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0105(共六组附参考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0105(共六组附参考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对比阅读练习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注】淮上:即淮水上,这里指战场上。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俄而雪骤(2)谢玄淮上信至(3)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4)意色举止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
2、子的意思。撒盐空中差可拟。4.【甲】【乙】两则选文均出自世说新语,请根据内容,分别推断【甲】、【乙】两文出自言语方正雅量中的哪一篇,并阐述理由。【小贴士】世说新语言语:记述了魏晋时人在各种语言环境中,说的得体、巧妙的话。世说新语方正:记述了魏晋时人表现出的行为、品性的正直。世说新语雅量:记述了魏晋时代的名士表现出来的潇洒举止和处变不惊的气度。【甲】文出自_,理由:_【乙】文出自_,理由:_(二)【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乙】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注释】狼籍:亦作“狼藉”,散乱不整饬的样子。此指行为不检点,名声极坏。众坐:大庭广众。主簿:古代官名,为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反侧:不安。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1)相委而去(2)元方入门不顾(3)王敦护其兄(4)时何充为敦主簿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待君久不至,已去。(2)充即庐江人,所闻异
4、于此!3.【乙】文画线句“庐江人士咸称之”中哪个词要重读?说说你的判断,并简要陈述理由。4.【甲】文中的元方与【乙】文中的何充在性格上有什么相似之处?【乙】文中哪个细节最能体现何充的这种性格?(三)【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乙】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
5、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即司马光。患:担心。既:已经。下帷:典故。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事。绝编:典故。指孔子读书用功,编木简的牛皮绳子被多次折断。迨:等到。倍:通“背”。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的意思。(1)人不知而不愠_(2)患记问不若人_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画线的语句。(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1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6、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12.概括出【甲】【乙】两文中相同的学习方法。(四)【甲】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乙】四弟来信甚详,其发愤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读书,其耽搁更甚于家熟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熟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逐,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熟不宜读书即清净
7、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节选自曾国藩与诸弟书)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发愤自励之志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B.此何意也意暇甚(狼)C.四弟来信甚详 缀行甚远(狼)D.则无甚耽搁学而不思则罔(论语)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3.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苟 不 能 发 奋 自 立 则 家 塾 不 宜 读 书 即 清 净 之 乡4.两文都谈到“静”的重要性,但各有侧重。【甲】文强调内心宁静对于A重要性。乙文侧重强调内心宁静取决
8、于B ,而不取决于C。(五)【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暝,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猩猩嗜酒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
9、。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已而谓其朋曰:“盍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稍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数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注释】麓:山脚下。醴(l)尊:醴,甜酒。尊,同“樽”,酒壶。盍(h):何不。唇吻:指的是嘴。爵:酒杯。蹈藉:践踏。就繁(zh):被拘囚。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终日在天中行止(杞人忧天)B.乃悟前狼假寐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C.其后来者亦然公欣然曰(咏
10、雪)D.恶其为诱也为人谋而不忠乎(十二章)2.请用“/”给下面的向子断向。(断三处)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稍大者饮又骂而去之。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狼不敢前,眈眈相向。(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4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小题题。(1)【甲】【乙】两文中的动物最终结局都不免于一死,共同的原因是(2)这两个故事,分别告诉我们 的道理。(六)【甲】穿井得一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乙】三人成虎庞葱与太
11、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矣。”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国人道之 闻之于宋君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 愿王察之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3.对于传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附:参考答案(一)1.(1)不久,一会儿(2)到(3)
12、书信(4)神情、态度2.看 书 竟/ 默 然 无 言/ 徐 向 局3.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4.【甲】文出自言语篇,理由:文章主要记录了谢太傅与家人围坐时,谢朗和谢道韫的精彩言论,体现了他们用语的得体、巧妙。【乙】文出自雅量篇,理由:谢公在接到谢玄大破贼的消息时喜不形于色,而是继续慢慢地下棋,体现了谢公处变不惊的气度。(二)1.(1)舍弃(2)回头看(3)袒护,庇护(4)担任2.(1)(家父)等您好久,您没来,(他)已经走了。(2)我就是庐江人,(我)所听到的跟您说的不一样!3.咸。“咸”是“都”的意思,说庐江人全都称赞他,强调王含的口碑好。4.相似之处是“方正”(品行正直)。王敦夸赞王含
13、时,何充虽然是王敦的下属,却敢于当面指出事实并非如此。旁边的人都很为何充感到紧张不安,何充自己却神情自若。(三)9.(1)生气、恼怒 (2)如10.(1)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2)吟咏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会非常大。11.用 力 多 者 收 功 远/ 其 所 精 诵 /乃 终 身 不 忘 也12.及时复习、善于思考(四)1.B 2.(1)不学习就没办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没办法学有所成。(2)有什么必要选择地方?有什么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确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地、时、但) 3.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 4. 修身治学 自己 环境(五)1.B2.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稍大者饮/又骂而去之。3.1)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2)可是最终还免不了一死,这是贪心造成的啊!4.贪婪 面对邪恶要敢于斗争,勇于斗争 面对诱惑要懂得克制,无欲则刚(六)1.讲述 使知道 距离 明辨 2.(我家)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不是从井里得到一个人。集市上没有老虎是很明显的事,但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好像真的有老虎了。 3.宋君对于谣言将信将疑,“令人问之于丁氏”体现了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求实求真精神,魏王听信三人成虎,可以看出他缺乏主见,立场不坚定,缺乏智慧与清醒的头脑。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