔丰思也进了这个学校。后来阿尔丰思得到了奖学金,读到毕业,而做哥哥的曷奈思特,却不得不因为家境困难的关系,辍学去帮助父亲。现在,我是来到都德所谓“偷油婆婆”的屋子前面了。门是虚掩着。我轻轻叩了两下,没有人答应。我退后一步,抬起头来,向靠街的楼窗望上去:窗闭着,我看见静静的窗帷,白色的和淡青色的。在大门上面和二层楼的窗下,我又看到了一块石头的牌子,它告诉我那么优秀的作家曾在这儿住过,像我所知道的一样。我又走上前面叩门,这一次重一点了,但还是没有人答应。我伫立着,等待什么人出来。我听到里面有轻微
25、的脚步声慢慢地近来,一直到我的面前。虚掩着的门开了,但只是一半;从那里,探出了一个老妇人的皱瘪的脸儿来,先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先生,你找谁?”她然后这样问。我告诉她,我是想参观一下一位小说家的旧居,那位小说家就是阿尔丰思都德,八十多年前,曾在这里的四层楼上住过。“什么,你来看一位八十多年前住在这儿的人!”她怀疑地望着我。“我的意思是说想看看这位小说家住过的地方。我读过这位小说家的书,知道他在这里住过,顺便来看看,就是这个意思。”“你说哪一个小说家?”“阿尔丰思都德。”我说。“不知道。你说他从前住在这里的四层楼上?”“正是,我可以去看看吗?”“这办不到,先生,”她断然说,“那里有人住着。再
26、说你也看不到什么,那是很普通的几间屋子。”正当我又要开口的时候,她又打量了我一眼,说:“对不起,先生,再见。”就缩进头去,把门关上了。我踌躇了一会儿,又摸了一下发黏的门,望了一眼门顶上的石牌,想着里昂人纪念这位大小说家只有这一片顽石,不觉有点怅惘,打算走了。在这时候,天突然阴暗起来,我急速向罗纳河那边走去。天并不下雨,它又在下雾了,而在罗纳河上,我看见一片浓浓的雾飘舞着,像在一八四九年幼小的阿尔丰思都德初到里昂的时候一样。(有删改)【注】都德:阿尔丰思都德,法国著名作家,其作品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小东西:都德的长篇自传体小说。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27、分)A.都德的父亲举家迁徙到里昂,本想重振家业,但结果却并不如他所愿,都德一家在里昂的生活依然非常窘迫。B.来到都德故居,“我”先“轻轻”叩门,后“重一点”叩门,叩门力度由轻到重,体现了“我”探访都德故居的急切。C.“我”把罗纳河上浓浓的雾飘舞着的情景想象成和当年都德初到里昂时看到的情形一样,表达了“我”对都德的追思。D.文章前半部分重点写都德一家在里昂的艰难生活,后半部分重点写“我”想进去参观都德故居而不得,层次分明。7.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中,“往屋子里扑”“朝鼻子里钻”运用拟人的手法,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里昂之雾浓厚的特点,令读者印象深刻。B.都
28、德是法国著名作家,而他的故居却如此俗气、阴暗、潮湿,句子写出了“我”对此的惊诧,“就是”一词加重了语气。C.句子中,不用“我”而是用“我们”,有带着读者一起游览的意思,这就拉近了和读者的距离,使行文更加亲切。D.句子中,以“皱瘪”写老妇人的脸和祝福中以“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写柳妈,都运用了肖像描写。8.文章中说,“我踌躇了一会儿”“不觉有点怅惘”。“我”为什么会“踌躇”“怅惘”?请简要说.明。(4分)9.文章多处引用都德作品小东西中的原文,用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高三12月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
29、题,16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冯骥才她身高一米七五,她丈夫只有一米五八。两人在一起,没有谐调,只有对比,尤其是下雨天气他俩出门,总是那高女人打伞。可是他俩还好像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他俩究竟是怎么凑成一对的?他俩谁将就谁?自从他俩搬进这大楼,团结大楼几十户老住户无不投以好奇莫解的目光。楼外院门口的小门房里住了一户裁缝,裁缝的老婆是个爱好说长道短的女人,她这方面的本领更是超乎常人。凭着经验,她终于想出一条最能说服人的道理:夫妻俩中,必定一方有某种生理缺陷。她的根据很可靠:这对夫妻结婚三年还没有孩子呢!于是团结大楼的人都相信裁缝老婆这一聪明的判断。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孩子呱呱坠地了。每逢大太阳
