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含答案.pdf(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 3 月联考月联考高二地理参考答案高二地理参考答案1A由图可知县界划分的是行政区域。2C由图可知,该区域有高校园区,科技发达;有飞机场,交通便捷;有森林公园,环境优美。因此该地适宜发展电子工业。3C由图示可以看出,古徽州地区处于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地势高,地形起伏较大,可耕地面积少,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农民多弃农从商;气候湿热不符合该地区的气候特征;南方低山丘陵区多酸性红壤,经多年耕作熟化后土壤肥力适合发展农业生产;河网密布是发展水稻种植的优势条件。C 正确,ABD 错误,故选C。4D徽商在地区间进行棉布、丝织品和粮食交易,使得不同区域形成经济作物或粮食作物的
2、集中种植,促进农业生产的分工。并不能直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及增加农副产品种类。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5D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划分主要的依据是积温,积温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热量状况,热量状况可以决定一个温度带,正确;山脉并不能决定一个地区的温度带,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亚热带和热带的划分界限并不完全与纬度重合,因此并不是依据纬度来划分的,错误;降水也不能反应温度带的差异,错误;植被是气候的直观代表,有什么样的气候,就会形成相应的植被,因此植被可以反映热量带,正确;河流和热量带的关系不大,错误。故选 D。6B 从图中可以看出毛竹主要分布在积温在 5500 区域,说明海拔较高,
3、因此主导因素是地形,正确;桂花也是分布在积温 5500的区域,因此主要因素也是地形,错误;甘蔗主要分在积温为7500 的区域,说明该处的热量更充足,主导因素是热量,正确;柑橘主要分布在积温为 6500 的区域,因此主导因素为热量,错误。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7B卡塔尔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少,地表径流少,地表水资源短缺;三面临海,国土面积小,浅层地下水资源有限且开采地下水易发生海水倒灌引发地下水咸化;该国经济发达,海水淡化成本低。8D 据图该地 11-12 月气温相对较低。9C 煤炭、石油使用过程中排放废气产生环境污染,不是清洁能源,A、D 错误,该地水资源短缺且地形平坦,无
4、法发展水能 B 错误。该地沙漠性气候,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故选 C。10D对于区域差异的研究步骤,首先制定计划,确定考察路线,搜集、整理图文资料,并通过分析、比较,获得研究成果,最后以图表等形式展示。丙丁乙甲正确,D 正确,故选 D。11DA、B、C 三项都是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看问题,而不是从全局观点来分析问题。从全局看主要是保持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12D图示地区是否有厚厚的黄土,无相关信息支撑,A 错误;土和泥砖砌成的房屋最怕的是雨水冲蚀,该传统民居能够用土坯建造,并经久存在,说明这里的雨水较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B、C 错误。故选 D。13
5、D据上题结论可知,该区域气候干燥,气温日较差大,白天炎热、夜晚较凉。厚厚的墙体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减少室外热量的输入,夜晚减少室内热量的输出,营造出室内白天气温偏低、夜晚气温偏高的舒适的温度环境,D 正确;减少风沙对房屋破坏、增加建筑的美观程度、延长房屋的使用寿命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AB 错误。故选 D。14B从甲模式中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乙模式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体现出区域中心城市对周边一般城市起到明显辐射带动作用,B 正确;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未体现中心
6、城市对一般城市的明显辐射带动作用,CD 都错误。故选 B。15A结合所学可知,交通可以促进丙模式中中心城市间的信息交流和产业分工协作,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正确;地形平坦和气候湿润等自然条件对于中心城市之间的进一步交流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错误。故选 A。16(1)(6 分)西双版纳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2 分)兰屿岛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2 分)兰屿岛为海岛,西双版纳位居内陆。(2 分)(2)(6 分)相同点:都具有 A 字形屋顶(或人字形屋顶、尖顶)。(2 分)不同点:西双版纳竹楼为干栏式结构,高出地面,兰屿岛地下主屋为“半穴”结构,低于地
7、面;(2 分)西双版纳竹楼的主要材料为竹、木,兰屿岛地下主屋的主要材料为石、木。(2 分)(3)(6 分)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利用了石头夜间散热快的原理,以达到为主屋快速降温的目的;主屋的墙壁、地板、门窗用木头制成,利于散热和防潮;主屋位于地下,有利于躲避台风;屋顶缓坡面为迎风坡,坡度缓,有利于防风;屋顶陡坡面为背风坡,坡度陡,有利于排水。(任答 3 点得 6 分)【分析】本题以兰屿岛位置及地下屋景观为情境,设置三道小题,考查西双版纳和兰屿岛的不同点与西双版纳竹楼和兰屿岛传统民居的主屋部分建筑特点的异同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详解】