30、或下雨天气,两口子出门,高女人抱着孩子,打伞的事就落到矮男人身上。人们看他迈着滚圆的小腿、半举着伞儿、紧紧跟在后面滑稽的样子,对他俩居然成为夫妻,居然这样形影不离,好奇心仍然不减当初。各种听起来有理的说法就像没处着落的鸟儿,啪啪地满天飞。后来,裁缝老婆做了街道居民代表。她在协助户籍警察查对户口时,终于找到了多年来叫她费心的问题的答案。原来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在化学工业研究所工作。矮男人是研究所总工程师,每月工资达一百八十元之多!高女人只是一名化验员,收入不足六十元。她怎么会嫁给一个比自己矮一头的男人?为了钱,为了地位,为了过好日子!她立即把这珍贵情报告诉给团结大楼里闲得难受的婆娘们。于是大家恍
31、然大悟:原来这矮男人是个先天不足的富翁,高女人是个见钱眼开、命里有福的穷娘儿们。当人们谈到这个模样像匹大洋马、却偏偏命好的高女人时,语调中往往带一股气,尤其是裁缝老婆。1966年的一天下午,来了一群人研究所的,他们在院内外贴满大小标语,用十八张大白纸公布了这矮子的“罪状”晚上回家把研究成果偷偷写成书,打算逃出国,把国家科技情报献给外国资本家。此时的裁缝老婆已经由街道代表升任为治保主任,带领楼里几个婆娘帮着刷标语,又给研究所的革命者们斟茶倒水,可把她忙得够呛!批斗大会开始了。人们围绕着那本“书稿”,唇枪舌剑地向高女人发动进攻。你问,我问,他问;尖声叫,粗声吼,哑声喊;大声喝,厉声逼,紧声追高女人
32、却只是摇头,真诚恳切地摇头。裁缝老婆忽然跑到台前,指着高女人气冲冲地问:“你说,你为什么要嫁给他?”这句问话使研究所的人一怔。高女人也怔住了。她抬起几个月来被折磨得如同一片皱巴巴的枯叶般的瘦脸,脸上满是诧异的神情。高女人没有点头,也没摇头。她好像忽然明白了裁缝老婆的话,眼里闪出一股嘲讽、倔犟、傲岸的光芒。“好,你不服气!这家伙现在完蛋了,看你还靠得上不?”裁缝老婆一拍胸脯,手一挥,还有几个婆娘在旁边助威。别看这些婆娘们离题千里地胡来,反而使会场一下子热闹起来。没有这种气氛,批判会怎好收场?于是研究所的人也不阻拦,任凭婆娘们上阵发威。矮男人自批判会那天被押走后,一直没放回来。高女人被迫和裁缝老婆
33、家调换了住房。整座楼的人们都能透过窗子,看见那孤单的小屋和她孤零零的身影。三十多岁的人,从容貌看很难说她还年轻。裁缝老婆下了断语:“那矮子再不出来,她就得改嫁。要是我啊现在就离婚改嫁,等那矮子干嘛,就是放出来,人不是人,钱也没了!”过了一年,矮男人还是没放出来,高女人依旧不声不响地上班下班。一天,矮男人重新出现了。这是秋后,他穿得单薄,剃了短平头,身形好似小了一圈儿,皮肤也没了光泽和血色。高女人蹲在门口劈木柴,一听到他的招呼,刷地站起身,直怔怔看着他。两年未见的夫妻,都因对方的明显变化惊呆了。一个枯槁,一个憔悴;一个显得更高,一个显得更矮。两人互相看了一忽儿,赶紧掉过头去,仿佛他俩再面对片刻就
34、要爆发出什么强烈而受不了的事情来。高女人扭身跑进屋去,半天没出来;矮男人便蹲在地上拾起斧头劈木柴,直把两大筐木块都劈成细木条。此后,他俩又是形影不离,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回家。几年后的一天早上,一辆救护车把高女人拉走了。二十多天后,高女人躺在担架上,被抬进小门房。从此高女人便没有出屋。矮男人照例上班,傍晚回来总是急急忙忙生上炉子,就提着草篮去买菜。转年天气回暖时,高女人出屋了。她久久没见阳光的脸,白得像刷了一层粉那样难看。她刚刚立起的身子左倒右歪,迈步困难,一看即知患的是脑血栓。从这天起,矮男人每天清早和傍晚都搀扶着高女人在院子里遛两圈。他俩走得艰难缓慢。矮男人两只手用力端着老婆打弯的胳膊。他太
35、矮了,抬她的手臂时,必须向上耸起自己的双肩,他很吃力,但却掬出笑容,为了给妻子以鼓励。高女人抬不起左脚,他就用一根麻绳,套在高女人的左脚上,绳子的另一端拿在手里。高女人每次要抬起左脚,他就使劲向上一提绳子。这情景奇异、可怜,又颇为壮观,使大楼的人们看了,不由得受到感动。这些人再与他俩打头碰面时,情不自禁地向他俩主动而友善地点头了高女人离去后,矮男人被落实了政策,扣掉的工资补发给他了。据说研究所不少人都来帮助他续弦,他都谢绝了。裁缝老婆说:“他想要什么样的,我知道。你们瞧我的!”裁缝老婆怀里揣一张漂亮又年轻的女人照片,来到门房找矮男人。她一边四下打量屋里的家具物件,一边向这矮小的阔佬提亲。她笑容
36、满面,正说得来劲,忽然发现矮男人一声不吭,脸色铁青,在他背后挂着当年与高女人的结婚照片。裁缝老婆没敢掏出侄女的照片,就自动告退了。十几年过去了,矮男人还是单身。逢到下雨天气,矮男人打伞去上班时,仍旧高举着伞。这时,人们有种奇妙的感觉,觉得那伞下好像有长长的一块空间,空空的,世界上什么东西也填补不上。(选自美文百家,略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女人和矮丈夫高矮悬殊,一方有生理缺陷,却好像拴在一起,整天形影不离,这让团结大楼的邻居们觉得十分别扭,也很是好奇。B团结大楼里的人们生活在“团结大楼”中,却自始至终恶意地揣测着这对夫妇,缺少真正的团结,在
37、反差中具有强烈的反讽效果。C小说中人物的高与矮,外表的丑与性情的美,夫妻的忠贞挚爱与俗世的惯性偏见、社会环境的冷漠形成对照,增强了现实批判性。D小说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多用趋于日常口语的朴实语言,但因有真实的细节描写丰富了艺术形象,丝毫没有降低小说的艺术性。7对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真诚恳切地摇头”表明高女人对丈夫的信任,也表现出她的单纯,认为批斗只是因为丈夫的“书稿”。B“怔住”写出了高女人在被审问时面对裁缝女人突然改变策略转换话题而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时的慌乱。C“惊诧”表现出高女人在被批斗中陡然间听到裁缝女人毫无关联的低俗透顶的问题时惊异得不敢相信。D“嘲讽、倔
38、犟、傲岸”表现高女人对市井小民窥人隐私、落井下石的鄙夷,为纯美坚贞爱情而坦荡不屈。8“伞”在文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寓意。(4分)9.小说着力刻画的是高女人与她的矮丈夫这一对夫妻形象,为什么在裁缝老婆身上用了许多笔墨?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6分)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杂景(节选)茅盾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像爬虫似的
39、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升起了
40、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蒲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时候总要卷起两道浪头
41、,泼剌剌地冲打那两岸的泥土。这所谓“浪头”,不过半尺许高而已,可是它们一天几次冲打那泥岸,已经够使岸那边的稻田感受威胁。大水的年头儿,河水快与岸平,小火轮一过,河水就会灌进田里。就在这一点,乡下人和小火轮及其堂兄弟柴油轮成了对头。小石桥偏西的河道更加窄些,轮船到石桥口就要叫一声,仿佛官府喝道似的。而且你站在那石桥上就会看见小轮屁股后那两道白浪泛到齐岸半寸。要是那小轮是烧煤的,那它沿路还要撒下许多黑屎,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逢到大水大旱年成就要了这一带的乡下人的命。乡下人憎恨小火轮不是盲目而没有理由的。沿着铁轨来的“爬虫”怎样像蚊子的尖针似的嘴巴吮吸了农村的血,乡下人是理解不到的;天空的“铁鸟
42、”目前对乡村是无害亦无利的;剩下来,只有小火轮一家门直接害了乡下人,就好比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他们也知道对付那水里的“土劣”的方法是开浚河道,但开河要抽捐,纳捐是老百姓的本分,河的开不开却是官府的事。刚才我不是说小石桥西首的河身特别窄么?在内地,往往隔开一个山头或是一条河就是另一个世界。这里的河身那么一窄,情形也就不同了。那边出产“土强盗”。这也是非常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只有锄头和菜刀。可是他们却有一个“军师”。这“军师”又不是活人,而是一尊小小的泥菩萨。这些“土强盗”不过十来人一帮。他们每逢要“开市”,大家就围住了这位泥菩萨军师磕头膜拜,嘴里念着他们的“经”,有时还敲“法器”,跟和尚