8、(1)结合兰屿岛和西双版纳所在地理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板块位置)进行对比,由于纬度基本相同故不对纬度位置作答,所以主要从海陆位置和板块位置作答,根据图中信息,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判断出西双版纳位居内陆,而兰屿为海岛。西双版纳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兰屿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2)结合材料所给图片和材料进行归纳即可得出答案。相同点:两地降水量都较大,因此屋顶的坡度都比较大,都具有 A 字形屋顶。不同点:由材料“西双版纳传统民居傣族竹楼属于干栏式建筑,即在木头(或其他材料)之上所建造的房屋,房屋主体远高出地面”和“岛上传统民居主要由三个建筑空间构成:主屋、工作房
9、以及凉台。其中,主屋属于“半穴”结构建筑,以木石材料建造的地下屋: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主屋墙壁、地板、门窗都用木板制成。房屋一般位于地下约 2 米处,屋顶仅高出地面 0.5 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可知,建筑结构方面,西双版纳竹楼为干栏结构,房屋主体远高出地面,兰屿地下主屋为“半穴”结构,低于地面,屋顶仅高处地面 0.5 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建筑材料方面,西双版纳竹楼主要为竹木材料,兰屿地下主屋为石木材料。(3)结合当地所在地理位置可推出当地地理环境具有气温高,降水多(潮湿),多大风(台风)的特点,传统民居主屋部分的设计充
10、分适应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如主屋位于地下,屋顶仅高处地面0.5 米左右,房屋顶部的坡面一半高出地面,一半在地面以下,有利于躲避台风;凹下地基的四面墙壁用鹅卵石镶嵌,鹅卵石比热容小,夜晚降温快,有利于主屋快速降温;主屋的墙壁、地板、门窗用木板制成,利于散热和防潮;屋顶采用不对称设计,缓坡面多朝向海洋,缓坡面迎风,有利于防风,陡坡面背风,有利于排水。17(1)(6 分)郑万铁路主要经过黄淮平原和南襄盆地,地表起伏小,线路直且坡度小,(2 分)设计时速较快;渝万段主要经过大巴山区,地表起伏大,桥隧比重高,(2 分)线路弯曲且坡度较大(2 分),设计时速较低。(2)(6 分)郑渝高铁线路较长,工程量大;
11、投入资金多,融资难度大;南段沿线地形起伏,地质条件复杂,技术要求高;北段人口稠密,农田多,征地、拆迁难度大;经过神农架、三峡等环境敏感区多,生态保护要求高等。(任答 3 点得 6 分)(3)(6 分)郑渝高铁的修建,促进人员、资金、信息等经济要素的流动,加快重庆市经济发展;扩大重庆经济辐射范围,辐射我国中东部,甚至日韩等,扩大对外贸易;加快重庆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重庆旅游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缓解渝东地区的发展瓶颈,帮助渝东地区脱贫致富;郑渝高铁修建,重庆成为西南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加快重庆成为西部物流集散地的建设;高铁修建,带动了重庆钢铁、建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等。(任答 3 点得 6 分)【分析】本
12、题以我国郑渝高速铁路为背景,涉及高铁时速设计不同的影响因素、高铁修建时间长的原因及其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对知识的调动和运用能力,同时对地理问题的论证与探究能力。18(1)(5 分)主要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1 分)地势相对较低,气温较高;(2 分)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水汽沿河谷深入,带来较多降水。(2 分)(2)(8 分)黄河源区冰川积雪融水较多,径流量丰富;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每点 2 分共 8 分)(3)(6 分)增加农牧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有利于保护
13、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任答三点得 6 分)【分析】本题以青藏高原的资源开发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湿地、植被、资源开发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力。【详解】(1)据材料一并结合林地图例可知,林地主要分布在南部河谷地带。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河谷地带地势相对较低,热量条件较好;且据图可知,该地区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沿河谷深入,给该地带来较多降水,因此南部河谷地区水热条件好,适给森林生长。(2)沼泽形成的原因应从地形、气候等角度分析。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弱,且冰川积雪融水较多,地表径流量丰富;据材料二可知,甲区域地势相对平坦开阔,排水不畅,易积水;青藏高原地下冻土层厚,地表水不易下渗,因此多沼泽地。(3)“净土健康产业对西藏地区发展的有利影响应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考虑。据材料三可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以发展高原有机农牧业为基础,以先进技术改进和提升传统产业为重点,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还可以增加农牧民的经济收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产业的发展给当地农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带来社会效益。