43、的“法器”一样。末了,“土强盗”伙里的一位他是那泥菩萨军师的“代言人”就宣言“今晚上到东南方有利”,于是大家就到东南方。“代言人”负了那泥菩萨到一家乡下人的门前,说“是了”,他的同伴们就动手。这份被光顾的人家照例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也不会有的,“土强盗”自然也知道;他们的目的是“绑票”。住在都市里的人一听说“绑票”就会想到那是一辆汽车,车里跳下四五人,都有手枪,疾风似的攫住了目的物就闪电似的走了。可是我们这里所讲的乡下“土绑票”却完全不同,他们从容得很。他们还有“仪式”。他们一进了“泥菩萨军师”所指定的人家,那位负着泥菩萨的“代言人”就站在门角里,脸对着墙,立刻把菩萨解下来供在墙角,一面念佛,一面
44、拜,不敢有半分钟的停顿。直到同伴们已经绑得了人,然后他再把泥菩萨负在背上,仍然一路念佛跟着回去。第二天,假使被绑的人家筹得了两块钱,就可以把人赎回。据说这一宗派的“土绑匪”发源于温台(此处所谓“温台”,指浙江省旧温州府和台州府的辖区),可是现在似乎别处也有了。而他们也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牛使牛性的时候,怎地鞭打也不肯走,人却不会那么顽强抵抗。(发表于1933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火车在城市里跑得快;而在辽阔的田野中,火车跑得慢,像爬虫一样。B乡下人对小火轮的憎恨是因为它们会冲打泥岸
45、,威胁到岸边的稻田,烧煤的小火轮还会把河床一点一点填高淤塞。C一副可怜相的“土强盗”,没有枪炮,只有锄头和菜刀,他们借助所谓的泥菩萨军师,“绑票”还有一套所谓的“仪式”。D“土绑匪”有他们的“哲学”,他们说偷一头牛还不如绑一个人便当,因为人不会像牛使牛性一样那么顽强抵抗。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喘着大气冲来了”“怪妩媚地爬着”,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火车运行的不同状态。B“翘头”描写了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看飞机时的动作,“一点表情都没有”表现出他们对飞机的“淡漠”。C都市里的“绑票”与乡下的“土绑票”完全不同,文章通过鲜明对比来表明乡下的“土绑票”并
46、不是真正的“绑票”。D乡村杂景运用生动而富有乡土气息的语言,从一个侧面叙写了20世纪30年代乡村的情况。8茅盾主要描绘了20世纪初期乡村的哪些景象?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乡村杂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请结合文本简要举例分析。江西省上饶市沙溪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乡村杂景(节选)茅盾让我们再回到农村的风景罢这里,绿油油的田野中间又有发亮的铁轨,从东方天边来,笔直地向西去,远得很,远得很;就好像是巨灵神在绿野里画的一条墨线。每天早晚两次,火车头拖着一长列的车厢,
47、像爬虫似的在这里走过。说像爬虫,可一点也不过分冤枉了这家伙。你在大都市车站的月台上,听得“喈”的一声歇斯底里的口笛,立刻满月台的人像鬼迷了似的乱推乱撞,在隆隆的震响中,“这家伙”喘着大气冲来了,那时你觉得它快得很,又莽撞得很,可不是?然而在辽阔的田野中,开着短窗远远地看去,它就像爬虫,怪妩媚地爬着,爬着,直到天边看不见,消失在绿野中。晚间,这家伙按着钟点经过时,在夏夜的薄光下,就像是一条身上有磷光的黑虫,爬得更慢了,你会替它心焦。还有那天空的“铁鸟”,一天也有一次飞过。像一个尖嘴姑娘似的,还没见她的身影就听得她那吵闹的噪音,飞得不很高,翅膀和尾巴看去都很分明。它来的时候总在上午,乡下人的平屋顶刚刚升起了白色的炊烟。戴着大箬笠,穿了铁甲似的“蒲包衣”(乡下人夏天下田,都穿这特别的蒲包衣,犹之雨天穿蓑衣),在田里工作的乡下人偶然也翘头望一会儿,一点表情都没有。他们当然不会领受那“铁鸟”的好处,而且他们现在也还没吃过这“铁鸟”的亏。他们对于它淡漠得很,正像他们对于那“爬虫”。他们憎恨的,倒是那小河里的实在可怜相的小火轮。这应该说是一“伙”了,因为有烧煤的小火轮,也有柴油轮乡下人叫作“洋油轮船”,每天经过这小河,相隔二三小时就听得那小石桥边有吱吱的叫声。这小火轮的一家门(上海话,一家子的意思),放在大都市的码头上,谁也看它们不起。可是在乡下,它们就是恶霸。它们轧轧地经过那条小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